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正己烷职业接触人群尿液与血液多项生物监测指标的差异,分析其内在相关性,为该人群的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用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正己烷浓度;采用酶标仪比色法测定受检者尿液中吡咯加合物的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主要生化指标检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均数t检验、秩和检验、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正已烷职业接触组和对照组车间空气中正己烷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分别为32.6±6.9mg/m^3和<0.15mg/m^3,两组工人尿液中吡咯加合物水平为1.91±0.29nmol/mL和1.17±0.18nmol/mL,两个指标在两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接触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碱性磷酸酶(ALP)、钾离子(K^+)分别是15.76±5.29μmol/L、11.87±4.14μmol/L、64.1±14.9U/L、4.34±0.33mmol/L,对照组上述4项指标分别为11.89±4.1μmol/L、8.36±3.92μmol/L、43.34±9.68U/L、4.49±0.41mmol/L,两组比较(t检验),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水平(MCHC)、大血小板比例(P-LCR)、单核细胞绝对值(MONO)、嗜酸性细胞绝对值(EOS)指标分别为337.3±9.37g/L、(28.93±1.17)%、(0.35±0.09)×10^9/L、(0.163±0.079)×10^9/L,与对照组指标341.7±13.58g/L、(27.45±0.99)%、(0.39±0.11)×10^9/L、(0.129±0.083)×10^9/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检验,P<0.05);尿液中吡咯加合物水平与TBIL、IBIL、ALP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77、0.566、0.431;与MCHC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433;与EOS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517。结论正己烷职业接触人群尿中吡咯加合物水平,血清TBIL、IBIL、ALP、K^+水平与非接触人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建议作为正己烷职业接触者健康监护的监测指标;其中尿液吡咯加合物水平与血液多项功能指标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人工肝治疗前、后,重症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8、总胆红素、γ-球蛋白(γG)水平的变化,分析人工肝技术清除病理性有害物质的功能。方法:34例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18例为人工肝治疗组,进行人工肝 内科综合治疗;16例为对照组,只进行内科综合治疗,血清IL-18、总胆红素及γG的水平,分别采用ELISA法、Beck-manCX4生化仪及Sebia电泳仪进行检测。结果:人工肝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IL-18的含量分别为(499.11±230.24)ng/L和(313.78±83.28)ng/L,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L-18的含量分别为(477.89±163.79)ng/L和(373.73±148.41)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肝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含量的均值分别为(555.01±17.81)μmol/L和(305.92±62.19)μmol/L;差异显著(P<0.05)。血清γG均值分别为(23.8±12.41)g/L和(22.47±2.28)g/L,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含量的均值分别为(543.12±21.77)μmol/L和(513.55±15.58)μmol/L;血清γG均值分别为(21.66±13.48)g/L和(21.96±5.88)g/L,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技术可有效地清除重肝乙肝患者体内IL-18、总胆红素等病理性物质,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为肝移植的治疗争取了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与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立76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氧化酶法检测血清TBIL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OX-LDL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清TBI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7.93±2.68μmol/L vs 15.51±3.92μmol/L,P<0.01),而血浆OX-LD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97.25±37.44mmol/L vs29.21±11.36mmol/L,P<0.01);冠心病患者血清TBIL与血浆OX-LDL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64,P<0.01),而健康对照组中血清TBIL与血浆OX-LDL间的相关性则不明显(r=-0.15,P>0.05)。结论:冠心病时血清TBIL显著降低而OX-LDL显著升高;冠心病患者血清TBIL抗LDL氧化能力的减弱可能是导致OX-LDL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胆汁酸(TBA)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根据其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水平分为轻、中、重度各20例.分别检测TBA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的血清TBA水平分别为15.32±12.27μmol/L、55.45±37.62μmol/L、110.68±59.42μmol/L.3组之间的TBA 水平两两比较p均小于0.01.