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对放射诊断中环枕关节近距离投照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30例确诊患者的张口近距离环枕关节投照的胶片图像质量,将他们归为观察组,并且分析其放射诊断的准确率,与此同时,再选取30例患者的普通X线投照胶片的图像质量,把他们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张口近距离环枕关节投照的胶片图像质量要远远好于普通X线投照胶片的图像质量,其X线诊断准确率也要比对照组的高很多。将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发现他们之间具有很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 近距离X线投照可以对环枕关节摄片的图像质量起到很明显的增强作用,还能让环枕关节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加以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及相互制约关系.方法 所用设备为GE Signa TwinSpeed HD 1.5T磁共振,为了显示每种成像参数对图像的影响,每次只改变一个参数,其余参数固定.结果 每个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都是双方面的,必须综合考虑才能获取更有利于诊断的图像.结论 磁共振成像参数优化不仅影响图像质量而且可以影响最终的诊断,磁共振操作人员必须全面考虑参数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才可能获取最有利于临床诊断的磁共振图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129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不同心率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同时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其他因素,以及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结果115例能满足临床诊断,14例不能用于诊断,其中有7例心率变化大(心率〉80bpm,且波动〉20bpm),2例屏气不佳,2例扫描延迟时间不准;筛选出冠心病25例(其中3例横断面显示陈旧性心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41例,冠心病治疗后评价5例(搭桥术后2例、内支架3例),冠状动脉血管变异12例,正常冠状动脉32例。结论64层V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反复进行屏气训练、认真测算扫描延迟时间、尽量控制心率〈75bpm、并根据心率优化扫描参数,以保证良好的图像质量,为筛查冠心病、诊断血管变异、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术后疗效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MSCT)在急性胸痛患者的冠状动脉、肺动脉及胸主动脉病变的能力及应用价值.方法 25例患者进行16层MSCT心电门控冠状动脉、肺动脉及胸主动脉联合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重建技术来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及胸主动脉,评价成像质量能否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结果 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优的阶段占82%,图像质量良的占12%,图像质量差的占6%;肺动脉和胸主动脉增强后CT值均≥200HU者占92%(23/25).结论 16层MSCT胸痛检查能够在1次扫描完成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检查,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在鉴别诊断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浅谈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52例冠状动脉CTA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处理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检查;图像质量Ⅰ级19例(37%),图像质量Ⅱ级29例,(56%),图像质量Ⅲ级4例(8%)。结论只有在检查全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细致入微,才能获得良好的图像,提高图像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MR扫描参数的变化对图像质量及诊断的影响并总结扫描方法。方法对我院放射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检查MR的3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探讨扫描参数的变化对图像质量及诊断的优缺点。结果第1组:FSE-XLT2WI,TR分别为3175ms、扫描层数16,层厚3mm时成像时间最短。同时FSE-XLT1WI序列在TR600m,时图像的SNR明显高于TR700ms的SNR,采用以上参数扫描各序列成像时间最短,图像质量最高。第2组:FSE-XLT2WI,TR3000~5000ms,TE80~120ms,ETL12~28;FSE-XLT1WI,TR300~800ms,扫描层数18层,层厚5mm。同时FSE-XLTlWI序列在TR500ms,时图像的SNR明显高于TR600ms的SNR,采用以上参数扫描各序列成像时间最短,图像质量最高。结论 MR成像中,通过优化参数可节约扫描时间,提高图像质量,有利于指导临床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7.
阳明  徐开燕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405-2406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在颌面外伤中的应用,评估其图像质量.方法:对21例受检者在行常规剂量(160 mAs)螺旋CT扫描后,在骨折区行低剂量(30 mAs)螺旋CT扫描;由2名医师盲法评价图像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低剂量螺旋CT骨窗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螺旋CT图像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可以满足诊断需要.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颌面外伤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可以保证图像质量并有效地保护病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重建相位窗选择.方法:92例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以5%间隔回顾性重建20%~80%相位的图像,根据心率分两组:心率≤75 min-1者为Ⅰ组,76~90 min-1者为Ⅱ组.由固定的两名医师评价不同心率、不同相位的图像质量(排除冠脉重度钙化者).结果:心率≤75 min-1者,在75%相位窗图像质量最佳,有98.02%(247/252支)的图像符合诊断需要;心率76~90 min-1者在45%相位窗图像质量最佳,有77.27%(68/88支)的图像符合诊断需要.所有受检者,结合75%及45%两个相位窗,共有93.82%(319/340支)的图像符合诊断需要.结论:对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常规行75%及45%两个相位窗重建,即可使绝大多数受检者的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探讨128层CT在理想心率下冠状动脉不同重建时相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进一步优化成像时相选择。方法随机抽取用128层CT检查的冠状动脉成像100例,在理想心率下,利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重建R-R间期10%~90%图像,中间间隔5%。由2名高年资医师评价分析不同R-R时相左主干(LM)、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四段的图像质量。结果各支冠状动脉最佳成像时相前三位依次是R-R时相的75%、70%、80%,图像质量评分均达到诊断要求标准,其他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总分值在75%R-R时相最好。结论 128层CT在理想心率下冠状动脉成像最佳重建时相是75%R-R时相,亦可拓宽至70%、80%R-R时相,以上时相重建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又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肿瘤患者行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断层(PET)/CT检查的护理要点,以改善图像质量。