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9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复方丹参16ml+5%葡萄糖溶液250ml,1次/d静滴,有高血压、糖尿病者常规降压、降糖处理。梗死面积大、水肿显著者,用20%甘露醇注射液5~7d。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脑苷肌肤20ml+0.9%氯化钠溶液250ml,1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胞二磷胆碱1.0g+0.9%氯化钠溶液250ml,1次/d,连续14d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状态级别评分,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状态级别评分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脑苷肌肽能明显降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可靠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脂、血流变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和对照组98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谷红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500ml中静脉点滴,1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血塞通注射液1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500ml中静脉点滴,1次/d。疗程均为3周。治疗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判定疗效。并复查颅脑CT,同时观察血脂、血流变指标的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比客、纤维蛋白原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良反应少见。结论谷红注射液能降低全血黏度,改善血脂代谢,改善脑供血,且不良反应少见,为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脉络宁对冠心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年3月~2006年3月我院冠心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强心、利尿、扩血管、减轻心脏负荷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脉络宁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滴,1次/d,14d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的改变。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EF、CO、Ve/Va与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脉络宁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心脏供血、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光华 《内科》2007,2(1):58-59
目的观察654-2合安定治疗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654-2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以及安定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缓慢静滴;对照组60例,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0~20ml静滴。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654-2联合安定治疗眩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将102例DN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以注射用疏血通6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对照组以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疗程均为20天,期间基础治疗与治疗前保持不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4%,(P〈0.01)。结论:疏血通可有效缓解DNP患者症状体征,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谷红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滴,1次/d,连用14d,对照组给予脉络宁20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滴,1次/d,连用14d.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资料后7d、14d神经功能评分、Glasgow昏迷评分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和心电图无明显变化,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将102例DN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以注射用疏血通6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对照组以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疗程均为20天,期间基础治疗与治疗前保持不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4%,(P〈0.01)。结论:疏血通可有效缓解DNP患者症状体征,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个体化序贯性治疗方法,提高长期缓解率。方法对2002~2005年住院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病因及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A组:(1)酚妥拉明10-20mg+5%葡萄糖溶液250ml或0.9%氯化钠溶液250ml;(2)奥扎格雷40~80mg静脉滴注,1次/d,或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2次/d。B组:(1)酚妥拉明10—20mg+5%葡萄糖溶液250ml或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2)丹参注射液20—30ml(或川芎80mg)+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100U+5%葡萄糖溶液250ml或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10—14d后两组患者均转入口服序贯用药。小剂量地高辛0.125—0.250mg,1次/d,螺内酯20—40mg,1—2次/d,两药均服用3d停4d,持续服用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主肺动脉宽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治疗前、后mPAP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序贯性用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刚刚起步,平均肺动脉压和左室射血分数前、后改善不明显,可能与我们观察病例较少有关,还有待于增加观察例数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脑梗死合并肺炎的疗效。方法将84例脑梗死合并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常规使用抗生素及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43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痰热清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WBC、C-反应蛋白(CRP)、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BC、中性粒细胞比例、CRP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天数间差异亦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脑梗死合并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0.
纳络酮、胰岛素联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纳络酮、胰岛素合用对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2001年6月-2004年3月66例同期住院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包括肠溶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口服,胞二磷胆碱、脑复康静滴,存在颅内高压者予以脱水。高血压者除非血压过高,一般在起病1周后给予降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纳络酮2,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点,2次/d,在每天静滴液中加入胰岛素12—1613,连续14d;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d。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纳络酮、胰岛素合用可明显提高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其主要成分为水蛭素)对原发性脑出血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65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1次/d静滴,连用21d,甘露醇作为基础治疗药物。于治疗第4、10和第21天行CT检查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肢体功能改变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第10和21天治疗组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明显缩小(P<0·01),ESS评分较高(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促进脑出血时的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和神经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2.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1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两组:疏血通组(治疗组)68例,维脑路通组(对照组)52例,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疏血通组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优于对照组75.00%(P<0.01);治疗后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P<0.01);疏血通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改善也非常明显(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3.
疏血通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选择63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应用速碧林注射液治疗,两组内科常规治疗相同.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63%和90.32%(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与速碧林注射液有同等的临床疗效,能促进肢体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减轻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14.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附5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建明  李玉蓉 《内科》2007,2(6):887-889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疏血通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70.0%,而对照组的显效率为34.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0.0%(P<0.01);治疗组在降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高切黏度和血细胞比积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是治疗脑梗死有效的中成药物,且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疏血通注射液对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疏血通注射液对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3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组和对照组,疏血通组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14d,对照组除不使用疏血通,其他用药与疏血通组相同。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测量两组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1)活性,D-二聚体(D-D)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结果疏血通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血浆tPA、PAI-1活性、D-D和vWF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疏血通组治疗后血浆tPA活性显著性增高(P<0.05),血浆PAI-1活性、D-D和vWF水平均显著性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性改变(P>0.05)。组间比较发现,疏血通组治疗后血浆PAI-1活性、D-D和vWF水平比对照组更低(P<0.05),而血浆tPA活性无显著增高(P>0.05)。结论短期疏血通静脉输注可以明显改善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前状态,这可能降低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栓塞危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组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实验室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粘滞度、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4天起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1天后差异更显著(P<0.01)。治疗后14天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为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了选择的机会。  相似文献   

17.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血脂、血液流变学水平及TCD.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0.62%、97.66%,对照组为65.33%、93.84%.治疗组在降低三酰甘油、胆固醇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等方面,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好,毒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脱水剂,脑细胞活化剂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谷红注射液20ml加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滴,1次/d;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20ml静滴,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d。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4d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明显下降,但以谷红注射液治疗组下降显著(P<0.01)。结论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使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治疗对照组,治疗组35例应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早晚各1次,连用14天,同时加用川芎嗪80mg,1次/d静滴,连用14天;治疗对照组应用川芎嗪80mg,1次/d静滴,连用14天。两组患者同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2次/d,连用14天,阿司匹林100mg,1次/d。所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观察治疗组与治疗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观察30天内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内膜—中膜厚度分别为1.30±0.15mm和0.88±0.21mm,斑块检出率分别为40.3%和8.7%,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个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高卒中风险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70例ABCD2评分6分~7分T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所有患者诊断后24h内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浓度测定,在入院后3d、5d、7d、10d重复测定上述指标。随访时间为3个月。主要转归指标为急性脑梗死和死亡。结果两组患者基线均存在t-PA下降及Fg、PAI水平增高。治疗组患者Fg水平于第5天下降,PAI浓度于第7天下降;对照组观察期内Fg、PAI浓度无显著差异。治疗组短期转归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能有效降低Fg和PAI水平,改善高卒中风险的TIA患者近期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