结论 TBA可作为判断慢性乙型肝炎严重程度的主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胆红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DKD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DKD组),按照eGFR水平分为A1组:<60mL/[min·(1.73m2)],A2组60mL/[min·(1.73m2)]≤eGFR< 90mL/[min·(1.73m2)],A3组:eGFR≥90mL/[min·(1.73m2)],另选取单纯糖尿病(DM)及健康志愿者各50例,分别纳入DM组和健康组,比较DKD组、DM组、健康组eGFR、血清白蛋白(ALB)、尿酸(UA)、血肌酐(SCr)、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VEGF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同时对比A1、A2、A3组病程及上述指标,分析eGFR与其他生化指标的相关性,评价eGFR、VEGF、胆红素诊断DKD的效能,并分析DKD患者中影响eGFR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DKD组血清eGFR(70.18±20.56) mL/[min· (1.73m2)]、ALB(35.29±10.67) g/L、TBIL(9.18±2.65) μmol/L、DBIL(2.17±0.45) μmol/L较DM组及健康组低,DKD组UA(401.23±10.09)μmol/L、SCr(1.29±0.67) mg/dL、VEGF(55.29±1.25) pg/mL、TC(6.30-±2.12) mmol/L、TG(2.79±1.36) mmol/L显著高于DM组及健康组(P <0.05);A1组病程长于A2、A3组,A1组血清ALB、SCr、TBIL、DBIL低于A2、A3组,A1组UA、VEGF、TC、TG较A2、A3组高(P<0.05);相关分析显示DKD患者eGFR与TBIL、DBIL呈正相关(P<0.05),与SCr、VEGF、TC、TG呈负相关(P <0.05);eGFR、VEGF、胆红素联合诊断DKD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性高于单项指标诊断;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血清VGEGF、TG、TBIL是影响DKD患者eGF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eGFR与其血清VEGF、胆红素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可综合上述指标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6.
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严重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胆汁酸 (TBA)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  6 0例慢性乙型肝炎根据其总胆红素 (TBIL)、丙氨酸转氨酶 (ALT)、白蛋白 (ALB)及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的水平分为轻、中、重度各 2 0例 .分别检测TBA水平 .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的血清TBA水平分别为 15 .32± 12 .2 7μmol/L、5 5 .4 5± 37.6 2 μmol/L、110 .6 8± 5 9.4 2 μmol/L .3组之间的TBA水平两两比较p均小于 0 .0 1.结论 TBA可作为判断慢性乙型肝炎严重程度的主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王艳荣 《医学信息》2019,(16):165-166,174
目的 分析血清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联合血脂检验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7年1月~12月因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于我院进行治疗的3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观察组;另选同期于我院治疗的30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血清胆红素(TBIL)、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水平(TC、TG、HDL-C、LDL-C)进行检测对比。结果 观察组TBIL水平为(8.25±1.73)μmol/L,低于对照组的(10.42±1.69)μmol/L,HbA1c水平为(7.87±0.36)%,高于对照组的(6.28±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C、TG、LDL-C分别为(4.98±1.40)mmol/L、(5.92±1.02)mmol/L、(3.11±0.40)mmol/L,高于对照组的(2.35±0.92)mmol/L、(5.01±0.73)mmol/L、(2.62±0.33)mmol/L,观察组HDL-C为(1.02±0.23)mmol/L,低于对照组的(1.40±0.25)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联合血脂检验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诊断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定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用免疫比浊法对30例健康体检者、30例AMI进行血清CRP检测,同时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并对其中5例AMI患者(胸痛发作1h内入院)作动态观测.结果 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RP、CK-MB、cTnT浓度分别为3.21±0.62mg/L、13.1±2.2U/L、0.23±0.2μg/L、30例AMI CRP、CK-MB、cTnT浓度分别为19.2±6.3mg/L、99.0±73.4U/L、2.9±2.1μg/L,阳性率分别为98.2%、83.2%、85.7%.5例动态观察lh内入院时血清中CRP浓度开始升高15.0±2.3mg/L,所升高峰值时间比CK-MB、cTnT时间早(p<0.01).结论 CRP可作为AMI早期诊断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乳酸脱氢酶(LDH)等心肌酶,联合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和超敏肌钙蛋白I(TnI-Ultra)等心肌损伤相关蛋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AMI患者150例,病发后6h内采集静脉血,检测患者心肌酶谱(CK、CK-MB、HCY和LDH)及IMA和TnI-Ultra等生化指标.