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湿热瘀阻,发为黄疸人体感受湿热之邪,湿热交蒸,肝胆疏泄失职,邪热淤滞血分,致胆汁被逼外溢,渍于肌肤发为黄疸。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谓“湿热相搏……民病黄瘅(疸)”《伤寒论》曰:“瘀热在里身必发黄”。临床表现:目黄,身黄,其色鲜明,口渴口苦,恶心欲呕,食欲不振,胁痛拒按,小便黄赤,大便干燥或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治以活血化瘀,清利湿热。例一、康××,男,18岁,学生。素体健  相似文献   

2.
<正>黄疸型肝炎属于祖国医学"黄疸病"范畴。中医认为黄疸是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尤以目睛黄染为其特征。其发病是由各种致病因素使湿邪蕴结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脾气不升,则肝气郁结不能疏泄,胃气不降,胆汁输送排泄失常,胆汁外溢,则形成黄疸。病位在脾胃,涉及肝胆。故笔者采用茵陈五苓散合  相似文献   

3.
退黄七法     
<正> 一、散热解表退黄法黄疸初起有表证者,由于湿热外袭,侵入肌表,气机不宣,阳气被郁,汗不得出而热瘀于里,湿热互结,郁蒸于外而发为黄疸。证见畏寒发热,头重身痛,倦怠乏力,脘闷不饥,小便黄,目微黄,脉浮,治宜散热解表以退黄。  相似文献   

4.
茵陈术附汤出自程钟龄《医学心悟》,主治寒湿阻滞所致之阴黄,证见身目俱黄,其色晦暗,口淡不渴,神倦食少,脉沉迟无力等。其方由茵陈蒿、白术、附子、干姜、肉桂、炙甘草组成。笔者于临证运用此方加味治疗黄疸性乙型肝炎、胆石疸等病之属于阴黄者,效果良好。黄疸之病名,始出《内经》。其特点是身黄(皮肤黄染),目黄(巩膜黄染),小便黄(尿二胆阳性)。张仲景《金匮要略》将黄疸一病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  相似文献   

5.
黄疸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其中尤以目黄为特征。其病因病理主要是饮食所伤或外感湿热疫毒之邪,导致脾胃功能受损,脾失健运,湿邪壅滞中焦,脾胃升降失调。脾气不升则肝气郁结不能正常疏泄,胃气不降则胆汁排泄输送失常,以致胆汁浸入血液,溢于肌肤,而成黄疸。故黄疸发病的病理机制,主要责之于湿邪为患。正如  相似文献   

6.
急性黄疸型肝炎,中医一般概括在“黄疸”病中。它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要特点。它起病急,病程较短。多因湿热蕴蒸中焦,胆汁不循常道,熏染肌肤所致。笔者通过对本院收住的120例该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积累了点滴经验,现介绍如下。 1 辨证 1.1 热重于湿:目黄,黄色鲜明,身热,口苦,心中懊(?),恶心,脘腹胀满,皮肤时有搔痒,大便秘结,小便短少色黄,舌苔黄腻,脉弦数。 1.2 湿重于热:目黄,黄色不如热重者鲜明,精神不振,头身困重,口淡而粘,胸脘痞满,食欲减退,大便溏,小便黄少,舌苔厚腻微黄,脉象濡缓或弦缓。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乙型肝炎属于中医内科学“黄疸”、“胁痛”、“积聚”的范畴。黄疽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表现,胁痛则以一侧或两侧肋部疼痛恶心腹胀为主要表现形式。笔者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将病毒性乙型肝炎分为8个类型,包括①肝经火热、毒邪炽盛型;②湿热壅盛型;③血热炽盛型;④毒热壅滞、肝气郁结型;⑤热毒夹瘀型;⑥疫毒留恋、气虚型;⑦热毒留恋、肝肾阴亏型;⑨疫毒久恋,脾肾气虚兼血瘀型等。  相似文献   

8.
王志鹄 《陕西中医》1996,17(6):262-263
<正> 老年病毒性肝炎,因于老年生理病理上的特点,在中医辨治方面,就非同于常人常法,现概述其要。 1 议黄当先识病 《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篇》亦曰:“身痛而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可见,祖国医学诊断黄疸病是以目黄、肤  相似文献   

9.
黄疸是感受湿热疫毒,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表现,其中白睛发黄最为突出。临床上分阳黄(黄色鲜明,伴有发热、口渴、苔黄腻等明显湿热之象)、阴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伴有神疲畏寒、苔白腻、脉濡缓等明显寒湿之象)、急黄(其色如金,伴有高热烦渴、神昏谵语等湿热夹毒、内陷心营之候)。  相似文献   

10.
茵陈蒿汤加味治疗黄疸19例王慧杰乌盟医院(012000)祖国医学认为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者为黄鱼,其中以黄色鲜明如橘色为阳黄.黄色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素问·平人气象论德》云:“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日黄疽。”《灵枢·论疾诊已》云...  相似文献   

11.
“疸”,或云恶病,或云热病,或云黄病。据《金匮·黄疸病脉证并治》篇所述症状观之,系指以发黄为主的一类疾病。黄疸作为病名始见于《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云:“目黄者曰黄疸”;又云:“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灵枢·论疾诊尺篇》云:“身痛面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所以,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特征的病证。黄疸病名虽始见于《内经》,但论述不详。继《内经》之后,《金匮》一书专设《黄疸病脉证并治篇》详细论述了黄疸病的因机证治及预后,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为后世诊治黄疸病奠定了基础: 一、黄疸分类在《金匮》一书中,张仲景把黄疸分为谷疸、酒疸、女劳疸三种类型,并对三者的病因、病机、主症做了详尽的论述。原文云:“趺阳脉紧而数,  相似文献   

