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郝健 《中外健康文摘》2013,(12):261-262
目的研究家庭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例经住院治疗痊愈出院的康复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100例进行为期1年的家庭护理干预和随访,对照组100例无家庭护理干预.结果1年后干预组患者的精神症状明显好转,社会功能明显改善,复发率明显下降,1年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结论家庭护理对出院后慢性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预防复发、减轻精神症状、恢复社会功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出院后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干预组患者及家属进行家庭护理干预,用自制的服药依从性调查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评定,对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和干预一年后同步进行测评,进行统计学分析及对照,并统计两组一年内的复发率。结果:出院1年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生活主动性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有利于康复期患者社会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0例经住院治疗痊愈出院的康复期患者,随机分成2个组,干预组100例给予为期1年的社区护理干预和随访,对照组100例未给予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精神症状明显好转,社会功能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出院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预防复发、减轻精神症状及恢复社会功能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艾芳  张宇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1):641-642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将临床97例"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出院后2组患者均给予抗精神药物维持治疗和一般的心理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干预后6个月、12个月,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精神症状阳性量表(SAPS)、精神症状阴性量表(SAN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能够稳定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降低复发率,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护理结合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将9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干预组病人在住院期间接受系统的护理结合家庭干预治疗,出院后并进行随访,用PANSS量表、QDL-100量表,MRSS量表和患者情况调查表在出院1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出院1年后干预组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QDL-10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R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复发例数和再住院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再就业率明显多于对照组.讨论护理结合家庭干预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康复状态和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主动访视对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出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精神药物维持治疗和一般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为期1年的以家庭访视为模式的护理干预,于出院后每3个月深入家庭进行家访。1年后,采用PANNS量表、PSP量表、WHOQOL-BREF量表、简易六级肇事肇祸危险度分级评估表进行评估。结果:1年后,研究组患者的家庭环境、社会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患者病情总体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环境、精神病性症状和社会功能缺陷影响着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庭访视护理干预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稳定和改善患者的病情,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于侠 《中国民康医学》2014,(18):108-109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患者出院后每周2次、每次3045min的心理、生理和社会行为方面的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通过GQOLI量化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分组前,其GQOLI量化表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家庭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在GQOLI量化表中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功能、生活质量整体评价等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行家庭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该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60例痊愈出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80例、对照组80例,对研究组80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于患者入组时及出院后的第12个月末各进行一次精神科量表(包括BPRS、GAS、CGI-SI)评定和比较。结果:研究组经社区护理随访1年前后BPRS、GAS、CGI-SI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经一般护理干预随访1年前后BPRS、GAS、CGI-SI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研究组与对照组于随访1年后的BPRS、GAS、CGI-SI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社区护理,可有效降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及住院的风险和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亲情化延续护理对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从出院患者当中抽取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只给予电话随访及一般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亲情化延续护理,干预一年。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服药依从性、复发率进行评定。结果干预1年后观察组PSP量表各项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总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服药依从性较对照组高(P〈0.01),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对出院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亲情化延续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及服药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0.
