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究陈氏盆乐汤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对盆底功能影响问卷(PFIQ-7)、性功能调查问卷(PISQ-31)评分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0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产后PF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患者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观察组43例患者则给予陈氏盆乐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盆底肌肌力、治疗前后PFIQ-7、PISQ-31评分及血清25-OHD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手测盆底肌肌力、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均较对照组高,而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则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FIQ-7评分较对照组降低,而PISQ-31评分及血清25-OHD水平则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氏盆乐汤治疗产后PFD的效果显著,可促进盆底功能恢复,降低盆底功能障碍对其生活水平的影响,提高性生活质量,提升血清25-OHD水平。  相似文献   

2.
宋淑敏  李志卫  孙文玲 《新中医》2021,53(16):142-146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PF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肌电压、盆底肌肌力、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 (PFIQ-7)评分、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女性性功能指数调查量表(FSFI)评分、尿失禁情况及尿动力学指标,比较2组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FIQ-7、PFDI-2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FSF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失禁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2.92%(P0.05);观察组24 h尿失禁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最大尿道压(MUP)、最大尿流率(Qmax)均大于对照组(P0.05),尿流时间(VT)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静息肌力小于对照组(P0.05),快肌、慢肌肌力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结论: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PFD患者的盆底肌电压、盆底肌肌力和尿动力学指标,提升其盆底功能、性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针刺中髎穴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12月三亚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90例女性SU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盆底康复组(30例)接受盆底康复治疗,针刺组(30例)接受针刺中髎穴治疗,盆底康复+针刺组(30例)接受针刺中髎穴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3个月尿失禁国际咨询问卷-尿失禁简表尿失禁国际咨询问卷-尿失禁简表(ICI-Q-SF)评分、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1 h尿垫试验漏尿量、72 h排尿次数、72 h漏尿次数。结果 盆底康复+针刺组痊愈率为53.3%(16/30),明显高于盆底康复组的16.7%(5/30)和针刺组的30.0%(9/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周后3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盆底康复+针刺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盆底康复组、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周后、治疗后3个月3组患者ICI-Q-SF评分、1 h尿垫试验漏尿量、72 h排尿次数、7...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治疗乳腺癌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乳腺癌CIPN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甲钴胺组、穴位注射组,每组30例。针刺组针刺双侧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甲钴胺组采用甲钴胺注射液1 m L肌肉注射,穴位注射组选穴同针刺组,每穴注入甲钴胺注射液0.1 m L,3组均每3日治疗1次,10次后观察各组临床疗效、神经电生理学及血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93.1%(27/29),高于针刺组78.6%(22/28)及甲钴胺组83.3%(2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甲钴胺组、穴位注射组能提高病变神经的传导速度(均P0.01),穴位注射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均P0.01),针刺组、穴位注射组均能改善血流变学指标(均P0.05)。结论:穴位注射甲钴胺治疗乳腺癌化疗所致周围神经损伤疗效显著,不仅能提高神经传导速度,还能改善血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妊娠和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观察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该院自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6例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各33例,在产后第7周检查两组的盆底功能情况,并给予盆底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盆底肌电压和肌力。结果两组产妇产后的阴道压力、盆底肌疲劳度及盆底肌分类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产妇的盆底肌力Ⅰ类(4.10±0.47)级,Ⅱ类(4.08±0.51)级,肌电压(14.26±3.96)μV均高于治疗前[(1.09±0.55)级,(1.72±0.48)级,(6.72±1.83)μV],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和分娩会使产妇的盆底肌力和阴道肌力减弱,肌肉疲劳度、产后POP和SUI增大,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盆底功能,有利于产妇身体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与探讨桂附地黄丸、盆底肌功能锻炼与肌电刺激治疗方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4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肌电刺激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以采用中药桂附地黄丸进行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力情况、治疗前后PFIQ-7评分及PFDI-20评分情况、POP-Q分度及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手测盆底肌力(4.05±0.37)分、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8.07±1.62)μV、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8.11±1.50)μV、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0.02±0.01)%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手测盆底肌力(3.81±0.40)分、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7.26±1.13)μV、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7.20±1.37)μV、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0.03±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PFIQ-7评分(12.10±4.92)分、PFDI-20评分(4.23±1.2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FIQ-7评分(17.33±7.85)分、PFDI-20评分(8.99±3.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OP-Q 0度所占比例(88.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Ⅱ度所占比例(1.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观察组尿失禁发生率(6.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0%),差异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附地黄丸、盆底肌功能锻炼与肌电刺激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盆底功能,减少尿失禁发生,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妊娠和分娩对于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以及采取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期间入院分娩的产妇182例,按照其分娩方式的不同将产妇分为两组,顺产组91名,剖腹产组91名。在两组产妇分娩后对其盆底功能进行评价,并均实施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在治疗后对两组产妇的盆底功能再次进行评价,分析对比两组产妇盆底功能的改变。结果两组产妇在采取不同分娩方式后,其阴道压力、盆底肌力以及疲劳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分娩方式对产妇的盆底功能影响无较大差异。两组产妇均进行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后,其盆底功能均有所改善,但顺产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剖宫产组,两组产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方式的不同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并无明显差异,但在产后实施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对降低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有重要作用,而且,相较于剖宫产分娩方式,阴道分娩产后恢复效率更好,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肌电刺激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电刺激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2组临床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测盆底肌力、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0度、Ⅰ度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6,12个月PFIQ-7、PFDI-20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肌电刺激减少了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尿失禁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改善了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基础治疗加甲钴胺片口服,治疗组用基础治疗加甲钴胺注射液穴位注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TC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血清SP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1),而治疗组T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SP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疗效优于口服甲钴胺片。  相似文献   

10.
俞红兰  熊斌  漆顺兰 《光明中医》2023,(18):3507-3510
目的 探讨中医食疗联合盆底功能锻炼对自然分娩产妇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9月入院的126例自然分娩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食疗联合盆底功能锻炼,比较2组产妇盆底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康复治疗总有效率、盆底肌收缩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评分、盆底障碍功能调查表(PFDI-20)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食疗联合盆底功能锻炼对自然分娩产妇盆底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可减少盆底功能障碍风险及其对产妇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改善盆底肌收缩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