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神经病变(D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可累及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有髓鞘纤维和无髓鞘纤维,以DM周围神经病变(DPN)常见。DPN导致DM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同时也提高DM患者死亡率〔1〕。目前DPN尚无特效治疗,但目前已有依帕司他用于治疗DPN的相关报道及临床研  相似文献   

2.
韦香葵 《内科》2014,(5):607-609
糖尿病病程长,多数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给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的同时,系统、有针对性的精心护理,不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还有助于贯切执行教育与心理治疗、运动治疗、饮食治疗和病情监测相结合的最新治疗原则。本文对DPN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概述,对DPN的护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治疗和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柏华 《内科》2011,6(1):61-65
糖尿病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约50%的糖尿病可罹患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治疗仍较为棘手,迄今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对目前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情况综述。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会增加治疗难度,为病人带来痛苦。震动感觉阈值检查(VPT)是糖尿病足高危人群风险筛查及神经病变感觉缺失筛查、DPN诊断、DPN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可提供确切的临床治疗依据,使DPN高风险人群得到及时治疗,对于防治糖尿病足、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致残率甚至致死率,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尚缺乏显著的治疗手段.发病机制与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生长因子等有关.灯盏细辛有效成份为灯盏细辛总黄酮醇甙,具有扩张微细动脉、抗凝血和血栓的作用,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的血液灌流量及代谢[1].我们用灯盏细辛与弥可保联合治疗DPN,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我们采用盐酸丁咯地尔与川芎嗪联合治疗DPN,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常见慢性并发症,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是DM致残的主要原因。2007年6月-2008年6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DPN患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远端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DSPN)是最典型及最主要的一种,糖尿病人群中患病率在30%左右[1].DPN累及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表现多样,患者常因保护性感觉减弱或缺失大大增加了罹患糖尿病足的风险,或由于疼痛或感觉异常严重影响生活质量.DPN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其防治一直以来都是临床的难点.本文将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回顾审视目前DPN治疗,特别是针对DPN病理进程的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常用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检测方法仅能识别中至重度神经病变,常导致DPN的诊断为时已晚。在DPN早期小神经纤维即会受损,近年来出现了许多针对小神经纤维功能和结构检查的新技术,小纤维损伤和修复的评估可能是评价糖尿病神经并发症治疗临床试验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丹红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糖尿病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病变可累及中枢和周围神经,尤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见.据统计,糖尿病患者5年、10年和20年后DPN的发病率分别达30%、60%和9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糖尿病患者并发DPN时,早期出现肢端感觉异常(如蚁走感)和痛觉过敏(疼痛).随后可以有痛觉反应迟钝(手足麻木)等感觉神经病变的症状.晚期可出现肌张力减低,肌力减弱甚至肌萎缩和瘫痪等运动神经症状,受累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我院于2005年1月-2007年9月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DPN 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作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具有极高的致残率。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也未能达到根治性治疗。近年来大量临床报道显示对老年DPN患者行中医药与针灸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疗效〔1,2〕。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110例老年D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例患者不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0例患者在治疗1 d后退出治疗,2例患者在治疗3 d后遵医嘱退出治疗(退出原因:晕  相似文献   

12.
从病因病机及针灸医文献论述中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认识,探讨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研究,从代谢紊乱、神经组织损伤及血管病变三方面分别阐述针灸疗效。  相似文献   

13.
秦健  张娜 《山东医药》2005,45(28):73-7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2000~2004年,我们应用意速治疗DPN患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前列地尔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正凯 《山东医药》2006,46(16):73-73
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Lipo—PGE1)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36例,并与应用654—2治疗者比较,认为Lipo—PGE1是治疗老年DPN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英  郑世良  惠宗光  黄文波 《山东医药》2007,47(27):145-146
71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DPN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弥可保治疗12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神经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增加。认为弥可保不但能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还能提高其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三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不明,缺乏治疗有效手段。近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尤其是活血化瘀法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突出了其临床疗效。本文拟通过血瘀证与DPN的病机、临床表现相关性,浅析活血化瘀法的意义,探讨活血化瘀法在DPN治疗中的应用,寻找出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 其发生与神经微血管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有证据表明, DPN神经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先于神经结构功能的改变。早期的神经微血管改变表现为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增生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等, 这些病变诱发了神经微循环障碍, 造成神经内缺血缺氧, 引起能量代谢障碍、山梨醇累积和氧化应激等效应导致DPN的发生发展。血管新生是组织恢复血液供应的重要方式, DPN的血管新生处于抑制状态, 周围神经组织无法通过正常的血管新生过程来恢复血液供应、修复受损神经。基于以上研究基础, 诱导血管新生促进神经血流恢复的方法被提出用于DPN的治疗。该文强调了微血管对周围神经的重要性, 论述了DPN的血管新生抑制现象及可能机制, 对目前治疗性血管新生在DPN中的研究进展作一梳理总结, 以期为后续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临床上对DPN的治疗多采用严格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配合适当功能练习等内科治疗方法,效果较差.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医院已经开展DPN的神经干显微减压手术,效果满意[1.2 ]我院亦于近年来尝试进行此类手术,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奥力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研究目的 目前在西方国家,糖尿病性神经病变(DPN)被认为是神经病变的最常见病因。现在公认为是继发于持续性的胰岛素缺乏和高血糖,糖尿病患的最初5年极少发生,而50%的长期糖尿病患最终将发生DPN。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奥力宝(α-硫辛酸)对DPN主观症状及肌电图变化的改善情况及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为治疗DPN提供新药。[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对149名2型糖尿病患者行常规血生化、肌电图及心率变异性检测,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探讨其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结果DPN发生率为52.35%(78/149);DPN组与非DPN组比,年龄大、糖尿病病程长、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高(P〈0.05);Logit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总胆固醇与DPN独立相关(P〈0.05);DPN组心率变异性各指标均低于非DPN组,其中24小时内相邻正常窦性心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中每5分钟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程中每5分钟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与年龄、长期高血糖及高血脂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心率变异指数常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