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岳冬辉  苏颖 《陕西中医》2010,31(7):933-934
疫病严重危害着人类生命与健康。中医药学在几千年的疫病防治过程中不仅有独特的理论研究,而且积累了较丰富的防治经验。《内经》阐述了运气变化与疫病发生的相关性、疫病的病因病机、疫病的发病规律及疫病的防治等内容,其中,关于疫病防治理论对于指导现今防治疫病仍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当前防控甲型H1N1型流感疫情,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山海经》记载了丰富的中医学知识,堪称我国古代第一部中医学著作,是研究上古时代医学的宝贵资料,对后世中医学著作的影响巨大。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一些药物的特点和疗效的记载源自《山海经》;《本草纲目》中所载诸多药物的习性和药用价值与《山海经》记载相合;《山海经》中多种疾病名称为《黄帝内经》所采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内容具有《山海经》记载的影子。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医家一直在寻求能够预防温病的药物方剂。早在《山海经》中就载有预防疫病的药物、食品,如“箴鱼食之无疫疾”[1];《素问.刺法论》中记载用小金丹预防疫病[2];《肘后备急方》用避瘟疫药干散来预防疫病[3]。至唐代孙思邈屠苏酒方以“辟邪气,令人不染温病”;制烟熏剂太乙  相似文献   

4.
《山海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记载了大量先秦时期与医学有关的药物、疾病、病症及其防治的珍稀资料。与汉代出现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和《五十二病方》相比,《山海经》在药物命名与分类、药物性质与效能、药物产地与采集时间、入药部位和主治病症等方面,表现出了鲜明的由巫术向医学发展过渡阶段的特征。《山海经》中的医药学知识受到后世医学家的重视,并得到广泛的传播与应用,对于研究早期中医学形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素问遗篇》主要论述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与疫病的相关性,近年来随着新发突发传染病的肆虐,引发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素问遗篇》中所蕴含的具体疫病防治策略尚有待进一步总结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素问遗篇》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为疫病防治总则,重视疫病防护中的"鼻窍关",提倡疫情期间的主动隔离,主张五疫五疠的分类论治。在疫病防治中,采用多法合参的策略,重视身心同调,提出"五脏五气护体"防疫法;重视结合"治未病"思想,运用针刺方法;重视给邪出路,运用药浴泄汗法、吐法;重视芳香辟秽,创制防疫方药小金丹方。《素问遗篇》的疫病防治策略对现代疫病防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湖南中医杂志》2020,(3):20-20,69+172
《松峰说疫》为清代齐鲁医家刘奎所撰写,是一部较为系统全面的论述瘟疫病因、病机、诊断以及防治方法的中医学疫病专著。该书博采前贤瘟疫之论,广收民间治疫验方,参合临证诊疗经验,论理精详,内容丰富。在《山海经》中,有"浮山有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气如蘼芜,名曰薰草,可以已疠"的记载,《黄帝内经》有"治之以兰,除其陈气"的认识。《松峰说疫》中大量记载了焚香、佩香、沐香、服香等预防瘟疫的芳香疗法,对传染病、流行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唐以前中医药临床的集大成者,其疫病防治的思路及方法仍有现实指导意义。其防治疫病的学术思想主要侧重在预防上,以避瘟疫为核心,提出中药纳鼻、香囊、烧薰的中医外治法或联合中药内服防疫,为后世防疫拓展了思路。疫病治疗强调服药方法,以知为度,中病即止。其用药思路基于《神农本草经》,常用含毒性或配伍药性峻烈的中药。通过整理孙思邈防治疫病的用药经验,分析其防治疫病的用药方法及特点,以期为疫病的综合防治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8.
疫病指的是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疾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相关记载,其中关于疫病发病与防治的理论至今仍对我们有所启示。《黄帝内经》认为疫病发病与天、人、邪三方面因素有关,人的正气虚又逢气候、运气失常时则易感邪而发病。疫病的病因病机应根据临床表现分析,也可结合运气学说根据发病时间分析。疫病的防治应重视治未病,既要避邪有时又要扶正祛邪,制定防治方案时应审察病机、无失气宜,且三因制宜可多种防治手段并举。  相似文献   

9.
提取和归纳整合《山海经》中涉及到的中医、中药学知识,总结《山海经》在中医药学领域的成就,《山海经》记载了丰富的中医动物药、植物药和矿物药,其中100余种中药材对55种疾病具有明确的治疗和(或)预防保健作用,且存在明显的数量和地域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中医温病学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晁恩祥 《中医杂志》2003,44(9):704-706
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肆虐的情况下,回顾中医湿病学的历史,借鉴其经验,用于防治SARS的工作,值得探讨。现从3个方面谈谈温病学科与SARS的有关内容,供同道参考。1 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1.1 古代对温病的认识:生疫疠,历代皆有:《礼记》、《周礼》、《山海经》中即有疫病的记载,如“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仲夏行秋令,民殃于疫”。秦·始皇四年  相似文献   

