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生活中,人难免要生病。虽然大部分的疾病都会导致食欲和食量的下降,但为了与疾病做斗争,必须继续进食。进食之后,人体的抵抗力增强了,疾病才能得到控制。有些食物对某些疾病似乎特别有效,经过许多人的反复试用和验证,这部分食物便被发展成专门治病的"药物",这就是"药食同源"之说的由来。可是,也有一  相似文献   

2.
黎萍 《广州医药》2015,46(1):63-65
目的探讨1~6个月婴儿母亲饮食结构以及婴儿喂养方式两者与湿疹发病的关系,并观察对进食敏感食物母亲进行饮食干预治疗婴儿湿疹的疗效。方法采用问卷方式调查705例婴儿母亲饮食结构及其婴儿的喂养方式,根据婴儿喂养方式不同分为纯母乳喂养组和纯人工喂养组,对纯母乳喂养组根据母亲哺乳期饮食结构,分为进食大量敏感食物组和进食少量敏感食物组以及非敏感食物组,比较不同喂养方式以及母亲不同饮食结构婴儿湿疹的患病率以及不同组别湿疹发病的相关性分析;并对进食敏感食物组湿疹患儿的母亲进行饮食干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广州地区纯母乳喂养婴儿湿疹患病率高于纯人工喂养组(P<0.05),母乳喂养组中母亲进食敏感食物发病率高于非敏感食物(P<0.001),进食敏感食物与湿疹发病率呈正相关关系(r=0.36)。对进食敏感食物母亲进行饮食人工干预后,婴儿湿疹患病率下降(P<0.001)。结论母亲进食敏感食物可能是婴儿湿疹高发的原因,对母亲进行饮食干预可有效减少婴儿湿疹的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误吸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护理中识别误吸的高危人群,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误吸老年患者作为试验组,以同期住院未发生误吸的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采集,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疾病、身体素质、自理能力、照顾者与患者关系、发生误吸的频率、食物的种类、进食的方式、体位、速度等,以及误吸带来的不良后果。结果:患者的自理能力、进食体位、进食方式、照顾者类型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原发疾病主要为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帕金森病等疾病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原发疾病主要为心血管疾病、消化道疾病、糖尿病、慢性肺阻塞等疾病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误吸引发的后果为:吸入性肺炎41例,气管异物9例,发生窒息6例,死亡2例。结论:老年患者发生误吸与脑血管病变、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不能自理、进食体位、进食方式等密切相关,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预防措施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误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暴食成为一个越来越常见的问题。由暴食引起的肥胖和超重可诱发糖尿病、高血压、痛风等多种疾病, 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许多人发现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进食, 尤其是对于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渴望。但是单纯依赖节食控制暴食往往不太容易成功。这种现象吸引了科学家和医生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急性胰腺炎大多由胆道疾患引起,在暴饮暴食或过多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临床表现为突然发作上腹部剧烈疼痛并可出现休克。由于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中脂类食物增多、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过度饮酒等因素,使急性胰腺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患者合理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饮食方式可以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延续性护理模式在结核病患者疾病控制中的应用效果,以便为其控制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结核 病患者200例,按照出院后实施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随访方式,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疾病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且依从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知识知晓得分及出院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 照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延续性护理在结核病患者疾病控制及康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提升治疗依从性、有效率及生活质量,协助疾病治疗 及控制,值得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7.
2001年4月,海南省文昌市冯坡镇某茶店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确认本次食物中毒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特报告如下:1 流行病学调查 2001年4月4日上午,文昌市冯坡镇在同一茶店进食早餐的人群,餐后0.5-3h,相继有7人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类似急性胃肠炎症状,经查明这7个病人均进食了同一食物──夹心面包。2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0.5-3h,病人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泻水样便,恶心、呕吐,个别为出冷汗,全身乏力,体温在37.8-38.5℃间。经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后,…  相似文献   

8.
口腔变态反应综合征是一种以食物诱导的I型变态反应为主的口腔黏膜过敏性疾病,这些患者往往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喉头水肿、湿疹、花粉症、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等.口腔变态反应综合征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但其发病必须包括2个基本条件,即患者的特应性素质和接触过敏性食物,只有机体在首次进食某种过敏性食物后,诱发机体产生对该种食物的特异性IgE,才会处于致敏状态,然后在再次进食相同的食物时产生包括口腔变态反应综合征在内的过敏反应.通常临床上发现的食物诱发的口腔变态反应综合征的机制以I型变态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食物中毒?它有哪些特征? 食物中毒系指由于进食了各种“有毒有害的食物”所引起的以急性过程为主的中毒性疾病。凡称为食物中毒的疾病,必须是健康的人经口摄入正常数量的可食状态食品后所发生的疾病。如进食被致病性细菌及其毒素、真菌毒素、化学毒物所污染的食物,或因误食含有天然毒素的食物,所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才属于食物中毒。若摄入非可食状态的(如未熟的水果、  相似文献   

10.
老年多器官功能衰竭出现低体温1例报告南搂临床部六科黄先勇,李彦或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5岁。因多发性脑梗塞伴左侧偏瘫,于1984年7月28日入院。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吞咽困难、进食呛咳、身体逐渐消瘦。1987年4月改为鼻饲饮食,热量为7.53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