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施蕾 《药物与人》2002,15(6):47-48
冠心病人的急性发作期在心前区突然出现发作性或持续性绞痛、憋气、胸闷、或脉搏不齐等症状;并常伴有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情绪恐惧、出冷汗等症。此时,可选用苏冰滴丸或冠心苏合香丸,这两种药是缓解冠心病急性发作的备急良药,2~5分钟就发挥药效。但这两种丸药是急救治标之品,不宜长服,以免耗伤元气。阴虚阳亢者,或兼有高血压的冠心病人如果久服,会加重口干舌燥、咽痛、烦躁等症状。个别高血压病人血压有升高加剧之弊。又因苏合香、冰片等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故有胃窦炎、胃溃疡的病人也不宜久服。  相似文献   

2.
江林伟 《东方药膳》2014,(11):28-30
秋天气候干燥,空气中缺乏水气的濡润,人体容易感受燥热病邪而发病。秋燥初起,邪在肺卫,病见口鼻干燥,咽干口渴,大便秘结等。若肺卫之邪不解,则化热传里。燥热在肺者,易肺燥阴伤,症见干咳少痰,或胶痰难咯,或痰中带血,喘息,胸痛等。若传人阳明胃肠时,则导致肠燥便秘或阴虚腑实之证,症见口干咽燥,肌肉消瘦,皮肤干燥,小便短少,大便干结,舌红而干等症状。  相似文献   

3.
杨相国 《健康生活》2008,(12):16-16
我在几十年的中医临床中,发现许多中风病人竟滥服用安宫牛黄丸。结果是中风阳闭症的病人服之有效,而中风阴闭症、中风脱症、风中经络、中风后遗症的病人服之毫无疗效。甚至导致病情危重或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4.
辛温解表妙     
冬春多见外感风寒诸症,患者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痛身痛、四肢酸软,有汗或无汗。此即民间常说之“伤风感冒”。用辛温解表的方剂服之,往往药到病除,效奇方妙。现从今古名方中列举一二,若患此症,可试之。  相似文献   

5.
曾健铭 《中国校医》2003,17(6):511-512
五花汤由杜鹃花 10g、玫瑰花 6g、月季花 6g、合欢花 10g、佛手花 6g ,五味花类药物组成基础方 ,治疗痛经 ,于经行前3d开始 ,连服 7d ,1日 1剂 ,开水泡服。临床上根据辩证加减使用。症见经期或经后 ,小腹隐痛 ,喜按 ,经量少 ,舌淡 ,脉沉细。症属肾气亏损 ,气血虚弱型者 ,减合欢花 ,加黄芪 2 0g ;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 ,拒按 ,得热痛减 ,经量少 ,色黯有血块 ,舌黯 ,脉沉紧 ,症属寒凝血瘀型者 ,减合欢花加茉莉花 6g ;症见经前或经期 ,小腹灼痛 ,拒按 ,经色紫红 ,平时带下量多色黄 ,溲黄赤 ,舌红 ,苔黄腻 ,脉滑数 ,症属湿热蕴结型者 ,减月季…  相似文献   

6.
冬春多见外感风寒诸症,患者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痛身痛、四肢酸软,有汗或无汗.此即民间常说之"伤风感冒".用辛温解表的方剂服之,往往药到病除,效奇方妙.现从今古名方中列举一二,若患此症,可试之.  相似文献   

7.
15.银丹心泰滴丸 主要含有银杏叶、滇丹参、绞股蓝、艾片.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止痛功效,用于瘀血闭阻引起的胸痹,症见胸闷、胸痛、心悸:冠心病、心绞痛属于瘀血闭阻者。服用方法:口服或舌下含服,一次10丸.一日3次,疗程4周.或遵医嘱。本药因含有冰片,常服需要注意胃肠道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姚键 《药物与人》2001,14(9):56-56
秋季天气干燥,咳嗽的发病率很高,人们喜欢服用一些中成药,特选本文,以便选择治疗咳嗽中成药时参考。燥咳症见干咳无痰,咳则胸痛,或咳痰带血丝,咽干鼻燥,舌红苔干,脉弦细数。常选用雪梨膏,每次9克,日服3次。痰咳症见咳嗽痰多,胸中窒闷,胃纳不振,口淡无味,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可选用半夏露或杏仁止咳糖浆,每次15毫升,日服3次。寒咳症见痰白稀薄,咽痒不畅,恶寒无汗,头痛骨楚,舌苔薄白,脉象浮紧。一般选用通宣理肺丸,每服1丸,日服2次。热咳症见痰黄而稠,口渴咽痛,恶风发热,舌  相似文献   

9.
正溃疡止血粉组成乌贼骨3份,白及2份,三七1份。功效收敛止血,制酸止痛。主治上消化道出血,属脾虚不摄者。症见胃脘隐痛,吞酸、嗳气,便血等。用法三味共研细末。每服5~10克,日服2~3次,温开水送下。  相似文献   

10.
<正>方一养血祛风汤组成当归、酒白芍、川芎、秦艽、陈皮、松节各10克,防风、桂枝、羌活各5克。功效养血祛风,散寒燥湿。主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属感受风寒湿之实证者。症见全身关节或肌肉酸痛,游走不定,而以腕、肘、膝、踝等大关节最为多见,关节屈伸不利或见风寒发热等,苔黄薄白,脉象浮细或浮数。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相似文献   

