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阀又称鼻瓣区(nasal valve),是鼻腔内最狭窄的区域,维持鼻阀功能的正常在鼻整形术及修正鼻腔功能手术中非常重要。鼻阀功能不良诊断缺乏金标准,主要依赖Cottle试验、影像学辅助检查,并排除其他相关疾病,其治疗方式多样。本文旨在回顾鼻阀的相关定义、解剖、生理及鼻阀功能不良的病因、诊断和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提高对鼻阀功能不良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下鼻中隔软骨瓣重建鼻颅底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软骨瓣转位重建鼻颅底缺损的可能性.方法 对30具成人湿性尸头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对5具冰冻保存的成人新鲜尸头标本进行鼻内镜下重建鼻颅底缺损的模拟手术实验.结果 鼻中隔软骨瓣上边长38.17~49.95 mm,平均(x±x,以下同)为(44.19±5.82)mm,鼻中隔软骨瓣下边长50.85~63.16mm,平均为(56.83±6.65)mm,鼻中隔软骨上下径长23.52~31.74 mm,平均为(27.93±3.48)mm,鼻中隔软骨前后径长16.55~24.83mm,平均为(20.83±2.12)mm.模拟手术显示以鼻中隔软骨瓣重建鼻颅底缺损的操作可行.结论 鼻颅底缺损在长(27.22±4.91)mm、宽(13.03±3.44)mm的范围时,可在鼻内镜下应用鼻中隔软骨瓣转位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3.
空鼻综合征(empty nose syndrome)的概念最早由Eugene Kern和Monika Stenkvist于1994年提出,用于描述一组与鼻腔组织过度缺失相关的临床症候群及相应的鼻腔鼻窦影像学表现[1].目前认为该综合征是一种医源性疾病,多与鼻甲的过度切除相关[2].其最特征的临床表现为矛盾性鼻阻( paradoxical nasal obstruction) [3-4],即鼻腔结构缺失,鼻腔检查见患者鼻腔宽大通畅,但患者主诉鼻塞[1,2,5].有患者将上述鼻塞症状描述为一种鼻腔感受不到空气流动的空洞感[1 ]、鼻腔过于通畅以致无法有效使肺部膨胀的感觉[4]、气短或呼吸困难[1].此外,患者亦常表现为鼻腔黏膜异常干燥、鼻腔侧壁及底部为主的鼻痂形成、嗅觉减退或缺失、呼吸相关头痛[2-3,5],部分患者可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疲劳、易激怒、焦虑、抑郁等表现[1].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视觉空间内CT影像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鼻内镜视觉空间内CT影像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依据15例患者(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5例,慢性鼻-鼻窦炎10例)术前鼻窦冠状位CT扫描数据,以草图大师软件(SkechUp)模拟0°鼻内镜下理想鼻腔,将CT影像放入理想鼻腔的对应空间,依据特定进镜距离和角度,对CT影像中解剖结构(按次序)及空间方向进行观察,拟定手术计划,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结果 内镜空间内CT影像解剖结构的形态及空间方位发生改变,与进镜距离和角度相关,依据特定进镜距离和角度,对内镜空间CT影像解剖(按次序)的分析与术中所见一致,为鼻内镜手术操作提供止确的指导.结论 内镜空间内CT影像的变化符合透视规律,对内镜下空间透视规律的认识可把握内镜下正确的方向,提高鼻内镜手术的安全性.内镜空间内CT影像分析方法 简单可行,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软骨肉瘤是起源于向软骨细胞分化的间叶细胞的一种软组织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下肢、上肢、躯干等部位,原发于鼻腔、鼻窦的软骨肉瘤仅占鼻腔鼻窦及鼻咽部非上皮性肿瘤的4%[1]。临床上多采用鼻外径路广泛切除。我科1999~2004年经鼻内镜切除鼻腔鼻窦软骨肉瘤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临床和病理诊断为鼻腔鼻窦软骨肉瘤6例,男5例,女1例;年龄13~46岁,主要症状有鼻塞,头痛。均行CT和内镜检查。鼻腔冠状位CT扫描显示肿瘤主要侵及上颌窦和部分或全部筛窦,同时侵及蝶窦1例,侵犯鼻中隔4例。病理学分级[2]:Ⅰ级4例,Ⅱ级1例,Ⅲ…  相似文献   

6.
