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器官移植已成为救治多种器官功能衰竭串屠有生命的有效措施之一,而临床上器官来源严重不足。现有研究资料表明,猪因其器官的大小、生理特征等最为适合作为人体异种器官移植的供者,其主要障碍是人体预存的天然抗体与猪器官细胞表面抗原结合,激活补体,引发超急性排斥,克服这种障碍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受者修饰和供者两方面。  相似文献   

2.
由于供体器官来源困难,世界器官移植界重新认识异种移植的价值.本文着重探讨异种超急性排斥的机理,补体、自然抗体、内皮细胞在超急性排斥中的作用以及异种器官移植基础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异种器官移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供体器官来源困难,世界器官移植界重新认识异种移植的价值。本文着重探讨异种超急性排斥的机理,补体、自然抗体、内皮细胞在超急性排斥中的作用以及异种器官移植基础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猪到猕猴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时的免疫学及病理学变化。方法采用猪到猕猴腹腔内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检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者的血液中补体、天然抗体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对移植心脏进行免疫组化(测定C3、C4、C5b9、IgG及IgM的沉积)及病理学分析。结果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时,血清补体C3、C4的含量、总补体活性及抗猪内皮细胞天然抗体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CD4 /CD8 T淋巴细胞的比率也有所下降;移植心脏中均有补体C3、C4、C5b9的沉积,IgG及IgM也均有沉积,但IgG和IgM沉积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学改变主要为心肌间质弥漫性出血、水肿,毛细血管内普遍淤血。结论补体通过经典途径激活参与猪到猕猴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超急性排斥反应时受者血中天然抗体水平明显下降;CD4 T淋巴细胞可能参与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过程并有所消耗;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的移植物突出病理表现为间质出血。  相似文献   

5.
猪到人异种移植抗原与移植免疫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同种异体组织和器官移植的供体来源有限,使异种移植再度成为研究热点。猪被认为是理想的供体之一。异种移植的主要障碍为异种抗原被人血清中天然存在的抗体结合、激活补体导致的超急排斥反应。现已认识的主要靶抗原为αGal,它的表达受α1,3半乳糖基转移酶(αGT)的控制。针对αGal克服超急排斥反应的方法有:免疫吸附去除针对αGal的天然抗体,酶处理去除内皮细胞(PAEC)表面的αGal,基因工程获得不表达αGT从而无αGal的动物。除αGal以外,还有一些抗原可与人血清抗体结合:如TNF诱导PAEC表达的gp65和gp100,猪组织表达的人血型抗原A,但这些抗原的作用还不清楚。猪MHC(即SLA)的作用尚有争论,异种移植细胞免疫中,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均存在。  相似文献   

6.
随着免疫学的飞速发展和功能强大的免疫抑制药物的不断涌现 ,器官移植已成为许多终末期器官疾患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 ,降低了患者因为单一或少数器官严重受损、失去功能而导致死亡的危险性 ,并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 ,目前临床同种器官移植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供器官短缺局面 ,促使人们开始认真地考虑异种移植。在众多的候选动物中 ,猪的脏器大小 ,生理和代谢方面与人类近似 ,易于培植 ,价格较低而社会阻力又相对较小 ,所以是公认的最适合用作异种移植供体的物种。一、人体对猪器官排斥的主要类型及其机制(一 )超急性排斥 (hyp…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异种(猪/人)超急性排斥的发生机制。方法 人血清为天然抗体和补体源。用四唑盐法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反应,建立体外超急性排斥模型。结果 正常人血清能溶解猪血管内皮细胞;而Clg缺乏及B因子缺乏的人血清对猪血管内皮细胞的溶解率较低(P<0.01);同种猪血清及灭活补体的人血清不溶解猪血管内皮细胞;将经典或旁路途径有缺陷的人血清等体积混合,其细胞毒作用恢复正常。结论 治疗猪/人之同的超急性排斥应考虑补体旁路途径激活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供者血管内皮细胞(EC)是猪到人异种移植时引发超急性排斥反应的靶抗原的主要分布部位。利用转基因技术让猪的内皮细胞表达人补体调节基因(hDAF),可能会增强其血管内皮细胞的防御能力,借以克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联合转染一种以上人补体调节蛋白基因可能效果更好。为此,我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9.
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在1905年,法国医生Princeteau就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例临床异种移植手术。近几年来,由于人同种移植飞速发展,导致供者器官再次严重短缺,所以,自90年代初,异种移植再次引起人们的兴趣。美国匹兹堡Starzl等[1]预测,器官移植的最终发展趋势将逐渐走向使用动物器官,通过基因工程和其它调节供者器官的方法,将使异种移植的广泛开展成为可能。一、超急性排斥反应目前,临床异种移植最常用、最理想的供者动物是猪。猪与人类的非协调性异种移植的最大障碍是由体液免疫造成的、发生于移植后数分钟至数小时的超急性排…  相似文献   

