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心理护理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有效性.[方法]将7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音乐疗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抑郁、焦虑进行评价.[结果]经过心理护理干预1周后两组SDS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治疗组SDS及S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更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焦虑及抑郁状态,加速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2.
茅海娟 《全科护理》2013,11(1):41-43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乳腺癌病人手术治疗期间心理的影响。[方法]将72例乳腺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给予优质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病人入院后、治疗前后抑郁和焦虑状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前、治疗后SAS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对乳腺癌手术病人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可改善病人的抑郁、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3.
曹春凤 《全科护理》2011,(3):193-195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冠心病病人的疗效、焦虑及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干预组在接受常规心内科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以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为评估工具。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SAS、SDS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是降低冠心病病人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马永娟 《全科护理》2011,9(27):2455-245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焦虑情绪的影响作用。[方法]将我院2008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1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医院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病人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护理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焦虑情绪,增强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支持性照顾对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64例妇科恶性肿瘤伴焦虑、抑郁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支持性照顾。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6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 SAS 及 SD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与治疗6周后 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6周后 SAS、SDS 评分明显低于治疗2周后(P〈0.05)。[结论]支持性照顾能有效改善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王志珍 《全科护理》2012,(34):3207-3208
[目的]观察认知疗法在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2例慢性疼痛性疾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病人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骨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疗法。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疼痛程度,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抑郁、焦虑程度评定。[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疼痛率低于对照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病人护理中应用认知疗法,可改善病人的疼痛程度、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7.
赵菊英 《全科护理》2012,10(8):687-688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骨折术后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74例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全部病人均给予手术治疗和基础护理,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病人的心理,并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程度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焦虑、抑郁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骨折术后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病人首次透析时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11月60例首次接受血液透析的老年病人,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心理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入院后第2天及透析后第2周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病人的焦虑及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老年首次血液透析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认知疗法在天疱疮病人心理护理中的疗效。[方法]将80例天疱疮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心理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疗法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疼痛程度,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抑郁、焦虑程度评定。[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疼痛率低于对照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天疱疮病人心理护理中应用认知疗法,可改善病人的疼痛程度、缓解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理状况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对两组病人心理状况和睡眠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IS各项目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人文关怀能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理状况和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顾艳霞  陈霞 《全科护理》2012,(35):3284-328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75岁以上老年心房颤动病人心理的影响。[方法]将92例75岁以上老年心房颤动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认知干预、心理干预、行为干预、生活方式干预等综合护理干预,入院时及2周后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两组病人的焦虑、抑郁程度进行测评。[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病人焦虑、抑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75岁以上老年心房颤动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伴焦虑、抑郁病人的心理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病人伴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将66例恶性肿瘤伴焦虑、抑郁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SAS、SDS、HAMA和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行心理护理后恶性肿瘤病人的焦虑、抑郁程度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尿毒症病人家属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尿毒症病人家属103人随机分成对照组(n=50)和干预组(n=53),对照组给予一般指导,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 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尿毒症病人家属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4.
彭德芬  王洋 《全科护理》2012,10(7):589-590
[目的]探讨非语言沟通在烧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烧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非语言沟通。采用医院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病人的心理状态,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质量调查问卷调查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护理前SAS、SD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主动服务、护理技术、健康宣教、关爱病人、心理支持5个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语言沟通可改善烧伤病人的负性心理,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4例CHF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病人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SAS和SDS评分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改善CHF病人的焦虑、抑郁状况。  相似文献   

16.
杨国春 《全科护理》2013,(25):2327-2328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骨折术后病人焦虑与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将150例骨折病人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手术治疗及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病人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SAS及SDS评分较护理前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护理后(P<0.05)。[结论]对骨折术后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病人的焦虑及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7.
郭彩治  刘晓瑞  林惠端 《全科护理》2012,10(25):2322-232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不孕症病人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对100例不孕症病人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抑郁状态评定,分别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比较心理干预前后病人SAS、SDS评分。[结果]病人心理干预后SAS、SDS评分降低(P〈0.05),焦虑、抑郁发生率下降。[结论]焦虑、抑郁是不孕症病人常见的情绪障碍,心理干预可缓解不孕症病人的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冠心病病人的疗效、焦虑及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病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干预组在接受常规心内科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以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为评估工具。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SAS、SDS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是降低冠心病病人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酒精性心肌病(ACM)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将52例ACM 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除常规综合治疗外辅以心理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治疗前后测评,同时与正常人群对照.病人出院后继续跟踪随访6个月,应用自制问卷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SAS、SD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1);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症状得到改善(P〈0.01);观察组病人戒酒率、临床症状、心力衰竭指标及心脏彩超结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对ACM 病人有治疗性干预作用,是-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杨彦萍  关丽丽  屈沛沛  杨路芳 《全科护理》2020,18(13):1590-1592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在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病人10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在心脏康复的心理处方中,对照组按常规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叙事疗法,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病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后SAS、SDS、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将叙事护理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中减轻了病人焦虑、抑郁症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有益于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