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为进一步考察国产特比萘芬软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我们参加了由中华医学会组织的全国多中心、开放式特比萘芬软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的三期临床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口服特比萘芬片加外用益康唑乳膏短程联合疗法治疗足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4名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予特比萘芬片250mg口服,1次/d,联合益康唑乳膏外用,2次/d,共7d;对照组予益康唑乳膏外用,2次/d,同时口服维生素C片0.1g,1次/d,共28d。于停药时和停药后4周时观察临床疗效和真菌学疗效,停药后4周时观察复发情况。结果共有113例患者完成临床观察,脱落7例(试验组1例,对照组6例),剔除4例(对照组4例)。停药时两组相比试验组治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23.03,P<0.01),有效率及真菌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05;χ2=0.03,P>0.05);停药后4周时两组相比试验组治愈率、有效率及真菌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7.21,P<0.01;χ2=14.56,P<0.01;χ2=23.03,P<0.01);停药后4周时两组相比试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4.04,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7,P>0.05)。结论口服特比萘芬片加外用益康唑乳膏短程联合疗法治疗足癣依从性和安全性高、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特比萘芬片、复方酮康唑软膏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股癣的疗效。方法 278例门诊病人随机抽签分成3组,分别用特比萘芬片、复方酮康唑软膏及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结果特比组痊愈率57.78%;酮康组痊愈率61.80%;联合组痊愈率96.6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种疗法均有效,联合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布替萘芬乳膏剂及复方布替萘芬乳膏剂治疗豚鼠皮肤真菌病的疗效.方法;本实验共建立皮肤真菌病豚鼠感染模型54处,分别是1%布替萘芬乳膏治疗组,复方布替萘芬乳膏治疗组,l%萘替芬乳膏治疗组,1%联苯苄唑乳育治疗组,1%克霉唑软膏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疗程为14天,药物治疗结束后观察复发状况.结果:布替萘芬乳膏10天临床治愈率比联苯苄唑乳膏和萘替芬乳膏高22.3%,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克霉唑软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愈后继续观察复发症状三周,布替萘芬复发数远小于其它各组药物.结论:布替萘芬作为抗皮肤浅表真菌药物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方蛇床子搽剂治疗体股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解放军205医院收治的296例体股癣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n=147)和B组(n=149)。A组采用复方蛇床子搽剂治疗,B组采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均局部用药,每天2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1个月(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和B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20%和93.9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蛇床子搽剂治疗体股癣临床疗效满意,且药物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AF)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东莞市人民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PH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给予TACE疗法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用RAF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肿瘤完全坏死率。结果 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0%(34/40),显著高于A组的42.5%(17/4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肿瘤完全坏死率为85.0%(34/40),显著高于A组的25.0%(10/4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RAF治疗PHC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肿瘤完全坏死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体部伽玛刀联合紫杉醇/卡铂同步加巩固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62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30例)、B(32例)两组;均给予伽玛刀同步联合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紫杉醇45 mg/m2+卡铂AUC=2,第1天,1次/周,共6次);B组在与A组相同治疗后,再给予巩固化疗(紫杉醇175 mg/m2+卡铂AUC=5,第1天,1次/3周,共2周期)。比较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近期有效率(CR+PR):A组76.67%,B组81.25%;1、2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A组分别为63.33%、30.00%和14.6个月,B组分别为68.75%、37.50%和16.9个月;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毒副反应:B组明显高于A组。结论体部伽玛刀联合紫杉醇/卡铂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而在此基础上加予巩固化疗未能明显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特比萘芬对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抵抗及复发或再感染者的疗效,为难治性、复发性甲真菌病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我们选取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抵抗4例及复发或者再感染13例,共17例门诊患者,特比萘芬口服,250mg,1/d,连续12周,观察治疗结束时和随访24周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结束时真菌学疗效可达88.2%,其中指甲为100%,趾甲为85.7%,随访24周真菌学治愈率为100%。治疗结束时临床疗效有效率达84.2%,其中指甲为66.7%,趾甲为85.7%;随访至24周时有效率为94.1%,指甲100%,趾甲92.9%。仅2例出现了轻度的胃部不适、皮肤瘙痒及头痛。结论 特比萘芬对伊曲康唑治疗抵抗及复发或再感染的甲真菌病者疗效好,且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我院为全军临床药理试验基地,为了进一步考察国产特比萘芬软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近期我们参加了由中华医学会组织的全国多中心、开放式特比萘芬软膏治疗皮肤真菌病的三期临床试验,现将我们的资料报告如下。1 试验设计1.1 病例选择标准临床症状典型并经真菌镜检或培养确诊的各种皮肤真菌病患者均可作为试验对象,但下列患者不入选:1)患处合并湿疹、接触性皮炎或细菌感染者。2)严重泛发的皮肤病患者。3)严重心、肝、肾病患者。4)对丙烯胺类药物(如萘替芬)过敏者。5)1月内口服过或2周内外用过抗真菌药治…  相似文献   

10.
