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目的分析含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溃疡型浅表淋巴结结核的效果。方法对117例溃疡型浅表淋巴结结核病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常规应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2HRZ/4HR);治疗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在强化期加用左氧氟沙星。结果治疗组2个月和4个月的临床治愈率36.1%、73.8%,明显高于对照组16.1%、46.4%(p<0.01),6个月治疗组临床治愈率88.5%,也高于对照组71.1%(p<0.05)。治疗组的平均疮口愈合时间56 d,明显短于对照组79 d(p<0.01)。结论溃疡型浅表淋巴结结核强化期抗结核治疗加用左氧氟沙星,能明显缩短疮口愈合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颈淋巴结结核外科治疗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刁晶晶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1530-1530
颈淋巴结结核大多由口、咽、喉部,胸腔、气管、肺部等原发结核病灶内的结核杆菌沿淋巴管到达颈淋巴结,引起颈淋巴结结核。感染初期仅单纯淋巴结肿大,当出现淋巴结周围炎时,则出现疼痛和压痛,炎症蔓延至多个淋巴结往往融合成块,液化坏死形成冷脓肿,溃破易形成溃疡、瘘管^[1]。颈淋巴结结核经联合化疗(2HRZE/7HRE)后绝大部分肿大的颈淋巴结能逐渐缩小、消失,但对脓肿型和溃疡瘘管型则疗效欠佳。我院外科自1995年7月~2006年5月共收治23例颈淋巴结结核脓肿型和溃疡瘘管型,予以手术治疗结合化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颈淋巴结结核的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及评价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检测外周血中结核分枝杆菌性抗原特异性γ一干扰素水平在颈淋巴结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89例原发性颈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A组)采用内科治疗(化疗l~1.5年),28例(B组)行肿块全部切除加区域性颈淋巴结清扫术,16例(C组)行淋巴结结核病灶切除术,15例(D组)行病灶切开刮除、开放引流术,所有手术患者术后均化疗1年.用Elispot技术对患者外周血中产生结核菌抗原特异性γ一干扰素的水平进行定量检测,同时检测患者的结核抗体.结果 A组中22例肿块继续增大并增多(73.3%),其中9例形成脓肿破溃;B组无一例复发;C组5例复发(31.3%);D组3例形成结核性窦道,4例再发淋巴结肿块(46.7%);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复发率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χ2=9.69,P<0.01),保守治疗复发率明显升高;三种手术方式复发率比较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χ2=14.47,P<0.01),此4组患者手术愈合时间有统计学差异(F=104.44,P<0.01),B组患者手术愈合时间最短.复发率最低;Elispot、结核抗体检测患者的阳性率分别是87.6%、62.9%(χ2=14.61,P<0.01).结论 原发性颈淋巴结结核的治疗应以手术为主, 手术治疗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能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而手术方式首选肿块伞部切除加区域性颈淋巴结清扫术;Elispot技术优于结核抗体,可用于颈淋巴结结核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112例新生儿接种BCG后引起腋下淋巴结强反应的临床表现及采用局部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门诊112例新生儿接种BCG后淋巴结强反应者,根据病变类型分别给予局部热敷、病灶针吸、彻底清创和抗结核药引流条局部治疗,分析疗效。 结果 (1)112例腋下局部淋巴结病变分型:增殖硬结型13例,增殖干酪混合型41例,脓肿破溃型47例,外院术后伤口未愈増殖干酪坏死型11例。112例中除外院手术11例外,余101例均未予全身抗结核治疗。(2)112例中58例首诊时取针吸物或脓液标本进行抗酸杆菌涂片和培养,其中涂片阳性18例(31.03%,18/58),培养阳性22例(37.93%,22/58),22例菌株经菌种鉴定其中20例(90.91%,20/22)为牛结核分枝杆菌。(3)13例增殖硬结者均给予局部热敷,其中5例结节缩小,8例结节内见液化;49(41+8)例干酪坏死型均给予结节局部针吸和异烟肼注射剂结节内注射治疗,佐以热敷,均化脓破溃;96(47+49)例脓肿破溃患儿经彻底清创、伤口置异烟肼引流条引流治疗,伤口愈合;11例外院手术后伤口未愈者给予每周1次清创,并置异烟肼引流条引流,伤口愈合。(4)112例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 结论 新生儿接种BCG后,少数婴幼儿同侧腋下淋巴结会出现异常反应,其中绝大多数形成寒性脓肿并破溃。局部治疗对新生儿接种BCG后淋巴结强反应治疗的效果好、创伤小、风险低、治愈率高,宜予推广。  相似文献   

5.
