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康复护理方案在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方面的有效性.方法 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267例,分为康复组(A组,86例)、康复加针灸组(B组,95例)、对照组(C组,86例).A组在内科药物治疗、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标准化的康复护理及康复训练;B组在前者基础上添加30 min针灸治疗;C组只接受内科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治疗1个月前后分别采用Brunmtrom运动功能分级、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定.结果 与C组比较,治疗1个月后A、B组下肢Brunnstrom分级、Fugl-Meyer积分及FCA综合功能评定的行走功能评分提高(P<0.05).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规范化的康复护理方案能明显改善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仅接受神经内科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在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开始早期康复。康复治疗的方法是Bobath疗法、针灸、脑超声治疗。按脑卒中的功能障碍特点,循序渐进。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评分法[1],修订的巴氏指数(MBI)评定[2]。对每例患者在其生命体征稳定后48小时内即进入课题时进行第一次评定,在30天后进行第二次评价。结果从本课题的研究结果来看,两组运动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3.75,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12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除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外,为患者制定康复护理计划,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只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一般临床护理。应用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定两组患者上肢、下肢运动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上肢、下肢功能恢复的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2月到2010年5月连云港海滨疗养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制定康复护理计划,给予个体化、规范化的综合护理。护理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和Brunnstrom分级法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组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提高,Brunnstrom分级比较,两组患者患侧上下肢肌力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开始康复治疗急性脑梗塞造成的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疾病急性期康复组(A组)和疾病恢复期康复组(B组),2组均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 A组1周内开始康复治疗,B组2周及2周以上开始康复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评定ADL自理功能恢复情况。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疾病发病1周内超早期开始康复治疗,能明显减轻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降低致残率,保证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可能性,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早期关节负重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关节负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1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负重组68例和对照组50例,均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负重组同时接受早期关节负重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ADL能力。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负重组FMA评分A和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前者P<0.01,后者P<0.01)。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结合早期关节负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能力的改善较单纯康复治疗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针刺康复疗法对脑梗死伴有吞咽障碍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92例脑梗死伴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的A组和接受联合常规及针刺康复疗法治疗的B组,每组46例。对针刺康复疗法对脑梗死伴吞咽困难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B组有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52.17%(24例),而A组为71.74%(34例),B组明显低于A组(P0.05);同时B组脑梗死相关性肺炎的症状消失、体征消失及抗生素应用时间分别为(4.16±1.66)d、(7.17±2.33)d及(6.51±1.83)d明显短于A组的(5.37±2.33)d、(8.62±2.17)d及(8.02±2.27)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相关性肺炎治疗总有效率为71.74%均明显优于A组的50.00%(P0.05)。结论脑梗死伴吞咽困难患者接受针刺康复治疗可有效降低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且可有助于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SET)对痉孪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痉孪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n=30)只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试验组(n=30)在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SET悬吊运动疗法治疗,康复治疗3个月,在康复治疗前后均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评定均有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配合悬吊运动疗法(SET)能更有效的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个体化主动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发病2~12周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组为个体化主动运动康复治疗组(A组)和传统被动运动康复对照组(B组),两组患者的常规内科治疗相同,分别于入组时、治疗8周末,采用简化Fugi-Meyer运动功能量表对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A组和B组患者的简化Fugi-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组患者治疗后其简化Fugi-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值及差值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个体化主动运动康复训练能更明显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介入对脑梗死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165例急性发病、首次住院的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行早期康复治疗。比较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后比较,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好转和提高;康复组治疗后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早期康复介入对脑梗死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及提高ADL能力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神经内科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1.
邹颋  王彤  顾迅  朱卫娟  张文通 《江苏医药》2012,38(10):1185-1187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急性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分别采用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及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1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NIHSS、FMA及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能促进老年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急性完全性脑卒中超早期康复对运动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瑛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7):960-962
目的:探讨超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完全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首次发病的急性完全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超早期综合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0天,采用简式FuglMeyer评估(FMA)、Barthel指数(BI)及认知功能成套测定(LOTCA)分别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MA、ADL及LOTC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康复组各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急性完全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康复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于神经内科病房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住院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的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均采用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及"一对一"方式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Barthel指数与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对照组此两项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4.
