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肺癌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模式和药物选择日趋多样化。相较于手术、放疗、化疗三大治疗手段,分子靶向治疗具有较好的分子选择性,能高效并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现已成为国内外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1]。但肺癌靶向治疗的不良反应与传统治疗的不良反应不同,目前相关治疗尚未达到满意效果。为提高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靶向治疗不良反应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介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5月~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78例恶性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8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仅给予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制剂介入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56.41%)显著高于对照组(33.33%),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46.15%)显著高于对照组(23.08%),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23.08%)显著低于对照组(48.72%),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制剂介入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临床上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分子靶向药物凭借其高效低毒的特性,在肿瘤药物治疗中成为恶性肿瘤患者的一种新的治疗选择。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是治疗多种恶性实体肿瘤的有效靶向药物,其最主要不良反应是皮疹。本文综述了分子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化疗所致皮疹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4.
贺慧华  吴涛 《新医学》2022,53(5):344-348
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恶性肿瘤中均居前列,目前进展期肿瘤的治疗方式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传统放射及化学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大,难以达到满意疗效。近年来,中草药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价值备受关注。槐耳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广泛应用于多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槐耳涉及的抗肿瘤机制主要包括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延缓肿瘤血管的生成,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以及逆转肿瘤的耐药性等。目前已作为一种抗肿瘤辅助用药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文就槐耳制剂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机制作一综述,为临床上治疗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肺癌恶性程度高,是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首位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80%~85%,且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及其生物学行为研究的不断深入,以特异性高、不良反应轻为特点的分子靶向治疗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如针对EGFR、KRAS及EML4-ALK融合基因等常见突变基因的靶向治疗。但是由于基因检测技术、组织标本获取困难等多种原因,致使大约70%以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不能够接受基因靶向治疗,本文就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血管生成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中抗血管生成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目前临床中常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类(代表药物贝伐单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代表药物索拉菲尼、舒尼替尼)以及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剂等.不同类别的抗肿瘤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其不良反应各不相同,掌握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机制以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对接受该类药物治疗患者的耐受性会得到提高,同时也使患者预后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19外显子突变(EGFR 19del阳性)肺腺癌患者采用化疗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患者生存期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康市中医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EGFR19del阳性肺腺癌患者86例,将这些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靶向组42例与化疗组44例。化疗组患者采用铂类联合第三代细胞毒性药物的双药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靶向组患者采用EGFR-TKIs进行靶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化疗组患者部分缓解12例、稳定18例、进展14例,靶向组患者部分缓解25例、稳定15例、进展2例,化疗组与靶向组均无患者完全缓解,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27.27%、59.52%(P<0.05),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8.18%、95.24%(P<0.05)。靶向组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76.19%、42.86%,明显优于化疗组患者的50.0%和25.0%(P<0.05)。在治疗期间,化疗组共有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而靶向组共有6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EGFR19del阳性肺腺癌患者,采用EGFR-TKIs靶向治疗对控制患者的癌症进展具有良好的效果,同时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不增加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通过总结大量相关文献及临床护理实践经验发现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治疗晚期胃腺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等恶性肿瘤期间常合并各种不良反应,包括出血、手足综合征、高血压、蛋白尿等,严重影响该药的治疗效果。认为降低靶向药阿帕替尼不良反应需采取有效的、全面的护理措施,以提高甲磺酸阿帕替尼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脾清热中药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和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肿瘤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健脾清热中药配伍以扶正抗癌;对照组采用黄芪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肌苷氯化钠注射液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免疫细胞和生活质量等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免疫水平和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补气健脾清热中药配伍可显著提高患者免疫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用灸法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2月在我院肿瘤科行化疗并发生CID的患者120例。查随机数字表将120患者平均分为4组:对照组、观察1组(中药保留灌肠)、观察2组(灸法)、观察3组(灸法加中药保留灌肠),观察四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3组治愈率均高于其它三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其它三组(P0.05)。