同期选取100例非AMI患者血液样本作为对照组.结果 150例AMI患者血清CK、CK-MB、LDH(U/L)和HCY(μmol/L)水平分别为:688.5±68.7、86.4±9.2、364.7±55.2和34.5±9.4.与对照组相比,CK和CK-MB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LDH和HCY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MA(65.5±11.7 U/L)和TnI-Ultra(10.6±3.5μg/L)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K、CK-MB、HCY和LDH等心肌酶指标在AMI患者中有较高的阳性率,但某些非AMI类疾病也可能导致以上指标异常升高;IMA和TnI-Ultra等心肌损伤相关蛋白对AMI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心肌酶联合心肌损伤相关蛋白检测有助于AMI的早期诊断,对降低AMI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 -反应蛋白 (CRP)定量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 .方法 用免疫比浊法对 30例健康体检者、30例AMI进行血清CRP检测 ,同时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 ,并对其中 5例AMI患者 (胸痛发作 1h内入院 )作动态观测 .结果  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RP、CK -MB、cTnT浓度分别为3.2 1± 0 .6 2mg/L、13.1± 2 .2U/L、0 .2 3± 0 .2 μg/L、30例AMICRP、CK -MB、cTnT浓度分别为 19.2± 6 .3mg/L、99.0±73.4U/L、2 .9± 2 .1μg/L ,阳性率分别为 98.2 %、83.2 %、85 .7% . 5例动态观察lh内入院时血清中CRP浓度开始升高 15 .0± 2 .3mg/L ,所升高峰值时间比CK -MB、cTnT时间早 (p <0 .0 1) .结论 CRP可作为AMI早期诊断的血清标志物 .  相似文献   

11.
IL-8、IL-1β、TNF-α水平在COPD发病中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诱导痰液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符合COPD诊断标准的患者88例、健康对照者96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COPD急发期(AECOPD)、缓解期患者、健康对照组的诱导痰和血清IL-8、IL-1β、TNF-α水平,并比较AECOPD患者血清中IL-8,IL-1β,TNF-α水平与肺功能FEV1.0的相关性.结果:健康吸烟组和AECOPD与COPD稳定期患者诱导痰中IL-8分别为(2.72±1.39)μg/L、(5.76±3.87)μg/L、(3.52±2.18)μg/L,IL-1β分别为(2.67±1.38)μg/L、(3.95±2.16)μg/L、(2.98±1.37)μg/L,TNF-α分别为(74.28±24.83)pmol/L、(148.32±32.74)pmol/L、(95.62±17.35)pmol/L;血中IL-8分别为(1.37±2.62)μg/L、(4.26±3.16)μg/L、(2.66±1.54)μg/L,IL-1β分别为(1.78±1.26)μg/L、(3.69±3.52)μg/L、(2.42±1.87)μg/L,TNF-α分别为(46.53±31.77)pmol/L、(102.92±72.68)pmol/L、(59.62±33.87)pmol/L;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痰液和血清中IL-8,IL-1β,TNF-α水平高低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呈显著负相关.结论:IL-8,IL-1β,TNF-α等细胞因子在COPD的发病及急性加重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机体的系统性炎症反应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Hedgehog(Hh)信号通路阻断剂环王巴明对脑胶质瘤U87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U87细胞,以10、50、100μmol/L的环王巴明作用24h,MTT法检测环王巴明对U87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环王巴明对U87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检测环王巴明对U87细胞Gli-1 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环王巴明对U87细胞Gli-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MTT检测结果表明10μmol/L环王巴明组(85.11±2.61)%、50μmol/L环王巴明组(76.81±3.13)%和100μmol/L环王巴明组(69.20±4.11)%细胞活性较空白对照组(99.87±0.21)%降低(P0.05);流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表明10μmol/L环王巴明组(15.22±0.21)%、50μmol/L环王巴明组(24.87±0.24)%和100μmol/L环王巴明组(31.36±0.26)%细胞总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2.66±0.28)%升高(P0.05);RT-PCR检测结果表明10μmol/L环王巴明组(0.68±0.06)%、50μmol/L环王巴明组(0.48±0.06)%和100μmol/L环王巴明组(0.30±0.06)%Gli-1mRNA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0.92±0.11)%降低(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10μmol/L环王巴明组(0.78±0.06)%、50μmol/L环王巴明组(0.58±0.05)%和100μmol/L环王巴明组(0.40±0.04)%Gli-1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0.94±0.11)%降低(P0.05)。结论Hedgehog信号通路阻断剂环王巴明可以抑制脑胶质瘤U87细胞增殖、诱导U87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GLi-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评价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在治疗慢性肝病重度黄疸中的价值及最佳适用范围。