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CA125、B型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变化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94例患者按NYHA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组,测定血清CA125、BNP水平及左室内径及LVEF值,另选取55例同期心功能正常(NYHAⅠ级)的心血管患者为对照组。结果:①CHF组血清CA125、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Ⅳ级组>Ⅲ级组>Ⅱ级组,治疗后CA125、BNP水平随心衰好转而显著下降(P<0.01);②CA125、BNP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A125水平和血浆BNP一样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120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心衰组,其中Ⅰ/Ⅱ级23例,Ⅲ级66例,Ⅳ级31例,分别治疗前和治疗后测定血清BNP、CA125、CRP水平。选取3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心功能各级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NP、CA125、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NP、CA125、CRP能反映舒张性心力衰竭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和肽素(CPP)、CA125水平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Ⅱ级54例,Ⅲ及46例,Ⅳ级2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做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Cys C、CPP、CA125水平。分析Cys C、CPP、CA125与心力衰竭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Cys C、CPP、CA125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高,以上各指标的含量也逐渐升高,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知Cys C、CPP、CA125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ys C、CPP、CA125水平均高于正常人,且血清Cys C、CPP、CA125水平与心力衰竭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均可作为反映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损害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探讨了新发现的小分子生物活性肽肾上腺髓质素2和尿酸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 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 血清肾上腺髓质素2的观察每组20例,血清尿酸的观察每组40例,临床诊断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 YHA) 心功能分级标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肾上腺髓质素2,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酸。结果:(1) 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组血清肾上腺髓质素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心功能Ⅲ级组明显高于Ⅱ级组,心功能Ⅳ级组明显低于Ⅲ级组(P〈0.01),心功能Ⅱ级组与Ⅳ级组比较无显著性(P〉0.05);(2)血清尿酸含量随着心功能级别的增高而逐渐升高。结论:肾上腺髓质素2可能参与了心力衰竭病理生理过程及对心功能的调节。尿酸含量能反映心力衰竭程度,可以作为心功能恶化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和肌钙蛋白I(c Tn I)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9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心功能分级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同时选择健康受试者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所选对象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和肌钙蛋白I水平。结果Ⅰ级组患者和对照组比较,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Tn I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级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和肌钙蛋白I水平分别高于Ⅰ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和肌钙蛋白I水平分别高于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组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和肌钙蛋白I水平分别高于Ⅲ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和肌钙蛋白I水平改变在慢性心力衰竭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慢性心力衰竭早期诊断及评估病情,临床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素与心钠素水平改变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心力衰竭患者共8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患者26例,心功能Ⅲ级患者40例,心功能Ⅳ级患者14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浆脑钠素与心钠素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脑钠素与心钠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脑钠素与心钠素水平高于心功能Ⅲ级患者,心功能Ⅲ级患者脑钠素与心钠素水平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素与心钠素水平显著升高,病情越重,其水平越高,有助于了解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T和B型尿钠肽水平改变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46例,作为观察组,心功能Ⅱ级、心功能Ⅲ级和心功能Ⅳ级患者分别为12例,23例和11例。同时选择同期到我院体检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选对象肌钙蛋白T和B型尿钠肽水平。结果观察组肌钙蛋白T、B型尿钠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肌钙蛋白T和B型尿钠肽水平高于心功能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B型尿钠肽水平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钙蛋白T和B型尿钠肽水平有助于了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BNP与CA125联合测定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与CA125在不同严重程度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 65例临床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并按照纽约心脏学会(NYHA)分级区分其心衰程度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ADVIACentaurBNP测定法定量测定血浆BNP水平,采用化学免疫发光法定量测定CA125水平;将两组的BNP及CA125值进行比较,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CHF组血浆BNP与CA125水平在心功能Ⅱ级与Ⅲ级、Ⅲ级与Ⅳ级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各组间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NP或CA125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值分别是-0.90和-0.61,P〈0.05)。结论血浆BNP与CA125值在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升高并与NYHA分级有明显的相关性,BNP与CA125值可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筛选指标,并可用于指导心力衰竭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孙雪跃 《黑龙江医药》2021,34(6):1400-1402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患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力衰竭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分为Ⅰ级组(n=24)、Ⅱ级组(n=23)、Ⅲ级组(n=25)及Ⅳ级组(n=24),比较并分析四组血清BNP水平与心力衰竭发生的关系.结果:Ⅱ级组、Ⅲ级组及Ⅳ级组血清BNP水平较Ⅰ级组高,Ⅲ级组、Ⅳ级组血清BNP水平较Ⅱ级组高,且Ⅳ级组血清BNP水平较Ⅲ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检验结果显示,血清BNP水平与心力衰竭发生息息相关(P<0.05),得到线性回归方程:Y=-1.725+0.006X1.结论:慢性肾衰患者血清BNP水平与心力衰竭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评估患者心力衰竭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临床预防、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素和心钠素水平改变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82例,作为观察组,心功能评分分级:入院时评定为Ⅱ级患者28例,评定为Ⅲ级患者42例,评定为Ⅳ级患者12例.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浆脑钠素和心钠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钠素和脑钠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心钠素和脑钠素水平高于心功能Ⅲ级患者,心功能Ⅲ级患者心钠素和脑钠素水平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心钠素和脑钠素水平升高,患者心功能越低下,其水平越高,了解二者水平改变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78例CHF患者分别于入院后次日及治疗后7~10d空腹采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红素,根据心功能分组,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CHF组血清总胆红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心功能Ⅲ级及Ⅳ级组均高于心功能Ⅱ级组;但心功能Ⅲ级组与心功能Ⅳ级组比较无统计差异。