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泮托拉唑预防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对预防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作用。方法对两组各126例急性脑血管病例分别应用泮托拉唑和雷尼替丁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泮托拉唑组中有5例出现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为3.97%。雷尼替丁组中有23例合并有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1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比雷尼替丁更能有效地预防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  相似文献   

2.
随着质子泵抑制剂的问世,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治愈率逐步提高,为了对比不同种类质子泵对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止血效果,我们查阅了我院2007年6月~2008年6月消化科所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历。选取18—65岁之间并分别使用泮托拉唑注射液与奥美拉唑注射液病历共86份.其中使用泮托拉唑注射液54份.使用奥美拉唑注射液32份。并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泮托拉唑和奥关拉唑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实践过程中的实际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了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泮托拉唑组和奥关拉唑组,每组44例患者,泮托拉唑组患者使用泮托拉唑片剂进行治疗;奥美拉唑组患者使用奥关拉唑片剂进行治疗。观察比较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泮托拉唑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明显的低于奥关拉唑组患者的平均水平,且组问比较差异具有显著地统计学意义(t=3.6188,P=0.0005);(2)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比较,泮托拉唑组略高于奥关拉唑组患者水平,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120,P=0.6452)。结论在临床针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实施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进行临床治疗,均能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采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患者的腹痛缓解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机制的质子泵抑制剂对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实施PCI术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75mg/d+阿司匹林100mg/d)的患者40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40mg/d,146例)、泮托拉唑组(40mg/d,140例)和对照组(未服用质子泵抑制剂,120例),连续用药30d.观察比较各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亚急性支架内血栓、脑卒中)发生率和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的临床基本资料、冠脉造影及PCI结果无统计学差异.奥美拉唑组的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紧急靶血管血运重建、亚急性支架内血栓、脑卒中的发生率分别为0.70%、2.11%、3.52%、1.41%、0.70%;泮托拉唑组分别为0.72%、2.90%、2.90%、0.72%、0.72%,对照组分别为0.83%、1.66%、3.33%、1.66%、0.83%,三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10.83%)比较,奥美拉唑组和泮托拉唑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6.33%、6.52%)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之间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作用相近,不降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氯吡格雷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对心血管事件的预防效果,同时可明显降低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联用泮托拉唑是否比氯吡格雷单独使用增加心血管疾患高危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方法从Medline、High Wire Press、EMBASE、Elsevier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博硕论文数据库(未限定时间)检索研究氯吡格雷联用质子泵抑制剂是否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采用统计软件Review Manager4.2对各项研究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4项研究符合入选标准。分析结果表明,氯吡格雷联合泮托拉唑使用相比氯吡格雷单独使用并不明显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OR=1.04,95%可信区间:0.92~1.18)。结论对于抗血小板治疗而同时需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泮托拉唑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型口服非甙类、非肾上腺素类强心药2-[(2-甲氧基-4-甲亚磺酰基)苯基]-1H-咪唑并[4,5-b]吡啶(强心咪啶)的合成。强心味啶及两个关键中间体(2,3-二氨基吡啶和2-甲氧基-4-甲硫基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应用泮托拉唑对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效果。方法将24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泮托拉唑治疗组与甲氰咪胍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泮托拉唑组加用泮托拉唑40mg静脉注射,2次/d:甲氰咪胍组加用甲氰咪胍400rag静脉注射,2次/d。患者出现溃疡出血时均应立即行止血、对症处理。分析对比两组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死亡率及出血时间。结果泮托拉唑治疗组与甲氰咪胍治疗组相比,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明显降低,死亡率明显下降,出血持续时间显著缩短。结论早期预防性应用泮托拉唑可以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合成一系列含芳香基、直链取代基苯并硒唑,抑制A型肉毒毒素(BoNT/A)轻链活性,获得A型肉毒毒素(BoNT/A)的解毒剂.方法 以邻氨基苯甲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重氮化、酰氯化合成中间产物2?硒化苯甲酰氯,再与含不同取代基的芳香胺、直链胺反应合成一系列依布硒啉(ebselen)类及其他苯并硒唑衍生物.采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FRET)测定各苯并硒唑衍生物对BoNT/A轻链的抑制活性,测定它们与谷胱甘肽(GSH)的反应性,以考察其与体内其他蛋白或含巯基分子的反应性,最后测定各抑制剂的体内解毒活性.结果 4?甲酸基、4?乙酸基取代依布硒啉的抑制轻链活性(IC50分别为0.81、0.42μmol/L)高于依布硒啉(IC50=1.31μmol/L)1~2倍;含丙酸基、甲基、乙基、氟、氯、溴、胺基、甲氧基、3,5?二甲氧基依布硒啉硒唑衍生物以及喹啉基、直链丁酸基及己酸基苯并硒唑活性降低(IC50为4.16~7.18μmol/L);而依布硒啉邻羧基衍生物、苯并咪唑硒唑的抑制剂活性显著下降(IC50>10μmol/L).GSH与含苯并咪唑硒唑、依布硒啉邻羧基衍生物反应较慢,其余均较快.2LD50的BoNT/A给毒1 h后,单次或多次给予20 mg/kg依布硒啉或其他苯并硒唑衍生物,苯并咪唑硒唑组可显著提高小鼠在72 h内的生存率.结论 在依布硒啉右侧苯环上连接甲酸基和乙酸基后能提升其对BoNT/A轻链抑制活性,并增加了水溶性,但不能提高体内活性,苯并咪唑硒唑可显著提高小鼠在72 h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56例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其中泮托拉唑组30例,奥美拉唑组26例,仔细记录两组患者停止出血时间及出血量,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泮托拉唑组平均停止出血时间及出血量为(1.8±0.6)天,(185.4±12.7)mL,奥美拉唑组为(2.7±0.9)天,(257.8±18.9)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泮托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9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应用于消化道溃疡出血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相当,但泮托拉唑可明显缩短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10.
