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抗生素滥用现象普遍存在,过敏反应和药物毒副作用也很严重,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每年有19.2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抗生素不良反应者占2/3以上.因此必须慎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卢腊梅 《药物与人》2014,(7):299-299
目的: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结论: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张利 《中国保健营养》2009,18(11):89-90
目的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实验对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其合理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中心统计的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所使用抗生素患者共154例作为对照组,并对患者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发生原因进行统计;并在制定实施抗生素合理应用措施后选取148例患者作为跟踪观察,观察患者在开展抗生素合理应用措施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结果:在进行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后实验组患者的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仅为1.1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31%,经比较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将会导致患者在用药后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必须要提高对抗生素药物应用的重视,提高药物使用合理性,预防不良反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邵军  秦晓刚 《中国保健》2009,(19):944-944
目的:分析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减少抗生素不合理使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8年临床呈报的242例药物不良反应病例。结果:其中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占39.7%。结论:规范使用抗生素.应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吴蕾 《山东卫生》2006,(3):56-57
感染性疾病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的第三大危害人类健康的致病原因,尽管多数抗菌药物常规剂量使用是安全的,但某些药物存在危及生命的风险。抗菌药物中某些剂型可能比其他剂型更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多数抗生素不良事件都与其某种特殊的剂型有关,而非与抗生素的种类有关。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中,儿童比成人更为明显,且种类较成人多,因此,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成为当今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及大学生对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情况,为引导高校师生合理正确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06年3-10月参加健康体检的某高校教职工及学生共4 980名进行抗生素不良反应认知调查。结果药物不良反应的知晓率为98.2%;知识获得途径占首位的为医务人员,占32.89%。每个年龄段都有60%以上的人对抗生素的认知存在误区;有16.16%的人自己选择药物,有16.95%的人听他人建议选择药物;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后,有2.27%的人选择自行更换药物,0.38%的人选择继续用药。结论高校大学生及教职工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认知度较低,应该大力加强对高校社区内民众的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宣传及教育,严格医生对抗生素的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9.
李茂凯 《现代养生》2014,(10):88-88
目的:分析抗生素不良反应现象,以降低抗生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科学、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3月到2014年2月这段期间应用抗生素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最高的是过敏反应,较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抗生素而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是头孢菌素。结论:在对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的时候,临床工作人员需全面掌握各种药物所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针对患者的具体病症,合理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普遍存在肾血管硬化,肾血流量明显减少,若使用了氨基甙类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会明显增加。许多老年人因脑动脉硬化或椎底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常可出现眩晕、耳鸣、耳聋、头痛不适。这时若使用氨基甙类抗生素,会加重这些症状。另外,老年人感觉不灵敏,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不能正确地反应出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儿科应用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指导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月永嘉县县级医院儿科儿科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报告300份,统计并分析患儿年龄、性别、涉及抗生素品种、给药方式、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受累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结果 300例抗生素所致药物不良反应患儿包括男童161例、女童139例,年龄1~10岁。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年龄区间为1~2岁,占35. 00%。药物不良反应涉及抗生素共有7个类别,依次为头孢菌素类(63. 00%)、青霉素类(9. 67%)、β-内酰胺类复方制剂(8. 67%)、大环内脂类(14. 00%)、林可霉素类(3. 00%)、糖肽类(1. 33%)及碳青霉烯类(0. 53%)。300例药物不良反应患儿中,主要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给药246例(82. 00%),其次为口服给药36例(12. 00%),肌内注射给药18例(6. 00%)。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受累器官/系统依次为皮肤及附件(53. 67%)、消化系统(16. 00%)、全身损害(12. 00%)、呼吸系统(4. 00%)、神经系统(3. 00%)及心血管系统(1. 33%)。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主要为0~30 min 133例(44. 33%),其次为0. 5~1 h 100例(33. 33%),1 h~1 d 32例(10. 67%)。结论随着抗生素的使用增加,其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也逐渐增加。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在患儿中的分布情况有利于保障儿科安全用药,帮助该院儿科医师及该市的县级医院儿科医师更加正确地使用抗生素药物。  相似文献   

12.
抗生素药物是临床上常用药物,正确使用这类药物可使患者得到及时、合理、有效的治疗,同时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根据抗生素药学特点,从选药、给药和联合用药方面提出合理使用及注意事项。从而有效地防止抗生素药物的滥用。1药物的选择1.1明确诊断在抗生素使用前,首先应明确该病是否有细菌感染.否则不应使用抗生素药物。有些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所致,应用抗生素药物是无效的,不但会延误病情,还可能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社会对老年人的健康也日益关注。老年人用药问题也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抗生素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一般来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出现概率与药物的应用率有关。老年人易受到感染,抗感染药物的应用频繁,故出现ADR的机会相对增多。目前滥用抗生素现象较为突出。滥用抗生素药物极易使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降低治疗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经常会用到抗生素这种药物,可是因为抗生素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也很多,所以对于这些不良反应应该采取一定的应对对策。本文对常见的抗生素不良反应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了对不良反应加以防御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青霉素类药物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抗菌作用强,毒性低,在不少新的抗生素相继问世的当今,仍不失为对敏感细菌所致感染的首选药物。但该抗生素也可发生致命性的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在临床应用中要注意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水平的持续发展,医药水平也逐渐迈向更高的阶梯.使用抗生素也愈加泛滥,抗生素在其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的同时,也陡增了诸多的不良反应.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使用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总结合理用药经验.对使用抗生素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一一整理,并总结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结果: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所引发的不良反应十分复杂且多元化,大多数情况下,同一患者产生多种不同形式的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种类有:毒性反应、和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等.结论:据所整理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合理用药分析,可以让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7.
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其副反应、过敏反应和毒性作用则常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在临床药物应用中,抗生素是临床上应用常见并且范围广、种类繁多的一类药物.使用抗生素合理对疾病的治愈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滥用抗生素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尤其儿科患儿自身发育尚未完善,不良反应尤为严重,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不合理应用抗生素而导致耳毒性药物致聋以及其他不良反应.抗生素在儿科中应用须慎重、确切,更要求剂量恰当.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降低医药费用的关键[1].本文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表现、不良后果、合理使用原则、常见病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小儿不宜使用的抗生素几方面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以利于在儿科中规范和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近期儿科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指导儿科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查2008年7月~2009年7月我科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儿450例,通过对病原学送检情况,抗生素的剂量、联合用药情况,抗生素的疗程、使用率,以及抗生素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彻底统计学评估。结果病学送捡率仅为16%,阳性率为47.2%。抗生素的使用率为96.8%,疗程在1~20天。规定剂量内用药占76%,超剂量用药占24%。二联应用310例,占69%,三联应用24例,占5.3‰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占10例。结论目前儿童抗生素的应用仍处于滥用状态。应在病原学检测的基础上合理应用,且应严格控制疗程、剂量及联合应用指征。  相似文献   

19.
193例老年患者应用抗生素情况调查解放军总医院王华琼张信红(北京100853)抗生素在老人抗感染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正确、合理选用抗生素,使其在临床治疗中充分发挥抗菌活性,有效地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避免药物不良反应,是临床治疗成败的关键。为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高峰 《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75-175,177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提高使用效率,减少副作用。方法归纳抗生素合理应用及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通过抗生素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降低医药费用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结论加强临床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不仅有利于患者的病情,也有利于防止患者没有节制的滥用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