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超临界液态CO_2处理植物香料或含有抗氧化成分的植物香料。当植物香料或其它待处理的含抗氧成分的物质,放入液态CO_2中,即可分离回收抗氧化组分。该方法适用于强抗氧能力的植物香料中的抗氧成分的提取。如迷迭香、鼠尾草等。此方法生产的抗氧化剂能有效地防止油料的氧化,其抗氧能力高于常规方法(即有机  相似文献   

2.
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定于2011年8月10~12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及植物药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联合主办,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  相似文献   

3.
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定于2011年8月10~12日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及植物药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联合主办,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  相似文献   

4.
多彩 云南菜     
《东方养生》2008,(8):108-113
云南菜,简称滇菜以擅长烹制山珍、淡水鱼鲜和蔬菜见长,具有鲜嫩回甜,酸辣微麻,重油味厚的特点,适合边陲多民族人民的口味。云南省,地处云贵高原,山脉绵亘,平坝与江河湖泊镶嵌其间,形成多姿多彩的地理风貌和干湿分明的立体气候,极其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云南具有“动物、植物、香料王国”和“药著、花木之乡”的美称。得天独厚的原料,为烹饪提供了丰富的来源。  相似文献   

5.
1草药需求 天然生物资源,包括药用植物,香料植物和芳香植物被广泛应用在各类型的产品中,如草药,保健添加物,饮料,香精,香料,化妆品。  相似文献   

6.
《中草药》2011,(7):1325
第十届全国药用植物及植物药学术研讨会定于2011年8月10日至12日在素有"春城"美誉的云南省昆明市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及植物药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联合主办,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会议主题是"多学科交叉,产学研联合,实现西部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涉及药用植物资源现状与展望、药用植物与植物药资源调查及品质鉴定、药用植物与植物药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制、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08,30(12)
日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老挝传统药物研究中心在云南省昆明市签订科技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对共同感兴趣的药用植物开展植物化学研究,还将在以往合作基础上联合对老挝境内药物植物资源进行野外考察,确定老挝境内药用植物名录,同时开展有关类群的分类与生物地理研  相似文献   

8.
天然冰片是一味重要的中药,具有开窍醒神、退热止痛的功效,已广泛用于医药、香料及化工领域。目前天然冰片供不应求,市场开发前景广阔。该文通过查找近二十年参考文献总结了天然冰片的植物资源分布、培育现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以期为天然冰片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罗士德 《中草药》1997,(1):60-60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地处云南省昆明市黑龙潭。该所建于1938年,现有土地1000万m2,建筑面积5万m2。藏有植物标本120万份,图书10万多册。所内植物化学开放实验室在国内外学科领域中颇具影响。它以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特别是西南地区及东南亚植物为研究对象,以有机化学为基础,运用化学和现代分析仪器,对植物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化学修饰及合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植物化学成分的用途,阐明其生物学意义,为开发利用保护植物和中草药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从分子水平上发展植物分类学、植物药学、植物生态学…  相似文献   

10.
沉香是亚洲各国传统名贵药材及天然香料,瑞香科(Thymelaeaeeae)中的沉香属(Aquilaria)是其最主要的结香树种。随着沉香市场的发展及沉香属自然生存生境的破坏,属内大多数物种现已濒临灭绝。为了更好地保护以及开发利用该属资源,本文对世界上各个国家沉香属植物的野生分布及资源现状、人工种植现状、采集贸易和保护现状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保护与开发利用沉香资源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理、病理及治疗三个方面对冲任与男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具体阐述了冲任为男性生殖的枢纽 ,冲任失调为男性病的病理机转 ,以及从冲任着手的治疗原则、用药特点 ,为男性病的研究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5.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存在于肠道,多种微生物拮抗共生、动态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可引起宿主发生多种疾病。脑-肠轴理论提出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有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及功能失调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肠道菌群同黏膜免疫相互作用,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可能对AS形成有影响,短链脂肪酸可影响危险因素的出现,增加AS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血脉病""痰饮""中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可累及心、肝、脾、肾;气滞、寒凝、痰阻、血瘀为标。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与中医学天人相应、整体观理念一致,与阴阳学说、脾胃有异曲同工之处。针刺防治AS着眼于整体调节,对肠道菌群也有调节作用,辨证取穴,从痰、瘀、毒论治,整体调节脏腑功能,通过对大脑、肠道菌群、骨髓的整体调节,可能是AS防治效应机制。针灸影响肠道菌群数量与结构,恢复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是AS防治重要着眼点。未来高通量测序、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7.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药物针灸综合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采用药物和针灸并用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4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病案都来自于门诊。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1 0例 ,年龄最大的 63岁 ,最小的 8岁 ,平均35岁 ;病程最长 40年 ,最短 7个月 ,平均病期 5年。 40位病人都多次经X光拍片确诊 ,并多次接受过手术治疗。手术次数最多的达 6次 ,最少的也有 2次。除了 4例存有死骨者以外 ,其他 36人均在药物和针灸的综合治疗下痊愈。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发展 ,采用全身与局部、内治与外治、中药与针灸相互协调、补充的辨证方法 ,以达到表去根除、…  相似文献   

19.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益肾健脾,涤痰散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源于临床实践,又经过长期的临床与系列实验研究验证、深化,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临证治疗中。其代表方补肾抗衰片能够明显改善肾虚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胸痹心痛证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酪氨酸硝基化的作用,而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可能是"痰"的物质基础。补肾抗衰片的系列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脾虚生痰,痰瘀互结"是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而"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具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的作用,成为指导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应用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