岳春美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9):911-912
目的:探讨出院后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近期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研究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未进行护理干预。分别与患者出院后3个月和1年调查康复状态和复发率评定。结果:出院后3个月和1年研究组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复发率为7.0%,对照组复发率为25.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x2=5.58,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进行护理干预是改善患者近期效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将73例出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37例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36例未进行护理干预。2组干预前后分别以医学应对量表(MCMQ)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进行评估并作对照分析。结果6个月后干预组MCMQ的面对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屈服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SSRS量表评分除利用度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入住我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综合干预组,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护理,综合干预组实施包括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家庭及社会支持等综合护理,两组均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IPROS中的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各项评分及GQOLI-74中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各项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结果显示,综合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出院时的IPROS中的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各项评分分别较入院时显著降低,且综合干预组IPROS中的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合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出院时的GQOLI-74中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各项评分分别较入院时显著提高,且综合干预组GQOLI-74中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疾病康复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使其尽早恢复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性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干预组给予综合性家庭干预合并药物治疗,观察组仅给予药物治疗,自然社区生活,患者出院时和出院6月后分别进行PANSS、SDSS量表评定。结果:干预组6月后PANSS SDSS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综合性家庭干预能改善精神分裂症症状,提高病人的社会功能,是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进行综合性家庭干预的远期效果.方法:83例达到临床痊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座谈、心理干预、药物应用指导、行为指导等家庭干预方法;一组处于随意状态,进行为期5年的对照研究.分别从社会功能恢复程度、自杀率、复发率、再人院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家庭干预组对疾病及康复知识的知晓程度、复发率、社会功能评估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性社区家庭干预对于精神分裂症的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首次发病且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89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45例)和对照组(144例),入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精神药物治疗和一般的心理教育,研究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出院后每3个月深入家庭进行家访或给予针对性具体指导,随访时间为2年。采用自制家庭用精神分裂症健康知识调查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the Brief Psychialric Rating Scale,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the 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the 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Family APGAR index,APGAR)、坎伯威家庭问卷中文版(CFICV),服药依从性量表分别与入院时、半年、1年、2年进行判定。统计分析通过家庭护理干预2年后,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复发率、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家庭功能等指标。结果:入组时,精神分裂症的健康知识、BPRS、SDSS、GQOLI评分以及家庭功能障碍,高情感表达的构成比等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两年后,研究组健康知识评分、GQOL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BPRS、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严重家庭功能障碍、情感表达的构成比低于对照组(P<0.01),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对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家庭功能的改善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家庭干预对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作用。方法 将 2 2 6例随机分成家庭干预组和对照组各 113例 ,脱落 2 7例 ,实际调查家庭干预组为 98例 ,对照组 10 1例。家庭干预组采用家庭干预和抗精神病药物联用 ,对照组采用一般的门诊治疗。在出院后 6个月、1年、2年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家庭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率在出院后 6个月、1年、2年分别为 7.14 %、16.3 3 %、2 8.5 7%和 16.83 %、3 5 .64 %、5 0 .5 0 %,两组复发率在出院后 6个月差异有显著性 (χ2 =4.40 2 ,P <0 .0 5 ) ,在出院后 1年和 2年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 (χ2 分别为 9.615 ,9.987,P<0 .0 1)。结论 家庭干预是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率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精神科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住院治疗的8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各41例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心理行为护理)。对比两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量表、阴性症状量表评分以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社会功能量表、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利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促进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农村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经济效益。方法将1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由治疗小组对干预组进行以心理教育为主的综合家庭干预方式进行干预指导。对照组仅进行疾病的干预和精神病知识的宣教。在入组时、入组后第1、2、3年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卫生经济调查表对2组进行评估。结果①患者及家属复工收入高于对照组,直接及间接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②干预组第3年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③2组间社会功能(SDSS)比较,在康复的第1年和第2年2组间社会功能无差异,第3年2组间有显著差异(t=-3.006,P=0.003)。结论对农村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干预,既有利于减少疾病复发,又可减轻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病情的稳定和提高陪护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治疗痊愈后出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253例分为研究组(127例)和对照组(126例),对病人进行每3个月1次的家庭随访,为期1年;对照组采用家庭干预和自我调适的方法.经过1年的护理干预,采用SCL - 90量表,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以及病人服药依从性量表,分别对病人和家庭陪护者入组时3、6个月,1年后进行评定.结果:入组时,SCL - 90量表,PSP量表、SDSS量表评定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年后,研究组SCL- 90和PSP、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对稳定精神分裂症病人病情、提高病人社会功能的恢复能力、降低复发率,改善家庭陪护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对病人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取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2016年至2018年诊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分析对象,随机从该群体抽取80例,数字编序后随机每组4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应常规慢性精神分裂症护理、慢性精神分裂症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模式下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相关数据优劣性。结果在治疗后8周末对两组患者应用SSPI(社会功能评定量表)对社会功能进行检测,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更具优越性(P0.05);治疗后8周末对患者生活质量应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进行检测,提示观察组患者各项数据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更好的改善其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障患者顺利回归社会生活,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