11.
《现代养生》2014,(12):13-13
治更年期综合征方 处方:淮小麦50g,甘草20g,远志15g,青皮10g,大枣10枚。1日1剂。制用:常规水煎,早晚空腹温服,可将大枣分2次服下,糖尿病患者慎用,或放3枚枣,并不服其枣肉。忌油腻、白鲢鱼、怒郁。功能:疏肝醒脾,养心安神。主治更年期综合征,症见:心烦焦虑,心慌易怒,健忘失眠,烘热阵汗,月经不调或绝经较早,食欲不振,乏力神疲等症。  相似文献   

12.
《健康生活》2011,(5):19-19
笑菌多生于腐朽的枫树上,如果误食,即会中毒,症见大寒大热,目赤眩晕,口中吐沫,狂笑不止,直至悲泣,最后吐血而死。所以一旦发现误食笑菌中毒时,若医院无洗胃等设备及药物,可多饮稀黄泥浆水,或多服幼儿粪汁,可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13.
齐常然 《工企医刊》2015,(2):1346-1347
嗜异症又称异食癖,是指对通常不作为食物的异物(如煤渣、泥土、墙泥、头发、指甲、砂石、肥皂、油漆等),有意识地挑选,难以控制地咀嚼和吞食的临床表现。以幼儿为多见,但也可见于成人。本症的描述,散见于中医古籍虫积、疳症等。如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脾疳,体黄腹大,食泥土,当补脾,益黄散主之。"沈金鳌《幼科释谜》云:"爱吃生米面、炭、砖瓦,是脾胃疳。"龚廷贤《寿世保元》:"好食生米或好食壁泥,或食茶、炭、咸、辣等物者是虫积。"1岁以内儿童尚不能主动选择食物,咬食异物者则不属于本症范畴。本症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素禀不足、饮食失节、虫积所致,亦可因脾胃虚弱、胃肠湿热所致。由儿时家庭环境不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炎     
谢强 《健康生活》2014,(3):24-24
方一猪脬汤组成猪脬(即猪膀胱)1个,杜仲、地骨皮各10克,冬虫夏草7克,茯苓、芡实、淮山药各20克。功效补肾强脬,健脾渗湿。主治慢性肾炎,属脾肾虚弱者。症见食欲不振或全身浮肿,头晕眼花,恶心耳鸣;尿蛋白,颗粒管型,红细胞等长期不消有尿毒症前驱症者。  相似文献   

15.
处方:荆芥12克,豆豉10克,葱白10克。 主治:感寒所致恶寒偏重的感冒,发热较高、症情较重者,可另加苏叶12克;亦适用于胃肠型感冒见有腹泻等症者,或再加羌活、独活及防风各10克以增强祛风止泻作用。 用法:先将荆芥、豆豉煎15分钟,再入葱白煎3分钟,取汁热服。药渣再加水煎15分钟,再服。每日1~2剂,连服1~2天。 处方二:白术15克,防风10克,黄芪30克。 主治:身体虚弱反复感冒者,兼有恶风自汗症状  相似文献   

16.
张凤琴 《中国校医》2012,26(9):710-710
<正>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仲景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后人概括为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症见恶寒发热干渴、无汗、浮肿;头身疼痛,或咳或喘、脉浮等。此方由麻黄、芍药、五味子、干姜、甘草、桂枝、  相似文献   

17.
木棉花,又名攀枝花,暮春时开花,花朵硕大,红艳娇美,恰如绫幔,宛若锦云,绮丽炫目。木棉花野生或栽培,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地。木棉花可入药,宜于春天鲜花盛开时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中医认为,木棉花性味甘、凉,有解毒、清热、止血之功,主治泄泻、痢疾、血崩、金创出血等症。常用验方有:咯血、呕血:木棉花14朵,咯血加冰糖,呕血加猪瘦肉,同炖服。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胃肠炎,腹泻,便血:①木棉花60g,冲蜂蜜或冰糖、白糖适量服。②木棉花、金银花、凤尾草各15g,水煎服。小儿夏季身热:木棉花6g,…  相似文献   

18.
尿液中带血,或夹杂血块时,或显微镜检查尿中有红细胞时,称为血尿。引起血尿的原因很多,有尿道出血、前列腺出血、膀胱出血、输尿管出血、肾出血及全身性疾病等等。但临床中以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血尿最为常见。血尿属中医的淋症范围,有虚实之分。症见小腹拘急疼痛,小便赤涩如血,尿时灼痛,伴有寒热、身体酸痛等,为下焦热结所致,为实证;若发病时间较长,尿血不鲜,尿道无灼热感或灼热感较轻,多为阴虚火旺,不能摄血所致,属于虚证。血尿应及时进行诊断处理,一般而言初起以疏通清利为主,病延日久,则应兼顾脾肾,结合健脾、补肾之…  相似文献   

19.
参桂酒(《药酒汇编》) 人参、肉桂各15g,白酒1000mL。将前2味洗净,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日后即可取用。能补气益虚,温通经脉。主治中气不足,手足麻木,面黄肌瘦,精神萎靡,食欲缺乏等症。口服:每次服20~30mL,日服2次。阴虚火旺者忌服。  相似文献   

20.
夹竹桃异名柳叶桃、水甘草、白羊桃。其性味苦、寒,有毒。具有强心利尿,祛痰定喘,镇痛,去瘀之功。主治心脏病心力衰竭,喘息咳嗽,癫痫,跌打损伤肿痛,经闭等症。但不宜多服、久服,过量则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