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乳腺增生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8例乳腺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病理诊断:乳腺囊性增生16例,乳腺小叶增生13例,乳腺纤维腺瘤样增生12例,乳腺组织增生13例,乳腺混合性增生1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囊性增生15例,诊断符合率为93.8%;乳腺小叶增生13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乳腺纤维腺瘤样增生11例,诊断符合率为91.7%;乳腺组织增生10例,诊断符合率为76.9%;乳腺混合性增生13例,诊断符合率为92.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增生症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可作为临床诊断的根据,临床应用价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乳腺囊性增生症患者乳腺区段切除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对50例乳腺囊性增生症患者乳腺区段切除治疗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乳腺区段切除手术切除成功,复发再次手术2例。结果病理证实为乳腺囊性增生病、组织增生Ⅰ~Ⅱ级,可行区段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乳腺小叶增生亦称乳腺纤维性囊肿病、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结构不良、慢性囊性乳腺炎、慢性囊性乳腺病、乳腺腺病、纤维囊性乳腺病、乳痛症、乳腺增生症、Rechus病(法国)、Schimmelbucch病(德国)、Cooer病(英国)、Bloodgood病(美国)等,病因与月经周期紊乱、卵巢及子宫疾患,卵巢内分泌失调,黄体酮不足,雌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4.
乳腺增生病是乳房的一种非炎症性疾病,是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又称乳腺小叶增生、慢性囊性乳腺病,乳腺增生病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以上,是妇女多发病之一。在我国,囊性改变少见,多以腺体增生为主,故多称“乳腺增生症”。世界卫生组织(WHO)统称“良性乳腺结构不良”。本病常见于25~40岁的妇女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5.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本质是由于乳腺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而造成的乳腺组织正常结构紊乱,从而引起一系列相应症状的疾病.近年来,该病由于其发病率升高、病程长、易复发并有一定恶变率且容易与乳腺癌相混淆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现将乳腺囊性增生症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店》2005,(10):105-105
乳腺增生病分为三型,即乳痛症、乳腺腺病和乳腺囊性增生症.虽然乳痛症和乳腺腺病早期不会发生癌变,乳腺腺病后期和乳腺囊性增生病才可能发生癌变,乳腺囊性增生癌变率也仅在3-8%,但毕竟乳腺增生患者发生乳癌的机率比正常妇女高8-20%,防止乳腺增生癌变固然重要,得了乳癌,更需要科学治疗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7.
樊格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492-493
目的通过乳腺增生症高频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提高了对析,提高乳腺增生症的诊断准确率。方法经彩超检查,并手术及病理活检证实为乳腺增生症的110例患者。结果单纯性增生55例,囊性增生39例,腺瘤样增生16例。结论乳腺增生声像图的特异性表现,提高了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乳腺增生症保守治疗方法繁多,疗效各异,有待进一步总结提高,现将文献报道综述如下。乳腺增生主要是乳腺小叶在成熟或周期变化中所发生的增生和复旧所致的改变;其特点是乳腺组成成分的增生。本病多见于40岁前后,青春期及绝经后则少见。其发生与女性内分泌失调有关,主要是黄体素水平低下而雌激素分泌过量,长期作用于乳腺组织的结果。由于这类病变有多种多样组织形态学特征,所以文献上名称繁多,如纤维囊性乳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增生症、乳腺小叶增生、乳病症乳腺病等。本病有以主质(乳腺)增生为主,间质增生(纤维化)为主或…  相似文献   

9.
乳腺囊性增生症相当于中医乳癖,是以乳房有形状大小不一的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为主要表现的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性疾病.2000年6月至2004年6月,以乳癖消汤为主治疗乳腺增生231例,收到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霞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2):93-93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增生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102例良性乳腺增生症的声像图特征及血流特点。结果:单纯性增生型48例(47.1%),囊性增生型11例(10.8%),腺瘤样增生型10例(9.8%),混合型33例(32.3%);共4例存在异常血流信号,其中1例出现于腺瘤样增生型,3例出现于混合型。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女性乳腺增生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和探讨乳腺囊性性增生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乳腺囊性增生病例。结果 63例患者均作手术治疗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其中6例为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2例为腺管型腺病,1例为乳头状瘤样增生。其它病例均为典型的导管上皮不同程度增生和导管不同程度的扩张。结论乳腺囊性增生的患者发病年龄多在40岁左右,单侧,无规律性疼痛,应积极治疗,肿块切除后必须常规作病理检查,尤其是乳腺非典型增生可视为"癌前病变",须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2.
乳腺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乳腺增生病中程度较严重、病程较长的两个类型。两者既可单独存在又可相伴发生,多由单纯性乳腺小叶增生发展而来,前者主要表现为小叶间导管及末梢导管和腺泡不同程度的增生,后期出现小叶间纤维组织增生硬化;而后者则以小乳管扩张形成囊状为...  相似文献   

