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患者男性,40岁.1993年11月出现干咳,肺CT示纵膈占位性病变,1994年1月某医院经左锁县上淋巴结病理活检诊断为何杰金氏病(结节硬化型).遂在全身化疗的同时,于1994年1月25日至3月29日接受~(60)Co(未安置加速器)针对纵膈瘤体的放射治疗.受照部位为胸背对应,面积22cmX14cm,照射野涵盖第1~9胸椎体,每次照射剂量为175cGy,共40次,总剂量7 000cGy.放  相似文献   

2.
小鼠受200~100拉德γ线一次全身照射后连续7天注射胸腺素F550微克一天,测定多向性造血干细胞(CFU-S),实验组D0值为300拉德,对照组为150拉德,根据D37求得的剂量递减系数为2,表明胸腺素对CFU-S有保护作用。小鼠一次全身照射100~400拉德后,骨髓细胞经胸腺素1微克/平皿体外培养48小时,其粒系造血干细胞(CFU-S)存活率高于对照组,说明胸腺素对CFU-S有一定保护作用。如在照射上述剂量后,注射胸腺素140微克/天,连续7天,其CFU-S存活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说明胸腺素对CFU-S有促进增殖、分化,即一定的治疗效果。如给小鼠注射胸腺素100微克/天连续7天后,经125拉德照射,CFU-S的活存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但当剂量增人到375及625拉德时,未见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道覆膜支架置入治疗恶性食管纵膈瘘胸膜瘘的疗效、禁忌症。方法:收集5例食管纵膈瘘胸膜瘘患者采用食道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并随访、总结。结果:5倒患者术后摄影均见食道支架位置良好。1例患者于术后10小时上厕所后突发呕血家属拒绝治疗后死亡。其余4例患者术后食道造影见病灶狭窄部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造影剂均未见外漏。2周、1月、2月后食道造影复查,3例患者食道支架均未发现移位及狭窄,造影剂均未见漏入纵膈及胸腔。结论:(1)覆膜支架对晚期食道癌伴纵膈瘘胸膜瘘的姑息疗法安全、有效,对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是一个好的方法。(2)发现短期内食管纵膈瘘胸膜瘘瘘口明显扩大或CT见原发性食道癌病灶内较长的液化坏死区者为食道支架置入术相对禁忌症。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70岁。因“左肺鳞癌术后5年,发现气管内转移4月余”收治。患者于2001—10确诊为“左肺中分化鳞癌”,2001—11行“肺癌根治术”切除左上肺。2005—11—10因“间断性咯血、气短50d”在我科查纤支镜见:距声门约5cm处见气管左侧壁一新生肉芽肿突向管腔,占据管腔1/2以上,表面渗血,触之易出血。局部病检示:左肺鳞状细胞癌(中分化),确诊:左肺鳞癌术后气管内转移。患者同时合并有:①高血压病Ⅲ期;②左侧脑梗死后遗症;③2型糖尿病。化疗5个周期后复查纤支镜:气管内瘤体缩小,占据管腔约1/3—1/2,宽基底,表面充血,无出血。  相似文献   

5.
562例急性放射病与放射复合烧伤、冲击伤死亡狗共发生肠套迭23例(4.09%),全部出现在骨髓型和肠型病例,未见于脑型与射线下死亡者。治疗组动物的肠套迭发生率达6.36%(14/220例),而效应组为2.63%(9/342例);单纯放射病时肠套迭的发生率为0.61%(1/164例),复合烧伤或复合烧伤、冲击伤时为4.49%(8/178例);骨髓型放射病时肠套迭的发生率为7.11%(17/239例),较肠型者2.34%(6/256例)显著增高。肠套迭最早见于照后23.5小时,最迟23.9天死亡狗,平均11.96±5.64天,以照后第二、三周发生率较高。肠套迭病例的照射剂量在137—4965拉德之间,其中265—1500拉德最多见。狗单纯放射病时并发肠套迭的照射阈剂量为660拉德,放烧复合伤时为265拉德,放烧冲复合伤时为137拉德。23例肠套迭中见单套迭(20例)和多套迭两种,后者包括双套迭(2例)和三套迭(1例)。小肠套迭(空空肠套迭和回回肠套迭)约占61%,回结肠套迭约占17%,十二指肠胃套迭约9%,多发型约13%。依据肠套迭病理变化,可分为单纯型(5例)、水肿型(1例)和坏死型(17例)。三型可能是肠套迭局部病变由轻到重依次发展的过程。肠套迭局部粘膜坏死、静脉淤滞、水肿、纤维素渗出、出血,并发细菌感染。其特点是上述病变较临床上肠套迭更多见,更严重;病变部位缺乏炎细胞反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M.D.Anderson 医院1969.10—1973.12月收治的90例剖腹阴性的ⅡⅢ期何杰金氏病病人放射治疗后随访5年至10年的结果以及对这种病应采取的合理治疗方案,并说明了纵膈型及非纵膈型的不同。90例均经常规的检查及分期,包括前后位,侧位胸片,血液生化检查,尿液分析,淋巴造影及剖腹术,若怀疑病变侵及肺或胸膜要做断层。均采用AnnArbor 分期及Rye 分型。90例剖腹无一例Ⅰ_B,(由于所有Ⅰ_B 病人均有腹腔受累)。43例非纵膈型病人大多数为淋巴细胞为主型和混合细胞型,47例纵膈型病人中44例为结节硬化型。本组病人均采用60Co 治疗,射野有局部野,扩大及斗蓬野三种。肿瘤量4000r,每日200r 每周5次,除纵膈病变外,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道了自1972~1993年发现的2例子宫内膜腺癌脑转移,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患者以阴道出血为首发症状就诊。1例为70岁女性,经子宫切除术和辅助治疗14个月后合并肺转移,六个月后因小脑转移瘤行肿瘤切除术,并进行放疗,病人于5个半月后死亡。另1例是60岁的病人,子宫全切术后6年出现肺转移,一年后发现左颞和后颅窝占位,合并双侧脑积水,行脑室插管引流术,脑部放疗,2周后逐渐昏迷,右侧偏瘫,切除左颞叶出血性转移瘤后,病人一直意识不清,7周后死亡。  相似文献   