方法对6 971例行18F-FDG PET/CT检查的肿瘤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和健康教育,分析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成像质量的意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达标率为100%,无患者因焦虑、不理解或恐惧核医学而拒绝检查。结论了解肿瘤患者的病史及一般情况,检查期间充分注意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注意各项技术细节并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对于有效提高图像质量、保证诊断正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率因素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200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所有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平均心率、心率波动和心率变异性进行分组(各3组),以5分法评定系统进行影像质量评价,对各组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中,累计94.3%(566/600)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满足诊断需要,A组(服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总体图像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B组(未服用药物),心率因素,特别是心率波动和心率变异性仍然是影响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平均心率越慢,心率波动范围越小,心率的变异性越小,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越高。结论 64层螺旋CT能够在较大的心率范围下提供较好的冠状动脉图像,降低心率,减少心率的变异性将有助于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贺卓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264-266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进行冠状动脉检查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 30例诊断或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前瞻性)与对照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为15人。进行图像质量评价,记录辐射剂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的平均有效辐射剂量比对照组降低57.0%;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比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更有效地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腿骨关节的离体标本不同放射剂量与图像质量之间的关系,为低剂量扫描提供可参考的CT参数。方法对15例小腿骨关节离体标本在不同的管电压、管电流和螺距的联合参数设置下行螺旋CT扫描,评价不同扫描方案的图像质量,并对其图像噪声和放射剂量进行测量。结果参数设置为螺距0.9,管电压100 kV,管电流70 mAs时,剂量长度乘积(DLP)为63 mGy-cm,辐射剂量降低了55%,图像质量评分优良的比例占95%。仅改变管电压一项参数时,辐射剂量降低36%,图像质量无影响。螺距增加到1.5,管电流降至40 mAs时,图像质量损失最明显。结论当螺距为0.9,管电压为100 kV,管电流为70 mAs时,图像质量能满足诊断要求,同时辐射剂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低剂量技术结合CTA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辽宁省大连市友谊医院就诊的50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患者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360 mgI/mL碘对比剂且试验组患者用260 mgI/mL碘对比剂。比较评估2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得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得分试验组图像质量好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碘对比剂联合低管电压结合CTA诊断冠状动脉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程广金  梅尧  苏萱  祥明 《安徽医药》2014,(11):2130-2132
目的:探讨金属内固定术后双源CT( DSCT)双能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5例金属内固定术后CT复查的患者进行双能扫描,用Dual Energy软件的Monoengergetic程序进行处理后行VR、MPR、MIP重建,对图像质量、伪影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VR、MPR、MIP图像均可满足临床诊断,图像质量优良者分别占92%、90%、88%,无明显伪影图像分别占88%、86%、88%。结论 DSCT双能扫描能有效去除金属内固定物的金属伪影及线束硬化性伪影,清晰显示内固定物及其周围结构细节,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CT直接和间接成像法诊断下腔静脉疾病的优劣。方法选择我科应用CT造影直接成像法和间接成像法诊断的77例下腔静脉疾病患者图像资料,采用双盲法读片判定图像质量,比较结果。结果 56例患者采用了直接成像法,图像评定为优者41例,占73.2%,良者11例(19.6%),差者4例(7.2%),无失败图像;21例患者应用间接成像法检查,图像质量优2例(9.5%),良11例(52.4%),差5例(23.8%),失败3例(14.3%)。结论 CT造影下腔静脉直接成像图像质量明显优于下腔静脉间接成像图像。  相似文献   

17.
回顾过去5年间526例590份全身骨显像图像,从图像质量和诊断需要角度对操作技术方面的若干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常规方法和减影法头颅CT血管造影(CTA)的图像质量和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2例非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需行头颅CTA检查的患者,扫描后的图像A组用直接使用增强后薄层图像进行图像后处理,B组用减影法进行图像处理。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2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动脉瘤的诊断结果与DSA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的诊断,常规法漏诊3例,减影法漏诊1例,减影法检出率比常规法高13%(P<0.05)。结论与常规处理方法相比,减影技术头颅CTA能够提高颈内动脉段动脉瘤诊断准确性,但颅内动脉瘤的整体检出率和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肺部体检及临床初步诊断为肺部慢性炎症病变、肺部结节病变、肺间质性病变(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间质纤维增生等)的受检者60例,分别行16层螺旋CT肺部常规剂量及低剂量扫描。所有扫描图像由放射科3名高年资医师共同进行盲申法阅片并按平时读片标准对图像质量做出评价。观察比较两种扫描方法对病变诊断以及图像质量影响的差异。结果 3名放射科医师对两种扫描条件下图像的诊断结果均一致,对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认为二者无明显差异,即肉眼分辨不出哪幅图像是常规剂量或低剂量条件下扫描所得。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肺部扫描在病变诊断及成像质量方面跟常规剂量扫描基本一致,但可显著减少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降低CT运营的成本,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青少年埋伏牙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0例临床诊断埋伏牙拟行螺旋CT扫描的病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运用200、150、100、35 MAS管电流进行扫描,得到4组低剂量图像,利用齿科软件进行重建。对病例作出临床诊断,并评价得到的图像质量。同时记录病例的CT剂量指数(CTDI)、有效剂量长度乘积(DLP),分析4组病例间辐射剂量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4组病例均能做出明确的埋伏牙诊断及定位;200、150、100 MAS组间的图像质量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Ρ均>0.05),35 MAS组与前三组间图像质量的统计学差异明显(Ρ均<0.05),但能对埋伏牙做出明确诊断及定位。4组病例各组间受辐射剂量的统计学差异显著(Ρ均<0.05)。结论在确定病例为埋伏牙而无其他病因的情况下,可以对青少年选用超低管电流35MAS进行螺旋CT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