13.
乳腺增生症是妇女常见的乳腺疾患。主要包括乳腺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症等。发病机理主要由于体内黄体素分泌过少,雌激素分泌过多而引起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的增生。临床多发生在卵巢功能活跃的妇女。本文将多年来总结的50例乳腺增生症对其所作的临床病理检查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50例平均年龄为20至40岁,其中29例硬块存乳房外上限,14例在内上象限,7例为多发性。病程为3个月至一年多不等,大多数病例伴有疼痛、月经不调、不孕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超检查对诊断乳腺增生的准确率及成像特征,确定其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来我院检查并接受手术治疗的52例乳腺增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将记录彩超成像特征,将彩超检查结果与术中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判断彩超检查诊断的准确性。结果通过对52例患者的彩超检查和术中病理诊断对照后发现,彩超检查确诊乳腺增生症的准确率为90%。其中腺性小叶增生确诊率为78%,乳腺囊性小叶增生确诊率为89.3%,单纯乳腺小叶增生的确诊率为88.0%。结论用彩超检查诊断乳腺增生的准确率较高,对临床诊疗乳腺增生症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梅淑琴  李季 《中国医药指南》2008,6(16):610-610,528
<正>乳腺囊性增生症是中年妇女的常见多发病,发病高峰在30~50岁之间.发生率约为5%,由于它有恶变的可能,常使患者恐惧不安.局限性乳腺囊性增生症,西医主张手术切除,并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祖国医学称本病为"乳癖",《外科正宗》说:  相似文献   

16.
患乳腺增生的妇女,发生乳腺癌比健康妇女高1.4~2.5倍.因此对该病的治疗具有防治乳腺癌发生的作用.我院于1993年1月至1995年1月采用促黄汤治疗各型乳腺增生症10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兹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10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均为生育年龄的女性,未婚4人,已婚96人,年龄最大者45岁,最小者20岁.平均31.62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7天,平均2.06年.单侧乳腺增生患者18人,双侧乳腺增让患者82人.根据临床表现将乳腺增生症分为乳痛症、腺瘤样增生、囊性增生三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诊断,通过与病理诊断相比较,了解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120例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总符合率是91.7%,其中乳腺小叶增生诊断符合率是92.2%(47/51),乳腺囊性增生诊断符合率是100.0%(25/25),乳腺组织增生诊断符合率是100.0%(23/23),乳腺纤维腺瘤样增生诊断符合率是81.8%(9/11),乳腺混合性增生诊断符合率是60.0%(6/10)。结论在乳腺增生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诊断中,符合率相对较高,具有操作简单、无创、无不良反应等优势,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和乳痛症4370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凯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7):22-23,2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乳腺囊性增生症和乳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988~1995年收治的2270例病例采用乙烯雌酚、黄体酮、溴隐亭、他莫昔芬、VitE等西药;中成药选乳块消、乳癖消、乳核散结片、小金片等;中药汤剂如二仙汤、龙胆泄肝肠、逍遥散等。疗程3~6个月,追踪观察1~7年。1996~2002年收治2100例。以中药汤剂解郁化痰消癣汤为主。配以西药他莫昔芬、VitE,中成药小金片、乳核散结片、乳康片等,治疗3~18个月,追踪观察l~6年。结果:1988~1995年收治的单纯乳腺囊性增生症810例总有效率86.79%,单纯乳痛症562例的总有效率为90.75%;乳腺囊性增生症合并乳痛症898例,其中乳腺囊性增生症总有效率为90.98%,乳痛症总有效率为90.59%。1996~2002年收治的单纯乳腺囊性症896例,总有效率为100%,单纯乳痛症515例,总有效率为100%;乳腺囊性增生症合并乳痛症857例,其中乳腺囊性增生症总有效率为98.13%,乳痛症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囊性乳腺增生症和乳痛症临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他莫昔芬加乳癖消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近期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5月到2015年8月收治经活体组织检查、以及病理报告证实来我院治疗乳腺囊性增生妇女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3例,对照组研究方法按照常规单独使用他莫昔芬片,观察组他莫昔芬加乳癖消联合用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疼痛指数、治疗期间相关并发症比较。结果:对照组近期疗效有效率65.59%明显低于观察组86.0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指数、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干预前疼痛指数比较,(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干预后疼痛指数比较,(P<0.05);观察组的并发率12.90%,对照组,35.4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他莫昔芬加乳癖消片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内服橘络饮合外敷乳核散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对血清性激素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的机制。方法对50例乳腺囊性增生症的患者给予内服橘络饮合外敷乳核散治疗,并在治疗前后于患者黄体期用化学发光测定法检测血清性激素六项的变化,包括雌二醇(E2)、孕酮(P)、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垂体泌乳素(PRL)及睾丸酮(T)激素水平,并于治疗前与同期正常组对照。结果内服橘络饮合外敷乳核散治疗后患者雌二醇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P〈0.05);其余5项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内服橘络饮合外敷乳核散能纠正乳腺囊性增生症患者血清性激素的紊乱,从而达到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