8.
关于急性放射病治疗过程中霉菌感染问题,自1949年Llebow.A.A等报告日本原子弹伤员尸检中有1例36天死亡妇女在咽部发现念珠菌以来,仅于少数事故病人——日本福龙丸渔船受害者,苏联铯自杀病例,国内钴源事故死亡者,和动物实验中报告发现霉菌感染。我们的同事曾报告受~(60)Coγ线350拉德照射后治疗狗霉菌感染的发生规律。至于更大剂量照射后实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42例梨状窝癌的病人,用根治性放射治疗后获得较好的疗效,经过2-14年随访,原发病灶和颈淋巴结转移癌的局部控制率以及2年、5年绝对生存率均比文献报告的结果高。治疗方法:用2个相对侧野,上界为乳突尖上2-3厘米,下到环状软骨下缘下2厘米,前为颈前缘后1厘米,后缘包括脊副淋巴链。下颈部另加2个垂直野。总照射量:T_16000拉德/6周半,T_2-T_36500-7000拉德/7-8周,T_47500拉德/8周半。少数病人用分段治疗,即于照射3周后休息14-16天,然后继续,总剂量和连续照射组相同。照射4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栓塞化疗后 ,易引起肝功能衰竭。我们回顾分析了首次超选择性插管栓塞化疗的 32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疗效及肝功能变化。材料与方法患者 32例 ,男 2 9例 ,女 3例 ,年龄 36~ 78岁 ,平均 5 7岁 ,经病理学或血清 +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经DSA血管造影、MRI、CT或B超检查发现门静脉癌栓 :门静脉主干癌栓 9例 ,其中DSA间接门静脉造影发现杯口状阻断 5例 ,但 9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可见门静脉血流 ;门静脉左支癌栓 14例 ,其中主干癌栓 9例 ,分支癌栓 5例 ,癌栓占门静脉管径百分比为 30…  相似文献   

11.
为估计电离辐射对人类遗传的危险性,有必要研究电离辐射诱发干细胞型精原细胞的相互易位。现已建立起猕猴的剂量-效应关系模型。目前,人们对X射线分次照射诱发干细胞型精原细胞相互易位研究感兴趣,更关心分次照射的时间间隔。本文用X线分次照射猕猴,间隔时间为24小时,并用一次照射(50、300400、800和850拉德)结果与其对比。成年雄性猕猴局部睾丸X线一次照射50、300和400拉德或间隔24小时两次照射(200拉德×2),吸收剂量率为30拉德/分。  相似文献   

12.
我们曾报道了小白鼠经1—10千拉德γ线照射后72小时小肠面积依赖于照射剂量不同而发生的变化。当照射剂量低于2千拉德时,表面积随着剂量的增加而急剧减少;但当照射剂量在4—10千拉德范围内时,则几乎不再有所变化。该实验系采用目测的测量方法,即纵向剪开肠管后分别测量上、中、下三段的最大宽度,然后再取其均数并乘以小肠的长度而得出小肠面积的数值。这种测量方法是较为粗略的。  相似文献   

13.
作者于1966.1-1978,12月在美国海军医院共收治宫内膜癌201例,其中Ⅰ期161例。这161例中中有91例行术前全盆外照射,55例单独手术治疗,15例由于手术标本发现肌层侵犯而行术后外照射。术前照射采用下肤15×15 cm前后对穿野,每日180~200拉德,每周5次,总剂量平均在3585拉德。大部份病人在照射后短期内行手术。91例中有60%是在照射后1周内手术的,80%是在照射后2周内手术的。治疗结果:治疗后5年期间,死于病变者14例,其中Ⅰ期者有4例。这一结果作者认为优于文献中所报告的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丙线265拉德照射狗是急性放射病药物筛选或药物评价的常用照射剂量。在此剂量照射下活存动物与死亡动物在发烧开始时间、高烧(40.8℃以上)发生率、流涎发生时间以及照后不同时间白细胞下降水平等临床症状和指标上是有差异的。本文通过这些症状和指标差异的分析,提出了265拉德照射  相似文献   