鼻气道阻力(nasal airway resistence,NAR)是鼻呼吸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测定鼻气道阻力可为研究鼻腔生理、咽腭功能、药物对鼻腔的作用以及检验鼻腔及鼻咽手术的效果,提供客观指标。Zwardemaber于1889年首次报道了用冷镜法测量鼻开放的方法,此后,有许多测量鼻开放的方法相继问  相似文献   

7.
鼻科学     
970717 585名汉族成人外奔形态测里意义/高东旺…//中国医学美学·美容杂志一1996,5(1)一12一14 从临床实用角度出发,对西宁地区585名汉族成年健康人的鼻外形态学测量,得出一组鼻形态常规,供整形美容手术设计时参考,并对测量中的某些问题阐明观点。图1表2参4(原提要),70718鼻腔、葬窦冠状位cT扫描解剖学观测及其指导意义/史剑波…//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一1996,10(5)一262~264 对100例无明显鼻部疾病的成人行鼻腔、鼻窦冠状位CT扫描,从不同层面观测鼻腔、鼻窦重要解剖结构的值限范围和形态。结果:高台型筛板与筛顶间的平均高度差为5.17mm,筛…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正常鼻腔中鼻腔主观通畅感、鼻瓣区大小和气流动力学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 探讨鼻瓣区对鼻主观通畅感和鼻腔气流的影响作用。方法 2023年1—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选取52名健康受试者, 其中男性31名, 女性21名, 平均年龄37.8岁。对受试者进行鼻主观通畅感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双侧分别评分), 运用数值模拟分析计算静息吸气状态下气流的动力学参数, 通过统计学相关性矩阵分析这些主观和客观参数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果 VAS评分与单侧鼻瓣区截面积(r=-0.85, P<0.01)和单侧鼻内气流(r=-0.57, P<0.01)呈负相关, 与单侧下鼻甲前端鼻阻力(nasal resistance, NR)呈正相关(r=0.61, P<0.01)。单侧鼻瓣区横截面积为(0.85±0.35)cm2(xˉ±s, 后同), 与单侧鼻腔NR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0.50, P<0.01), 与单侧鼻气流量呈正相关(r=0.61, P<0.01)。...  相似文献   

9.
成人面神经管螺旋CT曲面重建图像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曲面重建图像对面神经管解剖学研究的参考价值.方法对50例正常成人(100侧)面神经管进行螺旋CT曲面重建,描述正常成人面神经管曲面重建图像的解剖特征,并进行测量.结果 50例正常人的轴位和冠状位曲面重建图像,可在一幅图像上清晰显示双侧面神经管结构,显示率100%,矢状位曲面重建图像只能完整显示单侧面神经管结构;三个方位曲面重建图像上能较准确测得面神经管长径和宽径,测量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弯曲部的显示、测量和对毗邻结构的显示,不同方位有各自价值和限度.结论螺旋CT面神经管曲面重建图像具有简便、实用、准确、直观等优点,是目前研究面神经管影像解剖的良好方法.对面瘫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鼻腔鼻窦病变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健康志愿者10例及临床疑为鼻部病变者20例共56侧行鼻腔螺旋CT扫描后,经软件处理,进行多平面重建成像(MPR)和仿真内镜成像(CTVE),与鼻内镜检查和手术所见进行对比研究,利用Wilcoxon等级资料两样本秩和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螺旋CT MPR可从不同角度、各种层面、多方位地显示鼻腔、鼻窦及鼻咽部的解剖结构、病变部位和范围及气道、前中颅底的情况。