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华核医学杂志》2014,(3):236-236
2014年4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影像学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主办,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医学会、南京临床核医学中心承办的2014年中国南京分子标志与核医学靶向诊断及治疗学术论坛在南京成功举办。此次论坛有来自各相关专业领域25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重点讨论了当今新型肿瘤分子标志及其在肿瘤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等基础与临床应用中的最新进展,并对核医学及分子影像在肿瘤研究各专业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2.
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发展。以及对肿瘤早期诊断的重视,肿瘤标志开始得到从事肿瘤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者的重视。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的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也迅速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尽管这些肿瘤标志存在非特异性,但应用得合理时,对于肿瘤的筛查、诊断、判断预后和转归,评价治疗效果和高危人群的跟踪观察等方面具有较大实用价值。近来,接受肿瘤标志物检查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在临床上肿瘤标志物已成为肿瘤患者的重要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3.
应用肿瘤标志(tumor markers)诊断筛选癌症,已成为当今癌症检查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目前,已广泛使用肿瘤标志来了解恶性肿瘤病情、判断肿瘤治疗效果及追踪观察肿瘤发展的情况。1979年,美国Koprowski[1]发现的一种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已成为最新出现的、很有价值的消化道肿瘤标志之一。Herlyn[2] 于1979年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出此抗原。1983年,由DelVillano[8]制成药盒,现今Centocor 公司生产的CA19-9放射免疫分析药盒已广泛使用。CA19-9值以每毫升的单位数表示浓度[U/ml]。CA19-9的1个单位相当于精制抗原0.8毫微克。  相似文献   

4.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标志。定量动态对比增强MRI在肿瘤学临床研究中有着重要价值,不仅能直观显示肿瘤新生血管,并可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前精准定性诊断、治疗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肝动脉插管介入性治疗已成为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但由于一定肿瘤支配血管限制性因素,对肿瘤总体控制程度及疗效判定除影像学依据外,相关肿瘤标志的血清学检测也十分重要,本文选取了目前认为较有诊断价值的AFP、AFP变异体及r-GT同功酶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标志物,进一步探讨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尤其在介入性治疗中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抗肿瘤药物及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年来肿瘤药物及临床研究的进展进行了概括性论述.许多研究表明,抗肿瘤的诊断、治疗药物和新技术不断出现,如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R)水平可以作为某些疾病和肿瘤的诊断指标;血清中一氧化氮(NO)水平降低可以反映出其局部抗肿瘤功能的强弱,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监测及判断病情有一定意义;端粒酶催化亚基(hTERT)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基因芯片技术对癌症进行快速检测和分析等,这些研究为抗肿瘤的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手段提供了多种参考.  相似文献   

7.
肿瘤患者淋巴结受损,是全身扩散的标志之一,临床医师面临的困难,就是早期诊断恶性病变患者的看不见,摸不到的淋巴结是否受损。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及医学工程学的发展,影像学诊断技术在头颈部肿瘤诊断的应用受到普遍重 视。它不仅能明确病变的部位,而且能显示病变的范围,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制定。自70年代以来,CT的开发及MRI的临床应用,大大丰富了头颈部肿瘤影像诊断手段。 近年来,我国头颈部肿瘤诊断、治疗领域  相似文献   

9.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是实体瘤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成分之一。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特异性高表达于CAFs,在大多数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是一种很有前景的肿瘤诊断与治疗靶点。近年来,放射性核素标记靶向FAP的分子探针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已取得一系列研究进展。笔者对FAP抑制剂(FAPI)新型分子影像探针在肿瘤诊断、辅助临床治疗决策优化及核素靶向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更深入地了解FAPI探针在核医学肿瘤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放射学实践》2005,20(4):297-297
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肿瘤临床杂志共同主办的全国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断治疗国际学术研讨会议定于2005年9月22日~24日在中国天津举行。学术会议涉及近年来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断治疗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包括病理学、影像学和治疗学三部分内容。一、会议  相似文献   