韩莉  卢波  赵杏苗  雷勇  谢丽君  刘勇 《人民军医》2009,(10):679-679
2008年3—10月,我们采用萘替芬酮康唑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60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60例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16~54岁,平均35岁。其中体真菌病9例,股真菌病17例,手真菌病13例,足真菌病21例。(1)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体股真菌病、手足真菌病(不包括角化过度型);真菌镜检阳性;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相似文献   

11.
杨术明 《西南军医》2007,9(3):34-35
目的探讨包皮内板环切对早泄的治疗作用。方法早泄病人46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4例为包皮内板环切组,B组22例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将A、B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差异性,以探讨包皮内板切除对早泄治疗的作用。结果A、B两组早泄有明显的改善,A组改善率为87.5%;B组改善率为86.4%,两组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无明显显著差异(P〉0.05)。结论包皮内板环切不失为早泄治疗中方法简单,治疗效果明显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两种初始经验治疗方案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行腹膜透析且发生腹膜炎的3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初始抗菌治疗方案分为A方案组(万古霉素联合1种覆盖G-菌药物)和B方案组(头孢唑林联合1种覆盖G-菌药物),初始治疗采用A方案198例,B方案105例,其他方案59例。比较两组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本研究中,G+菌为主要病原菌(66.11%)。两组患者的初始治疗有效率、3周后治疗有效率、总住院天数、抗菌药使用天数和转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肾功指标除治疗后血尿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外(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初始经验治疗方案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疗效相当,且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0.5%罗哌卡因和0.5%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汽化电切术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30),用0.5%罗哌卡因2 ml;Ⅱ组(n=30),用0.5%布比卡因2 ml。观察痛觉减退平面、痛觉消失平面、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最大阻滞节段、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麻醉效果评定、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例数。结果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慢于Ⅱ组,痛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小于Ⅱ组(P<0.01);两组最大感觉阻滞平面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慢于Ⅱ组,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1);两组麻醉效果评定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例数明显小于Ⅱ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较之布比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更加安全有效,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盐酸帕洛诺司琼胶囊与盐酸托烷司琼在预防及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行环磷酰胺联合表柔比星方案(AC方案)辅助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肿瘤科住院的确诊为三阴性乳腺癌术后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统一采用AC方案化疗。将36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18例。A组患者化疗前30 min使用盐酸帕洛诺司琼胶囊+阿瑞匹坦+地塞米松;B组患者使用盐酸托烷司琼+阿瑞匹坦+地塞米松,以防治恶心、呕吐。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后急性呕吐及延迟性呕吐的缓解率,并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头痛、便秘、眩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4.4%,B组总有效率为7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急性呕吐期,A组的完全缓解率(83.3%)明显高于B组(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延迟期呕吐的缓解率,A组的完全缓解率(44.4%)同样高于B组(11.1%),且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的比较中,A组便秘及胃肠道紊乱发生率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帕洛诺司琼胶囊在化疗相关性呕吐的治疗中,疗效明显优于盐酸托烷司琼;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盐酸托烷司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雪胆素片与盐酸依匹斯汀胶囊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已确诊为慢性荨麻疹的1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三组,联合治疗组(A组)48例,采用雪胆素片加盐酸依匹斯汀胶囊;盐酸依匹斯汀胶囊治疗组(B组)33例;雪胆素片治疗组(C组)34例。比较各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A、B组和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75.6%和64.7%,以A组最高,三组比较,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χ2=9.078 56,P<0.01)。A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与B组和C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2,P<0.05;χ2=9.21,P<0.01)。