10.
猪到人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靶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猪到人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靶抗原。方法 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检索 ,并作综述。结果 α半乳糖基 (α Gal)是目前公认的猪到人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 ,其表达受α 1,3半乳糖转移酶 (α 1,3GT)控制。克服α Gal引起的超急性排斥反应的方法有免疫吸附天然抗体、酶消化α Gal、α GT基因敲除及转基因技术等。除α Gal外 ,还存在与人血清中天然抗体相结合的其它抗原 ,如红细胞表面相对分子质量为 40× 10 3 的分子 ,猪胚胎脑细胞上相对分子质量为 2 10× 10 3 、10 5× 10 3 及 5 0× 10 3 的抗原分子等。结论 α Gal是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靶抗原 ,除α Gal外还存在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非α Gal。  相似文献   

11.
转人CRP基因在异种移植中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转入补体调节蛋白(CRP)DAF、MCP和CD59基因对抑制人补体激活从而克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利用显微注射建立转人衰变加速因子(hDAF)小鼠和猪的模型和转梁hMCP及hCD59真核表达质粒的猪内皮细胞(EC),研究小鼠和猪EC表达抑制人补体激活的人补体调节蛋白(CRP)对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1)转人DAF基因小鼠心脏用新鲜人血连续丛外灌注,转基因组心脏搏动时间(174.6min)比对照组(106.5min)明显延延长。(2)转hDAF基因猪心脏异位移植给猕猴、移植心最长存活90h,受者死亡前移植心仍有功能,移植心病理检查未见超急性排斥反应病理改变。(3)转DAF基因基因猪EC死亡率在不同浓度血清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转hDAF基因猪EC上再分别转染hMCP及hCD59真核表达质粒,转hDAF hMCP或hDAF hCD59在不同血清浓度时EC死亡率较单纯hDAF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转人DAF及MCP、CD59补体调节蛋白基因能克服人对异种器官或组织的超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2.
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补体经典和旁路途径在超急性排斥中的作用,选择猪血管内皮细胞为靶,人血清为天然抗体和补体源,用四唑盐法(MTT)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反应(CDC)。人血清能溶解(58±5)%的猪血管内皮细胞;加入乙二醇四乙酸阻断经典途径后人血清的溶细胞率降为(51±3)%(P<0.01);入血清50℃加热20分钟,阻断旁路途径后,其落细胞率降为(42±5)%(P<0.01);将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分别被阻断的人血清混合,血清的细胞毒作用恢复正常。在这一体外超急性排斥模型中,补体经典和旁路两条途径均参与超急性排斥。提示抑制猪-人之间的超急性排斥应考虑补体旁路途径激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器官短缺是目前困扰移植医学发展的主要难题.美国器官资源共享网络的数据显示,至2012年4月,共有110000例患者在等待捐献器官,而其中肝病患者就有17 000例[1].我国器官短缺形势则更为严峻,每年等待移植的患者有150万人,仅能实施1万例移植[2--3],有30万人因缺乏供肝而死亡.开展异种器官移植研究,用动物器官桥接甚至代替人体器官进行移植,是解决供者器官短缺的有效途径[4]. 猪是当前公认的可能用于人类的异种移植合适供者,其具有器官体积和生理指标与人类接近、繁殖速度快、适于进行基因改造和修饰等优势[5-6].目前以α-1,3-半乳糖转移酶基因敲除(GTKO)猪为供者、非人灵长类动物为受者的异种肾移植和心脏移植的移植物最长存活时间分别为83 d[7]和179 d[8],而异种肝移植的移植物存活时间仅为14 d.与肾脏和心脏移植相比,异种肝移植后不仅存在超急性排斥反应和急性排斥反应等难题,而且受者的凝血功能调节障碍更为严重,90%的受者因血小板严重减少所致的内脏出血而死亡.因此,如何纠正凝血功能调节障碍,是当前异种肝移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纯化的眼镜蛇毒因子(CVF)对猪到狱猴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以幼猪为供者,施行猪到狱猴腹腔内异位心脏移植,实验组(n=4)使用CVF完全清除受者体内补体,对照组(n=5)不使用CVF,两个组术后均采用环抱素A、甲泼尼龙和环磷酰胺抑制排斥反应,通过检测血清C3、C4水平及总补体活性验证CVF的效果,移植心停跳时切取移植心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在使用CVF后,实验组血清C3降为0,总补体活性CH50值也几乎为0,末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移植猪心存活时间平均为lld,最长达13d,病理学提示均发生了延迟性异种排斥反应;对照组3个移植心在移植后60min内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另2个分别存活22h及6d。结论 纯化的CVF有良好的清除补体的作用,且末见明显副作用;使用CVF可克服猪到狱猴异种心脏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补体的激活是超急性排斥的中心环节,为了研究经典及旁路途径在这种排斥中的作用,本研究建立了体外超急性排斥模型.选择猪血管内皮细胞为靶,人血清为天然抗体和补体源,用四唑盐法(methyl thagolyl tetragoliam,MTT)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反应(complement-dependent cytotoxicity,CDC).人血清能溶解58±5%的猪血管内皮细胞.加入EGTA阻断经典途径后人血清的溶细胞率降为51±3%(P<0.01).同样Clq缺乏的人血清仅溶解37±7%猪血管内皮细胞(P<0.001).人血清50℃加热20min,阻断旁路途径后,其溶细胞率降为42±5%(P<0.001).B因子缺乏的人血清(阻断旁路途径)仅溶42±10%的猪血管内皮细胞(P<0.001)同种猪血清及加热灭活补体的人血清不溶猪血管内皮细胞.将经典途径及旁路途径缺陷的人血清等体积混合,血清的细胞毒作用恢复正常.同样,Clq缺乏人血清和B因子缺乏人血清分别加入Clq和B因子后,血清细胞毒作用亦恢复正常.在这一体外异种超急性排斥模型中,补体经典和旁路两条途径均参与超急性排斥反应.提示抑制猪/人之间的超急性排斥应考虑补体两条途径均激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补体介导的超急性排斥反应(HAR)是异种移植成功应用的主要障碍。CD59 是一种补体活化调控蛋白,具有良好的抗超急性排斥反应作用。通过对猪胚胎成纤维细胞进行基因修饰,体细胞克隆,有希望克服上述问题。材料与方法一、猪胚胎的获取孕30 d实验用猪(购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实验站)  相似文献   