杨茂顺 《黑龙江医药》2011,24(3):466-467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经过急性临床治疗,留有功能障碍,出院后居住本社区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所有患者一般药物治疗相同,康复组进行社区家庭康复干预6个月康复训练.结果:康复干预后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简明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明显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预防脑卒中后抑郁(PSD)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2例,对照组63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抑郁药治疗和心理护理,治疗8周后,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进行效果评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预防可减少PSD的发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治疗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中风偏瘫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康复组、针刺结合康复组,给予相应的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和Brunnstrom功能评价疗效。结果 Barthel指数评分显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患者ADL提高较其他两组显著,疗程越长效果越好(P<0.01);肢体Brunnstrom运动功能疗效显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第2、3疗程后上、下肢运动能力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而手功能从第1疗程即开始恢复,且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效果最好。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疗效优于单纯康复和药物治疗,且手功能恢复最早,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黄丽君 《安徽医药》2009,13(5):526-52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的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和电刺激疗法,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和治疗一个月后各评测一次Fugle—meyer运动功能(FMA)。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有提高(P〈0.05)但康复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FMA评分变化均数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探讨捏脊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配合捏脊疗法,对照组单纯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1个月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29例(90.6%);对照组总有效21例(70.0%)。治疗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捏脊配合常规康复训练有利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强化集体训练与个体常规康复训练两种康复方法的临床疗效,以探讨适于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模式。方法将6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集体组与个体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强化康复治疗,集体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化集体训练。在治疗前和1个月后采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和修订的巴氏指数进行评价。结果集体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优于个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化集体康复训练可以更好的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是一种适于在社区广泛推广的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孙云香 《中国医药》2011,6(5):552-554
目的 观察强化血糖控制对糖尿病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组织灌注及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68例2型糖尿病伴AMI患者完全随机分为糖尿病常规治疗组(34例)和糖尿病强化治疗组(34例),并以69例糖耐量正常NGT的AMI患者为NGT对照组.常规治疗为诺和灵30R皮下注射,维持血糖在8.0~11.1 mmol/L;强化治疗为静脉滴注胰岛素和(或)胰岛素泵治疗,维持血糖在4.4~6.1 rmnol/L.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24 h内行PCI,治疗后行心肌呈色分级(MBG),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并于术后1周及1个月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指数,评价心室功能.结果 3组患者PCI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3级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常规治疗组和糖尿病强化治疗组患者MBG 2-3级比例均明显低于NGT对照组(64.7%,82.3%比94.2%.均P<0.01),PCI术后1周和1个月时糖尿病强化治疗组心指数明显高于糖尿病常规治疗组[(3.17+0.42)L/(min·m2)比(2.62±0.43)L/(min·m2),(3.85±0.51)L/(min·m2)比(3.14±0.57)L/(min·m2),P<0.05],而糖尿病强化治疗组心指数和NGT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1周与术后1个月比较心指数均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GT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糖尿病常规治疗组和糖尿病强化治疗组(P<0.01),PCI术后1个月NGT对照组和糖尿病强化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后1周时明显改善(P<0.05),糖尿病常规治疗组亦有一定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强化血糖控制可明显改善糖尿病伴AMI患者急诊PCI术后的心肌组织灌注及心室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intensive glucose control on myocardial tissue perfusion and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post-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diabetes mellitus(DM)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Methods Sixty-eight DM patients with AMl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DM routine treatment group(n=34)and DM intensive treatment group(n=34),and 69 AMI patients with 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as NGT control group.DM routin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ovolin 30R.to maintain blood glucose in 8.0~11.1mmol/L;DM intensiv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sulin.and(or)insulin pump,to maintain blood glucose in 4.4-6.1 mmol/L.All patients underwent emergency coronary angiography after PCI.We estimated the myocardial tissue perfusion according to the myocardial blush grade(MBG).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etio(LVEF)and cardiac index(CI)were measured in all patients at 1 week and l month after PCI to estimate ventricular function.Resui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IMI Grade 3 after PCI among three groups(P>0.05),and the percentage of efficient reperfusion in DM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NCT control groups(64.7%,82.3%vs 94.2%,P<0.01).The CI value was much higher in NGT intensive treatment group than DM routine treatment group(P<0.01),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M intensive treatment group and NGT control group at 1 week and 1 month after PCI(P>0.05),but the CI value was significandy improved in all three groups at 1 month than at 1 week after PCI(P<0.05).The LVEF was much higher in NGT control group than DM groups(P<0.01),and significandy improved in NGT control group and DM intensive treatment group at 1 month than at 1 week after PCI(P<0.05),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mproved in DM routine treatment group(P>0.05).Condusion Intensive glucose control may significantly improve myocardial tissue perfusion and ventricular function after PCI in DM patients with AM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