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治疗管状肠外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填塞治疗管状肠外瘘病人18例,术前均采用瘘管造影确定瘘管走向,除小肠瘘外其他病人均用术中结肠镜确定内口位置以及辅助确定瘘管走向。术后随访了解瘘口周围组织的色泽、弹性、质地,有无局部红肿、疼痛、溢液、异物感,有无全身反应以及瘘管闭合情况。结果病人术后随访全身状况良好,其中12例首次手术后瘘管闭合,周围组织无红肿、疼痛、溢液,临床治愈,短期随访(1年)无复发。6例术后瘘口局部红肿、溢液,瘘复发,3例再次手术后瘘管闭合,临床治愈,短期随访(1年)无复发,3例未愈,肿瘤复发和肠结核各1例。所有病人均无不良反应。结论脱细胞真皮基质组织补片治疗管状肠外瘘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2 3岁。因发现左侧颈部进行性增大的无痛性肿物1 8年入院。8年前该肿物表面出现一针尖大小的皮肤破损,挤压该肿物时可有白色浆液性分泌物流出,可暂时愈合,但不久又自行溃破。体查:颈前区偏左侧甲状腺腺体下方可扪及约4 cm×3 cm大小类球形肿物,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无触痛,未触及扩张性搏动或震颤,易推动,肿物表面及周围皮肤无红肿,肿物表面未闻及血管杂音。胸部正侧位片检查未见异常。诊断:颈部囊肿并瘘管形成。局部麻醉下,以适量美蓝溶液经左侧颈部瘘管外口注入后,以肿物为中心作一长约7 cm的纵形手术切口。在左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内侧…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患者男,78岁,主因“直肠癌Miles术后23年,造口周围溃破溢脓2月”于2020年6月1日入院。患者23年前因直肠癌行Miles术。近半年来出现大便干燥,造口排便困难,需强力挤压腹部,手法协助排便。2月前造口周围皮肤红肿疼痛破溃溢脓,在当地医院给予局部换药抗感染治疗,无好转。1月前皮肤红肿横向发展至对侧腹壁,并破溃溢脓,继续换药后无好转。入院查体:体型偏胖,腹部略饱满,中下腹正中纵行绕脐手术瘢痕,长约15 cm;下腹自左至右横行排列3处瘘口:左下腹结肠造口、左下腹造口旁皮肤瘘口、右下腹皮肤瘘口。两皮肤瘘口相距约14 cm,中间皮肤红肿隆起,探针可对口通过。结肠造口黏膜红润,指诊容一小指尖通过。按压造瘘口周围皮肤,可见溢液溢脓,间断有气体排出。探针探查,左下腹造口旁皮肤瘘口可经皮下自结肠造口肠腔内穿出。既往冠心病病史8年,2型糖尿病病史6年。否认肝炎及肺结核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外伤、输血史。入院诊断:造口旁瘘、造口狭窄、腹壁感染、直肠癌术后。入院检查胸部CT、全腹CT、肿瘤标记物均未见复发转移。给予局部换药,控制并监测血糖。腹壁切口冲洗换药半月余,肉芽组织新鲜,普通细菌培养未见细菌生长。造口旁瘘无愈合趋势,遂于2020年6月19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造口切除重建+腹壁瘘管清创引流术。术后愈合良好。术后随访1年余,造口及腹壁均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男性病人,50岁。于8年前发现右乳头下有一黄豆大肿物,不痛,偶有乳头溢液,近年逐渐生长至鸡卵大。检查:右乳头下肿物5cm×6cm,表皮无红肿,挤压乳头有少量血性液体。在局麻下行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有囊性感,与  相似文献   

