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经切缘开髓路径对下颌前牙根管治疗失败的病例进行再治疗,探讨下颌前牙开髓路径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方法:临床收集79例下前牙因根管治疗失败后需要再治疗的患牙共计94颗,去除原根充材料,探查是否遗漏根管,采用经切缘开髓路径对患牙进行根管再治疗,治疗前后拍摄X线片,观察对比治疗前后根管的充填情况及下颌前牙根尖病变的愈合情况。结果:94颗患牙中共发现72例下前牙为双根管,其中下颌中切牙为双根管33例,下颌侧切牙为双根管19例,下颌尖牙双根管20例。所有患牙经根管再治疗后根管充填结果满意,患牙根尖病变明显好转。结论:下颌前牙切缘开髓根管路径趋于直线不仅视野良好,且能有效提高复杂根管的发现率及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闫雪冰  彭红  孙凤 《口腔医学》2011,31(2):111-114
目的分析根管治疗术后偏移投照技术与显微根管治疗的应用对遗漏根管的发现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需行初次牙髓治疗的下颌前牙、下颌前磨牙、下颌第一、二磨牙及上颌第一、二磨牙共360颗(分别为49、68、62、50、85、46颗)。常规拍摄术前正位根尖片,并于根治后拍摄正位及20°~30°偏位根尖片,通过对比分析,对可疑遗漏根管的患牙,在显微镜下寻找及治疗遗漏根管。结果经显微治疗,360颗患牙中25颗(6.9%)确诊为遗漏根管,各牙位依次为3、5、5、4、6、2颗,其中23颗患牙发现并成功充填遗漏根管,2颗根管可找到但不完全通畅;正位发现8颗(2.2%),偏位发现23颗(6.4%),术后偏移投照发现率明显高于正位(P<0.05)。结论根治术后偏移投照技术与显微根管治疗对遗漏根管的发现与治疗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经切缘开髓路径对老年下颌前牙根管治疗失败的病例进行再治疗,探讨下颌前牙开髓路径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方法:临床选取46例平均年龄为65岁的老年患者下前牙因根管治疗失败后需要再治疗的患牙共计53颗,去除原根充材料,探查是否遗漏根管,采用经切缘开髓路径对患牙进行根管再治疗,治疗前后拍摄X线片,观察对比治疗前后根管的充填情况及下颌前牙根尖病变的愈合情况.结果:53颗患牙中共发现49例下前牙为双根管,其中下颌中切牙为双根管26例,下颌侧切牙为双根管13例,下颌尖牙双根管10例.所有患牙经根管再治疗后根管充填结果满意,患牙根尖病变明显好转.结论:下颌前牙切缘开髓根管路径趋于直线不仅视野良好,且能有效提高复杂根管的发现率及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根管再治疗原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对根管再治疗患牙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对122例需根管再治疗的患牙进行临床和X线片检查。结果:根管再治疗患牙中磨牙、前磨牙和前牙各占60%、27%和13%;出现疼痛症状占56%,冠渗漏占25%。82%根尖出现阴影或阴影较以前增大;根管欠充、超充、遗漏的比例分别为71%、9%和56%。结论:根管治疗成功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根管治疗失败原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206名患者,分析根管治疗失败患牙215颗,根据初次治疗情况、临床检查、术前X线片以及术中对患牙根管系统的探查等判断原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失败病例中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最多,占67.9%,其次是无根尖暗影、但因欠充要求再治疗的患牙,以及存在冠渗漏的患牙;X线片显示84.2%的患牙欠充,多数后牙根管锥度欠佳;遗漏根管多见于上颌第一磨牙和前磨牙;18.1%的患牙存在台阶、根管偏移等并发症。结论:因预备和充填不当等造成的根管清理不彻底、封闭不严密使根管系统再感染是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遗漏根管、冠部渗漏等也可造成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显微超声技术处理钙化根管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预防,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近3年来的钙化根管138个(95例患牙)。其中前牙根管50个(50例患牙),前磨牙根管40个(28例患牙),磨牙根管48个(17例患牙),使用显微超声技术进行根管再疏通治疗,统计疏通的成功率。结果:138个根管成功疏通96个,成功率69.6%。其中前牙疏通根管45个,成功率90.0%;前磨牙疏通根管30个,成功率75.0%;磨牙疏通根管21个,成功率43.8%;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根管侧穿5例,根管偏移20例,因显微镜下视野较差放弃治疗17例。结论:显微超声技术是一种对钙化根管治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叶小雅  任飞  刘阗  黄洁 《广东牙病防治》2008,16(12):550-551
目的探讨乳磨牙根管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6年6月在广东省口腔医院儿童牙科就诊的乳磨牙根管治疗失败的病例128例,共136颗患牙,分析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失败患牙中因充填物脱落根管系统暴露再感染53颗(38.97%);遗漏根管52颗(38.24%);根管充填不密合、欠填21颗(15.44%);其它原因10颗(7.35%)。结论因充填物脱落造成髓腔暴露发生再感染和遗漏根管是造成乳磨牙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腔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根管治疗中诊断治疗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初次根管治疗失败的下颌第二磨牙62颗,根尖片不能确定根管解剖形态以及可疑遗漏根管,患牙采用CBCT进行扫描三维重建。结果使用CBCT确定下颌第二磨牙中52颗为C形根管,C形根管发生率达83.87%,C形根管中28颗为C1型变异根管(53.84%),18颗为C2型变异根管(34.62%),6颗为C3型变异根管(11.54%)。52颗患牙除2颗因根管侧穿导致根管治疗失败外,其余50颗患牙通过热牙胶充填与垂直加压技术将软化的牙胶充入不规则的根管系统,达到严密充填根管,根管再治疗后患牙成功治疗的有50颗(96.15%),均无不适症状。CBCT在根管治疗中辅助定位变异根管,定位准确率较高。结论 CBCT影像精密度高,可从三维角度分析根管,在根管治疗中诊断治疗下颌第二磨牙C形根管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下颌前磨牙变异根管的显微临床诊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用根管显微技术对根管治疗失败的下颌前磨牙进行再处理。方法收集下颌前磨牙可疑因根管变异导致根管治疗失败的病例38例共41颗牙,其中下颌第一前磨牙19颗。利用根管显微镜对每颗患牙进行根管变异的诊断,并在镜下对各根管进行镍钛机动预备、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根管治疗术后定期复查2年。结果初次治疗时诊断为单根管的35颗患牙,在根管显微镜下无一例为单根管,28颗为双根管,7颗为三根管;初次治疗时诊断为双根管的6颗患牙,有2颗为双根管,4颗为三根管,即41颗再处理患牙有30颗(73.17%)为双根管,有11颗为三根管(26.83%),根管遗漏率达95.12%(39/41)。除一例再处理的患牙在寻找根管的过程中出现侧穿需要MTA修补外,其余患牙均能进行根管定位和完成根管治疗。经复查无一例患牙出现治疗失败。结论根管显微技术能提高对变异根管的识别率,为提高根管再处理成功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显微超声技术在疑难根管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需要根管再治疗的前牙56颗,62个根管,在根管显微镜下,采用超声根管锉,顺利疏通根管后,常规完成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观察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62个根管中,疏通了21个钙化根管,取根管内断械6个,去除根管桩7个,寻找遗漏根管11个,修补根管侧壁穿孔6个,发现根管内吸收1个,根尖封闭10个,成功完成56颗患牙(62个根管)再治疗。结论:显微超声技术在疑难根管再治疗中可以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提高临床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