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静脉营养(TPN)现已成为新生儿监护病房综合治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应用使许多由于营养支持不足难以存活的危重新生儿、需长期禁食的患儿以及早产儿得以存活.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新生儿监护病房内,已有可能使部分胎龄24周、体重450克的极低体重儿存活。80年代中期,1500克以下极低体重儿的存活率已达80%,1000克以下的极低体重儿的存活率达到50%。  相似文献   

2.
李群艳 《中国新医药》2003,2(11):99-100
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与小于1000克的早产儿分别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与超低出生体重儿。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因胎龄小、体重轻,各器官系统机能未发育成熟,多因呼吸困难、消化机能不全而导致经口喂养困难,或经口喂养所摄取的热卡不能满足其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因而需较长时期进行全部或部分胃肠外营养即静脉营养,但其周围静脉细小。  相似文献   

3.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是指出生体重不足1500 g的早产儿.VLBW患儿出生体重低、胃肠功能差,需要长时间静脉营养.  相似文献   

4.
肠道外营养(PN)作为营养支持的重要手段,挽救了不少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生命,但在临床工作中,PN的并发症也日渐被认识和重视,其中如肠道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随着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在早产儿中的广泛应用,其中的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存活率也不断提高,但是与PN相关的一些并发症如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瘀积症(parenteral nutrition-associated cholestasis,PNAC)随之而来,严重影响了VLBWI和ELBWI的生存质量,作者应用中药茵陈蒿汤防治PNAC,取得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和(或)极低体重儿(VLBW)免疫功能低下,极易患细菌性感染。将我科运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WIG)对防治早产儿和(或)极低体重儿感染的疗效观察如下: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低体重儿的观察及护理体会刘梅兰(河南省洛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洛阳市471003)早产儿,低体重儿各器官发育尚不成熟,抵抗能力低下,适应能力差,护理稍有不慎,就容易发生感染或出血,死亡率较高。因此,应根据早产儿的特点加以护理、特别是对极低体重儿应床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护理。方法:早产儿和低体重儿按保温、输氧、营养供给、抗感染、抚触和加强基础护理6个方面进行护理。结果:患儿过去高死亡率达75%,本组死亡率下降到10%,对抢救患儿生命,促进患儿生长发育起关键性护理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围产医学的迅速发展,早产儿及极低体重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通过早期营养支持提高早产儿的成活质量是每位新生儿科医护工作者面对的问题;为改善早产儿及极低体重儿的营养,提高生存质量,我科于2004年2月~2007年2月应用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NNS)及经鼻胃管微量喂养配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蹇涵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2):186+189-186,189
目的:分析3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追赶生长的临床监测结果。方法:选取3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分析其一般资料、监测方法。结果:本组患儿胎龄均小于32周,且出生体重均小于1500g。早产儿配方奶在1岁时在身高、体重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1岁之内生长速度最快,1岁之内给予早产儿配方奶补充相应营养,能够起到多种疾病的预防作用,加快其追赶速度,增大涨幅,缩小和足月正常婴幼儿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外营养又称静脉内营养,对长期不能接受经口喂养的患病新生儿及早产儿通过静脉提供各种营养素,达到正常的生长发育,是新生儿治疗学、营养学中的一个重要突破,是NICU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重要措施[1].2008年起我科使用Excel电子计算表格配制新生儿静脉内营养,具有准确、快捷功能.现将Excel电子表格计算公式的制作及使用介绍如下,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院1983~1995年间收治的2368例新生儿患者中的53例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足月儿与早产儿的死亡率分别为117%、1233%。体重≥2500g与<2500g的低体重儿死亡率分别为096%、1196%,<1500g的极低体重儿死亡率为100%。出生日龄≤7天围产期新生儿死亡37例,占死亡病例的6981%,提示早产儿、低体重儿及日龄≤7天的新生儿病死率较高。死亡原因:以呼吸系统占首位,其次为早产儿、极低体重儿、先天畸形。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生儿急救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的医疗护理已成为新生儿急救的重点,合理的营养对早产儿的成活以及预后的影响起重要作用.