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筛选绵马贯众中流感病毒H_5N_1神经氨酸酶(NA,neuraminidase)抑制剂。方法:将绵马贯众中已分离得到的99个化合物建立配体库,从Protein Data Bank(PDB)中下载NA(H_5N_1)的X-ray晶体三维结构文件,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筛选出与NA有较好结合作用的化合物,并通过神经氨酸酶抑制实验验证筛选出的化合物对NA的作用。结果:通过分子对接筛选出5个与NA有较好结合的化合物,神经氨酸酶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候选化合物中Dryocrassin ABBA对NA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为(18.59±4.53)μmol/L。结论:绵马贯众中化合物Dryocrassin ABBA具有较好的抗H_5N_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荧光检测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中药抑制剂快速筛选方法。方法:方法的构建原理是供试品和一定数量的NA作用后,部分NA的活性会被供试品抑制,加入底物后仍具有活性的NA与荧光底物结合后在特定波长下可以产生荧光,根据测得的荧光强度计算供试品对NA的抑制率,从而评估供试品对NA的体外抑制活性。利用建立的方法对来源于12味中药的49个化学成分进行体外抗NA活性评价。利用NA蛋白受体与供试品对接后的结合能和抑制常数的理论计算值来证明实测结果的准确性。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检测不同批次板蓝根颗粒和抗病毒颗粒在体外抑制NA的活性,以评价不同批次样品间的质量一致性。结果: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49个成分的筛选结果显示,其中22个成分在体外对NA的抑制活性强于帕拉米韦[半抑制浓度(IC50)131.2μmol·L-1],如夏佛塔苷、异荭草苷、诃子酸、胡薄荷酮、异夏佛塔苷等,其余27个成分在体外对NA的抑制活性弱于帕拉米韦。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大部分化合物的结合能和抑制常数理论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基本一致。12批板蓝根颗粒... 相似文献
4.
热毒宁注射液及其组分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热毒宁注射液及其组分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抑制活性。方法通过测定流感病毒NA的荧光强度值来确定热毒宁注射液及其组分对流感病毒NA的抑制活性。结果热毒宁注射液对H1N1、H3N2、B流感病毒NA抑制活性较高,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6.494±2.25)、(49.774±1.77)、(45.33±5.32)μg/mL。金银花聚酰胺柱洗脱浓缩液、醋酸乙酯萃取液及残液、柱色谱提取物、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B对H1N1、H3N2、B流感病毒NA酶活性均具有抑制作用。结论热毒宁注射液及其有机酸类成分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从传统中药数据库(TCM database@Taiwan)中快速搜索H7N9亚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的中药小分子抑制剂。方法:采用Auto Dock Vina软件对蛋白质晶体结构数据库PDB中NA与小分子抑制剂扎那米韦形成的复合物(PDB代码为4MWX)三维结构活性部位进行分析,基于传统中药配体库进行分子对接初次筛选。综合运用传统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及Accelrys公司开发的Discovery Studio 2.5分子模拟软件包内TOPKAT模块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和毒性预测对分子对接结果进行2次筛选。结果:以原配体(扎那米韦)的自由结合能为阈值,筛选出中国传统中药数据库中3个类药性良好的化学成分与NA亲和力高于上市的抗流感药物扎那米韦的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并且确定了它们的中草药来源。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促进从传统中药库中提取、设计及实验合成新抗H7N9流感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绵马贯众中间苯三酚类成分寻找具有良好抗流感病毒活性的化合物。方法将25个绵马贯众中间苯三酚类化合物与12种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进行分子对接,通过评价结合能、结合模式及发生相互作用的重要氨基酸等指标进行虚拟筛选。通过神经氨酸酶抑制实验验证其中4个候选化合物体外抑制NA的活性,在此基础上,采用犬肾MDCK细胞通过细胞病变(CPE)法对候选化合物M22的抗病毒活性进行进一步的验证。结果通过分子对接筛选出5个与NA有较好结合能力的候选化合物;NA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候选化合物中M22对NA抑制作用最显著;CPE实验结果表明M22对多种流感病毒毒株均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绵马贯众中候选化合物M22具有较好的抗流感病毒作用,为开发新的抗流感病毒药物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预测甘草皂苷系列化合物对神经氨酸酶(NA)、磷脂酶A2(PLA2)的体外抑制活性。方法通过甘草皂苷体外酶活性实验,得出各化合物的IC50值;基于化合物的靶蛋白活性评价信息,建立计算机模拟成分结构与靶点的关系模型,测试甘草三萜皂苷单体对神经氨酸酶(NA)、磷脂酶A2(PLA2)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化合物ST-14(glycyrrhetic acid monoglucuronide)和ST-19(licorice-saponin H2)表现出较好的神经氨酸酶结合能;化合物ST-14(glycyrrhetic acid Monoglucuronide)与化合物ST-22(uralsaponin B)也表现出较好的磷脂酶A2结合能,能量值高于进行活性评价实验的甘草皂苷。