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冻疮是冬季常见的皮肤病,不但影响外表,还会给患者带来瘙痒、疼痛和皮肤溃烂,治疗不及时还会留下疤痕。下面介绍几种治疗冻疮的外用药物。1.风油精将患处用温水浸泡洗净后,取少许风油精涂搽在患处,用手轻轻揉搓,直至局部发热,每日3次,连续一周。适用于冻疮初起,局部红肿硬痛者,冻疮破溃者不宜使用。搽风油精也可预防冻疮。此外,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正骨水等亦可使用。2.云南白药对未破溃的冻疮,  相似文献   

2.
胡献国 《医药与保健》2006,14(12):29-29
1、云南白药:时早期红斑型冻疮,取云南白药酊用药棉外搽患处,每天3-4次,连续1-2周;对未破渍的冻疮.可取云南白药与黄酒适量调敷患处;已破渍者.可将白药粉撒于破渍处,消毒纱布包扎,次日便可结痂,1周内可愈。若冬至后每日取云南白药酊外搽易生冻疮处.可预防冻疮。  相似文献   

3.
治疗冻疮方     
在寒冷的冬季里,我们的身体,尤其是外露及其凸出部位,如鼻子、耳朵、面部、手、脚等,都极容易发生冻疮。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食品或物品对治疗冻疮都有很好的效果。 1.将冬瓜皮、茄根用水浸泡2~4小时后,在火上加热至50摄氏度左右,用其熏洗患处,具有止痒、加速血液循环的作用,对治疗冻疮效果甚佳。 2.把红辣椒置于盆内,倒入开水,将口加以封盖,浸泡10分钟后,热熏患处,当水温稍低后,将患处进行浸泡,或用水进行敷抹。然后把辣椒撕开,用内面轻轻涂患处,之后使其自然干燥。  相似文献   

4.
家治冻疮8法     
寒冷的冬季,冻疮时有发生。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食品或物品都可以用来治疗冻疮,且方便有效,您不妨试试: 一、把鲜姜片或罗卜片烤热后,涂搽患处,每天两至三次。 二、将大葱、生姜和蒜捣成泥状后,涂搽患处。 三、把冬瓜皮、茄根用水浸泡两个小时后,在火上加热,然后趁热熏洗患处。  相似文献   

5.
酷似冻疮 不是冻疮育民入冬之后,到医院里看冻疮的人越来越多。冻疮是一种常见的季节性皮肤病,多在严冬季节发生,与寒潮的关系十分密切。一般好发于手、足、面部和耳朵等暴露部位,患处表现为肿胀、发紫,压之易褪色,去压后恢复较慢,其温度低于周围皮肤,严重者可引...  相似文献   

6.
1、治冻疮:①茄杆、辣椒杆或艾叶、冬瓜皮、桂枝各10克,加水煎汤熏洗,每日一次。②荆芥30克,苏叶15克,桂枝15克,加清水2000—3000毫升,煮沸后温洗患处,每日1~2次。③红辣椒15克,白萝卜30克,老姜15克,加水煎汤,洗患处。④茄子秸(经霜的)、辣椒秸、烟秸各适量,共碾细面,水煎熏洗患处。⑤黑胡椒6克,研末后用水煎(或用热水泡),趁热浸洗患处,每日2~3次。⑥白果树叶30克,加水煎浓汤,外洗患处(冻疮初起)。⑦白茄子根5个,花椒一撮,加水煎汤,洗患处,每日1~2次。⑧大白菜500克洗净,煎浓汤,每晚睡前洗患部。⑨花椒适量,煎汤,趁热洗手足,每晚1次。(寒冷未来之前可预防冻疮复发)。  相似文献   

7.
冻疮治验     
冻疮,是寒冬季节的常见病,为了防治冻疮,请您选用以下方剂: 预防用药:往年已发生过冻疮,或对低温敏感者,可用干姜数片,或用茄子杆、辣椒杆、花生壳各50克,在脸盆里加水煎煮,每晚浸泡手、脚。 轻度冻疮:局部已感麻木、发痒,或红斑已经形成,可用金铃子数粒、干辣椒一个,水煎后揉搓患处;也可以用干姜10片、食醋50  相似文献   

8.
正1980年严冬,我在郑州市第十二中学学习,由于条件艰苦,双手生出冻疮,红肿、溃烂、流水、疼痒、脱皮,放寒假回到家里,奶奶看到我伤痕累累的双手,心都碎了。心情平静下来以后,她对我说:"等樱桃成熟以后,你把樱桃挤破,用樱桃汁液涂抹患处,但不能吃,这样做能治好你的冻疮。"樱桃成熟的季节,我从樱桃树上采摘了一些樱桃,连吃带涂抹冻疮患处,第二年严冬来临,我的双手没被冻伤。以后我参军  相似文献   

9.
一到冬春季节,很多人都会生冻疮,中医专家特意介绍了几种简单可行的治冻疮方法:七厘散治未溃冻疮——取七厘散适量,加少许白酒调成稀糊状,摊在消毒纱布上,敷贴患处。每日早晚各换药1次,连续用药3~5天,能消除红肿硬结。跌打丸治未溃冻疮——取跌打丸3~5粒,捣碎,用少许白  相似文献   

10.
冻疮是严冬季节常见的皮肤疾患,轻者局部苍白、痛痒;重者皮肤组织局部溃烂、坏死。预防冻疮,应在入秋以后坚持冷水洗手、洗脸、洗脚,增强皮肤的抗寒能力,入冬后穿着宽松衣服、戴上手套并保持鞋袜干燥,使肢端温暖,促进血液循环。一旦患上冻疮,可用下述简单、方便的果蔬方法治疗。生姜法:生姜火上烤热,切片擦涂患处,可消肿止痒,数次可愈;生姜切碎,浸泡于70%的酒精中,20天后用酒精擦尚未溃烂部,数次可根治。辣椒法:将辣椒面撒于伤湿止痛膏上,贴患处,活血止痒,治尚未溃烂之冻疮;辣椒5个,白酒100g,辣椒入酒内浸…  相似文献   