15.
周围动脉疾患合并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周围动脉疾患合并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13例患者均施行了选择性冠状动态造影及胸或腹主动脉造影。18支周围动脉疾患中采用单纯球囊扩张术(PTA)11支,支架置入术5支,溶栓术2支。结果:血管造影发现肾动脉狭窄3例(4支),髂动脉狭窄6例(7支),右锁骨下动脉狭窄、右锁骨下动态伴双肾动脉狭窄、左锁骨下动脉狭窄伴左骼动脉阻塞、左股动脉阻塞各1例。合并冠心病左主干伴3支病变2例,3支病变9例,2支病变和单支病变各1例。技术成功17例,其中单纯球囊扩张术11支,支架置入术5支,溶栓术1支。临床治愈-改善12例。除1例冠状动脉造影后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外,余无心脏并发症及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方法与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4月采用TEVAR治疗的85例Stanford B型AD患者临床资料.85例患者均常规行左肱动脉穿刺,右侧股动脉直切口,升主动脉DSA造影明确AD破口位置、真假腔及与重要器官血管开口位置关系;置入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原发破口,升主动脉造影复查观察近端破口封闭情况及主动脉弓部分支血管、真假腔血流变化情况.结果 84例患者TEVAR手术成功,成功率100%;1例术前麻醉过程中突发AD破裂死亡.9例部分覆盖左锁骨下动脉,1例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支架完全封闭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2例行无名动脉至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转流.Ⅰ型内漏2例,无住院期间死亡.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患者均存活,远端再发新破口2例.结论 TEVAR术治疗Stanford B型AD安全有效,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术中精细操作及加强术后院外管理是手术成功、提高远期生存率关键.  相似文献   

17.
溴酮醚雌活力较低,副作用小。按1.25~2.5毫克/公斤体重照后6小时一次肌注,对300拉德照射犬有一定疗效。与银耳制剂合用,有明显的相加作用,可提高300和320拉德照射犬活存率72.9%和70%,两者与抗感染药物相伍用,也有明显的叠加作用,初步发现也可提高400拉德照射犬的活存率(5/7)。溴酮醚对照射犬睾丸组织的修复有暂时的抑制作用,后期却有利于其恢复.  相似文献   

18.
放射性脑脊髓病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射性脑脊髓病是脑和脊髓经放射性治疗后在照射部位引起的神经损害。本文收集了1989~1998年放射性脑脊髓损害15例,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5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45岁~76岁,平均57岁。原发疾病为鼻咽癌12例,食管癌2例,下颌釉质细胞癌1例。照射总吸收剂量为50~70Gy,每周5次,共7周。照射后至症状出现时间为16~26周3例,27~78周12例。放射性脑病11例,放射性脊髓病3例,脑与脊髓同时受累1例。9例经头颅CT检查定位,双侧颞叶3例,双侧丘脑2例,脑干2例,顶叶1例,桥脑及双侧丘脑1例,1例脊髓CT检查未见异常。2…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左室瘘极为少见。作者报告6例多发性冠状动脉左室瘘(小血管型瘘)。男2例,女4例,年龄48~77岁。所有病例均作了冠状动脉造影,除1例外,余未见重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多发性小血管型瘘累及前降支2例;前降支、回旋支同时受累1例;三支同时受累3例,造影显示冠状动脉主干纤曲扩张,对角支、间隔支、边缘支、右室后支、后降支等末梢支相互沟通形成蔓状血管丛,开口于左心室。1例死亡,其余5例经内科治疗后症状得以控制。文献报告冠状动脉瘘占冠状动脉造影总数0.2~0.25%,儿童多见,20%并发心脏畸形,90%与右室相通,而引流至左心者通常与左房、肺静脉交通,很少直接与左室交通。冠状动脉瘘可呈单支纡曲血管或多支小血管呈丛状引流入相应心腔。已知  相似文献   

20.
患者 女 ,16岁。活动后心前区不适及体检发现心脏杂音5年。体检 :于左第 3、4肋间闻及广泛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ST T改变、异常Q波和电轴左偏。超声心动图疑诊“主动脉窦瘤破入右室”。心脏远达片示心影呈“二尖瓣型” ,左室肥大 ,心胸比率为 0 .5 2 ;左心缘肺动脉段膨隆 ,肺血轻度增多。主动脉根部造影示左冠状窦较右冠状窦小 ,左冠状动脉完全未显。右冠状动脉主干及右心室支明显增粗 (主干直径为0 .8cm)、纡曲 (图 1)。右冠状动脉右前斜位造影示其右心室支末梢增多、增粗、扭曲呈网状与左冠状动脉交通 ;继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左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