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 3月~ 1999年 10月 ,我们对 2 0例 (2 0眼 )小瞳孔白内障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2 0例中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 12~ 73岁 ,平均 48岁。其中老年性小瞳孔 5例 ,术中瞳孔 <4mm,无瞳孔后粘连 ;抗青光眼术后 9例 ;葡萄膜炎 3例 ;眼外伤 3例。术中瞳孔均 <3m m,虹膜后粘连 ,其中 11例虹膜后面有纤维机化膜。9例抗青光眼术后患者的术前、术后眼压均正常。方法 :老年性小瞳孔和轻度后粘连的小瞳孔 ,术中采用瞳孔面注入粘弹剂分离粘连 ,并借助粘弹剂的推力和张力扩大瞳孔。瞳孔后粘连较多 ,且虹膜后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瞳孔行表麻下3.5mm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巧、注意事项及疗效。方法 58例核硬度为Ⅱ~Ⅳ级,充分散瞳后瞳孔直径在1.0~4.0mm的患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最重要的步骤是前囊膜的处理,不同情况下处理方法不同。根据瞳孔粘连闭合程度分为:瞳孔缘粘连而无机化膜者;瞳孔区有薄机化膜者;后粘连主要集中于瞳孔区,且机化膜较厚者等。结果术后56眼(96.6%)视力较术前提高,其中视力≥0.6者19眼,0.3~0.5者30眼,0.1~0.2者7眼。术后瞳孔均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5~3.5mm。术中无后囊膜破裂、悬韧带离断、前房出血;术后早期有少量轻微并发症,用药后均缓解;术后远期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对小瞳孔行表麻下3.5mm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术前需因人而异精心设计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术后均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胡磊  马伟建 《山东医药》2008,48(6):102-103
回顾性分析23例(34眼)儿童白内障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发生固定性瞳孔夹持的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先天性白内障12例(23眼),4例IOL轻度偏位.轻度瞳孔夹持者不予处理.8例瞳孔夹持伴IOL偏位和后发性白内障行手术复位;外伤性白内障11例(11眼),3眼发生虹膜与IOL部分粘连,导致瞳孔不规则轻度上移,1只眼发生轻度晶状体偏位并瞳孔夹持.认为儿童IOL固定性瞳孔夹持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发生的原因除术后葡萄膜炎性反应致虹膜囊膜粘连外,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及晶状体囊袋内皮质的再生也是引起儿童IOL固定性瞳孔夹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经验。方法44例(52眼)患者术前血糖控制在8mmol/L,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术后视力恢复〈0.1者1眼,0.1—0.3者2眼,0.3~0.5者9眼,0.5~0.8者35眼,〉0.8者5眼。术中并发瞳孔缩小5眼,晶状体后囊破裂1眼;术后并发角膜线状混浊12眼,后囊混浊5眼,前房纤维素性渗出4眼,虹膜部分后粘连和色素弥散于晶状体表面各3眼,治疗后1~2周消失。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术前控制血糖、术中应用糖皮质激素、术后监测血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白内障摘除术后的后囊处理方法。方法 对 2 7例 (33眼 )儿童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 ,术后随访 (11± 3 2 1)个月。结果  2 1眼玻璃体前界膜完整 ,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成功 ,其中 2眼术后 3个月视轴区玻璃体前界膜轻度浑浊 ,其余 19眼视轴区保持透明。结论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是预防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浑浊 ,减少对玻璃体、视网膜干扰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27例(27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术中应用黏弹剂直接扩大瞳孔,然后行环形撕囊、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均有提高,>0.5者17眼、0.3~0.5者7眼、0.1~0.2者3眼;瞳孔圆形或近圆形;术中后囊膜破裂1眼;术后角膜水肿3眼,一过性高眼压5眼.认为小瞳孔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也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分析401眼高龄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 对353例80岁以上老人行白内障囊外除术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314眼,及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87眼。