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探讨奇异变形杆菌(PM)螺纹迁徙生长现象产生的原因。通过对细菌波动培养的接种时间、湿度、接种手法、培养时平板放置、外加磁场和酸碱度等因素的改变,观察PM螺纹迁徙生长现象。结果显示在密封罐里进行波动培养的平板中出现螺纹迁徙生长现象的频率较高,不论什么时候接种、接种手法如何、磁场的有无、培养时平板放置的方式如何,细菌在迁徙生长过程都能表现出螺旋迁徙生长现象,而且细菌的螺旋环旋转的方向都是逆时针。实验结果证明,PM螺纹迁徙生长需要特定的酸碱度环境,它的螺纹迁徙生长现象产生可能与其遗传特性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相似文献   

2.
生物波调控因子生物作用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生物波调控因子生物作用检测方法,采用分析微生物学方法,以奇异变形杆菌建立实验模型,对细菌波动培养过程中获得的生物波调控因子,进行了生物作用试验观察。结果确定了群体细菌波动生长过程中生物波调控因子的存在及春可以使生物波波环增加和生物波周期缩短的作用,这一检测方法的建立在研究生物波的调控机制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1975年,美国生物学家Blakemore在试图分离海底泥样中的折叠螺旋体菌时,首次发现了自然界存在的一类奇特的微生物——趋磁性细菌(magnetotactic bacterium)。趋磁性细菌是一类能够沿着磁力线运动的特殊细菌,其体内含有对磁场具有敏感性的磁小体(magnetosomes),起了导向的作用,并借助于自身的鞭毛来运动。这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复方虎仗酊的抗感染作用。体外实验表明:该药对金色葡萄球菌、阴沟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多种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对绿脓杆菌作用尤为突击。对大鼠皮肤烫伤后绿脓杆菌感染及金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有明显作用,降低了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保护作用(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 根据脉冲电磁场对骨细胞的作用机制,设计了能够产生均匀磁场、参数可调的脉冲电磁场发生装置和磁场作用板;叙述了实验装置的硬件构成、软件控制功能以及磁场作用板的设计,并通过试验测试,观察记录了在未加入磁性材料和加入磁性材料后磁场的分布情况.方法 设计了强度为4~6 mT、频率8 Hz的参数可调的脉冲电磁场发生装置和专用的适合细胞培养的磁场作用装置,并对产生的磁场进行了实验测定.结果 实验装置运行时,对各参数检测表明,实验装置满足设计的要求:在加入磁性材料后,磁场作用表面的磁场分布均匀.结论 实验装置满足设计要求,可为进一步进行骨细胞培养提供可靠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6.
相互正交的声场、电场和磁场作用于生物组织的耦合方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种基于声场、电场和磁场相互正交耦合作用的新方法为生物电流检测和医学功能成像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原理上对这种方法的本质机理加以阐述,指出在各种场间主要是通过洛仑兹力作用而发生能量耦合,耦合所产生的声或电的信号中包含有组织的电特性信息,由此信息可对组织进行电生理检测和成像。文中从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方程出发,在分别把生物组织视为弹性固体和流体情况下,归纳和推导了在音频段和超声频段相互正交的声场、电场和磁场间耦合方程。这些方程是进行生物电流检测和组织功能成像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我们以革兰氏阳性代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萄)和革兰氏阴性代表菌—大肠杆菌(以下简称大肠菌)等为材料,在低频弱脉冲磁场和旋转磁场以及恒定磁场作用下,几年来先后研究了磁场对细菌和巨噬细胞(另篇行文)的影响,实验表明,三种磁场的生物效应在抑菌功能、形态变化、细菌种类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实验装置、材料方法实验装置:1.低频脉冲磁场发生器,系由我院物理学教研室自行组装,它主要包括一台脉冲发生器和一组线圈,工作时线圈中心处场强峰值最大可达到几十个高斯,其脉  相似文献   

8.
为了证实金宁益康口服液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提高细胞免疫及对小白鼠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的影响,运用药理生化的方法,观察五种不同浓度金宁益康口服液对金黄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的抑制作用和巨噬细胞吞噬活性以及观察用药1月后小白鼠血SOD、MDA的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药有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对以上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明显提高小鼠血液中的SOD的含量,降低MDA,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该药具有提高细胞免疫、抑菌、提高小鼠血液中SOD含量、降低MDA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缺氧培养条件下,研究不同强度永磁磁场对胎鼠皮质神经元细胞生长、凋亡以及形态的影响。方法:将极面中心实测磁感强度为44.8mT、90.6mT、182.1mT的3组圆片磁源(简称为A组、B组、C组),用有限元数值法计算出实际作用在细胞上的磁感强度范围,将以上3组不同强度磁场作用在胎鼠皮质神经元上,在缺氧条件下对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加磁组,72h后分别检测细胞活性、细胞凋亡和细胞形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用各磁感强度加磁组细胞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磁感强度加磁组细胞凋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在磁场作用下会降低细胞形态和细胞溶解。结论:在缺氧培养条件下,实验用各磁感强度组磁场对胎鼠皮质神经元细胞生长无显著影响,但会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血光动力学疗法对动物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本实验选用经腹股沟皮下接种W256瘤细胞株形成实验性荷瘤大鼠40只,采用光动力学疗法对患有移植瘤大鼠进行治疗,并同时检测血浆、肝脏及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及氧自由基代谢产物丙二醛含量。结果:大鼠输入经紫外光照射之血后,其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P<0.05),大鼠输入注有血卟啉的血后,其肿瘤生长亦显著减慢(P<0.01);大鼠输入经紫外光照射并含有血卟啉的血后,其肿瘤生长速度比其它组均显著减慢(P<0.01);光照射组大鼠在肿瘤生长减慢同时,其血浆和瘤组织中SOD活力明显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而血卟啉组大鼠其血浆和瘤组织中SOD活力明显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光照射加血卟啉组大鼠,在肿瘤生长减慢同时,其血浆、肝脏及瘤组织中SOD活力较其它组均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 。结论:经紫外光照射的血或含有血卟啉的血均对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而且紫外光照射与注入血卟啉相结合对抑制肿瘤生长效果最佳,该光动力学疗法对肿瘤治疗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产生单态氧而杀伤瘤细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