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7 毫秒
1.
早期胃癌(earlygastriccarcinoma,EGC)属表浅癌,是指浸润停止在粘膜下层的粘膜癌。瘤径小于10mm的EGC,目前在我国临床发现率低[1],特别是基层医院。与日本相比差距甚大[2]。为了探讨提高EGC的临床诊断,现将近10aB超、...  相似文献   

2.
林三仁 《中国肿瘤》1996,5(5):10-11
一、胃粘膜细胞定位采集及诊断系统的研究胃癌的细胞病理学诊断对胃癌的早期诊断有很高的价值。八五期间我们创建了磁定位胃粘膜细胞采集传感系统装置,它可定位获取胃窦、日体、贫门及食管粘膜新鲜细胞供细胞病理学及基罔诊断应用。此系统装置经X线对比验证定位准确,一次成功率为97%。经21例胃癌、92例胃癌高危对象检测灵敏度为90.45%,特异度为94.51%,正确指数为85%,抗癌基因检测Rb基因缺失为208%。磁定位胃粘膜采集传感测定仪及细胞采集器的研制成功,实现了定位采集新鲜胃粘膜细胞的目标。这一研究成果具备以下优点:(1)它…  相似文献   

3.
4.
5.
6.
细胞学首先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的实例,是作为子宫颈癌检测系统一部分的巴氏涂片。最近几年,由于引进其他取样技术,特别是恢复了细针穿刺活检,当今细胞学诊断癌症,实际上包括所有器官及其系统。因此,细胞学技术作为癌症检测和诊断系统,必须慎重考虑其准确性,乃至更重要的质量控制。细胞学作为癌症检测方法细胞学技术已作为许多器官癌症的检测方法。目前特别有意义的是检测子宫颈、子宫内膜、膀胱和肺的癌前病变及早及浸润癌。在中国尚用于检测食管癌,日本用于检测胃癌。以子宫颈癌为例,为了方便叙述,对所有子宫颈癌前病变,不管是非典型增生(dyspl-  相似文献   

7.
袁峥 《抗癌之窗》2011,(6):14-15
疾病的诊断方法有许多种,包括临床诊断、血液检验和生化诊断、影像学诊断、细胞病理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等,其中以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级别最高。尤其在肿瘤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超声显像在胰岛素瘤术前定位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18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B超定位准确率为66.7%,对胰岛素瘤超声声像特点,超声对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的价值以及提高超声定位准确率的措施进行了探讨,提出一旦临床疑为胰岛素瘤,B超检查应作为术前定位诊断的首选方位。  相似文献   

9.
肺泡癌又称细支气管肺泡癌。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院1985年2月~1991年6月经病理诊断肺泡癌14例。为提高其诊断水平,减少误诊,现就临床表现与X线特点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14例中,女9例,男5例。年龄40岁~72岁,平均55.5岁。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诊断:附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输卵管癌的诊断(附5例报告)王凤龙,王世进新乡医学院三附院(新乡市453003)原发性输卵管癌是罕见的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困难。我院1976年~1991年,15年间收治5例,并对早期诊断进行讨论,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55岁。绝...  相似文献   

11.
随着核医学仪器不断发展和新的显影剂日益增多,生长在人体内的许多肿瘤(心、肝、肺、胰、脾、肾、骨、甲状腺、肾上腺、表浅软组织肿瘤)均能用放射性核素显影和定位。这些肿瘤核素诊断均有一定的病理、生化、代谢变化为基础。本文就核仪器、核显像剂、核显影原理、核影像诊断作简要介绍。核仪器目前,医学显影有四大先进脏器显像器,即X线CT、ECT、B型超声,NMR。就核医学仪器而言,它是伴随核医学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专业,它是核探测技术、核电子学、工程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多门学科相互结合的产物。核仪器起源于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即1951年Cassen首先研制成功线型  相似文献   

12.
石木兰 《中国肿瘤》1994,3(2):20-24
自从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后,放射诊断已成为临床医学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诊断手段。自70年代开始,新的仪器例如B型超声、电子计算机分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数字化X线摄影等新技术和新的造影剂等不断涌现,并应用于临床,进一步促进了影像诊断的飞跃发展。对肿瘤科医师来说,一旦肿瘤的组织学诊断确定之后。精确地界定肿瘤的侵犯范围乃是评估肿瘤的分期,从而正确地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及评估预后的关键因素。也就是说,要明确原发肿瘤的大小、部位、范围和侵犯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影像诊断学的发展对临床在治…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成人难治性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的再讨论和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辉胜 《白血病》2000,9(1):3-4
  相似文献   

14.
癌的诊治:第四讲:肿瘤实验室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国华 《中国肿瘤》1994,3(4):24-27
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是由肿瘤细胞或非肿瘤细胞产生,但质和量上有显著性差异的物质。1845年英国内科医生兼化学病理学家HenryBenceJones发现,检测尿中的Bence-Jones蛋白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手段,这是利用肿瘤标志物诊断肿瘤的开端。1957年Bjorklund等发现组织多肽抗原(TPA),但直到1960年,Abelev用血清甲胎蛋白(AFP)诊断原发性肝癌取得成功,才引起人们对肿瘤标志物的重视。1963年Gold报道了癌胚抗原(CEA)。1975年KonlerMistetn成功地建立了细胞融合法的单克隆抗体,使这一领域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在1980年K…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血清学早期诊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洪  曾毅 《中国肿瘤》2000,9(11):500-501
EB病毒VCA IgA抗体血清学早期诊断鼻咽癌1986年通过鉴定 ,1988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委三等奖。为了推广应用该成果 ,并评估其对鼻咽癌人群Ⅱ级预防意义 ,1991年~1998年我们先后在24个市县391447人中推广应用 ,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应用市县及人群 :广西21个市县、广东2个市县、海南1个县。各市县及县以下乡镇村中的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自然人群。宣传发动 :各级行政干预引导与防癌科普宣传教育相结合。采血、血清学检查、临床及病理检查见文献〔1〕。诊断标准及临床分期 :病理组织…  相似文献   

16.
徐贝力 《抗癌》2003,(1):42-43
  相似文献   

17.
18.
19.
孙清秀  姜春峰 《肿瘤防治杂志》2005,12(19):1495-1496
目的:比较分析影像检查方法对眼眶炎性假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3例(25只眼)眼眶炎性假瘤患者的B超、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B超、CT和MRI检查均可确定病变位置并提示病变的性质,但B超能较好显示病变内部结构和动态,CT发现病变及确定位置较精确,MRI可提示病变的组织结构.结论:三种影像学检查均能对眼眶炎性假瘤作出定位及定性诊断,但各有其优缺点,将三者结合可以互补不足,使诊断更确切.  相似文献   

20.
乳腺肿瘤诊断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诊断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