伴有全身疾病的患,术前、术后均持续内科治疗。术中给予必要的心电监护和吸氧。结果 401眼的脱残率为73.22%,脱盲率为95.51%。严重葡萄膜炎14眼,前房出血8眼,角膜基质水肿23眼。无一例发生全身并发症。结论 高龄老年性白内障的视力预后相对较差。伴有全身疾病的患术前、术后均需内科控制,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操作轻巧,并予必要的监护措施,从而极大程度地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海南地区基层复明行动中剥脱综合征硬核性白内障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中并发症处理的效果。方法应用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剥脱综合征硬核性白内障62例(62眼),针对术中出现的小瞳孔、虹膜粘连、硬核、悬韧带薄弱断离、娩核困难、后囊膜破裂等难点及并发症进行处理,观察手术的效果与处理的复杂性。结果术前视力0.1-0.3者17眼(27.42%),视力0.1者45眼(72.58%);术后裸眼视力≥0.1者56眼(90.32%),其中,视力≥0.3者49眼(79.03%)。术中晶体全脱位行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3眼,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4眼行人工晶体睫状沟植入,人工晶体植入率100%;术后角膜水肿1级12眼(19.35%),2级7眼(11.29%),无3级以上角膜水肿。结论在基层医院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处理剥脱综合征硬核性白内障,并发症少、复明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李洁 《山东医药》2000,40(14):46
1996年 7月~ 1999年 7月 ,我院施行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6 0例 (6 0眼 )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 本组男 5 0例 ,女 10例 ;年龄 3~ 15岁 ,其中3~ 5岁 2 4例。穿通性白内障 45例 (75 % ) ,钝挫伤性白内障 9例 (15 % ) ,爆炸性白内障 6例 (10 % )。术前视力光感~ 0 .0 5。术前并发症 :角膜瘢痕 34眼 ,虹膜前、后粘连瞳孔不圆 2 9眼 ,晶体前囊破裂皮质溢入前房 11眼 ,晶体后囊破裂 4眼 ,晶体半脱位 1眼 ,玻璃体混浊 16眼 ,眼内异物 9眼 ,斜视 4眼 ,继发性青光眼 2眼。除常规检查外 ,术前测量角膜曲率半径、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对6例外伤性白内障(6眼)、5例先天性白内障(9眼)患者施行后路白内障吸出术,取得较满意效果。1.手术指征:①术前光感光定位正常;②散瞳后晶体完全混浊;③外伤性白内障囊膜已破裂,但未重新形成膜状白内障;④外伤  相似文献   

11.
现将我院1988年9月以来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显微手术的102只眼的瞳孔及视力情况作临床分析,并就瞳孔变异的原因及处理试作讨论。一、临床资料104只眼中,先天性白内障7只眼,青年性白内障8只眼,外伤性白内障5只眼,老年性白内障82只眼。行白内障线状摘除2只眼,白内障囊外摘除17只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85只眼(其中美国Sinskey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2.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或晶状体外伤后所形成的膜性白内障,手术治疗效果欠佳。为此,自1991年2月以来,我们用国产LHY—Ⅱ型YAG激光机治疗膜性白内障12例(12眼),获得较好近期疗效。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本组年龄为9~70岁;左、右眼各6例;其中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6例,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5例,晶体外伤1例。  相似文献   

13.
1996年 8月至 1 999年 3月 ,我们对老年性过熟期白内障 84例 ( 84眼 )施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其中 42眼行常规开罐式截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简称开罐组 ) ;42眼行信封式截囊囊袋内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简称开信封组 ) ,现对其术后第一天疗效对比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开罐组年龄 45~ 82岁 ;右眼1 9例、左眼 2 3例 ;术后平均住院 5 .6天。开信封组年龄 43~ 83岁 ;右眼 2 2例、左眼 2 0例 ;术后平均住院 3.2天。两组均为老年过熟期白内障 ,在性别、年龄、眼别方面均无明显差异。1 .2 手术方法 开罐…  相似文献   

14.
