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与AnnexinⅡ在甲状腺癌发生及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免疫组化检测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腺瘤、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UPA蛋白及AnnexinⅡ的表达。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UPA、AnnexinⅡ的表达显著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及腺瘤组织,且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呈明显正相关;AnnexinⅡ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有关,而UPA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UPA、AnnexinⅡ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钙结合蛋白S100A14与赖氨酰氧化酶(LOXL)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90例甲状腺病变组织蜡块,制成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S100A14与LOXL2蛋白在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NG)、30例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CPTC)组织及30例高侵袭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100A14和LOXL2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100A14和LOXL2在PTC组织中普遍高表达,在NG组、CPTC组、高侵袭组中的表达呈逐步递增趋势,S100A14在有淋巴结转移PTC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PTC组(P<0.05),且在CPTC组和高侵袭组阳性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A14与LOXL2表达呈正相关(r=0.332)。结论 S100A14和LOXL2高表达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生物学行为、侵袭性有关,同时S100A14可能促进了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3.
陆竞艳  韦敏怡  冼晶  梁秀就  张莹 《肿瘤》2007,27(11):887-890
目的:探讨KAI1基因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检测59例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组织标本中KAI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KAI1 mRAN表达水平为3.59±1.57,蛋白表达阳性24例(66.67%),两者均高于甲状腺腺瘤(P<0.01,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P<0.01,P<0.01)和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P<0.01);KAI1 mRNA和蛋白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患者肿瘤大小相关(P<0.05);KAI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86,P<0.01)。结论:KAI1 mRNA和蛋白异常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为肿瘤淋巴结转移、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SH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67例和结节性甲状腺肿22例组织中hMSH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MSH2蛋白的表达率为91.0%,明显高于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癌旁结节性甲状腺肿的41.7%(χ2=31.91,P<0.01)和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22.7%(χ2=43.23,P<0.01)。hMSH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hMSH2蛋白的表达(100%)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85.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05)。结论:hMSH2蛋白的高表达可能是间接反映甲状腺癌发生发展的一个早期标志。  相似文献   

5.
MMP-9及TIMP-1 mRNA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MMP-9及TIMP-1 mRNA在不同类型甲状腺肿瘤组织及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甲状腺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石蜡切片、原位杂交法检测了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0例甲状腺腺瘤,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2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MMP-9、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与癌旁正常甲状腺比较各类型肿瘤组织中MMP-9 mRNA杂交信号均呈增强的趋势(P<0.01),与甲状腺癌比较,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组织中MMP-9 mRNA杂交信号均呈减弱的趋势(P<0.05);同时,MMP-9 mRNA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预后指数呈正性调节关系(MMP-9 mRNA表达高者恶性度高、预后差,P<0.05或P<0.01).TIMP-1 mRNA在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良性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比较各类型肿瘤组织中TIMP-1 mRNA表达均呈增加的趋势,但只有甲状腺癌组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差异有显著(P<0.05);与甲状腺癌比较,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组织中TIMP-1 mRNA表达没有明显改变(P>0.05);同时TIMP-1 mRNA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呈负性调节关系(TIMP-1mRNA表达低者恶性度高、预后差,P<0.05或P<0.01).结论MMP-9及TIMP-1 mRNA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MMP-9及TIMP-1 mRNA表达有望成为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浸润、转移和预后较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转移灶中CXCR5/CXCL13及ERK1的表达,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5月在本院进行手术的1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及同期手术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XCR5/CXCL13及ERK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转移灶中的表达量。结果:CXCL13、CXCR5及ERK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腺体组织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P<0.05)。CXCL13、CXCR5及ERK1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与年龄和性别无关,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CXCR5/CXCL13蛋白的表达与ERK1呈正相关。结论:趋化因子CXCL13及其受体CXCR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及其淋巴结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临床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探讨CXCL12-CXCR4生物学轴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72例新鲜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淋巴结组织,5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淋巴结石蜡组织中CXCR4、CXCL12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转移灶组织中CXCR4 mRNA及蛋白高表达,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显著高于非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淋巴结组织中CXCL12 mRNA及蛋白均高表达,转移淋巴结及非转移淋巴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XCR4、CXCL12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推测CXCL12-CXCR4生物学轴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XCR4可作为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Fascin蛋白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甲状腺良性病变及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水平,探讨该蛋白对甲状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其中23例伴有淋巴结转移)、4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甲状腺腺瘤及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20例取自甲状腺良性病变旁的正常甲状腺组织中Fascin蛋白的表达水平差异,分析Fascin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Fascin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率(71.67%)明显高于良性甲状腺病变组及正常甲状腺组织组,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的甲状腺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较,Fasc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均为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组中,Fasc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91.3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9.4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scin蛋白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为甲状腺病变的良、恶性诊断,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其预后提供理论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PKCα、PKCβⅡ、PKCδ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及乳头状甲状腺癌中的表达进行研究,以了解它们在甲状腺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分别检测PKCα、PKCβⅡ、PKCδ在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甲状腺腺瘤、31例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KCα,PKCβⅡ,PKCδ的表达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组与甲状腺腺瘤组无差异(P>0.05);在乳头状甲状腺癌组明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及甲状腺腺瘤组,即在良性病变组与恶性病变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KCα、PKCβⅡ、PKCδ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乳头状甲状腺癌中均有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10.