CTVE可显示鼻腔正常解剖结构、病变位置和范围,与鼻内镜检查和手术所见类似,并可进入鼻内镜无法到达的腔道,如鼻窦内、狭窄的鼻道内以及梗阻病变的远端。结论: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鼻腔鼻窦解剖和病变的显示提供了一种无创、全新、经济、安全的影像学方法,能弥补常规CT和鼻内镜的不足,合理使用CTVE、MPR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同时与水平位CT相互结合,可以增加诊断信息量,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重建鼻内结构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183例鼻源性头痛患者术前行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发现鼻腔解剖结构异常,鼻内镜下重建鼻内结构。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治愈156例(85.2%),显效18例(9.8%),无效9例(5.0%),临床总有效率95.0%。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由鼻腔、鼻窦的解剖异常或疾病引起的鼻源性头痛,视野清晰明亮,操作准确,切除病灶彻底,并能使鼻内结构恢复正常,治疗效果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鼻科学     
86005 中国人软骨性外鼻的外科解剖/武景望等//解剖学报.-1984,15(4).-350~354 在131侧(男86侧,女45侧)成年尸体上,观测了软骨性外鼻,114侧用大体解剖法,17侧软骨性外鼻用火棉胶包埋,制成50~80μm厚连续冠状切片,HE染色,肉眼及显微镜下  相似文献   

13.
鼻部支架是由上1/3的骨性支架和下2/3的软骨支架构成的三棱锥体结构,是鼻外形和功能的解剖结构基础。功能性鼻整形手术主要通过调整骨和软骨性支架的异常,达到外形和功能的同期改善。本文介绍了外鼻美学特征、鼻部皮肤软组织结构、鼻部支架(包括骨和软骨性鼻锥)、鼻小叶和鼻腔,并提出鼻背软骨的概念,对键石区在功能性鼻整形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强调了隔背软骨的重要性。功能性鼻整形手术前,要准确定位引起表面标志异常和通气功能障碍的解剖部位,精准手术,才能获得患者和医生均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影像学观测影响鼻内镜中鼻甲腋区进路行额窦手术的解剖因素。方法:选择无额窦病变患者30例,行鼻窦螺旋CT检查,观察和测量额窦相关影像学解剖数据。结果:中鼻甲前缘在鼻腔外侧壁上的附着点为起点,其到筛顶的垂直距离为(13.88±2.59)mm,到额窦引流通道前壁水平距离为(5.77±2.32)mm。到鼻腔前壁的水平距离为(13.67±2.54)mm,到眶纸板的水平距离为(5.89±1.69)mm。各径值左右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排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能为鼻内镜中鼻甲腋区进路额窦手术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5.
蝶窦的手术进路包括:①经筛窦(鼻外筛窦、鼻内筛窦、上颌窦筛窦);②经上颌窦;③经鼻腔;④经鼻中隔;⑤经腭进路。作者主要介绍了经筛窦进路,经鼻腔进路和经鼻中隔进路以及每种进路中的重要解剖结构。熟悉这些解剖结构有助于安全地通过每个区域而进入蝶窦。采用固定后的3具矢状面标本,4具冠状面标本估计蝶窦前壁的每个解剖区域;用5具新鲜标本在内窥镜下经鼻腔检查蝶筛隐窝和蝶窦口;10位病人经内窥镜检查蝶窦前面;回顾性分析了25例蝶窦CT扫描(包括矢状面和冠状面)判断蝶窦前壁正常结构和解剖变异;前瞻性观察了5例蝶窦CT扫描和3维CT扫描。  相似文献   

16.