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行早期微量肠道喂养[1]是给胃肠外营养的新生儿添加少量的肠道喂养,以低热量、低容量的方式触发胃肠蠕动,提高对喂养的耐受,减少长期禁食导致胃肠黏膜萎缩,促进胃肠道发育成熟,有助于尽快过渡到全肠道喂养.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围产新生儿的日益发展,胃肠道外营养支持已成为危重病儿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早产儿由于出生体重低,消化吸收功能不成熟,在危重疾病期间,营养物质的及时合理补充对促进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总结31例采用胃肠道外营养(TPN)与27例传统的以输糖为主的治疗的高危早产儿,提示胃肠道外营养可明显增加高危早产儿体重,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我院自1997~2000年共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1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及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疗效。方法将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患儿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中药组常规治疗+胃肠外营养+茵栀黄注射液,西药组予常规治疗+胃肠外营养+左卡尼汀。结果中药组及西药组均能显著降低PNAC患儿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三酰甘油,西药组能显著降低胆固醇水平。结论茵栀黄注射液和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均均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在极低体重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贵州省黔南州人民医院儿科病房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采用胃肠外静脉营养治疗27例极低体重儿为治疗组,同期未采用静脉营养的25例极低体重儿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儿在每日增加体重,治愈率、治愈时间、PaO2平均恢复正常时间并比较分析。结果①治疗组患儿平均每日增加体重(24.3±2.9)g与对照组(11.2±2.5)g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患儿治愈25例(92.59%),对照组患儿治愈19例(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患儿平均治愈时间为(11.3±2.4)d,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为(17.9+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组治疗后PaO2平均恢复正常时间(6.8±1.9)d,对照组PaO2平均恢复正常时间(10.7±2.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外营养对极低体重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支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四磨汤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及对早产儿的安全性安全性方法对存在喂养不耐受的165例早产儿(包括低出生体重儿LWB和极低出生体重儿VLWB),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或鼻饲四磨汤进行干预,观察症状改善及消失时间结果存在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应用四磨汤后症状缓解的时间明显缩短于对照组(χ2=5.26,P<0.05)结论四磨汤的应用可以较好的解决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导致胃肠道营养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摄取情况以及生长状况。方法抽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间在商丘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治疗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12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住院期间营养摄取情况以及生长状况。结果本组126例患儿,均于产后4d内开始各类喂养及接受静脉输注营养,肠内外营养开始时间为(2.8±1.8)d,肠内外总热卡量最高为120kcal/(kg·d)。住院期间按照本组患儿胎龄标准分为正常胎龄组(73例)和产后小于正常胎龄组(53例),对比其生长状况,发现产后正常胎龄组患儿住院期间其体重增长速度明显低于产后小于正常胎龄组(P〈0.01),但当患儿出院时,上述两组患儿对比体重增长差异则仍然较为明显(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儿均会伴随出现生长迟缓症状,其营养摄取则属最关键的因素,故采取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对于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姚丽珍  李惠珍 《河北医药》2002,24(12):1001-1001
早产低体重儿 ,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的生活能力低、适应性与抵抗力差 ,护理难度大 ,常出现喂养困难致热量不足而造成营养不良及并发症。我院新生儿科于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0月对早产低体重儿经口喂养热卡不能达到基础热卡 60 %者 ,采用外周静脉营养 (PPN)治疗。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40例中 ,男 2 5例 ,女 15例 ,出生体重均在 12 0 0~ 2 5 0 0g ,平均 185 0g。胎龄 2 9~ 3 7周 ,平均 3 2周 ,出生到入科时间 1~ 3 6h。其中单纯性早产儿 14例 ,吸入性肺炎 65例 ,缺氧缺血性脑病 8例 ,高胆红素血症 8例 ,全身循环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