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血栓通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水煎服补阳还五汤,两组治疗4 w,观察两组1、2、3、4 w的NIHSS及4 w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治疗组为92.0%,两组差异显著(χ2=9.15,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1 w的NIHSS评分均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2、3、4 w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P<0.05);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w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补阳还五汤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的缺失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改良爱丁堡 斯堪的纳维亚评分 (MES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 (NIHSS)、成都脑卒中评定量表 (CDSS)同时评定 3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 ,并与日常生活能力 (ADL)巴氏指数 (BarthelIndex,BI)作相关分析 ,评价MESSS、NIHSS、CDSS 3种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与BI的相关程度。方法  31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分别于入院时 ,治疗后 2周、4周、8周及 12周同时进行MESSS、NIHSS、CDSS评分 ,于治疗后 2周、4周、8周、12周接受BI评分 ,将MESSS、NIHSS和CDSS与B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ESSS、NIHSS、CDSS在入院时及发病后 2周、4周、8周、12周与 3个月末BI之间均有相关性 ,3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BI之间在 2周、4周、8周、12周相关性也较好。结论 发病后 2周至 3个月的 3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判定指标 ,按相关程度的大小依次推荐在临床上使用的次序为MESSS、CDSS、NIHSS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丁苯酞软胶囊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中远期预后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68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在标准化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方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0.2 g口服,每日3次,共6个月。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脑侧支循环改善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Barthel指数(BI)评价生活能力改变。观察治疗6个月后脑卒中复发率、病死率、不良反应(恶心、肝肾功能损害、出血等)发生率、脑侧支循环改善情况、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改变情况。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既往史、吸烟饮酒史无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P=0.30)、BI评分(P=0.76)及责任血管血流速度(P=0.63)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患者6个月脑卒中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vs 18.2%,P=0.03),侧支循环改善优于对照组(37.1%vs 12.1%,P=0.02);两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BI得分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6个月NIHSS评分减少,BI得分增加更明显(均P<0.05)。治疗组1例出现轻度恶心,但未影响治疗;两组均未见死亡及过敏反应和肝肾功能损害、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软胶囊改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中远期预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0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组:西医基础治疗组(A组)41例,西医基础治疗加灯盏花素加中医康复治疗组(B组)40例,西医基础治疗加现代康复治疗组(C组)42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作为判断疗效主要指标,对上述3组患者短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NIHS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月后,A组、B组和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34.15%、52.50%和38.10%,B组显著高于A组和C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神经功能,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脑梗死病人血液流变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神经功能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158例脑梗死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中西医组(n=79)与西医组(n=79)。中西医组给予常规西医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西医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血清SOD活性、血液流变学水平及治疗期间药物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西医组总有效率(91.14%)高于对照组(70.89%,P0.05);NIHSS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中西医组治疗后低于西医组(P0.05);ADL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中西医组治疗后高于西医组(P0.05);血清SOD活性对比两组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中西医组治疗后高于西医组(P0.05);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比容(Hct)、血浆黏度(PV)对比中西医组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中西医组治疗后低于西医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脑梗死病人血液流变学,提高SOD活性,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巴氏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SS-QOL)。结果治疗后试验组NIHSS、BI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进展性脑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患者给予注射用血栓通+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10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定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BI)计分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治疗7、14 d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B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4 d后B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基本治愈46例,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基本治愈24例,总有效率为73.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与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联合对缺血性脑梗死病人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76例缺血性脑梗死病人,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研究组采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水平、血脂相关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情况,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BI、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52%)低于对照组(13.1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状态,提高病人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检测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和脑脊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变化,治疗结束后统计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血清和脑脊液中MMP-9和TNF-α的水平低于治疗前,ADL评分、VEGF和TGF-β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NIHSS评分、血清和脑脊液中MMP-9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ADL评分、血清和脑脊液中VEGF和TGF-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比单独使用依达拉奉更好,能够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清和脑脊液中MMP-9和TNF-α水平,升高VEGF与TGF-β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栓通联合脑得生浓缩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于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8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得生浓缩丸治疗。比较两组氧化应激、炎性因子、血液流变学、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氧化应激、炎性因子、血液流变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100β、NSE、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35%和81.40%,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脑得生浓缩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改善病人氧化应激、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高压氧(HBO)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DEACMP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HBO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口服丁苯酞软胶囊,两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评分的变化情况,并且观察两组治疗后2个月的疗效。结果治疗后1、2个月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BI和MMSE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2个月,试验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1、2个月,试验组BI与MMSE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HBO治疗DEACMP可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脑络欣通胶囊通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评估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并观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脑络欣通胶囊治疗。评估中医症候积分、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BI)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结果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症候总积分和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治疗后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低切)、纤维蛋白原、血清CRP和MDA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SOD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脑络欣胶囊通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气虚血瘀证患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状况,减轻氧化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治疗及综合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检测两组血液中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HCT),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运动等差异,从而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血液中炎症因子和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降低幅度较大(P<0.05);试验组神经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运动功能评分[伯格平衡量表(BBS)评分、量表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具有更高的临床疗效(P<0.05)。结论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进行一定程度的综合康复训练,更有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抗血小板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20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分别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根据不同服药分为阿司匹林组69例,氯吡格雷组67例,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联合组,69例),监测各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记录治疗后3、6和12个月各组NIHSS评分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联合组NIHSS评分较其他两组明显降低(均P<0.05),氯吡格雷组NIHSS评分较阿司匹林组明显降低(P<0.05)。与其他两组相比,联合组脑卒中复发率显著减少(均P<0.05)。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且未增加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出血患者11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NGF组5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2组分别给予胞磷胆碱或鼠NGF制剂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后1、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BI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治疗后1周,2组NIHSS评分及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NGF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NGF治疗可以有效缓解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麝香四黄汤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给予rt-PA溶栓治疗,治疗组加用麝香四黄汤,连续5d口服或鼻饲。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分别进行NIHSS评分,并测定血清MMP-9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14d后,两组NIHSS评分、MMP-9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四黄汤联合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明显改善病人神经功能,降低血清MMP-9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辅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3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AIS病人113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溶栓组接受单纯静脉溶栓治疗(57例),联合组接受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辅助静脉溶栓治疗(56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不同时程神经功能评分、血液指标及血脂指标结果。结果联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溶栓组(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取得较好改善;联合组巴氏指数明显优于溶栓组,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明显低于溶栓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取得较好改善;联合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低于溶栓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指标均取得较好改善;联合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溶栓组,而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于溶栓组(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辅助静脉溶栓治疗AIS,可通过调节血脂、降低血流阻力和改善脑部供血,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临床症状,促进血液流动的流畅性及血脂指标的稳定性,达到改善预后水平及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在急性期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北华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照《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4)》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次/d,静脉输液)治疗,治疗前后两组进行比较。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评分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BI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BI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NIHSS评分对照组[(4.61±0.96)分]显著高于治疗组[(1.77±1.34)分,t=14.316,P0.001],治疗组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其可能是通过改善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抑制自由基等发挥药理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实验室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粘滞度、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4天起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1天后差异更显著(P<0.01)。治疗后14天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为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选择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单元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运动能力、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30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国际通用脑卒中单元综合管理模式治疗,对照组未接受脑卒中单元综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8、12 w采用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评定量表(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抑郁程度、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Fugl-Meye评分、HAMD评分、MBI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Fugl-Meye评分、MBI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评分、MB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单元综合治疗较传统治疗更能改善PSD患者运动功能,降低神经缺损和抑郁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