17.
赵中辛  杜竞辉 《外科》1996,1(3):81-85
补体的激活是超急性排斥的中心环节,为了研究经典及旁路途径在这种排斥中的作用,本研究建立了体外超急性排斥模型。选择猪血管内皮细胞为人靶,人血清为天然抗体和补体源,用四唑盐法(MTT)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反应(CDC)。人血清能溶解58±5%的猪血管内皮细胞。加入EGTA阻断经典途径后人血清的溶细胞率降为51±3%(P〈0.01)。同样Clq缺乏的人血清仅溶解37±7%猪血管内皮细胞(P〈0.001)。  相似文献   

18.
异种器官移植是解决器官移植短缺的有效手段之一,猪作为潜在的器官移植供体来源已得到广泛认可,但是要实现猪至灵长类动物的异种器官移植的临床应用需要克服多重免疫生物学障碍。本文以异种器官移植多重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先后为顺序,依次对超急性排斥反应、急性体液异种移植排斥反应和急性细胞排斥反应、血栓性微血管病和慢性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异种器官移植是解决供体器官短缺的最适途径。基因工程已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异种器官移植出现的超急性排斥反应等早期障碍,但是异种器官的成功存活还需要预防T细胞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目前异种器官移植中预防T细胞免疫排斥的方案分为3种:从基因水平进行改造减少T细胞免疫排斥反应、直接阻断T细胞免疫排斥反应、诱导移植受体的免疫耐受能力。在临床应用前,对这些方案进行研究和优化,有望实现异种器官移植后的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内江猪对人血清反应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猪到人异种移植的首要障碍为人血清中的天然抗体与异种抗原结合,激活补体导致的超急排斥反应。一组带有α半乳糖基末端的糖蛋白和脂类是猪到人异种移植的主要异种抗原(αGal)。采用免疫组化法,用各种血型健康人血清和植物凝集素BSⅠB4检测内江猪各组织异种抗原的分布,并用α半乳糖基酶消化αGal后再检测血清抗体的结合。结果显示:αGal是内江猪主要的异种抗原;各型血清与内江猪组织结合无差异,提示受者血型不是内江猪到人异种移植首要考虑的因素;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无BSⅠB4结合,但有血清抗体结合,经α半乳糖基酶消化后结合消失,提示该处可能存在非αGal抗原,这些抗原可能为该酶中混杂酶的底物;软骨、外周神经、肌肉中αGal分布较少,提示这些组织率先用作修复材料的可能性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