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丽 《中国血液净化》2013,(10):576-578
目的探讨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阻塞的原因,以期预防或减少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闭塞的发生。方法对北京市普仁院201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09例采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09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血管内瘘堵塞10例(9.17%)。其中血管条件差2例,过度超滤4例,反复定点穿刺3例,压迫不当1例。结论不适当的护理会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堵塞的发生,妥善的护理干预对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堵塞的发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2006年1月~2010年2月,我们对3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给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动静脉内瘘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19~76岁.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慢性间质性肾炎6例,糖尿病肾病5例,高血压肾病8例,痛风性肾病1例,慢性肾盂肾炎4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28例老年肾衰竭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饮食营养、动静脉内瘘、预防感染、心理及健康宣教等方面进行全程的护理管理。结果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透析效果满意,未出现营养不良、感染、内瘘阻塞等并发症。结论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阻塞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阻塞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2005年2月~2007年11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发生内瘘阻塞老年患者25例,分析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避免过早使用内瘘,采取正确穿刺方法,减慢透析超滤速度,防止透析中低血压,定时监测血管通路,透析后采用正确的止血方式,适量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恰当地应用抗凝治疗,进行保护内瘘的宣教是预防内瘘阻塞的重要措施。结论: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内瘘阻塞是延长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阻塞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2005年2月~2007年11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发生内瘘阻塞老年患者25例,分析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避免过早使用内瘘,采取正确穿刺方法,减慢透析超滤速度,防止透析中低血压,定时监测血管通路,透析后采用正确的止血方式,适量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恰当地应用抗凝治疗,进行保护内瘘的宣教是预防内瘘阻塞的重要措施。结论: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内瘘阻塞是延长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说,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治疗的前提及患者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1]。临床上常用的血管通路是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笔者从导致动静脉内瘘闭塞及发生瘤样扩张的原因入手,讨论运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维护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3~84岁。原发疾病:慢性肾小球肾病22例、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性肾炎13例,多囊肾2例,其他3例。入选标准:使用自体动  相似文献   

7.
永久性血管通路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保证透析的重要条件。若内瘘感染可引起全身感染 ,甚至危及生命。 1995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我们对 7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加强内瘘护理 ,内瘘感染率降至较低水平。现将防护措施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70例内瘘患者维持血液透析 2~ 5年 ,男 42例 ,女 2 8例 ,2 2~ 6 8岁 ,平均 43岁 ,透析次数共6 32 7次 ,个人透析最多 837次 ,最少 5 7次 ,平均 91次 ,有 7例因血管闭塞行第2次内瘘吻合术。本组患者内瘘使用率达 95 %以上。1 2 方法 本组患者全部采用动静脉内瘘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及穿刺技巧对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的重要意义.方法 将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血透室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4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研究过程中的技巧及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41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使用时间2~4年268例,~8年135例,>8年15例.结论 良好的穿刺技巧及系统性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对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保证血液透析的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1191-1192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采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全方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全方位护理可有效降低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进行维持性血透患者的患者86例设为对照组,将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进行维持性血透患者92例设为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延长内瘘的寿命,能够保证维持性血液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7月~2017年1月收治的建立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96例,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护理,对比两组的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随访5个月,观察组的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渗透于建立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安全可行,保障内瘘的安全有效使用,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就诊本院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瘘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自我护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血栓形成、内瘘狭窄、内瘘感染、内瘘动脉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各条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内瘘护理专项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减少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使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治疗的32例患者,均给予精心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29例动静脉内瘘功能良好,内瘘使用寿命均大于5年,其中26例患者内瘘使用寿命大于10年;其余患者为内瘘失功1例,内瘘堵塞1例,内瘘狭窄1例。结论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应加强术前、术后和穿刺时精心护理,通过有效护理干预促使内瘘应用寿命有效延长,使血透治疗效果大幅提高,从而促使患者生命有效延长。  相似文献   

14.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穿刺针眼渗血的防护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血液透析患者穿刺针眼渗血是透析室护理人员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穿刺针眼渗血不仅造成慢性失血,还易造成感染,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内瘘的使用寿命[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丢失在穿刺部位棉球上的血,估计每年也有1 000 ml[2]。对伴有严重肾性贫血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来讲,避免或减少穿刺针眼渗血至关重要。我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对30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大大减少了患者穿刺针眼渗血的发生,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原发病:肾小球肾炎14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损害4例,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常规护理对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该院诊治的糖尿病肾病并发动静脉内瘘患者40例,入选患者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根据不同护理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焦虑状态、焦虑特质及护理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周怡文 《当代护士》2022,(3):142-145
目的 探讨动静脉内瘘维护表在首次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2月本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100例首次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自行设计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动静脉内瘘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观察并对比2组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2例内瘘闭塞现象,对照组为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预防内瘘闭塞等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钝针扣眼穿刺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株洲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83例为观察对象(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针对老年患者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钝针扣眼穿刺治疗,随机分成2组,针对常规组41例老年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针对治疗组42例老年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分析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老年患者护理后的内瘘穿刺并发症发生率(7.14%)明显低于常规组老年患者(24.39%),2组相比:χ~2值=4.6721,P=0.031;治疗组老年患者护理后的钝针扣眼穿刺成功率(97.62%)明显高于常规组老年患者(85.37%),两组相比:χ~2值=4.0337,P=0.045;常规组老年患者与治疗组老年患者之间对比的满意度评分(t值=10.1670,P值0.001)、疼痛评分(t值=6.6296,P值0.001)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给予钝针扣眼穿刺及系统性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感与动静脉瘘维护质量情况,分析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旨在为辅助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疗效开辟新思路。方法:选择2019年4月1日~2020年4月30日完成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一般自我效能表(GSES)得分分组,自我效能低组45例(GSES评分≤21分)和自我效能高组105例(GSES评分21分),比较两组动静脉内瘘维护质量情况(血流合格率、内瘘并发症、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率、内瘘使用时间有效率、护理缺陷事故发生率、护理措施落实率、患者满意度)。结果:150例患者血流合格率94.67%,护理措施落实率89.33%、内瘘使用时间≥4年占比88.00%,均较高;与自我效能低组比较,自我效能高组血流合格率、患者对健康内容知晓率、内瘘使用时间有效率、护理措施落实率、患者满意度情况均较高,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护理缺陷事故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回归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感低是影响患者动静脉内瘘维护质量的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感水平与动静脉内瘘维护质量密切相关,临床可考虑通过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来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并据此来提高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维护质量,最终达到提高透析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老年病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病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132例60岁以上尿毒症病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32例病人因各种原因停止透析者67例,改腹膜透析者3例,因心力衰竭、脑出血、心肌梗死、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引起死亡者27例。现仍在行维持性血液透析38例。结论老年病人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多,危险性大,做好透析全过程的心理护理,严密观察透析中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加强饮食指导和管理,是提高老年病人维持性血液透析质量和延长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