12.
肝胆湿热致黄疸质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古代医案数据库的统计发现黄疸病常见症状“目黄、身黄、小便黄”的常见临床证型、病因或病理结果、用药都分别是“脾胃湿热”、“内湿”、“茵陈蒿” ;“肝胆湿热”不是中医肝病的常见证型 ,且仅出现于西医学引进中国以后的近代医家的诊断。所以“肝胆湿热导致黄疸”可能是受西医理论影响产生的错误诊断。  相似文献   

13.
<正> 黄疸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其中尤以目黄为本病的重要依据。唯“目黄者,曰黄疸”(“素问·平人气象论》),若只见身黄,而目不黄者,则不属黄疸病。目虽为肝之窍,然而与肺的关系极其密切。《灵枢·口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病毒性传染性肝炎的发病率不断增长。现代医学无特效疗法,每迁延致慢肝、肝硬变甚至肝癌,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的损失。该病多属中医学黄疸病范畴,黄疸亦称黄癖,是以面、目、身体熏黄,小便黄赤为特征的疾患。多因时气疫毒、湿热、寒湿之邪侵袭,或酒食不节,劳倦内伤,以至肝胆脾胃功能失调,湿热蕴蒸或寒湿阻滞以至气机郁滞,胆失疏泄,胆液入血渗溢于肌肤而发为黄疸。若湿邪仅阻气分,亦可不出现黄疸,即无黄疸性肝炎。 黄疸之名,首见于《内经·平人气象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溽…  相似文献   

15.
黄干喜 《时珍国医国药》2001,12(12):1132-1133
黄疸是由于湿热或寒热侵渍肝胆 ,使胆汁不循常道 ,溢于肌肤、眼目而致、以身黄、目黄及小便黄为主证的病证。1 病因病机1.1 疫毒外袭时邪疫毒 ,由口而入 ,内阻中焦 ,交蒸于肝胆 ,以致肝失疏泄 ,湿热迫胆汁外溢 ,使面目、小便俱黄。1.2 饮食不节嗜食厚味 ,饥饱失常 ,或嗜酒过度 ,皆能损伤脾胃 ,湿浊内生 ,郁而化热 ,熬汁煎液 ,凝结为石 ,阻于肝胆 ,胆汁逆溢而发黄。1.3 内伤不足脾胃虚寒或病后脾阳受伤 ,湿从寒化 ,寒湿郁滞中焦 ,胆液被阻 ,溢于肌肤而发黄 ;或因脾虚血亏 ,血不华色而色败发黄。1.4 瘀血内阻黄疸日久 ,湿邪蕴结不散 ,由…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黄疸型肝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特点是起病快,传染性大,黄疸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其中尤以目黄为确定本病的重要依据。此证属中医“黄疸”范畴,主要是湿热之邪为患,且多侵犯脾、胃、肝胆诸脏腑。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急性黄疸型肝炎在护肝的同时,从清热利湿、疏肝利胆、健脾和胃的治疗大法着手,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16~48岁。诊断均符合1990年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标准;中医辨证属于湿热蕴结型。临床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心中懊,体倦…  相似文献   

17.
一、湿热发黄湿热发黄是由于外邪侵入,或饮食自伤而致脾湿胃热,湿热交结,浊气下流,小便不利,邪无出路,薰蒸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肌肤而发黄。故《灵枢·经脉篇》曰:脾足太阴之脉,“是主脾所生病者,水闭,黄疸”。其黄色鲜如橘。饮食所伤,助湿生热,郁而不去,久之则发为湿热谷疸。证见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  相似文献   

18.
黄疸是由于湿热或寒热侵渍肝胆,使胆汁不循常道,溢于肌肤、眼目而致、以身黄、目黄及小便黄为主证的病证. 1 病因病机 1.1 疫毒外袭时邪疫毒,由口而入,内阻中焦,交蒸于肝胆,以致肝失疏泄,湿热迫胆汁外溢,使面目、小便俱黄. 1.2 饮食不节嗜食厚味,饥饱失常,或嗜酒过度,皆能损伤脾胃,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熬汁煎液,凝结为石,阻于肝胆,胆汁逆溢而发黄. 1.3 内伤不足脾胃虚寒或病后脾阳受伤,湿从寒化,寒湿郁滞中焦,胆液被阻,溢于肌肤而发黄;或因脾虚血亏,血不华色而色败发黄. 1.4 瘀血内阻黄疸日久,湿邪蕴结不散,由气分而入血分;或因积聚不消,瘀血阻滞胆道,胆汁外溢,均可导致瘀血发黄.  相似文献   

19.
<正>黄疸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其中尤以目睛黄染为主要特征。此病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如《素问·平人气象论》说:"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灵枢·论疾诊尺》曰:"身痛面色微  相似文献   

20.
黄疸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其中尤以目黄为确定本病的重要依据。唯“目黄者,日黄疸”(《素问·平人气象论》),若只见身黄,而目不黄者,则不属黄疸病。目虽为肝之窍,然而与肺的关系极其密切。《灵枢·口问》说:“目者,宗脉之所聚也。”宗脉为百脉之宗,肺朝百脉,所以宗脉当为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