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0年7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94例不同病因慢性肝病重度黄疸患者,其中男性68例,女性26例;年龄29~76岁,中位年龄57岁。接受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治疗,比较单次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变化;并探讨不同初始胆红素水平及初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水平对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能力的影响。结果单次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分别为(387.80±183.08)、(238.66±103.52)、(127.23±62.00)μmol/L;治疗后分别为(291.80±135.58)、(183.10±76.29)、(92.85±54.25)μmol/L,血浆灌流治疗能显著降低治疗后血清TBiL、DBiL及IBiL的水平(P<0.01);单次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治疗对TBiL、DBiL及IBiL的清除率分别为23.68%±9.14%、21.54%±9.90%及27.09%±16.84%,HB-H-6树脂对IBiL的吸附能力略强于TBiL及DBiL(P<0.01)。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对不同层次的初始TBiL水平均有效,均能引起治疗后胆红素水平的显著降低(P<0.01);初始TBiL水平越高,HB-H-6树脂清除胆红素的绝对值越高(P<0.01);对初始TBiL水平在200μmol/L以上HB-H-6树脂吸附能力明显高于初始TBiL水平在200μmol/L以下时(P<0.01)。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的能力不受初始PTA影响;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HB-H-6树脂吸附胆红素血浆灌流作为黄疸的人工肝治疗方法之一,安全有效,且适用于TBiL浓度200μmol/L以上的重度黄疸患者。  相似文献   

14.
王艳荣 《医学信息》2019,(15):173-174
目的 分析生化检验中样本溶血对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12月我院进行体检的317名健康人群的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60名和对照组157名。对照组采取常规存放标本,观察组采取人工溶血处理,比较两组高密度脂蛋白(HDL)、甘油三酯(TG)、总蛋白(TP)、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乳酸脱氢酶(LDH)。结果 两组HDL、TG、ALB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P、LDH、CK-MB、CK、AST、TBIL、DBIL分别为(58.95±6.87)g/L、(395.56±11.69)U/L、(84.69±6.84)U/L、(175.69±6.97)IU/L、(84.51±3.69)U/L、(14.23±1.21)μmol/L、(4.21±0.84)μmol/L,优于对照组的(86.64±5.96)g/L、(172.66±10.36)U/L、(6.88±0.78)U/L、(124.46±6.32)IU/L、(70.36±2.36)U/L、(9.71±2.12)μmol/L、(10.58±2.5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在出现溶血现象后会导致生化检验结果出现偏差,影响其准确度,提高检查人员对标本的重视程度,才能有效的保证生化检测结果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62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病人,其中男性41例,女性21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51.8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3.1年。对其分别进行SWE检查及血清学指标检测,对肝进行活检;并与病理肝纤维化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病理诊断S1期8例,S2期31例,S3期23例。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纤维程度的升高,其S1期、S2期、S3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9.4 U/L±1.6 U/L、73.6 U/L±1.9 U/L、95.6 U/L±2.5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51.5 U/L±1.2 U/L、65.6 U/L±1.7 U/L、80.9 U/L±2.8 U/L)及总胆红素(TBiL)(15.3μmol/L±3.8μmol/L、17.6μmol/L±4.5μmol/L、26.6μmol/L±4.9μmol/L)逐渐升高(P <0.05);SWE技术测量S1期、S2期、S3期弹性模量分别为(5.9±1.2) kPa、(8.5±2.6) kPa、(17.3±5.0) kPa,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ys-C)表达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入住我院心内科134例ACS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5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2例,同时健康体检者62例,测定各组hs-CRP、Cys-C l以及相关性因子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ACS患者hs-CRP(mg/L)(SA组:4.87 ±0.65、UAP组:9.81 ±1.13、AMI组:20.27±2.36、对照组1.24±0.52)、Cys-C (mg/L)(SA组:0.76±0.13、UAP组:1.03±0.17、AMI组:1.39±0.36、对照组0.46±0.07、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μg/mL)(SA组:308.43±35.52、UAP组:379.86±27.90、AMI组:420.13±50.16、对照组112.07±10.18)以及IL-6 (pg/L)(SA组:62.37±5.18、UAP组:69.05±7.18、AMI组:72.53±6.95、对照组27.19±3.96)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μmol/L)(SA组:22.84±2.65、UAP组:19.43±1.79、AMI组:7.93±1.17、对照组30.19±3.53)水平相对于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CS血清hs-CRP表达与Cys-C,MMP-9,eNOS相关(P<0.05),Cys-C与MMP-9、eNOS、IL-6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③SA组、UAP组以及AMI组血清hs-CRP、Cys-C表达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s-CRP、Cys-C表达对于诊断ACS可能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sICAM-1)、人软骨糖蛋白39 (human cartilage glycoprotein 39,YKL-40)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在肺炎患儿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的100例小儿肺炎患者,另选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普通肺炎、重症肺炎患者和正常人群血清sICAM-1、YKL-40、CK、TNF-α、IL-6、IL-8表达水平,不同病情程度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患者重症肺炎和普通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效能。结果血清sICAM-1、YKL-40、CK、TNF-α、IL-6、IL-8表达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重症肺炎组、普通肺炎组以及对照组;血清sICAM-1、YKL-40、CK、TNF-α、IL-6、IL-8表达水平均可作为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01),分别将普通肺炎和重症肺炎患者与对照组展开检测效能对比,分析可得普通肺炎和重症肺炎患者的sICAM-1临界值分别为140.80 ng/mL、160.82 ng/mL, YKL-40临界值分别为29.84ng/mL、32.61ng/mL,CK临界值分别为184.21 U/L、197.15U/L;sICAM-1、YKL-40、CK指标曲线下面积高于0.7,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结论血清sICAM-1、YKL-40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在肺炎患儿诊断及疗效观察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建议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冠心病人群中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联素和胆固醇(TC)水平并分析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本文选定对照组(A组)20名、单纯冠心病组(B组)32例和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组(C组)36例,对上述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ET:B组(66.5±48.3pg/mL)、C组(73.2±53.8pg/mL)与A组(50.1±20.7pg/mL)比,分别P<0.01和P<0.001;hs-CRP:B组(2.18±2.02mg/dL)、C组(3.08±2.73mg/dL)与A组(1.46±1.26mg/dL)比,P均小于0.001;TNF-:αB组(19.0±7.0pg/mL)、C组(25.0±9.0pg/mL)与A组(15.0±5.0pg/mL)比,P均小于0.001;NO:B组(43.5±22.7μmol/L)、C组(40.1±20.3μmol/L)与A组(75.4±40.6μmol/L)比,P均小于0.001;脂联素:B组(8.58±2.72mg/L)、C组(7.08±2.03mg/L)与A组(12.46±3.26mg/L)比,P均小于0.001。血清脂联素水平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0.01)。在以TC为应变量的多元回归分析中,hs-CRP、脂联素进入方程(P<0.001)。冠心病人群的血清ET、hs-CRP、TNF-α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人群,血清NO、脂联素水平则与之相反。脂联素和TC、hs-CRP同样是一个很好的评价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茵栀黄口服液对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作用.方法将598例新生儿(均在生理性黄疸范围内)随机分为两组,预防组(301例)的新生儿在出生后1d予以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对照组(297)例不做任何处理.结果 预防组72h血清胆红素值为(136.12±7.23)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72.45±8.45)μmol/L,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可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收集整理1-14岁健康儿童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测定结果,建立符合当地实际情况适合儿童使用的血清TBIL、DBIL参考区间.方法 随机选择2007~2008年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入托、入学及健康体检的1~14岁健康儿男、女儿童,作为实验组.同时随机选择2007~2008年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男、女成人,作为对照组.比较男女儿童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再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百分位数法,确定1~14岁儿童血清TBIL、DBIL参考区间.结果 男童、女童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与成人对照组之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1).1~14岁儿童血清TBIL、DBIL参考区间分别为2.2-15.4μmol/L、0.7-5.5μmol/L.结论 1~14岁儿童参考区间明显低于文献报道成人参考区间,应对现用的参考区间进行调整,增加儿童有别于成人的参考区间,提高对儿童疾病诊断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