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甲胎蛋白(AFP)在肝细胞癌(HCC)组织特异高效表达.将外源治疗基因(如自杀基因、免疫基因等)置于AFP启动子/增强子下游,构建靶向特异性转录载体,靶向基因治疗HCC.AFP基因编码的抗原表位多肽可激活人体细胞免疫机制,诱导特异性CTL产生,杀伤HCC细胞.因此AFP完全有可能被利用作为HCC免疫及基因治疗的有效靶向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并制备survivin及hTERT双启动子调控的条件复制腺病毒,探讨其特异性溶瘤作用.方法:PCR方法分别扩增肿瘤特异性survivin及hTERT启动子,分别克隆入腺病毒载体pXC1的两个复制必需基因E1A和E1B序列上游启动子区,构建出双肿瘤特异性启动子调控的条件复制腺病毒载体pXC1-SP-TP;脂质体法与pBHGE3骨架质粒共转染293E细胞进行重组腺病毒包装,稀释法测定腺病毒滴度;应用MTT、活细胞计数等方法观察其对肝癌细胞HepG2的特异性溶瘤作用并以正常人的血管内皮细胞ECV304作为对照.结果:测序及双酶切鉴定结果证实,成功构建了双肿瘤特异性启动子调控复制腺病毒载体;在293E细胞中获得了重组腺病毒Ad-SP-TP,滴度测定显示病毒滴度达到3.9×1010TCID50/ml;MTT结果显示,Ad-SP-TP可有效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而对正常细胞无增殖抑制作用;活细胞计数及细胞形态观察结果显示,重组腺病毒在肝癌细胞中选择性复制并发挥溶细胞作用.结论:双启动子调控的腺病毒具有显著的溶瘤作用但对正常人血管内皮细胞不发挥溶细胞作用,实验结果为肝癌靶向治疗提供了更为良好的条件复制型病毒载体及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并制备survivin及hTERT双启动子调控的条件复制腺病毒,探讨其特异性溶瘤作用。方法:PCR方法分别扩增肿瘤特异性survivin及hTERT启动子,分别克隆入腺病毒载体pXCl的两个复制必需基因E1A和E1B序列上游启动子区,构建出双肿瘤特异性启动子调控的条件复制腺病毒载体pXCl-SP—TP;脂质体法与pBHGE3骨架质粒共转染293E细胞进行重组腺病毒包装,稀释法测定腺病毒滴度;应用MTT、活细胞计数等方法观察其对肝癌细胞HepG2的特异性溶瘤作用并以正常人的血管内皮细胞ECV304作为对照。结果:测序及双酶切鉴定结果证实,成功构建了双肿瘤特异性启动子调控复制腺病毒载体;在293E细胞中获得了重组腺病毒Ad—sP—TP,滴度测定显示病毒滴度达到3.9×10^10TCID50/ml;MTT结果显示,Ad—sP—TP可有效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而对正常细胞无增殖抑制作用;活细胞计数及细胞形态观察结果显示,重组腺病毒在肝癌细胞中选择性复制并发挥溶细胞作用。结论:双启动子调控的腺病毒具有显著的溶瘤作用但对正常人血管内皮细胞不发挥溶细胞作用,实验结果为肝癌靶向治疗提供了更为良好的条件复制型病毒载体及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国内外应用转录靶向性溶瘤腺病毒治疗肺癌的进展和面临的困难。方法:以"腺病毒、肺癌、启动子"为关键词,检索CNKI及PubMed数据库,年限为2000-2010,相关文献72篇,其中中文文献16篇,英文56篇。纳入标准:1)以腺病毒为载体治疗肺癌;2)用肺癌基因启动子取代腺病毒复制必须基因启动子。根据纳入标准分析23篇文献。结果:转录靶向性溶瘤腺病毒是应用肿瘤特异性启动子调控腺病毒复制必须基因的表达,使腺病毒只在特定的肿瘤细胞中复制、扩增,从而能最大程度地靶向杀伤肿瘤细胞,而不杀伤正常细胞。可应用于肺癌的肿瘤特异性启动子有10余种,用这些特异性启动子取代腺病毒复制起始基因启动子后,腺病毒复制必须基因序列因受其特异性调控,只在肺癌细胞中复制、扩增,从而最大程度地靶向杀伤肺癌细胞,不杀伤正常细胞;同时,腺病毒载体的优越性在于其能保证启动子和治疗基因安全、稳定、高效地在肺癌组织中表达。这使得靶向性溶瘤腺病毒在肺癌治疗研究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这些研究多集中于体外实验及动物体内实验,临床应用尚面临诸多困难。结论:转录靶向性溶瘤腺病毒为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如能突破目前研究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进一步全面、深入研究肺癌的发病机制,探寻特异性更强的肺癌启动子,增强溶瘤腺病毒的靶向性,降低毒副反应,可望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甲胎蛋白抗肝细胞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胎蛋白(AFP)在肝细胞癌(HCC)组织特异高效表达。将外源治疗基因(如自杀基因、免疫基因等)置于AFP启动子/增强子下游,构建靶向特异性转录载体,靶向基因治疗HCC。AFP基因编码的抗原表位多肽可激活人体细胞免疫机制,诱导特异性CTL产生,杀伤HCC细胞。因此AFP完全有可能被利用作为HCC免疫及基因治疗的有效靶向途径。  相似文献   