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R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72例新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5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标本中CXCR4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XCR4mRNA及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8%(56/72)、76.6%(95/124),而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及正常甲状腺组织均无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CXCR4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成正相关关系(r=-0.714,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CXCR4的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但与肿瘤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且CXCR4蛋白阳性表达组的预后显著差于CXCR4蛋白阳性表达组(P<0.05).结论:CXCR4阳性表达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具有较高侵袭转移潜能,是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CXCR4可作为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其他滤泡源性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73例甲状腺肿块手术标本,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2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6例,甲状腺腺瘤29例,桥本氏病5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73例甲状腺组织标本中RASSF1A、Galectin-3和TPO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RASSF1A、Galectin-3和TPO mRNA在2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1%、82.6%和21.7%,均与其他滤泡源性良性病变中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SSF1A、Galectin-3和TPO mRNA在各滤泡源性良性病变中的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甲状腺滤泡源性良恶性病变中,RASSF1AmRNA与Galectin-3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Pearson点相关系数=-0.4090,χ2=12.2088,P=0.000);RASSFIA mRNA与TPO mRNA的表达旱正相关(Pearson点相关系数=0.2763,χ2=4.8217,P=0.028).结论 RASSF1A和TPO 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普遍缺失,而Galectin-3mRNA表达率较高.RASSF1A、Galectin-3和TPO mRNA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标志物,且联合检测的结果 更可靠.  相似文献   

12.
赵娟  闫舒  张文伟 《肿瘤学杂志》2019,25(8):758-762
摘 要:[目的] 探讨 MK 和 VEGF 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 MK蛋白和 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40 例)、配对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40例)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40 例)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MK 和 VEGF 在甲癌组(75.0%、 67.5%)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10.0%、2.5%)和结甲组(25.0%、 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 MK 和 VEGF 的表达与肿瘤分期(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和 Ⅲ、Ⅳ 期肿瘤组两者表达较高。(3)MK和 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 (r=0.339,P<0.05)。[结论] MK 和 VEGF 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癌变、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可能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疗和预后评估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曹钟 《癌症进展》2016,(5):449-451
目的:观察分析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1(STIP1)与雌激素受体-α(ER-α)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1例,共收集石蜡包埋乳头状癌组织81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15例,转移癌甲状腺组织25例,单纯桥本氏甲状腺炎(CLT)组织23例,分别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癌组、CLT组,观察各组STIP1与ER-α蛋白表达情况及相关性。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及淋巴结转移癌组STIP1与ER-α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CLT组及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STIP1与ER-α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614,P=0.009)。结论 STIP1与ER-α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过程,二者表达呈正相关性,表明二者可能在甲状腺癌的发展中起到一定的协同作用,参与促进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基因突变及表达的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RAF基因点突变及B-raf蛋白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65例甲状腺病变石蜡组织中BRAF点突变,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12例甲状腺病变组织中B-raf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比较BRAF基因突变和B-raf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4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21例发生BRAF的点突变,突变率为45.7。BRAF基因突变位于第15外显子的1799位点,胸腺嘧啶突变为腺嘌呤(T1799A)。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滤泡状癌中未检测到BRAF的突变。乳头状癌BRAF基因突变率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无相关性(P>0.05)。在乳头状癌、滤泡状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中B-raf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1、47.6和15.4。结果显示,乳头状癌B-raf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良性病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头状癌中BRAF基因突变与B-raf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乳头状癌与滤泡状癌比较,B-raf蛋白表达水平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基因突变率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增高,提示BRAF基因在乳头状癌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对甲状腺肿瘤的病理诊断也具有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中MCM7、CDK2及Ki-67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标本各30例,然后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来检测所选甲状腺组织标本中MCM7、CDK2及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 MCM7、CDK2及Ki-67蛋白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00.00%(30/30)、80.00%(24/30)及83.33%(25/30),三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甲状腺癌中MCM7、CDK2及Ki-67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MCM7、CDK2及Ki-67蛋白的高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存在一定的关联,三者表达的检测可为临床上早期诊断及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三磷酸腺苷酶家族蛋白2(ATAD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9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以及5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30例甲状腺腺瘤,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ATAD2的表达水平,分析ATAD2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ATAD2的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ATAD2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多灶性无关(P>0.05)。结论:ATAD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上调,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ATAD2有助于判断甲状腺癌浸润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17.