观察3组发生的不良反应腹胀及腹泻明显低于其它三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便秘和头晕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灸法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CID具有明显疗效,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属于中医传统护理技术,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1906年,Enrilich首先提出靶向治疗的概念,是指在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上,以肿瘤组织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性结构分子作为靶点,利用某些能与这些靶分子特异性结合的抗体、配体等,将具有肿瘤杀伤作用的药物或物质选择性地送到靶部位,达到直接治疗或导向治疗目的的一类疗法。靶向治疗将治疗作用或药物效应限定在特定靶细胞、组织或器官内,从而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目前研究认为,靶向药物在恶性肿瘤治疗中,不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而且毒副作用也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国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安全性管理专家共识的护理应对措施及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医院收治的140例进行靶向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肿瘤TNM分期、乳腺癌类型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专家共识的护理应对措施,即从血液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归纳专家共识的推荐意见。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心脏毒性、皮肤/口腔黏膜、肌肉骨骼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中国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安全性管理专家共识的护理应对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全身各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靶向治疗期间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着较高的病死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手术、放疗、化疗及介入治疗等措施是目前治疗肝癌的主要手段。化疗作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方法,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但化疗药物不具有靶向性,且有较大的副作用,不良反应限制其临床应用。随着超声造影技术与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以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s destruction,UTMD)技术为基础的超声介导载药微泡靶向药物释放,为肿瘤化疗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给药方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现将超声介导载药微泡靶向技术治疗肝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相关文献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分子靶向治疗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12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行超过8周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并对靶向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如皮疹、瘙痒、肝功能异常、胃肠功能异常等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患者总体缓解率为24%,疾病控制率为74.4%;同时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均较低。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有利于控制疾病进展,副作用较少;靶向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给予合理的护理措施,减轻服药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消化道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1].内镜下化疗缓释粒子植入术是内镜创新性肿瘤靶向治疗技术,给药途径和方法符合微创或无创,安全、便捷,最终目的提高肿瘤局部抗癌药物浓度和生物利用度,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减少患者因治疗带来的全身毒副作用.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缓释粒子内镜植入术突出了局部靶向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是综合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新的有效手段之一[2].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靶向药物治疗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61例(651次)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和43例(425次)接受帕尼单抗治疗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加强心血管不良反应评估筛查,监测血压、血胆固醇、血糖,饮食控制,嘱患者戒烟和适当运动等措施,同时强化护士心血管不良反应防范意识。结果 61例(651次)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和43例(425次)接受帕尼单抗治疗患者中,分别有32例次和18例次发生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心血管不良反应,除1例次为3级不良反应事件需处理外,其余均为1级或2级,无需处理,均缓解。结论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靶向药物治疗过程中,加强心血管不良反应评估筛查与风险管理,同时强化护士心血管不良反应防范意识,对降低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之一,迄今为止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硼替佐米(万珂)作为近年来全新的靶向治疗药物,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新突破,也给患者带来了希望。然而在使用硼替佐米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给护理工作带来些许挑战,因此,本综述将会简要介绍在应用硼替佐米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时,通过一般护理,支持教育以及不良反应的治疗护理来缓解患者的症状,本文将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中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治疗后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结果 46例患者中,出现皮肤反应28例,腹泻17例,肝功能异常3例,间质性肺炎1例。护理对策包括针对皮疹和腹泻患者合理使用药物,积极监测肝功能异常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等。结论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皮肤、胃肠道等方面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多体质差、病情进展快,其治疗的主要目标是在延长其生存时间的同时应尽可能提高患者的临床受益率和生活质量。化疗联合中药扶正抗肿瘤治疗是实现目标的主要治疗手段。2008年11月-2009年10月,我们采用艾迪注射液合并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30例,发现艾迪注射液在改善肿瘤生活质量及减轻化疗后不良反应上有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由于人们不良生活习惯、环境理化因素、药物因素、职业因素等原因,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发生率、死亡率逐年上升。多数恶性肿瘤患者临床发现时已属中晚期,丧失了手术根治的机会。对于晚期肿瘤患者,治疗目的是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生活质量。目前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已经达到平台期,在延长生存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及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难以进一步提升。近年来,靶向治疗逐渐成为热点,但存在局限性,因此对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