11.
火器伤气性坏疽战时发病率高,病情发展迅猛,诊断和治疗稍有延误则导致截肢或死亡。本研究为临床早期诊断分型提供了病理学依据。新的临床分型对早期诊断治疗、减少气性坏疽截肢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喉部肿瘤的CT诊断(附41例报告)广州市中山医科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谢榜昆,宋振超喉部肿瘤以往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喉镜和常规放射检查。近年来,对于显示病变、确定肿瘤侵犯范围、肿瘤分期及有否转移,CT显示了较大优越性,因此,对临床治疗喉部肿瘤有很大价...  相似文献   

13.
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作为肿瘤血管生成的标志,反映了血管生成的程度,故肿瘤组织尤其恶性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的测定对于判断肿瘤病人的预后、筛选转移高危病例、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疗效等具有重要作用,是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MVD与医学影像学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4.
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核素显像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与转移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基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共受体(VEGFR)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VEGFR已成为目前肿瘤血管生成的诊断和治疗研究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分子靶点.放射性核素受体显像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能够客观、准确显示体内肿瘤组织VEGFR的分布、密度及与其配体的结合亲和力,有助于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分期、复发与转移的探测,并对临床实施针对VEGFR的肿瘤生物治疗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放射学实践》2005,20(3):267-267
由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肿瘤临床杂志共同主办的全国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断治疗国际学术研讨会议定于2005年9月22日~24日在中国天津举行。学术会议涉及近年来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断治疗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包括病理学、影像学和治疗学三部分内容。一、会议议题:①骨软组织肉瘤现代外科手术治疗;②骨软组织肉瘤的综合治疗;③脊椎肿瘤和骨转移瘤的治疗;④病理学形态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⑤功能骨软组织肿瘤成像技术;⑥骨软组织肿瘤的护理与康复。二、会议形式:会议将采用特邀报告、专题报告形式。会议将邀请多位国际著…  相似文献   

16.
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作为肿瘤血管生成的标志,反映了血管生成的程度,故肿瘤组织尤其恶性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的测定对于判断肿瘤病人的预后、筛选转移高危病例、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疗效等具有重要作用,是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MVD与医学影像学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由《中华肿瘤杂志》编辑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及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江苏省核学会核医学会、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南京市临床核医学中心联合举办的“全国肿瘤诊断与治疗药物分子靶点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及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 (分子核医学在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2 0 0 4 0 9 0 4 0 16 )拟于2 0 0 5年 6月上中旬在南京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内著名院士、教授作有关肿瘤的实验室诊断、肿瘤靶向诊断与治疗药物分子靶点 (如EGFR)研究进展的专题讲座和报告。欢迎读者踊跃参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深部组织取材检查,明确肿瘤性质及进行局部治疗。方法:CT引导下精确定位深部肿瘤位置,以穿刺针切取肿瘤局部组织取材送病理以明确肿瘤性质,同时进行局部灌洗、灌注药物及放置组织间放射源。结果:25例次早中晚期肿瘤患者的穿刺取材送检及局部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总结CT引导下深部组织穿刺在肿瘤的诊断及治疗中重要作用及应用前景。结论:CT引导下深组织穿刺,对不能明确病理诊断的深部肿瘤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并能进行有效的局部治疗,达到肿瘤综合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脾脏肿瘤临床少见,早期缺乏特殊的症状和体征,容易被忽视甚至误诊[1]。因此,早期诊断及正确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2]。现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8年6月作者诊治的19例脾脏肿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诊治经验,以进一步提高脾脏肿瘤的诊断水平并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腹泻的临床诊断方法,并分析了其临床治疗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组60例,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7%vs70.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小儿腹泻疾病,要通过各种临床症状进行综合诊断,临床医生要对患儿病情进行详细了解,根据患儿病情差异合理使用药物,并结合脱水、饮食治疗等措施,以缩短治疗过程,减少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