刘杰 《山东医药》2002,42(17):42-43
1997年 4月至 2 0 0 1年 5月 ,我们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75例 ( 79眼 )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文 1 70例 ( 1 84眼 )患者 ,小切口组75例 ( 79眼 ) ,男 35例 ( 36眼 ) ,女 40例 ( 4 3眼 ) ;年龄 5 5~ 80岁。晶体核硬度按施玉英[1] 分级标准 , 级核 5 0眼 , ~ 级核 2 9眼。大切口组 95例 ( 1 0 5眼 ) ,均为老年性白内障 ,晶体核 ~ 级。对二组术后视力、角膜散光进行比较。1 .2 手术方法 术前按白内障手术常规消毒、麻醉。开睑 ,缝线固定眼外肌。小切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小瞳孔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50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瞳孔均保持圆形或椭圆形。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05者4例,0.05~0.1者8例,0.12~0.25者20例,0.3~0.5者14例,0.8~1.0者4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小瞳孔白内障手术复杂,术中处理好小瞳孔和掌握手术技巧,小瞳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同样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飞蚊症的生理病理原因。方法收集某院门诊部眼科2013年5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127例飞蚊症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127例飞蚊症患者中,病理性飞蚊症29例(41只眼),占22.83%。该29例中,白内障术后玻璃体后脱离合并黄斑前膜1例(1只眼);周边视网膜裂孔合并玻璃体后脱离3例(3只眼);眼弓首线虫病引起的中间葡萄膜炎1例(1只眼);后葡萄膜炎5例(眼弓形虫病1例1只眼、原田氏病4例6只眼);玻璃体积血(外伤性)1例(1只眼);视网膜脱离3例(3只眼);眼底视网膜出血13例(高血压视网膜病变III期2例4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1例1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点片状出血斑8例16只眼、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2型Roth斑1例2只眼、脉络膜黑色素瘤1例1只眼);眼底视网膜激光治疗术后2例(2只眼)。结论眼科门诊飞蚊症患者中,病理性飞蚊症的比例并不低,且病因复杂多样。对飞蚊症患者,应详询病史并仔细散瞳检查眼底,以防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7.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云侠 《山东医药》2010,50(14):93-94
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常见并发症,总结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08例(688眼)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88眼术中并发后囊膜破裂22眼(3.19%)、玻璃体脱出5眼(0.73%)、前房出血3眼(0.04%)、虹膜根部离断1眼(0.02%),术后发生角膜水肿43眼(6.25%),虹膜睫状体炎5眼(0.73%),后囊浑浊69眼(10.03%),人工晶状体偏位4眼(0.58%),瞳孔移位3眼(0.44%),眼内压升高13眼(1.89%)。结论该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为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等,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虹膜睫状体炎、后囊浑浊等。  相似文献   

18.
胡学政 《山东医药》2007,47(32):93-94
应用劈核钩、劈核刀,采用双进路囊袋内劈核对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探讨小切口囊袋内劈核在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10.5者176眼(占71.5%);术后1周,裸眼视力〉10.5者179眼(占72.7%);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者184眼(占74.7%);术后半年,裸眼视力≥0、5者185眼(占75.2%)。认为小切口囊袋内劈核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不仅切口小,且操作安全,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尤其适宜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9.
血脂对白内障手术后并发症及视力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高脂血症对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及其发生率的影响。将29例需进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作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查,根据其结果分成高脂血症组和血脂正常组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发现,高脂血症组中有42.5%发生一系列术后并发症,如瞳孔区纤维膜形,角膜内皮水肿,黄斑囊样水肿及一过性前房出血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90岁以上超高龄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疗效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10~2012-10该院对90岁以上超高龄白内障患者43例(52眼)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麻醉效果、手术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3例(52眼)白内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视力恢复良好,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37眼(71.2%),矫正视力在0.1~0.3者10眼(19.2%),0.05~0.08者5眼(9.6%),术后随访均无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继发青光眼、角膜内皮失代偿和人工晶状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基层医院对超高龄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切口愈合快,术后反应小,术后散光小,易于操作,费用低,只要把握好适应证,同样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