11.
疫病在我国早有记载,早期非医学著作中对疫病的概念进行了最初的定义,此后,中医的早期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难经》、《诸病源候论》等分别对疫病进行了阐述,历代医家在其著作中对疫病的概念、诊断、治疗、预防等也进行了不同侧面的阐述。明清之后,疫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更加丰富,西医的传染病概念与中医学传统疫病概念互相交融,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疫病的概念经历了诞生、发展、成熟等层层演变,研究中医学疫病的概念,对于正确理解、解释与应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特别是对中医防治传染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山海经》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百科全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前人对它进行了不同层面的研究,本文以《山海经》中涉药内容为研究对象,就其涉药内容的分类与编纂,特别是药条编纂体例对后世本草学著作的影响作一探讨,认为《山海经》的涉药部分从内容到形式都具备本草文献的特征,这对深入该书本草领域的研究具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山海经》中药物记载的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海经》一直令人感到扑朔迷离。其评价或褒或贬,或视之为神话,或指之为巫书、不一而足。各种学科的研究者都试图从中寻找本学科知识的最早记叙。一般地说,把《山海经》看成是我国最古的自然地理书、最古的博物书、分区古国志、原始神话故事、巫书、氏族世系表等等,这都是比较允当的。而从研究我国医药学史的角度看来,笔者认为,《山海经》还同时是我国古代著作中现存的一本最早的药物学著作,反映了医巫混合时期上古先民的药物学知识积累。研究《山海经》记载的药物,对于认识祖国医药学早期发展的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山海经》成书早于《神农本草经》《山海经》不象《神农本草经》,它不是一本药物学专著;但它却确确实实包含了丰富的药物知识内容,具有药物学价值。医药  相似文献   

14.
张仲景疫病理论可见于《伤寒论·伤寒例》《伤寒论·辨脉法》及《温热经纬·仲景疫病篇》。宋代以前诸多医家从时行寒疫的角度归纳了张仲景疫病六经传变的思想。明清时期温病学家王孟英从"疫邪夹杂,清浊不分,三焦相溷"角度提出张仲景疫病理论的三焦传变。挖掘张仲景疫病理论,从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角度浅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因病机、方证治法的认识,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求《山海经》中医学信息的科学价值,梳理并发明书中各经病症。方法:采用袁珂先生《山海经校注》为底本,重在病症名解疑,对旧注无解或注释含混者,按病症名于各经所出现顺序略加疏理,间附己见,稍为发明,以备查考。结果及结论:《山海经》所载存的医学信息,有着特定的历史意义和不可忽视的科学价值,有关中医病症术语有待进一步训诂研究  相似文献   

16.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记载地理、神话、动植物、矿物、祭祀的一部奇书,几经遗佚。书中内容集中体现了我国先秦、秦汉时期劳动人民的智慧,其中就包括对植物的描述,特别是通过形态及与其相似的植物来定性描述植物,且植物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本研究就《山海经》中植物形态分类的思想及其地理分布进行概述和讨论,以望对我国古代植物分类学研究及药用植物道地性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山海经》中不仅有关于"瘿"的病名记载,而且对于瘿病发病的地理位置、瘿病预防的思想,以及防治瘿病的药物都有非常丰富精彩的记述,对于研究上古及先秦时期瘿病的学术思想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脾胃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药防治。认为《脾胃论》实由当时的汴京大疫催生而成,其中从内伤出发、重视扶正思想对防治疫病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脾胃论》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致病特点、临床特征、病理免疫等,认为该病的发生发展与脾胃虚弱、阴火刑肺密切相关,补脾胃、泻阴火可用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相似文献   

19.
 《山海经》是研究我国史前本草的珍贵文献,李时珍将其中的本草有用史料撷入《本草纲目》。据笔者统计,《本革纲目》中,所汲取的《山海经》药物史料共有72处,除沿用前人引用的13处外,李时珍新引为59处,涉及药名67种。此外,李时珍又对《山海经》中的某些“古显令隐”的药物作了本草学考证,将所发掘的药物及其效用辟为新增条目和新增主治,以冀“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发展史本身就是与疫病作斗争的历史,历代医家在疫病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有必要加深对传统中医,尤其是《伤寒论》与温病学理论的认识,融合寒温之学,同时还要具有创新精神,发挥中医药综合防治的优势,处理好分期辨证规范治疗与个体化防治的关系,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新冠肺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