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分析情境式交往训练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抑郁和狂躁程度、社会功能、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98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精神科疾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情境式交往训练干预,连续8周。比较干预前后,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杨氏躁狂量表(YM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D评分和Y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WHOQOL评分(除环境维度外)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用情境式交往训练干预,能有效减轻抑郁及狂躁症状,提高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增加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接受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女性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编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抑郁[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躁狂程度[采用杨氏躁狂量表(YMRS)]、社会功能缺陷[采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遵医行为、自我病耻感量表(SSMIS)评分、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D、YMRS及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饮食控制、按时按量服药、坚持锻炼、自我管理的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SSMIS中疏远、刻板印象的认可、社会回避、歧视经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对抗病耻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SF-36中心理健康、情感角色、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健康状态、生活力、肌体疼痛、躯体角色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双相情感障碍缓解期患者中应用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抑郁、躁狂症状,减轻其社会缺陷程度、病耻感,提高其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填充绘画结合情境式交往训练护理在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1日~9月30日收治的60例B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BD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给予情境式交往训练护理,观察组采用填充绘画结合情境式交往训练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情绪症状[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杨氏躁狂量表(YMRS)]、认知功能[采用韦氏成人智力测试量表第四版(WAIS-Ⅳ)]、社会功能[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生存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结果:干预后,两组HAMD、YMR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WAIS-Ⅳ中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少于干预前(P<0.05)、数字广度、连线A时间及数字符号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DSS各方面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WHOQOL各方面评分和总分较干预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填充绘画结合情境式交往训练护理可改善BD患者抑郁、躁狂症状,增强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基于智能手机指导的社区延续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6月某社区的7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出院后对其实施社区延续干预,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社区延续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智能手机指导的社区延续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及躁狂症状的改善情况、功能失调性状况、睡眠质量,记录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杨氏躁狂量表(Y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失调性状况量表(DAS)中脆弱性、吸引/排斥、完美化、强制性、寻求赞许、依赖性、自主性态度、认知哲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中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安眠药物、睡眠障碍、日间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智能手机指导的社区延...  相似文献   

5.
朱盼盼  王芃芃  任倩 《全科护理》2021,19(19):2673-2675
目的:探讨正念疗法联合运动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焦虑、抑郁、狂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医院治疗的148例双相情感障碍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采取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正念疗法,在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狂躁评分量表(BRMS)及生活质量综合问卷评价两组病人的焦虑、抑郁、躁狂及生活质量情况,并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95.95%,高于对照组的85.14%(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SAS、SDS及BRM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SAS、SDS及BRM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83.78%(P<0.05).结论:正念疗法联合运动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运动干预,能够有效缓解焦虑抑郁以及躁狂状况,同时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与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结合手工制作对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症状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双相情感障患者9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引导式教育,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手工制作干预。干预8 w, 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药物服用态度量表(DAI)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自我效能感与药物服用态度, 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HAMD-17、YMRS、GSES、DAI-3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研究组HAMD-17、Y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GSES、DAI-30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17、YMRS评分均降低, GSES、DAI-30评分均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依从性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结合手工制作可改善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自我效能感, 增加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正念认知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BA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医院BAD患者68例,按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正念认知干预。对比两组精神症状干预效果、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ARS)、精神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躁狂量表(BRMS)评分、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威斯康星卡片(WCST)、言语记忆测验(HVLT-R)、持续操作测验(CPT)评分。结果 观察组精神症状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MARS水平较高,PANSS水平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观察组GAF水平较高,BRMS水平较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IL-1、TNF-α较对照组低,IL-10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后,两组HVLT-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WCST、CPT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对BAD患者采用正念认知干预可提高护理效果和服药依从性,改善精神症状和躁狂情况,提高功能状况,降低IL-1、TNF-α水平,提高IL-10水平,提高WCST、CPT评分,进而提高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张岳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3):3905-3908
