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医药人员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调查,了解基层医药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度的现况。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500名医药人员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知识调查。结果 医药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合格率偏低,整体水平不乐观。结论 应加强临床一线医药人员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知识法规的宣传及普及,提高整体从知水平和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率。  相似文献   

2.
为了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为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及时反馈收集到的某些药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信息,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将不定期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公报》此项工作对药品的生产企业,医务工作者及公众注意其存在的安全性问题,避免严重不良反应重复发生的一个信息发布渠道,因此是每个医务工作者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同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报告药品不良反应是我们医疗卫生机构的法定义务。我院自成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以来,坚持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咨询工作。经过2a多的努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探索出一套适合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韦明华 《护理研究》2006,20(2):535-536
药物犹如一把“双刃剑”,具有两重性,用之不当就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药源性疾病甚至发生致残、致死的不可逆结局。药品不良反应是一个关系到人民生命与健康的全局性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反应停”事件以来,世界各国对药品不良反应相当重视,开始越来越多的认识到上市后的药品监管的重要性。根据WHO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专家调查和发达国家的统计资料显示,各国根据医疗条件的不同,因药品不良反应而住院的病人占门诊病人的0.3%~5.0%,住院病人中的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20%。其中0.2%~2.9%的住院病人由于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DID)死亡。按照国家卫生部1992年统计住院病人为5222万人计算,我国每年至少有150万-280万人由于药品不良反应和DID而住院,约有19.6万人死亡。因此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医疗机构中临床医务人员、药剂人员必须引起重视的紧迫问题。现将医疗卫生机构如何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由于历史上药害事件对人类产生的巨大危害,人们逐渐开始关注上市后药品的安全性,医药工作者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研究也日渐入深。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有药品因素和非药品因素两大类。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药品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概况、定义、分类、发生的原因和机理、治疗、蓣防、报告等方面进行了概述,目的是引起更多的人对药品的两重性及合理用药的重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药物不良反应是药品的重要属性之一。任何药品都有其两重性,即在防治疾病的同时,也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一些轻微的反应可以忽略不计,但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会在说明书上注明慎用、禁用等,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划分同此也有直接的关系。本旨在通过宣传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概念、因素和检测方法,以期引起社会与广大人群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因静脉输注速度过快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及正确的滴注方法。方法:对2005~2007年间1518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41份报告表记录减慢滴注速度后不良反应缓解,不影响继续用药,主要原因是未正确按照药品说明书滴注药物,患者生理、病理条件等个体差异也是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之一。结论:临床要重视药物的滴注速度要求,在滴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尽量减少因静脉滴注过快造成的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药物不良反应2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攀枝花市2004年248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以抗感染药最多,其次是中成药、抗精神病药及心血管类。ADR病例中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全身性损害,其次是皮肤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2月收集并上报的1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结果:在112例不良反应报告中,以抗感染药物占首位;不良反应主要类型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药物热等。注射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要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开展情况的介绍,给基层医疗机构顺利开展此项工作一点启示。方法:阐述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各方面。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需要各方面的重视与支持,需要相关人员不懈地努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各种药物的广泛应用,药物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多,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要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立即上报,以做警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及省市药监局的指示精神,从2005年初开始,我院首次实行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全年共监测药品不良反应45例,得到了市药监局颁发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先进单位。现将我院就如何开展此项工作的具体做法、体会及防范与措施汇总归纳以下几点,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制度在国内外的开展和深化,药品不良反应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带来的危害已引起广大患考的关注。而对传统的中草药,一般认为毒副作用少、小,安全可靠,应用的人数日渐增多,随之而来这些中药诱发的不良反应也日益增加,而且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使广大患者了解中草药也同样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现报道外用鸦胆子致过敏反应1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湖南省常德市康复医院与常德市第三人民医院2005~2006年度收集的2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6例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与抗感染药物的使用、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有关,其最常见表现为皮肤损害。结论 应加强医疗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大量新品种涌入市场,不仅给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也暴露出另一个侧面,由于药品本身带来的不良反应及其伤害后果日益显现出来,据报道我国每年有近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这就使用药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2004年国家正式出台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临床医生》2006,34(1):50-50
药品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具有治疗作用的同时,亦存在不良反应。医生在处方用.药时,既要考虑治疗效果,又要注意保证病人用药的安全。我刊从本期起不定期刊登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向广大读者及时反馈有关药品的安全隐患信息,以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随着《药品管理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的颁布实施,我国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监测网络从国家到地方已逐渐形成。同时随着上市药品的不断增多,ADR越来越引起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的重视。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仍有许多市县级以下的基层医院ADR监测工作开展得并不理想。我们从基层医院的实际出发,分析了如何在基层医院较好地实施ADR监测工作,以促进ADR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新药的涌现及合并用药和长程用药疗法的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呈增长趋势其护理工作者身居临床第一线,是住院病人用药的直接给予者,绝大多数药品不良反应是护理人员首先发现和处理。  相似文献   

19.
今年全国医疗市场药品不良反应频发,先是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的“亮菌甲素”在全国范围内致9人死亡事件,后又是安徽华源药业公司的“欣弗”闹得沸沸扬扬。因此认识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危害并抓好药品不良反应的检测和报告工作,对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谓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药品应用于人体后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利于机体的反应,药物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几乎是我们天天要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韩庆礼 《临床医学》2011,31(5):113-113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药品的不良反应。方法统计2008年12月至2010年10月在夏邑县人民医院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药品出现不良反应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1例曾有青霉素过敏史。结果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的1 h内,产生严重的变态反应时对患者的皮肤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有严重的危害。结论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药品可使患者产生不良反应,涉及患者身体的多个系统,引起系统功能障碍,所以对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药品要合理的使用,减少对患者身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