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止咳、平喘、化痰、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方法上再运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1、FEV1%、FEV1%/FVC以及6MWT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过程当中,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宽胸理肺汤联合三子养亲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对研究组患者采用宽胸理肺汤联合三子养亲汤治疗。在治疗进行7 d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经联合治疗后,其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预计值,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较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宽胸理肺汤联合三子养亲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疗效较好,对患者的预后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9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n=47)和观察组(n=47)。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孟鲁司特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高于对照组78.7%的总有效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1和FEV1/FVC显著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孟鲁司特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气雾剂是AECOPD的有效治疗方案,能够给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肺功能,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无效率为26.67%,观察组为3.33%,对比两组疗效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751,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有显著疗效,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噻托溴铵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今后的呼吸科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呼吸科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噻托溴铵干粉剂吸入的方法,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以及呼吸困难评分情况。结果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以及呼吸困难评分情况均有改善,同时观察组的患者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疗的患者来说,采用噻托溴铵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情况,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研究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取我院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单一组与综合组。分别给予单纯西药及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药物治疗后总有效率及肺功能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指标均显著优于单一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疾病治疗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单一治疗组7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一方面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不适症状,改善呼吸功能。配合中药治疗可发挥宣肺利水,解痉平喘,祛痰镇咳之功效且药物安全性高,患者耐受力较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缩短疾病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130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6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硫酸沙丁胺醇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 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血气指标[酸碱度(pH)、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速(PEF)]。结果治疗2周后, 两组pH、SaO2、PaO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 PaCO2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 且观察组PaO2、SaO2、pH水平高于对照组, 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 两组FEV1、FVC、PE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FEV1、FVC、PE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 采取双水平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可以有效增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孟鲁司特钠+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实验组实施孟鲁司特钠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对比两组肺功能、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FEV1、FEV1/FV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有效改善肺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痰热清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给予痰热清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痰热清进行治疗,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7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明显,在极大程度上缓解了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降低了痰液的粘稠度,有利于痰液的咳出,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视宫腔镜在宫腔粘连分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断治疗的84例宫腔粘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电视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月经恢复有效率及术后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20例患者月经量少,术后85.0%恢复正常;对照组中22例患者月经量少,术后54.5%恢复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中22例患者继发性闭经,术后81.8%恢复正常,13.6%月经量少;对照组中20例患者继发性闭经,术后50.0%恢复正常,30.0%月经量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宫腔粘连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腔粘连发病率较高,电视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效果理想,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调控治疗特发性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接收的特发性癫痫患者70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神经调控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特发性癫痫患者采用神经调控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右美托咪定是高效和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脊髓的α2肾上腺素受体而产生抗交感、镇静和镇痛的作用。随着对右美托咪定研究的逐渐深入,大量资料证实其对于于吸入麻醉药引起的神经损伤、创伤引起的神经损伤、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神经损伤以及外源性谷氨酸诱导的神经损伤均具有保护作用。文章从右美托咪定抑制中枢和外周儿茶酚胺的释放、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抑制氧化作用、抗神经炎症反应、作用于咪唑啉I受体等机制对其神经保护作用进行了综述,为其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阴道炎病原体诊断中运用阴道炎五联检验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本科室2017年6月-2018年1月间40例阴道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镜检及阴道炎五联检验,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阴道炎病原体检测结果、白带清洁度检测结果状况。结果阴道炎五联检验对念珠菌、白细胞、滴虫、混合感染、其他病原菌感染检出率较常规镜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炎五联检验对加特纳菌检出率及致病菌总检出率较常规镜检升高(P<0.05),阴道炎患者实施五联检验对白带清洁度的检测结果与常规镜检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阴道炎病原体诊断中运用阴道炎五联检验可达到良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药物研发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均需要对众多“药物成果”的价值进行多维度客观评价。从创新的概念出发,结合相关文献与标准,在科学性和实用性兼顾的原则下,构建适合现代药物研发成果的 “四等级技术创新度”标准化评价体系,这对信息使用者了解药物成果的潜在价值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为TPN药物的规范化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各科室2015年6~12月TPN处方8722张,统计分析各处方的组成成分。结果 8722张TPN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173张(1.98%),存在糖脂比不合理(23.12%)、热氮比不合理(24.28%)、电解质用量不合理(32.95%)及丙氨酰-谷氨酰胺用量不合理(19.65%)等问题。结论为提高临床营养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建立个体化TPN处方审核系统,以进一步规范TPN处方配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牙隐裂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72例牙隐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方法,统计治疗效果。结果本组72例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对患者实施为期2年的随访发现,69例患者成功治愈,治疗成功率为95.83%;另外3例患者治疗无效。采用釉质黏合剂进行封闭后,1例患者治疗失败,同时在治疗后出现了牙髓病症。对该患者实施全冠永久性修复和根管治疗后取得良好效果,患者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20例患者接受充填治疗,18例治疗成功,2例治疗失败,包括1例牙根折断被拔除和1例出现冠折或者牙髓症状,给予患者实施全冠永久性修复和有效的根管治疗后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牙隐裂患者采取综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保护牙体正常组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4月-2018年6月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组,小剂量组采取小剂量米非司酮12.5 mg/d治疗,大剂量组则采取大剂量米非司酮25.0 mg/d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子宫肌瘤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值的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大剂量组疾病疗效、子宫肌瘤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值的水平相比较小剂量组更好,P<0.05。对比不同剂量下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米非司酮25mg/d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子宫肌瘤患者400例,依据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n=200)和护理路径组(n=20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状况、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路径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伤口拆线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P<0.05),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健康知识掌握度、护理满意度95.0%(190/200)、96.0%(192/200)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82.5%(165/200)、61.5%(123/200)(P<0.05)。结论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较常规护理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接受治疗的PICC置管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PICC标准护理,对两组患者自护能力与护理质量进行分析。结果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自护能力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标准护理可提高置管患者的自护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