p53和hMSH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和错配修复基因hMSH2 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简称结甲)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6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其21例癌旁结甲、14例单纯性结甲和7例甲状腺瘤组织中p53和 hMSH2 蛋白的表达.结果:p5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表达率35.38%明显高于癌旁结甲9.52%和单纯结甲7.14%(P<0.05),但与甲状腺瘤42.86%无显著性差异; p53 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53.8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0.77%(P<0.05).hMSH2 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表达率72.31%明显高于癌旁结甲52.38%(P<0.05)、单纯结甲21.43%(P<0.01)和甲状腺瘤28.57%(P<0.01);hMSH2 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76.92%与无淋巴结转移组71.15%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 蛋白阳性组甲状腺乳头状癌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82.61%,阴性组66.67%,两种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甲状腺癌细胞的异常增生可能导致碱基错配的增多继而导致p53突变的积累,是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的原因之一,hMSH2 蛋白高表达可能是甲状腺癌发生的一个早期标志.  相似文献   

18.
VEGF、VEGF-C和VEGF-D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Jiang HG  Gao M  Tang WP  Li FH  Cai QZ 《癌症》2005,24(9):1136-1139
背景与目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and-D,VEGF-C,VEGF-D)与淋巴管的生成有关。局部淋巴结转移是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本研究的目是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C和D(VEGF、VEGF-C和VEGF-D)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VEGF、VEGF-C和VEGF-D蛋白的表达。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VEGF、VEGF-C和VEGF-D的阳性率分别为79.1%、87.0%和72.2%。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VEGF、VEGF-C和VEGF-D的阳性率分别为30.0%、15.0%和20.0%。甲状腺乳头状癌VEGF、VEGF-C和VEGF-D的阳性率较结节性甲状腺肿明显增高。VEGF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大小有关。VEGF、VEGF-C和VEGF-D在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4.7%、93.2%、83.1%和73.2%、80.4%、60.7%。VEGF-C和VEGF-D的阳性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P<0.01)。结论:VEGF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生长有关。VEGF-C和VEGF-D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VEGF-C和VEGF-D的检测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100A4和E-Cad蛋白表达与大肠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1例大肠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粘膜、34例淋巴结转移癌、17例肝转移癌及10例大肠腺瘤中S100A4和E-Cad的表达情况.结果:S100A4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腺瘤(P<0.05),S100A4蛋白的袁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0.05);E-Cad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和腺瘤(P<0.05),E-Cad蛋白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大肠癌分化、分期有关(P<0.05),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生存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S100A4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增强和E-Cad表达减弱与大肠癌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100A4蛋白在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大肠腺瘤,87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大肠组织中S100A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癌旁大肠组织腺上皮中S100A4蛋白不表达;在大肠腺瘤组织中S100A4蛋白的表达率为11.8(6/51);在大肠癌组织中S100A4蛋白的表达率为64.4(56/87);与癌旁大肠组织、大肠腺瘤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100A4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5年生存率有关(P<0.05),与其它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S100A4蛋白可能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尤其在大肠癌恶性演进中以及预后预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能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