抗结核药物合并微卡治疗淋巴结结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卡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方法按淋巴结大小、化脓、破溃的可比性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6例):3微卡+HRZE/9HR,对照组(32例):3HRZE/9HR,对化脓破溃采用相同的局部处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15%,对照组93.75%,两组相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愈+显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卡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淋巴结结核的疗效较为满意,是较好的结核病免疫治疗制剂,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6.
含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溃疡型浅表淋巴结结核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含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溃疡型浅表淋巴结结核的效果.方法 对117例溃疡型浅表淋巴结结核病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常规应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2HRZ/4HR);治疗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在强化期加用左氧氟沙星.结果 治疗组2个月和4个月的临床治愈率36.1%、73.8%,明显高于对照组16.1%、46.4%(P<0.01),6个月治疗组临床治愈率88.5%,也高于对照组71.1%(P<0.05).治疗组的平均疮口愈合时间56 d,明显短于对照组79 d(P<0.01).结论 溃疡型浅表淋巴结结核强化期抗结核治疗加用左氧氟沙星,能明显缩短疮口愈合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近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结核灵对颈淋巴结核及临床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 把我院2009 ~2011年确诊的90例颈淋巴结核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除均采用2HRZE/4HRE治疗外,治疗组加用结核灵片,进行治疗对比观察.结果 (1)治疗组:淋巴结开始吸收最短时间为6d,最长8周,疗程结束时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2周内淋巴吸收为0例,8周内淋巴结开始吸收者18例,总有效率75.5%.(2)治疗组治疗症状缓解4周时为82.2%,对照组为53.2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结核灵治疗颈淋巴结核有明显的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局部注射抗痨药物治疗颈淋巴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淋巴结结核全身均可发生,是较为常见的肺外结核,以颈部淋巴结最为常见,占淋巴系统疾病的80%~90%,临床即使按十字方针规范化疗,部分患者仍发生肿大淋巴结周围炎,干酪样坏死、液化,继而出现寒性脓肿,发病率高达20%以上,且常规用药疗程长,效果差,也易发生肝肾功能损害及胃肠道的不良反应。作者通过临床实践,总结出治疗时间短,病灶愈合快的方法,即将颈淋巴结核分为单纯肿块型和寒性脓肿破溃型,局部应用抗痨药物,同时全身规范化疗,一般1~3月能达到临床治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波辅助治疗淋巴结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6月~2013年3月淋巴结结核患者155例,结节型54例,浸润型101例,随机分为微波组和非微波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抗结核方案,3HRZE/6HR,微波组再加用微波局部照射治疗,每次照射15 min,每日2次,治疗4周。结果早期淋巴结结核患者加用微波局部照射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肿块减小速度增快,病程缩短,较少转为脓肿型、溃疡型淋巴结结核,微波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非微波组,其中结节型微波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非微波组(P=0.033),浸润型微波组治疗效果也显著优于非微波组(P=0.024)。结论加用微波治疗结节型溃疡型淋巴结结核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98例颈淋巴结结核疗效分析及治疗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颈淋巴结结核治疗模式。方法 98例颈淋巴结结核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55例),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治愈率率95.4%,对照组治愈率为65.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按实验组设计的治疗颈淋巴结结核,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Dong Y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8):564-565
本人从医40余年,前一半时间做的是大内科的医疗工作,后一半时间方真正进入风湿免疫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进入专科的岁月里我更认识到大内科训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The future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within emergency medicin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