5.
患者 女,18岁。因右前臂远端桡侧皮肤凹陷,前臂旋转功能受限半年余,于1987年3月2日入院。患者8个月前曾因右前臂远端瘘口不愈,以右桡骨远段慢性骨髓炎而行大块死骨摘除术。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右前臂远端桡侧皮肤凹陷,见一手术瘢痕长约6cm及一瘘口,局部无红肿,前臂旋转功能受限。X线照片:右桡骨远段骨缺损7cm。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39岁,1997年2月因上腹壁皮肤局部肿胀、疼痛,但无胆管炎症状,在乡卫生院用粗针头注射器穿刺后,穿刺孔不愈,并有少许脓性分泌物溢出,已先后2次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腹壁慢性窦道”而手术治疗,术后瘘口仍持续不愈,于当年10月,来本院治疗。查体:上腹壁正中距脐约6cm处有一个米粒大小的瘘口,挤压腹壁时瘘口有少许脓性分泌物溢出,周围皮肤无红肿及糜烂,无其它腹部阳性体征,瘘管造影发现造影剂向上走行,长约10cm,内侧为盲端,并有负影,术前诊断为“上腹壁慢性窦道”而在局麻下手术,术中发现瘘管与肝…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 患者男 ,6 8岁 ,因晚期喉癌先行放射治疗 ,随后行全喉切除术 ,并永久性气管切开留置金属套管。术后颈部皮肤皮下组织伤口裂开 ,呈暗灰色溃烂创面 ,局部红肿已 4个月 ,于 2 0 0 1年 6月住院。检查 :颈前胸骨柄上迹为永久性气管造瘘 ,颈前区破溃糜烂 ,双下颌区红肿 ,周围组织变性无弹性 ,并有灰白色坏死组织附着。经加强抗感染治疗及局部创面换药 ,先进行右侧颈胸皮瓣延迟术 ,皮瓣长约 2 2cm ,宽 8cm。术后第 10天 ,发现经口食物有部分从颈部溃烂处外溢 ,造影后诊断为下咽瘘 ,瘘口直径 1cm× 1cm。乃停止经口饮食 ,改为鼻饲。皮瓣延…  相似文献   

8.
手术治疗异位甲状腺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男,3 0岁。因发现右颈部肿块4 d入院。体查:右胸锁乳突肌下方内侧可触及一大小约1 cm×2 cm质韧肿块,界稍不清,无压痛,不随吞咽活动,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双侧甲状腺无肿大,未及明显肿块。外院及我院穿刺细胞学检查均提示正常甲状腺组织。彩超示:甲状腺大小、形态正常,内未见异常回声,右颈部可见一大小约2.2 cm×2.3 cm稍高回声,界清,周边血流丰富。CT扫描,未发现颈部有明显异常肿块,甲状腺核素扫描未发现正常甲状腺,另外有异常核素浓集,且正常部位甲状腺呈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手术探查:术中打开右侧颈动脉鞘,于颈内静脉及颈总动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舌管囊肿和瘘术后复发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总结10年来我院收治的102例甲状腺舌管囊肿和瘘的临床资料,误诊6例。全部病例经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11年。结果 术后复发9例,复发率为8.8%,其中甲状舌管囊肿术后复发3例,甲状舌管瘘术后复发6例。术中发现未切除舌骨中段,瘘管多发分支以及囊肿感染形成瘘管是复发的主要原因。结论 常规行根治性手术是预防本病复发的主要措施。甲状舌管囊肿应尽可能在感染前手术,以免形成瘘管,增加手术难度;若复发应将瘘管周围组织切除直径扩大至1cm左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肠阴道瘘(rectovaginal fistula,RVF)经阴道手术修补的方法及手术成功的关键。方法2007年2月~2013年4月,对13例RVF经阴道修补。其中4例为RVF二次修补术,3例有2个瘘孔。均于瘘口形成半年后手术,术中不切除瘘管,采用“向心性”分离,充分利用瘘口周围的组织填补加固创面。结果13例瘘口均顺利愈合,无须行结肠造瘘术。手术时间25~55rain,(35±15)min。随访0.5~7年,平均2.5年,无复发。结论直肠阴道瘘经阴道修补简单易行,术中无需切除瘘管,手术时机、术前准备、术式的选择、术后管理是直肠阴道瘘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我院外科1994年7月至1997年7月共收治肛门正常直肠舟状窝瘘的女孩共6例,均经直肠入路,修补瘘孔,效果满意.经随诊半年,无一例复发,现报告如下.l 临床资料1.l 一般资料:6例均为女性直肠舟状窝瘘,发病年龄均在生后1个月内.发病前有会阴红肿者3例,腹泻者有3例,无明显会阴部脓肿溃破史.直肠舟状窝瘘外口直径在0.5cm以内4例,直径0.5~1.0cm2例.而内口直径为0.2~0.5cm,内口均在直肠前壁正前方,距齿线1.5cm以内.瘘管均是一  相似文献   

