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在"一中心两相助三平台三连接"无缝连接体系建立前后效果的不同。方法:随机选取重庆渝北人民医院2011年03月-2014年09月我院收治的危重患者375例,2011年03月-2012年12月115例分为对照组,2013年01月到2014年09月260例分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治疗,比较实施两组患者的到达现场时间、现场明确急救诊断例数和转运例数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到达现场时间、明确急救诊断、急救存活率,以及转运存活率、急诊抢救存活率与住院后2 h内死亡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来说,实施"一中心两相助三平台三连接"无缝连接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科气道护理风险管理在积极抢救气管插管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作用。方法:分析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从急诊科抢救中转运至相关科室的气管插管患者,共15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意外发生率及接收科室的满意率。结果:对照组转运途中意外发生率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意识障碍程度加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护理管理在急诊抢救、操作中有一定的作用,接受科室的满意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急诊气管插管患者时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将医院急诊科2013年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将医院急诊科2014年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在输液巡视、用药指导、就诊安排及时到位、协诊护士主动维护就诊秩序及预诊护士接诊等方面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医生接诊、开始检查、开始用药及获得决定性治疗的用时方面,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中,应用分级分区管理模式能让分诊准确率显著提高,让医疗效率显著提高,为急诊患者的临床抢救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护理管理模式用于急诊科护理的作用。方法:将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23例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2例,观察组6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三维护理管理模式。记录两组患者的医疗纠纷发生率,评价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医护配合、快速反应能力及急救意识等评分情况,调查两组患者满意度和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医疗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人员的医护配合、快速反应能力及急救意识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和家属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应用三维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获得家属、患者的肯定,促进医院急诊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救小组位置固定抢救流程在提高急诊抢救效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诊科室自2016年起在急诊抢救工作中成立急救小组,实施小组成员位置固定抢救。选取实施后的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前的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静脉通道开放时间、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心肺复苏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病情保证、护理及时性、操作设备、护理技能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救小组位置固定抢救,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效率,改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使用标准化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57例为观察组,选择2016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53例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抢救,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和抢救时间。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抢救成功率组件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应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可缩短抢救时间,有利于临床急救工作快捷、有序、全面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科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仅实施风险管理护理的急诊科患者50例为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实施风险管理护理联合急诊分诊安全管理的急诊科患者50例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科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可以明显降低各种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研究孵化理论及管理模式在基层中医医疗机构急诊急救能力建设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急诊科患者护理质量和水平。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22年1月—2023年4月的79例急诊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管理理论及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孵化理论及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能力中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能力中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孵化理论在基层中医医疗机构急诊急救能力建设中具有较好的效果,经过孵化理论及相应管理措施干预后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护理能力、护理安全隐患及急救能力均有相应的改善,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诊科护理管理应用"5S"现场管理法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急诊科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实施"5S"现场管理法,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比较"5S"现场管理法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价值。结果:在病区环境、医疗设备管理、服务意识及护理素养方面,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满意率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5S"现场管理法,能够明显提高急诊医疗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在急诊科输液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6年期间,随机选取医院20名急诊科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6月的急诊科护理人员视为对照组,将2016年7~12月的急诊科护理人员视为观察组。对照组中行急诊常规管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观察组加行危机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急救处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接待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病区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文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机管理模式在急诊科输液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提升护理能力,规避不良事件,改善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优化抢救流程在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进行抢救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优化抢救流程)和对照组(常规抢救流程)各48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接诊时间、抢救准备时间和总急救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抢救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危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应用优化抢救流程可以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诊预见性护理和常规急救护理对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急诊科治疗的79例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39例,观察组予以预见性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的急救成功率和负面情绪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急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负面情绪发生率为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预见性护理提高了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提升了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救护质量,改善了患者的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3.
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以降低急救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急诊科收治的9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管理;选取2013年9月~2014年3月就诊的90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从入院到确诊的平均时间为(16.52±2.01)min,从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为24.15(±1.54)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残疾者10例,死亡2例;对照组出现残疾者21例,死亡8例。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急诊护理路径运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能够缩短急救时间,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对脑卒中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脑动脉瘤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就诊的脑动脉瘤患者60例,利用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则开展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动脉瘤患者开展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性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进行综合性急救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提高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缩短,有效减少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运用价值,为更好地开展急救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急诊科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取全程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种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生命体征判断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吸痰时间、吸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急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模式可提高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升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病情尽快恢复,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危机管理对急诊科急救效率和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入院后实施常规急救管理。观察组入院后在常规急救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危机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质量、急救效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转运规范、急救设备管理、突发事件管理、病情评估、急救药品管理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治疗时间、急救措施实施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专业管理、服务态度等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机管理在急诊管理中,更加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患者接受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病人在也诊现场评估救治-急救转运-院内急诊科及EICU或专科病房延续抢救三个环节救治过程中无缝隙链接技术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往不同阶段两种急救模式病例资料,分为对照组346例和实验组372例,并总结统计相关数据做对照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出诊到达现场平均时间、现场明确急救诊断的例数、现场急救成功例数、转运成功的例数、急诊科延续抢救成功的例数、收入EICU或专科病房两小时内死亡的例数,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现场评估救治、急救转运、院内急诊科及EICU或专科病房延续抢救三个环节之间形成有效无缝隙链接,是保障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广东省人民医院急诊科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8例胸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予传统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记录抢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病死率、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胸痛患者的抢救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急诊科收治的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管理,同时选取2015年1~6月急诊科收治的9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实施急诊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急诊时间、致残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从接诊到确诊平均时间为(17.32±2.31)min,从确诊到接受专科治疗时间为(24.41±2.64)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致残率为16.54%,显著低于对照组42.34%(P0.05);观察组满意率92.32%,显著高于对照组78.91%(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促使护理工作有序进行,缩短了急救时间,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