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传统张力性疝修补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巴德网塞)及经腹膜前间隙无张力性疝修补术[超普疝修补装置(ultrapro hernia system,UHS)]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其中传统方法修补腹股沟疝32例,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42例,经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30例。结果:传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55±10)min,网塞组为(394-8)min,UHS组为(40±7)min,传统组明显长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疼痛与局部血肿的发生率传统组明显高于UHS组(P〈0.05),传统组、网塞组和UHS组分别随访全部病例1年,复发率分别为3.12%,2.38%和O%,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同传统张力性腹股沟疝修补术比较,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及经腹膜前间隙(UHS)无张力性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舒适度高的特点,而UHS疝修补术更符合人体生理解剖及人体工程力学原理,符合目前疝外科的手术发展要求,术后疼痛更轻、恢复更快,局部异物感少,并发症少,且痛苦小,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比较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时不同补片固定方式的效果。方法:选择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0 月期间在高州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 120 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60 例和观察 组 60 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充分暴露腹膜前间隙后,观察组采用轴法放置生物网片,对照组采用 传统平铺法放置生物网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网片放置和固定修补时间、手术总操作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 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 补术时应用轴法放置生物网片,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操作速度快、术后并发症少、恢复速度快、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腹股沟疝患者应用TEP术式(腹腔镜全腹膜外无张力疝修补术)和TAPP术式(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外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方法:于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中选出100例为对象,采用回顾性方法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分入TEP术式组和TAPP术式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结果:TEP术式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TAPP术式组,P 0.05;TEP术式组的住院费用低于TAPP术式组,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EP术式和TAPP术式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各有优缺点,其中TEP术式不进入腹腔,在腹膜前修补,是腹腔镜下腹股沟疝的最佳方法,但手术操作难度大。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合理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0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0例,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结果:本组90例患者共行96次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75min,手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7d。术后并发阴囊血肿4例,且有阴囊坠胀感,但经过穿刺抽液和理疗后治愈;术后出现腹股沟区疼痛3例,给予热敷和理疗后疼痛消失;随访5~18个月,无复发病例,无病例出现手术区异物感,患者均感觉良好。结论: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康复快且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和比较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10年采用传统方法修复腹股沟疝231例,2000年后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150例及腹腔镜疝修补术50例的治疗过程。结果: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0±20)min,无张力修补组为(50±15)min,腹腔镜疝修补术组为(60±25)min。术后随访1~4年,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组复发18例,复发率为7.79%;无张力修补组复发4例,复发率为2.66%;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复发1例,复发率2%。恢复正常活动的时间:腹腔镜组为6.5d,无张力组为8.5d,传统手术组为14d。结论: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比较,无张力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具有手术时间短、痛苦小、复发率低的特点。腹腔镜疝修补手术区疼痛更轻,特别适用于双侧疝和复发疝。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腹腔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将东莞市桥头医院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31日入院准备择期行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行改良TEP。对照组行TEP。观察两组病例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手术中转率、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对侧隐匿疝发现率、合并手术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合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例,合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随访半年以上,两组均无复发病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中转率、对侧隐匿疝发现率、合并手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传统TEP时,先进入腹腔探查能减少手术中转率,增加对侧隐匿疝发现率、合并手术率;而无增加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比较开放式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TEP)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效果。方法: 选取东莞康华医院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接收的 60 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30 例,TEP 组开展开 放式 TEP 治疗方案,无张力组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方案,统计各组并发症发生率,并记录临床指标,包括住院时间、 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TEP 组为 6.67 %,无张力组为 26.67 %,TEP 组较无张力组更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EP 组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手术时间相比于无张力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结论:成人腹股沟疝治疗过程中,开放式 TEP 治疗效果相比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更优,其不仅 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而且可在短时间内减轻患者疼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丰顺县人民医院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02例,根据手术方法差异分组: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组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TEP)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预后指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APP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TEP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APP和TEP两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各有优缺点,前者的手术时间短,后者有助于隐匿疝的发现,临床医师应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采用经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方式行无张力性疝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22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22例切口I期愈合,无复发及其它术后并发症,损伤小、恢复快。