结论通过计算机模拟成分结构与靶点的关系模型,甘草中的三萜皂苷类成分可以对神经氨酸酶及磷脂酶A2的蛋白活性点进行结合,具有潜在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毕赤酵母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H1N1神经氨酸酶并从发酵提取物中筛选其新型抑制剂。方法:截短型H1N1神经氨酸酶编码基因被亚克隆进质粒pPICZαA中以构建重组质粒pPICZαA-NA,线性化的质粒pPICZαA-NA经电转化导入毕赤酵母SMD1168中。随后,诱导鉴定正确的重组子分泌表达重组神经氨酸酶,进而利用该重组酶构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以用于发酵提取物的筛选。结果:重组菌株能够分泌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截短型H1N1神经氨酸酶,该酶受到两种已知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和扎纳米韦)的显著抑制。在此基础上,筛选了20000多个发酵提取物,其中6个提取物对神经氨酸酶产生大于50%的抑制率。结论:具有生物活性的截短型神经氨酸酶可用于构建其新型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与从病毒中提取不同,利用毕赤酵母中制备神经氨酸酶制备的方法安全简便,这有利于促进高通量筛选神经氨酸酶新型抑制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紫萁贯众中鞣质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紫萁贯众中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收期紫萁贯众中鞣质的含量。方法采用磷钼钨酸一干酪素法显色,分光光度法在760nm处测定。结果12个不同产地紫萁贯众中鞣质的含量为0.14%~3.20%,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紫萁贯众中鞣质的含量为1.05%~2.58%。结论紫萁贯众中鞣质的含量因产地和采收期变化而不同。 相似文献
12.
抗禽流感病毒天然药物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执中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6,(1):1-3
从禽流感病毒、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致病机制和抑制病毒的途径,并据此结合抗人流感病毒成分研究提出抗禽流感病毒天然药物筛选的思路和研究方向,为新药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Autodock筛选复方丹参方中HMG-CoA还原酶抑制活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Autodock程序筛选复方丹参方中HMG—CoA还原酶抑制性成分,探讨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方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构建包含天然及代谢成分的复方丹参方化合物库,随机选取可旋转键数为5,8,11,14,17的分子分别与HMG—CoA还原酶对接,以考察Autodock的3个参数。此外,从MDDR2007数据库中随机选取10个Ic50已知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分子进行对接,考察Autodock对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根据参数考察结果以8个可旋转键为界划分化合物库中的分子为两部分,分别设置不同的对接参数,对复方丹参天然及代谢化合物库进行虚拟筛选,提高了Autodock虚拟筛选的效率,得到了4个预测IC50在102nm01.L-水平的潜在抑制成分;准确性考察结果显示阳性抑制剂分子的实验值与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0为0.865,证明利用Autodock开展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筛选研究较为可靠。结论: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方中含有潜在HMG—CoA还原酶抑制性成分。为开展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方法探讨中药及方剂的物质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药效团及文献挖掘技术,筛选中草药中天然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xanthine oxidase inhibitor,XOI),并研究其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基于药效团的虚拟筛选和数据挖掘技术,在23 033个中药天然产物中筛选潜在的XOI。通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性质及药效团初步筛选具有潜在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抑制活性的化合物;使用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筛选XOI并选取打分较高的化合物,分析作用机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潜在XOI化合物在中草药中的分布规律。结果:通过HypoGen方法构建了XOI药效团模型,筛选得到165个潜在活性化合物。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筛选,得到化合物102个,结果显示这些化合物主要是萜类,分布在见霜黄、慈竹、佩兰等中草药中,这些中草药以菊科药用植物为主,药味以辛、苦为主,药性多寒、温,多归于肝、肺经。选取排名前5的化合物进行作用模式分析,结果显示其与受体XO有较强的亲和作用,有进一步实验验证的价值。结论:在菊科植物及其亲缘关系比较接近的药用植物当中,可能发现潜在的天然XOI化合物,为探索新型XOI先导化合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