B组与C组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98,P>0.05)。此外,三组中均有个别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但未影响治疗。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雪胆素片与盐酸依匹斯汀胶囊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较好,优于每种药物单独应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比较交锁与旋入式自锁髓内钉两种固定方案治疗胫骨新鲜闭合性骨折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0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6例胫骨新鲜闭合性骨折患者,男性44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42.79±5.48)岁,致伤机制包括道路交通伤27例,坠落伤21例,棍棒打击伤19例,跌伤9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A组(38例)和B组(38例),分别给予交锁髓内钉与旋入自锁髓内钉固定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切开复位率、二次手术率、术后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B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A组,手术时间(53.63±8.72)min vs.(81.45±12.63)min,术中X线照射时间(4.75±1.01)min vs.(22.96±6.43)min,下地活动时间(7.22±2.33)d vs.(14.60±4.71)d,骨折愈合时间(111.57±22.16)d vs.(149.70±35.64)d,P0.05;两组患者切开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21%vs.42.11%,P0.05);B组患者二次手术率显著低于A组(2.63%vs.10.53%,P0.05);B组患者术后膝踝关节恢复效果显著优于A组(89.47%vs.71.05%,P0.05);同时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5.26%vs.21.05%,P0.05)。结论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固定方案治疗胫骨新鲜闭合性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术中辐射量小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有效提高术后膝踝关节功能,降低二次手术风险,并有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疗效及安全性优于交锁髓内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颈路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在锁骨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60例ASAⅠ或Ⅱ级一侧锁骨手术的病人随机均分为行经颈路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组(A组)和行肌间沟臂丛阻滞组(B组)。A组在锁骨上4及胸锁乳突肌外缘2交叉点垂直皮肤进针,探及异感后回吸无血,注入0.5%罗哌卡因20ml,然后,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进针,穿刺针沿下方2-3颈筋膜浅层注入0.5%罗哌卡因5ml。B组在锁骨上2肌间沟处进针,探及异感,回吸无血,注入0.5%罗哌卡因25ml。比较两组麻醉操作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采用VAS评估术中切皮、骨性操作、缝皮等时间段感觉阻滞效果,记录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A组操作时间长于B组(P<0.05),感觉阻滞起效时间A组短于B组(P<0.05)手术操作中(VAS)评分A组低于B组(P<0.05)。结论:经颈路臂丛联合颈浅丛阻滞法,阻滞成功率高,麻醉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微创技术在结直肠息肉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上海市宝山区仁和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结直肠息肉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3例患者。A组采用结肠镜切除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术中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并严密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的息肉残留率及复发率。结果 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8.4%(38/43),明显高于A组的60.5%(26/4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显著低于A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组相比,B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明显改善(P<0.01);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息肉残留率及复发率均显著高于B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微创技术可以有效地治疗结直肠息肉,改善患者的围术期及术后相关指标,并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息肉残留率及复发率,为临床治疗结直肠息肉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混合液用于颈丛阻滞对心率、血压的影响。方法 择期甲状腺腺瘤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病人40例,ASAⅠ~Ⅱ级,无内分泌疾患。按手术顺序分为A(观察组),B(对照组)。局麻药选用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混合液,A组加适量的芬太尼(芬太尼2μg/kg计算),B组不加芬太尼。穿刺采用颈4一针法,阻滞一侧颈深和双侧颈浅。观察心率、血压的变化,以及对症处理情况。结果 收缩压(SBP),A组波动范围小,而B组波动范围大,各时段组间比较,P<0.05,组内比较,P<0.05。心率,A组在阻滞后较平稳;B组阻滞后均明显上升。各时段组间比较,P<0.05,组内比较,P<0.05。阻滞后对症处理例数:A组4例,B组9例。结论 局麻药中复合芬太尼行颈丛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病人,能增强阻滞效果,解除病人的精神紧张,并有效地控制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明显减轻颈丛阻滞后心血管的不良反应,低浓度的局麻药混合液能降低其副作用,从而提高了颈丛阻滞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