12.
肛门袋用于保护胰外瘘后瘘口皮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外瘘是在胰腺手术、创伤、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情况下发生的胰管破裂、胰液外漏于腹壁外。胰外瘘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及非手术两种。其手术方法包括瘘管切除及瘘管游离后置入胃腔或空肠腔内的内引流术。非手术治疗包括有效的引流、抑制胰腺外分泌、营养支持等。目前还有通过ERCP内置支架术等 ,一般都要在胰瘘发生 3个月后进行。  胰液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碱性液体 ,pH9 0。在胰外瘘长达 3个月以上的自然愈合或等待手术中 ,强碱性的胰液可使病人瘘口皮肤红肿、糜烂 ,甚至坏死、缺损。目前尚无对胰外瘘口皮肤保护的有效方法。以往常用的…  相似文献   

13.
<正>病人,女性,49岁。因发现右乳肿物6年,渐增大半年于2022年10月25日入院。6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乳一肿物,约“拳头”大小,无疼痛不适,皮肤无红肿、硬结,无乳头溢液。近半年肿物逐渐增大,现约“柚子”大小。既往6年前行右乳肿物切除术。病理检查:纤维腺瘤。体格检查:右侧乳房较左侧增大明显,表面皮肤无红肿,无桔皮样改变,无乳头凹陷,无乳头溢液,右乳外上可见长约5 cm陈旧手术瘢痕。右乳皮下可扪及一约15 cm×12 cm大小的实性肿块,  相似文献   

14.
正患儿,男,1岁,因"发现阴茎根部瘘口1年,溢液半年余"2018年3月收治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体检:阴茎发育正常,包皮过长,覆盖阴茎头,阴茎根部背侧近下腹壁可见直径约2 mm瘘口,瘘口周围皮肤发红,于瘘口上方下腹壁处可触及瘘管样组织,挤压下腹壁可见白色浑浊液体溢出,伴臭味(图1~3)。查全腹部CT提示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先天性脐尿管未闭并异位开口待排。入院后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首先取截石位,经尿道置入F6/7.5输尿管镜,顺利进镜,镜下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66岁,因“左乳渐增性肿块3年余”于2014年9月19日入院。查体:右侧乳房表面无红肿、破溃、流脓,左侧乳房乳晕处局限性隆起、稍红肿、无破溃,未见“桔皮样”、“酒窝征”改变;双侧乳头无内陷,挤压乳头无溢液;左侧乳房乳晕处局部肿大,乳头抬高,无溢液;左侧乳晕后方可触及一大小约3.0 cm ×2.0 cm ×2.0 cm 肿块,质硬,表面欠光滑,界限欠清楚,活动度尚可,无压痛;右侧乳腺未触及明显肿块、结节;双侧腋窝、锁骨上、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6.
甲状舌间导管残留常为儿童期颈中线部肿块 ,但也可见于成人甚或老年人。Sistrunk手术 ,即解剖此导管 ,连同舌骨一并切除已成为该病变的主要手术。甲状舌管囊肿的恶变率约为 1% ,其中 85 %为乳头状腺癌 ,肿块迅速增大而常无症状。巴西 Ana Costa医院头颈部外科于 1994~ 2 0 0 0年共收治甲状舌间导管 5 5例 ,计男 2 9例 ,女 2 6例 ,平均年龄 2 0 .6 7岁 ,中位值年龄17岁 ,其主要症状为一颈部结节或间歇排出浆液的瘘点 ,其位置多在环状软骨和舌骨之间 ,表现为囊肿 4 2例和瘘管 13例。囊肿大小为 1.0~ 4 .0 cm,中位值为2 .4 7cm。 6例的第一…  相似文献   

