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编辑同志: 我因口臭多次到医院就诊,但都未发现口腔有病。请问,何种原因可引起口臭? 89631部队梁文超 梁文超同志: 口臭是指病人鼻孔呼出的气体或口腔吐出的气体具有令人厌恶的臭气。它可以是生理现象,也可以是口腔、鼻咽部和全身性疾病的病理表现。 口腔疾病引起的口臭口腔疾病引起的口臭最为多见,主要是口腔组织坏死和食物残屑经细菌作用发酵腐烂所产生。如口腔卫生不良,龋洞内食物嵌入,牙组织腐烂;有较多的牙石、牙垢堆积,牙龈充血、流脓、流血;舌苔厚腻,舌的丝状乳突增生,导致食物积聚发酵,产生腐败臭;发生拔牙后感染、…  相似文献   

2.
口臭藏疾患     
正人们通常认为口臭是口腔不洁或忘记刷牙造成的,但有的口臭并非如此,而是由疾病所致,值得高度警惕。如,肝脏病变异导致胃酸分泌不足,口腔里产生近似腐坏鸡蛋味的口臭;肺脓肿患者,常常伴有腐酸味口臭;肺结核和咯血患者,常常产生血腥味口臭;晚期的肺癌患者,嘴里常常出现腐腥臭味;胃病患者,口臭伴随着酸臭味气味;血糖  相似文献   

3.
经口气管插管病人两种口腔护理方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冲洗刮吸法加口灵涂擦及常规护理方法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的临床观察,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措施。方法将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15例分2组,对照组按口腔护理操作常规进行操作,试验组在口腔护理操作常规的基础上,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刮吸加口灵涂擦的方法操作,定期观察并记录发生口臭和口腔炎症的病例数。结果对照组口臭发生率为38.60%(22/57),口腔炎症发生率为31.58%(18/57);试验组口臭发生率为0.03%(2/58),口腔炎症发生率为0.03%(2/5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冲洗刮吸法在预防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臭和口腔炎症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龋病 由不良生活习惯、吃糖偏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牙齿慢性病变,破坏可自牙釉质深达牙本质而分为浅龋、中龋、深龋,牙齿出现黑色龋斑或龋洞,对冷、热、酸、甜敏感,食物刺激时疼痛,易引起牙髓炎、根尖炎等并发症。 牙周病 细菌和牙菌斑是牙周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当口腔卫生不良和抵抗力低下时易发。最初表现为牙龈炎,肿胀易出血;渐之牙周袋形成,引起脏物贮积;慢性炎症向深部发展可引起牙槽骨吸收,最后导致牙齿松动和位移。 口臭 口臭可由糖尿病、尿毒症、胃肠疾病等全身性因素引起,也可由过食鱼肉或辛辣食物引起。但最常见的是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对口腔及口咽部病变的征象特点及MRI在口咽口腔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9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口腔口咽部病变的删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I对口腔口咽部病变能准确定位,并能助良恶性的鉴别。但对其做组织学定性尚有一定的困难。结论:MRI在口腔口咽部病变的诊断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是口腔颌面部的常见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疼痛、关节弹响及张口困难。临床上分为肌源性和关节源性2种。肌源性是由咀嚼肌功能紊乱所致,包括肌肉痉挛、肌炎、肌筋膜痛等,为关节外病[1]。关节源性是骨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包括滑膜炎性和关节软骨病变、关节盘穿孔等[2]。其病变发展过程分为功能紊乱、结构紊乱、关节器质  相似文献   

7.
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类由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1].脊髓损伤是其发生的最常见原因之一,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最大危害在于因下尿路排尿障碍引发的上尿路功能受损,甚至导致肾衰竭,常常是截瘫患者晚期主要的死亡原因.我科室对SCI神经源性膀胱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护理措施,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口臭”是某些口腔疾病、鼻腔疾病和全身疾病最早出现的一种临床症状。医学上将“口臭”的气味细分为嗜好性臭味、食物性臭味、腐败性臭味、脓性臭味4种:  相似文献   