赵秋雁  周鉴敏 《西南军医》2009,11(1):122-122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副作用及日治疗费用。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泮托拉唑治疗组25例,洛赛克对照组25例。结果两组在治疗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日治疗费用低。结论泮托拉唑与洛赛克疗效相当、副作用少、安全性高;具有很好的药物经济学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手术前应用泮托拉唑对预防重度颅脑外伤术后并发应激性溃疡(su)的效果。方法选择急诊因重度颅脑外伤行开颅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成A、B两组。麻醉诱导前A组静脉滴注泮托拉唑40mg,B组不予滴注泮托拉唑。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两组均给予泮托拉唑40mg静脉滴注。观察并记录两组诱导前(T1)、手术1h(T2)、术毕(T3)、术后第1d(T4)、第2d(T5)各时点患者胃液pH值、胃液红细胞计数及发生su的例数。结果A组胃液pH值在T:-T4时均高于B组(P〈0.05);A组发生1例SU(1.66%),B组发生8例su(13.33%)。结论急诊重度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术前应用泮托拉唑能有效降低术后SU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复方消化酶胶囊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分析其对患者胃动力及不良发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治疗的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动力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H低于对照组,MTL、LEP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消化酶胶囊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提高胃动力,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潘托拉唑联合西沙必利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分观察组(潘托拉唑胶囊20 mg,1/d,西沙必利片5 mg,3/d),对照组(潘托拉唑胶囊20 mg,2/d)。用药前后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内镜检查结果,分别判断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有效率96.6%,对照组有效率83.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潘托拉唑作为质子泵抑制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肯定。西沙必利为促胃动力药物,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两药联合运用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使用泮托拉唑和血凝酶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非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泮托拉唑为白色粉末状药物,主要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为淡黄色澄明液体,每次0.3~0.6 g,分1~2次静脉滴注,每100 ml至少滴注60 min。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推荐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1]。临床在输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时小壶入泮托拉唑,发现莫非式滴管内淡黄色液体立即变为白色混浊液体,内有白色颗粒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分析康复新液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确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康复新液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泮托拉唑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相关指标水平、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889、4.223、3.541,P均<0.001),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689、3.461、4.364,P均<0.001);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为优15例、良22例、可4例、差4例,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优10例、良13例、可10例、差11例(Z=-2.462,P=0.014)。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种方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经济效果。方法将171例确诊为CAG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分别服用泮托拉唑肠溶胶囊+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胶囊(A组)、法莫替丁片+克拉霉素+萎胃宁(B组)、法莫替丁片+克拉霉素+硫糖铝(C组)进行治疗,疗程4周,观察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06%、83.60%、56.10%,成本-效果比分别为5.21、4.13、4.02,敏感度分析结果为B组最优。结论对CAG B组治疗方案具有最佳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分别联合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4例经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97例。A组采用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B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和腹痛缓解情况。结果A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腹痛缓解总有效率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时,应首选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无需调整剂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入院治疗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1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6例,两组均服用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除日常基础护理外,还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下腹部疼痛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腹部疼痛程度明显比对照组减轻(P〈0.05),研究组患者疼评分值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服用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能有效减缓患者的疼痛程度与降低疼痛评分值,对促进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泮托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所致上消化道出血(UGIB)患者的止血效果,并探讨其对血清一氧化氮、皮质醇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自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8例PHT所致UGI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每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支持对症治疗和奥曲肽治疗,大剂量组联合80 mg/次泮托拉唑静脉滴注,小剂量组联合40 mg/次泮托拉唑静脉滴注。比较两组的止血总有效率、围术期相关指标、血清生化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再出血总发生率。结果 大剂量组止血总有效率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输血量少于小剂量组,止血时间、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胃液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液pH均较治疗前升高,且大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一氧化氮、皮质醇、超敏C反应蛋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