6.
蜂毒素基因重组腺病毒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构建携蜂毒素基因及甲胎蛋白(AFP)启动子(rAFP)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探讨rAFP驱动的蜂毒素基因在体外对肝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人工合成蜂毒素基因,置于rAFP之后,用细菌内高效同源重组法将目的基因重组入腺病毒质粒中,转染人胚肾293细胞进行腺病毒包装;采用MTT法测定蜂毒素基因转染对AFP阳性,阴性肝癌细胞及正常肝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携蜂毒素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MTT实验证明携蜂毒素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后,AFP阳性肝癌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而对AFP阴性肝癌细胞及正常肝细胞无明显影响;无蜂毒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则对各种细胞增殖均无抑制作用。结论:表达rAFP驱动的蜂毒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在体外可特异性地杀伤AFP阳性肝癌细胞。  相似文献   

7.
肝癌选择性溶瘤腺病毒的构建及其体外抑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由AFP基因增强子启动子调控,并携带自杀基因TK的新型条件复制型腺病毒载体,观察该载体的选择复制能力、溶瘤作用及其与前药GCV联合处理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以HepG2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AFP基因启动子(AFPp)和增强子(AFPe),构建表达质粒pAFPpEGFPluc和pAFPepEGFPluc,再构建由AFPep调控E1A表达、并携带TK基因的穿梭质粒pDC311AFPepE1A/CMVTK,利用AdMax系统包装腺病毒Ad.AFPepE1A/CMVTK;利用Western blotting、病毒增殖测试、细胞病变效应实验、病毒联合前药GCV对肝癌细胞的杀伤实验等鉴定病毒的复制能力、溶瘤作用和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成功构建的腺病毒载体 Ad.AFPepE1A/CMVTK在AFP阳性细胞中选择性复制,病毒自身具有一定的溶瘤作用;该病毒载体联合GCV前药系统处理肝癌细胞后,AFP阳性肝癌HepG2细胞和Hep3B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10.35±1.07)%、(15.49±5.80)%,AFP阴性的张氏肝细胞和人肺癌NCIH460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73.55±436)%、(74.54±9.89)% (P<0.01)。结论:构建的新型溶瘤腺病毒载体具有选择性杀伤肝癌细胞的能力,在肝癌治疗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去γ—羧基凝血酶原(DCP)是肝细胞癌(HCC)的一种标志物,对HCE的诊断特异性超过甲胎蛋白(AFP)达95%以上,但其敏感性低于AFP。DCP不仅可用于HCC的诊断,也可用于对HCC的复发、转移及预后判断。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DCP将会在HCC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预后判断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过去几十年从实验室到临床对溶瘤腺病毒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有多种策略增强溶瘤腺病毒的肿瘤靶向性,包括将腺病毒基因组中参与细胞周期节点调控的功能基因(如E1A或E1B)进行突变或(和)利用肿瘤特异性启动子调控E1A基因的靶向转录调控,利用不同血清型腺病毒或RGD基序改变溶瘤腺病毒进入肿瘤细胞方式的靶向转导调控,以及利用细胞载体将溶瘤腺病毒传送至远处的肿瘤部位.