11.
冻疮是人体受寒冷侵袭,局部血脉凝滞引起的皮肤肌肉损伤的疾患,多发于肢体未端、耳、鼻等外露部位。学生患冻疮的比例高于其他人群;初冬季节为高发期。我校学生的发病率为12%。针对这一现象.自1992年以来应用霜桑叶温汤浸泡息处防治手足冻疮,取得了一定效果,报道如下:民间历来就有用茄根、棵树果煎场外洗治疗冻疮的验方,受此启发,试用霜桑叶煎汤温湿患处治疗,在每年第一次寒潮到来时,一般11~门月,发现手足开始红肿时就可应用。具体做法:霜桑叶50党加水约一面盆煎汤,使汤温40.C左右将手足患处放入浸泡,约10~20分钟,一日…  相似文献   

12.
根治冻疮单方 冻疮患者手、脚红肿,脸耳奇痒,用此方可解除痛苦。当归20g,陈醋50%,放入容器内文火煮30分钟,然后浸泡手、脚冻疮部位,脸、耳不易浸泡处,可用棉球蘸溶液涂擦,直到患处皮肤松皱为止。一般一周即可治愈,且次年不再复发。  相似文献   

13.
京万红烫伤膏先用温开水把患处洗净,再涂京万红软膏,每日1 次。曾治数十例,均获佳效。云南白药酊以云南白药酊外搽患处,每日3-4次,一般用药2-3天红肿消退,瘙痒减轻,多数患者1周内显效。对早期红斑型冻疮疗效甚  相似文献   

14.
不妨一试     
※花生皮治冻疮 配料:花生皮、樟脑、醋、酒精各适量 功效:活血消肿。用于治疗冻疮初期,红肿发痒,未破溃烂者。 制法:先将花生皮炒黄,研碎、过筛成粉未,每50克加醋100毫升调成糊状,放入樟脑粉1克,酒精少许调匀,将药厚厚一层敷于患处,然后用纱布包好固  相似文献   

15.
隋萍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4):345-345
冻疮是由于寒冷潮湿引起局部小动脉痉挛性收缩所致。患处血流受阻,组织缺氧,以致组织细胞受损,随后小静脉痉挛,导致小动、静脉间的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组织水肿,血液黏度升高,形成紫红色水肿性不规则红斑,并有灼热和瘙痒感,重者出现水泡、溃疡,是冬季学生常见病之一。枣庄学院医院近年来应用东莨菪碱(654—2)对49例冻疮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肌的作用,在治疗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肛门湿疹方面有良好效果。近年本药经临床验证,其用途在不断扩大,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褥疮 为常年卧床不起、局部受压供血、供氧不足及微循环障碍、摩擦破溃感染而致。使用时将药膏视面积大小均匀涂于患处,每日 1~ 2次。创面以暴露为宜。   臁疮 是发生在下肢的慢性溃疡,俗称“老烂腿”。局部用双氧水清洗后,将药膏均匀外涂患处,每日一次,视情况可包扎或暴露创面,有良好的提脓拔毒、生肌润肤之效。   冻疮 冻疮是由于冬季…  相似文献   

17.
茄子是一种深色蔬菜,江浙人称为六蔬,广东人称为矮瓜。中医认为,茄子性甘、凉,入脾、胃、大肠经,可清热凉血,散瘀消肿,夏天食用有助于清热解署,对于容易长痱子、生疮疖的人尤为适宜,但消化不良、容易腹泻的人,则不宜多食。冬天地里的茄子秧(连根)两三棵用水煎,水开之后再煮20分钟,用此水泡洗冻疮患处,同时用茄子秧擦洗患处有助于快速治愈冻疮。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茄子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特别是维生素P的含量极其丰富,维生素P能增强人体细胞间的黏着力,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减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及渗透性,防止微血管破裂出血,使心  相似文献   

18.
方一:芒硝、黄柏各适量。 主治:已破溃或未溃冻疮。 用法:未破溃者芒硝用量大于黄柏1倍,已破溃者黄柏用量大于芒硝1倍。上药共研极细粉末,用时以冰水或雪水调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局部症状轻微者,可按未破者用量比例,将黄柏水煎,溶化芒硝外涂患处。  相似文献   

19.
治冻疮秘法     
《健康生活》2009,(1):7-7
用樟木叶等刺激收敛的木叶煮水洗冻疮,这是很好的方法.或用冬至日煮米粽的汤水洗患处,效果亦佳。以上方法虽妙,但如果不专门准备,其实也很不方便。现再介绍一种简单方法,此法效果神速。烧热水。将手脚浸于热水中,以皮肤感到辣痛为适合。根据适应性,越热越好,经热水浸泡后,冻疮既不痛也不痒,十分舒服。如果原来已经肿胀了的冻疮.经浸泡后会很快消散。这个方法最关键的一点是。水要很烫,可以浸一会,提起一会儿,直到适应为止。如果水只达到暖和,那么效果则相反,痛痒交加。  相似文献   

20.
果蔬治冻疮     
治疗尚未溃烂冻疮 生姜法 生姜火上烤热,趁热切片涂患处,日2~3次,可消肿止痒;或生姜适量,切碎,浸泡于70%的酒精中,10天后用此酒精擦涂患部,日数次,可根治。 苹果法 苹果1个去皮绞碎,熬成膏,加入少许樟脑粉,调匀,涂患处,每日3次,止痛止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