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燃  王艳芳  费樱  于芳 《贵州医药》2003,27(4):291-293
目的探讨患过敏性疾病的婴幼儿在出生时脐血IL-10、IL-4、IgE的变化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采集329份新生儿脐血标本,应用ELISA方法测定IL-10、IL-4、IgE水平。对329名新生儿进行随访,前瞻性地追踪观察各种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统计软件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各种因素对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影响。结果患过敏性疾病组脐血IL-4、IgE水平较未患过敏性疾病组明显增高(P均<0.01)。而IL-10水平较后者明显降低(P<0.01);患过敏性疾病患儿脐血的三种介质的相关分析显示:两两之间呈显著相关,即IL-4与IgE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34,P<0.001);IL-10与IL-4呈显著负相关(r=-0.593,P<0.001);IL-10与IgE亦呈显著负相关(r=-0.694,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阳性家族哮喘史、阳性家族过敏史、脐血中IL-4和IL-10四个因素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其中阳性家族哮喘史的相对危险度最高。结论阳性家族过敏史、阳性家族哮喘史、脐血IL-4增高或IL-10降低是婴幼儿期过敏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观察出生时新生儿脐血IL-4、IL-10、IgE水平的变化可预测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东莞市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构成进行调查分析,为综合预防、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运用MEDIWISS"敏筛"定量过敏原检测系统,对就诊于某院的956例疑似过敏性疾病的儿童进行过敏原定量检测。结果:956例疑似过敏性疾病儿童中,845例儿童血清特异性IgE抗体为阳性,阳性率为88.4%;经统计,主要的过敏性疾病是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过敏性咳嗽、急慢性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男童和女童患儿的过敏性疾病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患儿过敏原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组患儿过敏原主要为食物性过敏原(牛奶鸡蛋),学龄前期和学龄期组患儿主要的过敏原为吸入性过敏原(宠物皮毛、真菌类)。结论:检测血清中的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有助于明确过敏原,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气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明确。引起哮喘发生、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感染是引起哮喘发病的重要原因。既往研究已证实病毒、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是引起哮喘发病的重要病原体,而细菌感染和哮喘的关系尚未明确。细菌感染是促进哮喘的发生还是对哮喘发生有预防作用,目前尚存在争议。现就细菌感染与哮喘的关系进行综述。1细菌感染与哮喘“卫生假说”认为在生命早期发生感染会降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但21世纪初有学者提出易患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更容易患过敏性疾病。因此,很多学  相似文献   

4.
王艳  许春凤  徐薇 《哈尔滨医药》2011,31(6):448-448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能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及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1]。骨科患者多数为突然遭受各种意外而导致骨伤科疾病,生活多不能自理,无论是心理还是躯体都非常痛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儿童患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成逐年增高的趋势。其中,食物过敏在儿童中有相当高的发病率。研究发现食物过敏可能与婴儿口服耐受的形成延迟或破坏有关,而通过早期预防,提倡母乳喂养,适时添加辅食,选择低敏配方奶粉,有针对性回避过敏性食物等方法可以预防和降低食物过敏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疾病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严重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减少儿童发生过敏性疾病必须从预防着手[1],明确过敏原是诊断、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的首要问题.我科应用食物不耐受检测试剂盒对169例患儿进行血清特异性IgG水平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磊  张影  曾明 《中国药事》2018,32(4):510-515
目的:探索益生菌在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查阅近3年来关于益生菌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方面的文献,主要从动物实验、人体临床试验以及可能的治疗机制等方面详述了益生菌与过敏性疾病防治的相关性。结果:动物实验相关文献表明:益生菌对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临床研究相关文献调研结果也表明:益生菌对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哮喘和食物过敏等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对过敏性疾病有治疗效果的益生菌为鼠李糖杆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单一菌种和混合益生菌都能起到治疗作用。结论:益生菌能够对过敏性疾病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尤其是在生命早期,或者降低宿主患过敏性疾病的概率,或者使患者的过敏症状减轻甚至消除。但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继续投入大量工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疾病是影响小儿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特应性体质和过敏原暴露是目前较为公认的过敏性疾病的危险因素[1]。过敏原在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  相似文献   

9.
彭开珍  卢秋穗  沈燕  安海燕 《江苏医药》2012,38(21):2632-2633
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由多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反应,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生与环境中过敏原有关,而过敏原是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明确过敏原对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是发现并明确过敏原和协助诊断的简便方法,它具有损伤小、阳性检出率高等特点.我科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应用皮肤点刺试验对215例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儿进行检测,并就变应原的预防提出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10.
张慧玲  张丹 《安徽医药》2016,20(5):899-902
目的 了解庐江县2013—2014年手足口病(HFMD)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疾病控制管理系统获得2013—2014年庐江县手足口病疫情信息,并选取发生聚集疫情的幼托机构的儿童及看护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庐江县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及其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2013—2014年庐江县手足口病发病率分别为55.37/10万和214.87/10万;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44起,累计发病例数181例,占同期该病发病总数的6.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接触手足口患者、看护人手足口病知识缺乏、饭前便后不洗手或很少洗手、有吮咬手指习惯和近一周与儿童公用玩具等5个因素是儿童患手足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是6.518、9.595、10.224、5.642和3.824。结论 庐江县手足口病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加强手足口病监测、及时发现聚集性疫情、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等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流行病学调查提示,孕期不良环境可引起子代低出生体重及其成年后多种慢性疾病的易感性增加,如代谢性疾病和神经精神性疾病等。然而,其发生机制尚未见系统的阐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是机体应激相关的重要神经内分泌轴,在出生前、后的应激防御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宫内时期胎儿易受损伤的重要靶位。研究发现,孕期多种不良环境因素(包括外源环境和母体健康因素)可通过母体-胎盘-胎儿生物学单位,多途径地影响宫内胎儿发育,造成其出生后HPA轴发育编程改变及成年后多种慢性疾病易感。本综述结合本实验室的最新研究结果,综述了国际上有关孕期不良环境所致子代成年疾病易感的病因学和宫内编程机制的最新进展,提出宫内母源性糖皮质激素过暴露可引起子代宫内神经内分泌代谢编程改变,其核心是多器官糖皮质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轴编程,表观遗传修饰异常参与其编程过程。  相似文献   