溶瘤腺病毒作为一种载体,输送免疫调节基因或治疗性基因,通过增强抗肿瘤免疫,或引起肿瘤细胞凋亡、自杀等产生协同抗肿瘤效应.溶瘤腺病毒临床试验涉及到多种实体瘤,显示其临床应用是安全的,毒性作用轻至中度,患者能很好耐受,但有明确客观抗肿瘤反应的临床病例较少见,联合诸如化、放疗等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 未来的方向应强化溶瘤腺病毒免疫学相关机制的研究、突破妨碍溶瘤腺病毒研究的一些技术性瓶颈、优化细胞载体、提高溶瘤腺病毒远处传递的靶向性,以及寻找更具潜能的肿瘤干细胞作为靶点.此外,需要扩大临床试验的研究范围和加强与其他治疗方式特别是免疫治疗联合应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克隆AFP启动子和p16基因全长cDNA,构建在肝癌细胞中定向表达p16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研究p16基因表达对肝癌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克隆AFP启动子和p16基因全长cDNA,将其插入腺病毒载体质粒中,并在293细胞中重组出携带p16基因的腺病毒AdAFP-p16。Western Blot检测p16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细胞病变效应(CPE)观察p16基因表达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AdAFP-p16能够介导p16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而对正常细胞中p16的表达没有影响;p16基因表达能够特异性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结论:采用AFP启动子可以实现p16基因的肝癌细胞中定向而特异性表达,提高基因表达产物在肿瘤局部的浓度,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溶瘤腺病毒是指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腺病毒,其能够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中复制和表达,从而溶解肿瘤细胞;其可经过基因和衣壳蛋白层面的改造,特异性地结合和杀伤肿瘤细胞。自1996 年世界上第一例溶瘤腺病毒ONXY-015 开展临床研究以来,腺病毒在国内外广泛地应用于科学研究及转化应用,已有多个国家批准其在临床肿瘤治疗中使用,使用范围涉及到多种实体瘤。溶瘤腺病毒的改造方式多种多样,本文对溶瘤腺病毒治疗肿瘤的改造方法,如腺病毒的包膜蛋白进行修饰、腺病毒的结构基因进行改造、插入肿瘤特异性启动子、携带治疗基因与携带短发夹RNA和包括溶瘤病毒的多措施联合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去γ-羧基凝血酶原(DCP)是肝细胞癌(HCC)的一种标志物,对HCC的诊断特异性超过甲胎蛋白(AFP)达95%以上,但其敏感性低于AFP.DCP不仅可用于HCC的诊断,也可用于对HCC的复发、转移及预后判断.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DCP将会在HCC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以及预后判断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携带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启动子的溶瘤腺病毒RCA-TERT-Ad35在靶向乳腺癌干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乳腺癌细胞系MCF-7以球体形式在加入生长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中生长。同时构建携带TERT启动子的溶瘤腺病毒RCA-TERT-Ad35,并通过溶瘤、MTT及体内抗肿瘤实验观察RCA-TERT-Ad35对干细胞样癌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 与亲代细胞相比,MCF-7球体细胞显示出干细胞特性,且MCF-7球体细胞中hTERT基因过表达,其对细胞毒性剂紫杉醇具有耐药性。溶瘤腺病毒RCA-TERT-Ad35在TERT过表达的细胞中进行复制并抑制细胞生长。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中,与RCA-Ad35相比,RCA-TERT-Ad35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并改善小鼠的存活状态。结论 溶瘤腺病毒RCA-TERT-Ad35可优先杀伤TERT过表达的乳腺癌干细胞。  相似文献   

14.