结论:腹腔镜下经完全腹膜外方式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对患者疼痛程度、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2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炎症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比传统疝修补术,应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更利于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补中益气加味汤对老年疝病患者行不同疝修补术后恢复情况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9年1月-2022年1月间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诊治的老年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经不同疝修补术后加用补中益气加味汤,评价分析补中益气加味汤在老年疝病患者疝修补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20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分为A组[予李金斯坦术(Lichtenstein)]、B组[予经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sis,TAPP)]及C组[予完全经腹膜外补片修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Prosthetic,TEP)]。A组69例,分为研究组39例,对照组30例;B组95例,分为研究组49例,对照组46例;C组36例,分为研究组25例,对照组11例。三组组内比较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P <0.05);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恢复更快(P <0.05)。此外,与对照组比较,A、B两组中研究组的术后伤口恢复情况更好(P<0.05);C组患者伤口恢复情况对比无明显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两种手术方式对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2016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后24 h数字法疼痛评分(NRS),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TAPP组在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24 h NRS评分均高于TE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TAPP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复发率与TE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TAPP法与TEP法治疗腹股沟疝均效果良好,其中TEP法可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且可减轻患者疼痛。两种手术方式在疗效、复发和并发症等方面近似,但运用TEP法可能更符合当下"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疝修补手术是一种微创的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方法.2006年5月至2010年4月,我院采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内置补片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tic,TAP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72例,取得明显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腹股沟疝是外科常见病之一,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唯一有效的方法。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复发率10%~15%。而目前应用最多的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和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复发率仅为1.7%。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复发率低、损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不易损伤神经血管等优点,逐渐被患者所接受。2004年9月-2006年10月,本院腔镜中心对63例腹股沟疝患者实施了TAPP,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就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TEP)与传统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 方法:纳入中山市广济医院 2017 年 4 月至 2019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 78 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 组(39 例)及对照组(39 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 TEP 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对两种术式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后,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每搏变异量(SVV)水平显著降低,心脏指数(CI)、 每搏量指数(SVI)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手术前后各指标差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传统疝修补术相较,TEP 应用于腹股沟疝患者能更好地降低围术期并发症风险、促进术后恢复、稳定手术过程中 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前入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下的前入路腹膜前间隙修补术。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均痊愈,手术时间平均45min,术后6h~24h下床活动。术后无尿潴留、切口感染及局部异物感等并发症,随访6~24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膜前间隙修补术符合腹股沟解剖学特点,缩短了手术及住院时间。该技术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一种合理、可靠的无张力疝修补方式。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探讨与研究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TEP)术式及无张力疝修补术植入善释补片(Lichtenstein 术式) 治疗 80 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从 2017 年 7 月至 2019 年 6 月丰顺县中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 80 例, 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 35 例和观察组 45 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 TEP 术式,而对照组给予 Lichtenstein 术式。观察、 分析与总结两组术式在术中失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睡眠质量评分,疼痛评分等指标间的差异。 结果:观 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及下床时间、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围手术期住院费用较对照组费用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经 TEP 术式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睡眠质量评分、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的数据统计显著优 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与 Lichtenstein 术式比较,TEP 术式在治疗老年腹股沟疝 治疗中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术中出血,减少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减少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膜前疝装置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18例患者使用腹膜前疝装置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全部治愈,手术时间平均46min,术后随访平均8个月均无排斥反应,无明显异物感及慢性疼痛。结论:应用腹膜前疝装置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是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术式,更加符合力学原理,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的影响对比。方法:将50例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的方法,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伤口疼痛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适用于手术时间短的腹腔镜手术,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适用于时间较长的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疝无张力修补术复发的原因。方法:选取我院15例无张力修补术后复发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复发疝患者均采用局麻下腹膜前间隙修补成功。术后随访6个月~7年无复发。结论:疝无张力修补术复发主要与医师操作技术及患者的生理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