目的探讨陪伴式情感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双向情感障碍躁狂患者70例,将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接受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35例设为对照组,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陪伴式情感干预的患者35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程度、躁狂程度、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HAMD及BRM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WAIS-RC、WMS及WHO-QOL-10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患者实施陪伴式情感干预,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提高认知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清紧密连接蛋白5、连蛋白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9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按疾病类型分为缓解组(49例)和发作组(47例),检测缓解组、发作组和对照组(96名健康志愿者)血清紧密连接蛋白5、连蛋白水平,采用蒙哥马利抑郁量表、杨氏躁狂状态评定量表评定抑郁、躁狂严重程度,并比较3组检测结果和量表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紧密连接蛋白5、连蛋白水平与抑郁、躁狂严重程度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分析血清紧密连接蛋白5、连蛋白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价值。结果 缓解组及发作组血清紧密连接蛋白5、连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缓解组与发作组血清紧密连接蛋白5、连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组蒙哥马利抑郁量表、杨氏躁狂状态评定量表评分显著高于缓解组、对照组(P<0.05),缓解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清紧密连接蛋白5水平与蒙哥马利抑郁量表、杨氏躁狂状态评定量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血清连蛋白水平与杨氏躁狂状态评定量表评分呈显著负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神科药师临床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接受双相情感障碍的系统化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予以精神科药师临床干预,观察6个月.于干预前后采用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表评定生活质量,统计服药依从性、复发率和再住院率.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表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治疗完全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依从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干预组复发率、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精神科药师临床干预能显著提高双向情感障碍患者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是促进患者康复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音乐干预对门诊肌内注射患儿心理状态和治疗配合度的影响.方法:将130例门诊肌内注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注射时给予音乐干预,对照组注射时无任何背景音乐;比较两组干预后疼痛情况[采用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MBSR)联合音乐生物反馈疗法在不孕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1日~2020年2月29日收治的438例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统一编号后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1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和护理,对照组给予音乐生物反馈疗法,干预组给予MBSR联合音乐生物反馈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病耻感[采用不孕症病耻感量表(ISS)]、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应对方式。结果:干预后,两组ISS、SAS、SDS、PSQI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应对方式中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因子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BSR联合音乐生物反馈疗法可降低不孕症患者的病耻感,改善其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及应对负性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分级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1日~2019年1月31日收治的92例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分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采用SPIEGEL睡眠质量量表)、焦虑、抑郁程度[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干预后,两组睡眠深度、醒后感觉评分及睡眠质量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上床入睡时间、夜醒次数、一夜总睡眠时间、夜间做梦情况、睡眠深度、醒后感觉评分及睡眠质量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分级护理能显著改善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睡眠质量,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还能减轻介入治疗疼痛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正性音乐刺激联合认知干预对ICU重症肺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予以正性音乐刺激联合认知干预。比较两组在干预前后睡眠指数、情绪状态及自我感受负担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相比干预前均较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评分比干预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正性音乐刺激联合认知干预可显著改善ICU重症肺炎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有利于缓解患者负性情绪,降低自我感受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需要理论下的层级护理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1日~2018年6月30日收治的64例DN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将2018年7月1日~2019年6月1日收治的76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需要理论下的层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采用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支持配合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将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支持加早期康复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量表(F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进行临床疗效和医护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干预6周后,2组患者MBI、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均P<0.05),观察组2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6周后,2组患者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均P<0.05),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及对医护工作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心理支持配合早期康复干预可有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神经源性膀胱行清洁间歇性导尿患者治疗接受度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神经源性膀胱行清洁间歇性导尿治疗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接受正念减压疗法,两组均从接受导尿治疗后第3天开始干预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1个月后患者对清洁间歇性导尿治疗的接受度[采用间歇性导尿接受度量表(I-CAT)]和心理状态[采用正性情绪负性情绪量表(PAN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干预后,两组I-CAT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PANAS评分中正性情绪因子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PANAS评分中负性情绪因子评分及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心理护理比较,正念减压疗法能够提高患者清洁间歇性导尿治疗接受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目标激励式自护模式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目标激励式自护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心理状态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量表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以上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中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责任感评分及SAQ量表中疾病认知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治疗满意度评分均升高(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以上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激励式自护模式可以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改善心绞痛症状,提高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2月1日~2020年1月31日收治的82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鼻咽癌放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运动-心理-睡眠护理干预;比较干预1个月后两组口腔黏膜炎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