Cai XK  Zhou JL  Zhou HJ  Zhang L  Wu JH  Lin JS 《癌症》2006,25(11):1334-1339
背景与目的: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启动子调控下的目的基因能在AFP阳性肝癌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嘌呤核苷磷酸化酶(Escherichiacolipurinenucleosidephosphorylase,PNP)/6-甲基嘌呤-2′-脱氧核糖核苷(6-methylpurine-2-deoxyriboside,MeP-dR)自杀基因系统具有强杀瘤效应。本研究旨在探讨AF0.3启动子调控下的PNP/MeP-dR系统对AFP阳性肝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构建甲胎蛋白启动子AF0.3调控下PNP基因表达载体pAF0.3/PNP,导入AFP阳性肝癌细胞HepG2和阴性的肝癌细胞株SMMC7721,利用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PNP基因的HepG2/0.3-PNP及SMMC7721/0.3-PNP细胞。RT-PCR检测二者在细胞中的表达。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增殖效应,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两株细胞对MeP-dR的敏感性及旁观者效应,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检测PNP基因产物活性。结果:不论有氧还是缺氧条件,HepG2/0.3-PNP对MeP-dR均较为敏感,SMMC7721/0.3-PNP则对MeP-dR完全不敏感。在任何一种条件下,HepG2/AF0.3-PNP在混合细胞中比例达25%后,就可致明显旁观者效应;而在同样条件下,SMMC7721/0.3-PNP不导致明显的旁观者效应。HPLC结果显示,pAF0.3/PNP在HepG2细胞中可以将MeP-dR转化为6-MP,但其在SMMC7721中则不具有转化活性。结论:AF0.3启动子调控下的PNP/MeP-dR系统对AFP阳性HepG2细胞有较好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5.
Ad介导人AFP和IFN-у协同诱发抗小鼠肝癌免疫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an XH  Zhu Q 《癌症》2008,27(2):155-159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对HCC的治疗尚无行之有效的手段。本研究探讨腺病毒(Adenovirus,Ad)载体介导异种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酌干扰素(Interferon-gamma,IFN-γ酌)的协同抗肝癌效应。方法:用RT-PCR(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方法克隆小鼠IFN-γ酌基因并构建复制缺损型腺病毒编码人AFP和小鼠IFN-γ酌联合表达载体(Ad-hAFP/IFN-γ酌)。皮内免疫C57BL/6小鼠7d后,取脾细胞行51Cr释放实验检测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s,CTLs)杀伤活性;或给免疫小鼠皮下接种Hepa1-6肝癌细胞,观察荷瘤小鼠成活情况。结果:51Cr释放实验显示,Ad-hAFP/IFN-γ酌免疫小鼠1周后其诱导产生的特异性CTL杀伤活性明显强于Ad-hAFP或Ad-IFN-γ酌单独免疫,在效∶靶比(E∶T)为10∶1时,Ad-hAFP/IFN-γ酌、Ad-hAFP和Ad-IFN-γ酌诱发的CTL杀伤率分别(43.8±5.5)%、(28.2±3.2)%和(12.8±1.9)%;30∶1时,为(79.6±6.4)%、(51.9±4.3)%和(15.6±2.3)%以及90∶1时(88.2±6.3)%、(62.5±4.8)%和(26.5±2.4)%。荷瘤试验表明,Ad-hAFP或Ad-IFN-γ酌单独免疫小鼠后1周接种5×106Hepa1-6肝瘤细胞,观察2个月,Ad-hAFP免疫组80%的小鼠荷瘤,Ad-IFN-γ酌免疫组小鼠则100%荷瘤;而Ad-hAFP/IFN-γ酌免疫小鼠在接种同样数量的Hepa1-6细胞,2个月无小鼠荷瘤,小鼠100%存活。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异种AFP能有效地诱发针对小鼠AFP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IFN-γ酌能明显增强这种效应。  相似文献   

16.