17.
患儿 男 ,7岁。因脐部溢液7年 ,脐周肿痛伴反复破溃流脓 3个月余入院。曾 2次于外院行脐周脓肿切开引流术。体查 :脐右侧及下方各有一 1 5cm手术疤痕 ,脐部可见一 0 3cm× 0 2cm× 0 2cm暗红色息肉样物 ,其上可见一极小内径之外瘘口 ,挤之有少量淡黄色分泌物溢出 ,脐周无明显压痛及液波感。试图行瘘管造影失败。诊断为先天性脐肠瘘。于基础麻醉加硬膜外复合麻醉下行瘘管探查、瘘管切除术。术中见瘘管呈灰白色 ,外径约 0 15cm ,走行于脐右侧腹膜前 ,于右腹直肌外缘进腹与盲肠前下方相连 ,相连处可见一膨大部 ,遂行瘘管切除 ,…  相似文献   

18.
儿童梨状窝瘘的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报告了近年收治的12例儿童梨状窝瘘的诊断与处理经验。患者年龄为1.5~10岁。11例表现为左侧颈部炎性肿块,发作期颈部超声检查及核素显像示炎症累及甲状腺左叶,炎症消退后作食管吞钡造影,均证实存在左侧梨状窝瘘;1例为左侧甲状腺无痛性囊性肿块。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予瘘管高位结扎切除;1例术中未能找到瘘管,术后吞钡复查,瘘管消失;1例甲状腺左叶无痛性囊性肿者,术中证实梨状窝瘘伴甲状腺内囊肿形成,行囊肿切除及瘘管高位结扎术。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随访1~5年无复发。另6例未手术者,5例1~6年无症状,1例2年间有3次发作。作者认为,充分认识梨状窝瘘,对于化脓性甲状腺炎或原因不明的颈部感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碳激光治疗乳腺导管瘘2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腺导管瘘是乳腺疾病少见病之一。我们回顾分析自1995~ 2 0 0 2年间采用二氧化碳 (CO2 )激光手术治疗乳腺导管瘘 2 8例。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 2 8例中 ,女 2 2例 13~ 4 5岁 ,男 6例 2 3~ 5 5岁 ,共35个瘘 (双乳瘘和单乳多瘘 )。病程最长 9年 ,2 2例女患者均无哺乳史。其中 8例有人工流产史。临床主要表现乳晕旁及附近处反复感染破溃。瘘道外口多在乳晕周围或稍远处 ,最远距离乳头开口 6cm。 2例有瘘管切除史 ,6例有切开引流史 ,2 8例均为第 1次CO2 激光手术治疗。全部门诊激光手术治疗痊愈后随访 1年以上无复发。…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20岁。因急性阑尾炎在外院行阑尾切除后第10天于手术切口中点处出现一皮肤破溃口,并有少许脓液渗出,渗液中偶见一条或数条蠕动的白色小虫。经外院治疗3月无效以“阑尾术后瘘”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一般情况差。右下腹见一长约6cm的手术疤痕,其中点见一约0.5cm长皮肤破溃口,有少许脓性渗液,触之切口下有一约5.0cm×6.0cm边界不清的肿块,质硬,不活动,轻触痛,肠鸣音正常。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均正常。腹部B超检查示回盲部有一约4.0cm×5.0cm大肿块。瘘管造影示右下腹麦氏手术切口疤痕中点皮肤破溃下有一宽约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