结论CHF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及预后关系密切,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sTNFR-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慢性心衰组包括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心功能分级(NYHA)又分为3个组:Ⅱ级组20例,Ⅲ级组20例,Ⅳ级组22例,另设15例健康人作对照。血清sTN-FR-Ⅰ、TNF-α含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TNFR-Ⅰ、TNF-α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组间血清、sTNFR-Ⅰ、TNF-α含量也有显著差异,心功能Ⅳ级组显著高于心功能Ⅱ级组、Ⅲ级组。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TNFR-Ⅰ、TNF-α含量的变化参与慢性心力衰竭致病机制,它们之间可能还有相互作用及影响,共同参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测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长正五聚蛋白3(pentraxin 3,PTX-3)、血清CA125(serum 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的表达水平及以“运脾转枢”学术思想为指导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治疗在对照组常规抗心力衰竭基础上又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为:①心肾阳虚,脾阳不振,气不化水型24例;②肺失通调,脾不健运,肝郁气滞型16例.以“运脾转枢”法加减用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清PTX-3、CA125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PTX-3、CA125水平较高,且PTX-3、CA125水平上升趋势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267,P=0.002);②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清的PTX-3、CA125水平,治疗后治疗组PTX-3及CA125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PTX-3、CA125浓度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可作为心衰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②以“运脾转枢”学术思想为指导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外周血清PTX-3、CA125的表达水平,对临床治疗和预防心力衰竭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5例,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三组,NYHA Ⅱ级25例纳入Ⅱ组,NYHA Ⅲ级18例纳入Ⅲ组,NYHA Ⅳ级12例纳入Ⅳ组.另选择同期入住的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心力衰竭各组患者NT-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指标,各心力衰竭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组患者NT-proBNP与LVEDD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50、0.71],与LVEF呈负相关(r=-0.47、-0.66),Ⅱ组患者NT-proBNP与LVEDD、LVEF无关.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NT-proBNP水平变化与心功能呈一致性,可较为准确地反映心力衰竭进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在我院住院的159例CHF患者及3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清cTnI水平的测定,并对CHF患者进行6个月以上的预后随访。结果 CHF患者血清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心功能分级组间血清cTnI水平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心功能Ⅳ级>Ⅲ级>Ⅱ级,P均<0.01)。cTnI升高组年住院次数、病情加重和死亡的比率均显著高于cTnI正常组(P<0.01和P<0.05)。结论血清cTnI测定对判断CHF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脑钠肽的监测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选自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的8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药物治疗前后不同心功能状态BNP及LVEF水平不同。结果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BNP水平逐渐升高,心力衰竭组(心功能分级Ⅲ)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IⅣ)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I级),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心力衰竭程度加重,LVEF逐渐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Ⅳ级与Ⅲ级,Ⅲ级与Ⅱ级和Ⅱ级与Ⅳ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NP与NYHA心功能级别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P<0.05,与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呈负相关。对BNP的监测,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评估,及对指导治疗和推断愈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等血脂相关指标水平的变化,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探讨检测上述指标在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92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n=46)、Ⅲ级(n=108)、Ⅳ级(n=38)3个亚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人员7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及3个亚组间血清Hcy、UA、TC、TG、HDL-C、LDL-C、Lp(a)水平,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观察组患者血清Hcy、UA、TC、TG、HDL-C、LDL-C、Lp(a)水平与NYHA分级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Hcy、UA、Lp(a)水平升高,TC、TG、HDL-C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血清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3个亚组患者血清Hcy、UA、TC、TG、HDL-C、L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血清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血清Hcy、UA、Lp(a)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P<0.05),TC、TG、HDL-C与NYHA分级呈负相关(P<0.05),LDL-C与NYHA分级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血清Hcy、UA、TC、TG、HDL-C、Lp(a)水平均随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恶化而变化,可作为患者病情评估的参考指标,血清水平检测对指导早期干预治疗以降低远期心血管事件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1例CHF患者(按心功能分为心功能Ⅰ级组19例、心功能Ⅱ级组23例、心功能Ⅲ级组20例及心功能Ⅳ组19例)及29例心功能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及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水平,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各级心功能组间除TSH水平外,其他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心功能组FT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级心功能组TS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Ⅳ级组T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级组T4、FT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Ⅰ级、Ⅱ级及Ⅲ级组rT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中T3、FT3、T4随心功能减退而降低;rT3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增高越明显,可作为判断心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血尿酸变化之间的关联。方法选取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共60例,按NYHA分级方法分为心功能Ⅱ级19例,Ⅲ级20例,Ⅳ级21例,对照组20例。结果分别测定观察患者心脏功能、血清血尿酸(UA),检验比较各组心脏功能与UA之间的关系。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UA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有关。血清尿酸水平与心功能相关,心功能越差,血尿酸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丽娜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1):1456-1457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2型糖尿病(DM)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关系.方法 78例DM患者分为单纯DM组(37例)和DM+CHF组(41例);检测78例DM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BNP水平.结果 心功能Ⅱ级组、Ⅲ~Ⅳ级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单纯DM组和对照组(P〈0.05).Ⅲ~Ⅳ级显高于Ⅱ级组(P〈0.05);Ⅱ级组、Ⅲ~Ⅳ级组LVEF明显低于单纯DM组和对照组(P〈0.05),Ⅲ~Ⅳ级组明显低于Ⅱ级组(P〈0.05);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713,P〈0.05).结论BNP是评估DM合并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