肝癌血清标记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对肝细胞癌(HCC)有确定诊断、判断疗效、估计预后、预报复发等方面的价值。近年来对 AFP 变异体和 AFP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使其诊断价值有了进一步提高。原发性肝细胞癌、胚胎细胞瘤和良性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共表达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 3,LAG-3)抗体(LAG-3 antibody,aLAG)的溶瘤腺病毒对成胶质细胞瘤的抗肿瘤活性。方法:在溶瘤腺病毒Ad3的骨架中插入aLAG序列,获得重组溶瘤腺病毒Ad3-aLAG。应用WB法检测感染成胶质细胞瘤GL261细胞中aLAG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重组溶瘤腺病毒对GL261细胞的杀伤能力,通过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评估重组溶瘤腺病毒对成胶质细胞瘤的体内肿瘤生长的抑制效果,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肿瘤浸润T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浸润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TNF-α及IFN-γ的水平。结果:成功构建的重组溶瘤腺病毒可以有效表达aLAG(P<0.01),并且可以在体外杀伤GL261细胞(P<0.01)。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实验结果显示,重组溶瘤腺病毒Ad3-aLAG较Ad3溶瘤腺病毒而言肿瘤抑制能力更强(P<0.01),并且可以有效增强移植瘤组织中CD3+T细胞的浸润(P<0.01)、增强浸润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P<0.01)。结论:Ad3-aLAG重组溶瘤腺病毒在体内外均显著抑制成胶质细胞瘤细胞的生长,同时增强体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有望为成胶质细胞瘤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HBsAg阳性和阴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肝细胞肝癌(HCC)的血清AFP水平.作者就104例HCC和140例慢性肝病(CLD)的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和血清HBsAg状态的关系进行研究.HBsAg(一)的HCC患者AFP水平分布呈低多高少,与此相反,HBsAg(十)的 HCC患者AFP水平呈低少高多.血清AFP≥200ng/ml或≥400ng/ml诊断HCC的特异性,在HBsAg( )患者分别为90.1%和96.4%,在HBsAg(一)患者均为96.6%,阳性预测值(PPV)在HBsAg(十)患者分别为83.1%和92.5%,HBsAg(一)患者则均为92.3%、因此根据AFP水平诊断HCC,必须了解HBsAg状态.对HBsAg(十)患者AFP水平较高的原因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AFP mR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肝癌患者外周血AFP mRNA进行检测。结果 37例肝癌患者中AFPmRNA阳性16例(43,2%),25例肝硬变患者中AFPmRNA阳性2例(8.0%),20例正常对照无1例阳性;AFP mRNA阳性的HCC患者肝外转移发生率(87.5%)显著高于AFP mRNA阴性的HCC患者(33.3%),差异有显著性(x^2=10.856,P≤0.001,OR=14.00,95%可信区间CI=2.464~79.550);不同临床分期的HCC患者其AFP mRNA检出率不同,Ⅲ期患者检出率(61.9%)明显高于I、Ⅱ期检出率(18.8%);AFP mRNA的检出率与血清AFP水平不同无明显相关。结论 巢式RT—PCR方法是检测外周血残癌细胞AFP mRNA的一种灵敏可靠技术,检测外周血中的AFP mRNA可能对判断肝癌有无血行播散和病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杀基因”疗法应用于肿瘤治疗时,通常是在肿瘤局部直接转染“自杀基因”,以期达到在肿瘤局部发挥抗肿瘤作用而避免全身毒性.在本实验中,我们观察了腺病毒介导的“自杀基因”疗法(CD/5FC系统)对人肝细胞癌SMMC-7721及小鼠结肠腺癌CT26的生长抑制作用,证实了腺病毒介导的CD/5FC系统在体外能杀伤人肝癌细胞SMMC-7721,并且能明显地抑制裸鼠SMMC-7721肿瘤模型的生长,对小鼠的结肠腺癌CT26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观察了以AFP启动子驱动的CD基因合并5FC的使用对AFP阳性肝癌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证实了以肝癌特异启动子驱动的CD基因能在高表达AFP的肝癌细胞HepG2中特异表达,合并5FC的使用能在体外特异地杀伤HepG2细胞.这一组织特异性的“自杀基因”系统能特异地抑制高水平分泌AFP的人肝细胞癌裸鼠模型7721AFP( )的生长,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腺病毒介导的CD/5FC系统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组织特异性的表达调控更能体现该疗法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