12.
恒牙患龋与若干危险因素的关系的Logistic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恒牙患龋与若干危险因素的关系 ,采用 Logistic回归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与性别是恒牙患龋的不利因素 ,城市、职业、教育和水氟度是调节预防患龋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儿童过敏性疾病不同年龄的过敏原状况,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通过应用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对486例过敏性疾病儿童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哮喘发病主要集中于学龄前和婴幼儿期,过敏性鼻炎主要发生于学龄儿童;在进行过敏原检查的各种疾病中,哮喘sIgE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是过敏性咳嗽和过敏性鼻炎;婴幼儿以食物过敏为主,较大年龄儿童以吸入性过敏为主,学龄前儿童两者均可发生;总的来看,吸入性过敏原以尘螨为主,食入性以牛奶、鱼虾为主;在螨sIgE阳性者中哮喘比率最高,其次是过敏性咳嗽和过敏性鼻炎。结论螨、牛奶、虾是儿童最常见过敏原。血清过敏原测定有利于了解患者的过敏状态,为制定过敏性疾病干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食物过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和住院部长期面部湿疹、反复腹痛、哭闹、长期腹泻及排粘液血便、反复气喘的患儿,经提取病史、临床资料,同时经血清过敏原测试、排除性饮食试验和开放式饮食激发试验,确诊为儿童食物过敏症的166例患儿,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统计,探讨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食物过敏儿童主要分布在0~1岁,并且以奶粉喂养为主;166例患儿的过敏原主要是牛奶;166例患儿中,132例患儿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有过敏性疾病史,34例患儿父母双方无过敏性疾病史。结论儿童食物过敏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喂养、所致过敏的食物种类及遗传史。对这些因素的关注将有利于食物过敏疾病的临床诊治和预防。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过敏性疾病在全球呈上升趋势,症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因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目前仍未完全阐明,其治疗大多以控制或缓解症状为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2016年研究表明,我国曾发生或正在发生过敏性疾病症状的0~24月龄婴幼儿比例为40.9%,而过敏性疾病的现患率为12.3%[1]。因此,研究婴幼儿期过敏性疾病及其影响因素,有效指导家长避免和减少过敏的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研究显示,过敏性疾病尤其是食物过敏呈持续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调查资料显示,重庆儿童过敏性疾病患病率1999—2009年10年间上升了4.2%;美国1997—2007年10年间18岁以下人群过敏性疾病患病率上升了18.0%;澳大利亚报道从1995年到2006年过敏性疾病发生率增加了12倍,其中5岁以下儿童过敏发生率急速上升。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都有可能患脑血管病。但是,如果能控制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可以预防约80%的脑血管病。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和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即不能控制和治疗的危险因素。例如,55岁以后,每增加10岁,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加1倍以上;男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度较女  相似文献   

18.
沈暐  潘家华 《安徽医药》2012,(9):1290-1291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过敏性疾病家族史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遗传对儿童哮喘的影响。方法以2010年合肥市0~14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群抽样结果开展统一的问卷调查,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中有家族过敏史者占24.67%,对照组中仅占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级亲属过敏性疾病患病率高于二级亲属(P<0.05);哮喘和其他过敏性疾病家族史对儿童哮喘都有显著影响,两者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过敏性疾病家族史与儿童哮喘发生有密切关系,诊断哮喘时应仔细询问家族史。  相似文献   

19.
李伟生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5):182-183
目的:研究引起3~14岁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诊断、治疗儿童哮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3月到本院就诊并确诊为儿童哮喘的患者120例,同时从2011年1~3月到本院进行体检的儿童中选取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组对比研究的方法,将两组中的儿童根据年龄、居住地区等进行1:1形成匹配组,同时结合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所有儿童的个体特质、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环境因素、母孕期疾病史等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得到7个高危因素,11个危险因素。高危因素分别是母亲妊娠期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儿有过敏性鼻炎、家族史、湿疹史、上呼吸道感染次数、过敏史、母亲妊娠期有早孕反应。结论:掌握高危因素及危险因素,并进行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防止儿童哮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克服母源性抗体对子代的免疫抑制作用,寻找避免母源性抗体干扰的流感疫苗免疫策略.方法 以小鼠为动物模型,接种流感灭活疫苗或DNA疫苗,并用致死量流感病毒感染.感染后检测小鼠的存活率、肺部病毒滴度、体内抗体滴度等指标,对疫苗的保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母代与子代免疫相同的疫苗,不论是灭活疫苗还是DNA疫苗,子代体内的母源性抗体都抑制了子代免疫后的自动免疫应答,表现为子鼠接种疫苗后不能抵御致死量流感病毒感染;母代免疫流感灭活疫苗,子代免疫神经氨酸酶DNA疫苗,子鼠能够克服母源性抗体干扰,抵御致死量流感病毒感染;母代和子代免疫不同的DNA疫苗,即母代免疫血凝素或神经氨酸酶DNA疫苗,子代免疫神经氨酸酶或血凝素DNA疫苗,也能达到克服母源性抗体干扰的目的 .结论 流感DNA疫苗免疫BALB/c小鼠能克服母源性抗体的干扰,这为临床新生儿抗母源性抗体干扰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