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择期手术患者血压、心率的干预效果,为稳定手术患者血压、心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0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术前访视时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在术前访视时不进行心理干预,测量手术患者术前访视后的焦虑情况以及进入手术间后实施麻醉前的血压、心率,并进行统计对比.结果:干预组焦虑情况及血压、心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心理干预能有效地缓解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减少血压及心率的波动;同时使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提高手术室护理的满意率(p<0.01).  相似文献   

2.
对择期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访视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手术患者实施术前访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予常规术前准备及宣教,观察组通过收集资料、探访患者、规范访视记录单进行术前访视,观察2组效果。结果访视前观察组与对照组S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访视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AS下降明显,手术时间短,护理工作满意度高。结论通过术前访视使患者对手术和麻醉有了初步认识,处于接受手术的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能够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也为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机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完善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择期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术前常规访视。实验组患者给予完善的术前访视。评价2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焦虑抑郁状态。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更低,其差异十分明显,P<0.05。结论:采用完善的手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患者中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术期宣教图册在手术患者术前访视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选择20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在常规术前访视基础上结合围术期宣教图册进行术前访视,评估两组患者访视前后焦虑状况、血压、心率等指标,并进行术后满意度调查。结果:访视后焦虑评分、血压、心率等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术前访视中应用围术期宣教图册可减轻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心理,改善访视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诊的455例择期手术患者资料,据是否进行术前访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对于手术室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术前访视,患者对于手术室护理满意度为90.87%,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也增强了患者对于手术护士的信任和依赖,同时提高了患者对于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术后专人访视对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择期手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高年资主管护理师进行术前术后专人访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焦虑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术前焦虑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术后专人访视可缓解患者焦虑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深化优质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病区责任护士与手术室专职护士协作完成术前访视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由手术室专职护士按照术前访视单的要求实施,观察组由病区责任护士与手术室专职护士按照术前访视单的要求分工协助进行术前访视。病区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术前评估及术前注意事项,手术室专职护士负责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和麻醉信息等,患者心理支持由双方共同协作完成。结果:进入手术室时观察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遵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病区责任护士与手术室专职护士协作式术前访视满足了患者术前的健康教育需求,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了患者对手术的安全感和对护士的信任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后的效果.方法:对2007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本院骨科和外科住院的200例择期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均采用与患者交谈及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两组病人对术前访视需求、患者满意度及患者住院时间情况,对比对自身疾病、手术及麻醉知识的认知情况,以及对比二者的术前恐惧、焦虑、紧张及失眠情况.结果:89%手术患者需要术前访视.两组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对自身疾病、手术及麻醉知识知晓、术前恐惧、焦虑紧张症状、失眠情况分别进行对比,差异有显著性,经X2检验P<0.01.结论: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很有必要,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可调整病人的身心状态,降低其心理和生理上的应激反应,可减少康复延迟和资源浪费,使手术患者获得最佳照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患者焦虑情绪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择期手术患者60侧,随机将两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产后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地术前访视。结果:实施术前访视观察组焦虑情绪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93.3%,高于常规组的80.00%。结论:通过加强术前访视、震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访视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入住医院的100例需行手术的外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手术室护士给予术前访视,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及对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手术室护士进行术前访视在外科手术管理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了解与认识,以便于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手术,同时还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对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术前1夭对观察组进行术前访视,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焦虑值、血压、心率变化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进入手术室后焦虑值及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术前访视可有效减轻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减轻血压、心率变化等生理应激反应,并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李虹  范静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8):137-137
目的:通过实施术前访视,有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疏导,提供相关信息。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开始以来的所有择期手术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术前访视。结果:通过术前访视减轻了患者手术时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手术的应激水平,使手术顺利进行。结论:通过术前访视,使病人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手术,确保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同时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和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室运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择期剖宫产产妇心理、生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在围手术期间,对照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运用焦虑量表(SAI)、焦虑测试(TAI)及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产妇术前访视及手术结束时的焦虑与抑郁等心理状态;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初乳时间;产后3天回访时,调查两组产妇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手术结束时,两组产妇的SAI、TAI及SDS评分均较同组术前访视时低(P0.05、P0.01),且以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P0.01):观察组产后初乳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术室对择期剖宫产产妇开展无缝隙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其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缩短产后初乳时间,提高手术室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52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0例,观察组行术前访视,对照组行术前常规准备,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心率75.54±8.5次/min,对照组心率92.05±10.5次/min,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择期手术患者行术前访视利于术中患者保持生命体征平稳,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术前访视的方法与效果分析。方法:随机选择入住我院的48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0例,观察组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实施术前访视,对照组术前常规护理及宣教,不实施术前访视。结果:观察组患者入手术室时的血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基层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人性化术前访视方案,能显著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为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机会,值得在临床尤其是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实施术前访视对择期手术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1月-2011年1月155例我院收治的择期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人积极配合,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结论:通过术前访视工作,明显的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及患者及家属满意率,确保患者安全渡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金达标理论的术前集中访视模式降低护患纠纷和改善患者睡眠状况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单月在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择期手术的1998例患者为对照组,随机选取同期双月在该院择期手术的1998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访视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金达标理论的术前访视,对两组的睡眠状况、护患纠纷和患者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术前1天、手术当天、术后1天及术后3天等的睡眠状况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护理投诉数、护理差错数及护患纠纷数等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在术前1天、手术当天和出院两周后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基于金达标理论的术前集中访视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增进护患双方的交流和理解,护患纠纷明显降低,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室联合病房术前访视的护理方法对瘢痕整形手术患者的手术耐受性及围术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50例择期行瘢痕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取手术室联合病房术前访视的护理方法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患者术前访视、手术当天及术后第3天的心理状况,对比其手术耐受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访视时的SDS与SAS评分均高于常模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当天及术后第3天,两组SDS与SAS评分较同组术前访视时低(P0.01、P0.05),但干预组降低幅度更显著(P0.01);干预组手术耐受性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瘢痕整形手术患者术前普遍存在抑郁与焦虑心理,采取手术室联合病房术前访视的护理方法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及术后瘢痕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600例锁骨骨折手术患者,依据是否实施术前访视将其分为对照组800例和术前访视组800例。观察两组患者心理情绪焦虑评估量表(SAS)、抑郁评估量表(SDS)及自尊(SES)量表评分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术前访视组患者心理情绪焦虑评估量表(SAS)、抑郁评估量表(SDS)及自尊(SES)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访视组手术室患者感染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术前访视,可以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降低感染发生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中进行护理干预在关节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80例拟行关节镜手术的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干预组由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进行专科术前访视并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由手术室护士对其进行常规访视,采用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调查2组患者心理情绪。结果入室前干预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室前干预组收缩压和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术前访视中进行护理干预用于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前访视效果明显,可以使患者具备更好的心理、生理奈件配合手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