鼻尖整形术     
鼻尖畸形包括鼻尖下垂(nasal tip ptosis)、鼻尖上翘(supratip ptosis)、鼻尖过长(tip projection)、鼻背增厚(supratip thickening或称驼峰鼻或鹰嘴鼻hump nose)等,整形前应了解鼻尖解剖、设计手术和进行精细操作,并对愈合后疤痕收缩和脸部表情动作的影响作出估计,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且要随访一年半以至四年方算取得稳定效果(Baum)。【鼻尖解剖】(Kamer等):鼻尖是可推动的鼻下1/3部位,其上下侧鼻软骨间有重叠部分,有纤维膜连结形成鼻尖悬韧带。鼻背鼻尖上区有一“弱三角”,系上侧鼻软骨与下侧鼻软骨相接处而无鼻中隔参与融合。在鼻内上与下侧鼻软骨接合处形成突起即为内鼻孔或鼻阈,为呼吸气流的主要生理性阻挡。鼻翼软骨的侧脚与内脚在前  相似文献   

17.
正常和病理状态下鼻气道阻力在鼻腔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和病理状态下鼻瓣区的确切位置。方法研究正常成人鼻黏膜减充血前、后以及慢性鼻炎和鼻中隔偏曲手术前、后鼻气道阻力(nasal airway resistance,NAR)在鼻腔中的分布。结果正常成人鼻黏膜减充血前,NAR最大部位位于梨状孔,而在减充血后,则位于内孔区。慢性鼻炎患者手术前、后NAR最大部位分别位于梨状孔和内孔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前、后则分别位于偏曲部位和梨状孔。结论鼻瓣区在正常情况下位于梨状孔和下鼻甲前端,当鼻腔存在阻塞性病变时则位于病变部位。鼻瓣区的部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和鼻黏膜舒缩状态以及鼻腔的开放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面神经管变异的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与解剖对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面神经管解剖变异的曲面重建(CPR)与解剖对照及其可靠性。方法:20具(40侧颞骨)成人尸头标本行高分辨CT扫描及面神经管轴位、冠状位和矢状位曲面重建,观察重建图像上面神经管各段的走行及有无变异并测量缺裂的范围、膨大处的直径和长度;对40侧颞骨标本的面神经管进行解剖,观察面神经管有无变异,并测量缺裂的范围、膨大处的直径和长度。结果:①面神经管解剖变异34侧,发生率为85.0%,其中8侧并发2种变异,共计42处变异,其中走行异常23侧;缺裂14侧;分支变异2侧;局部膨大3侧。②3个位置的CPR图像均可准确显示并测量水平段、垂直段骨质缺裂和局部膨大;轴位与冠状位CPR重建图像能准确显示和测量膝状神经节处的骨质缺损。③能直观、准确显示有成角的走行变异,部分显示分支变异。结论:面神经管高分辨力CT图像的CPR能准确反映解剖变异与畸形,是研究面神经管影像解剖的良好及可靠方法,可部分代替解剖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用螺旋CT进行颞骨三维重建的价值,测量手术入路标志点间距,为侧颅底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0例正常人,男女各半,进行螺旋CT扫描后薄层重建水平、矢状、冠状位连续断面图像。选取水平位总脚层面,蜗窗层面,外半规管层面,矢状位棘孔层面,测量重要标志间距,并进行统计学处理。选取5例扫描数据以水平位为参考,对耳部重要结构进行手工勾画后三维重建。结果获取正常人水平位总脚、蜗窗、外半规管层面及矢状位棘孔层面一些重要手术解剖标志间距,统计学分析不同性别,不同侧别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颞骨及内耳,颈内动脉、乙状窦、锤砧骨和面神经全程得以成功重建,形象展现了其相互解剖关系。结论螺旋CT扫描可以获取无法物理测量的颞骨内部重要手术解剖数据并实现较完美的颞骨及其内部结构的三维重建,对颞骨手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鼻腔黏膜接触点导致头痛患者的鼻腔解剖异常情况及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鼻腔黏膜接触点性头痛患者,经鼻窦CT扫描及鼻内镜检查评估鼻腔解剖异常情况,通过鼻内镜手术纠正解剖异常,术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鼻腔黏膜接触点以鼻中隔偏曲及无偏曲的鼻中隔棘突与中鼻甲、下鼻甲接触最常见,嗅裂区接触亦较多,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