9.
腹膜后囊性病变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起源于腹膜后间隙内且在该区域主要脏器之外的腹膜后囊性肿块并不常见,但是随着CT在评价腹部及腹膜后病变方面的广泛应用,提高了腹膜后囊性病变的检出率.由于腹膜后囊性肿块发生的原因不同,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也各异,故对肿块之间显示出来的不同特征进行区分非常重要.由于在各种不同腹膜后囊性肿块间可显示出某些相似的征象,导致在鉴别诊断中涉及一系列不同疾病.这些病变分为肿瘤性(囊性淋巴血管瘤、黏液囊腺瘤、囊性畸胎瘤、囊性间质瘤、mullerian囊肿、表皮样囊肿、尾肠囊肿、支气管源性囊肿、实性肿瘤的囊性变、腹膜后假黏液瘤、肛周黏液癌)及非肿瘤性病变(胰腺假囊肿、非胰腺假囊肿、囊性淋巴管瘤、尿性囊肿及血肿).若熟悉某些特征性的放射学表现,结合临床信息,就能对病变作出正确诊断.本文就腹膜后囊性肿块的CT表现、临床特征及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10.
奶类制品中的某种酵素,饮用后会使人的喉咙黏膜变得干燥,而人口腔内的细菌也会分解奶制品中的蛋白质,产生含有硫化物的气体,使人出现口臭等现象。此外,残留存口腔内的牛奶成分有利于口腔细菌孳生,这会破坏口腔内的酸碱平衡,导致牙菌斑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咽部分为鼻咽、口咽、喉咽三部分,国内对鼻咽、喉咽病变已有较多研究,而对口咽部病变报道甚少,口咽是指软腭至会厌上缘(或舌骨)水平的一段咽腔,前上方经咽峡与口腔相通[1],临床肉眼检查及活组织检查方便易行,但对病变向深层组织的浸润及粘膜下的病变则难以准确地判断。本文回顾分析了25例口咽部恶性肿瘤的CT表现,结合文献探讨CT对口咽部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及限度。1 材料与方法1996-01~1998-09月共收集口咽部恶性肿瘤25例,均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其中鳞状上皮癌17例、淋巴瘤7例、腺泡细胞癌1例。25例中,男16例,女9例,年龄15~81岁,平…  相似文献   

12.
杨建芳 《西南军医》2010,12(2):372-373
在临床中,危重患者口腔的自洁能力差,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分解产生吲哚、硫氢基及胺类等,易发生口臭,特别是经口气管插管全麻术后清醒的患者,口臭更为明显。传统的口腔护理,均采用棉球擦拭口腔黏膜及牙齿各面,难以对病人口腔的上腭、舌面、颊部及牙齿污垢、食物残渣等进行有效清除,导致口腔感染甚至发生肺部感染,延长了病程及预后。我们从2009年7月起,采用辅助负压吸引对患者行口腔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股骨纤维组织细胞源性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股骨纤维组织细胞源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影像学特征,其中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例非骨化性纤维瘤(皮质型)经随访证实。均行X线平片检查,5例同期行CT检查。结果骨纤维结构不良8例,非骨化性纤维瘤5例,骨纤维肉瘤与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1例,恶性骨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17例中13例于手术前获得正确诊断,正确诊断率76.5%(13/17),4例误诊。结论股骨大多数纤维组织源性病变因其有特殊的影像学所见,手术前正确诊断;而股骨纤维组织细胞源性肿瘤因缺乏影像特异所见,故诊断时必须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  相似文献   

14.
正口臭是指从口腔、鼻腔、鼻窦、咽喉等空腔内发出的难闻的气味。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口臭列为一种疾病。调查显示,全球有10%~65%的人患口臭。这种疾病的产生,对于人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都产生了不利影响。产生口臭因素多据统计,约有80%~90%的口臭来源于口腔。未治疗的龋齿、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不正常解剖结构、牙龈炎、牙周炎及口腔黏膜病等,都可以引起口臭。深龋窝洞内、不良修复体悬突下常残存食物  相似文献   

15.
赵文化  尹光芝 《西南军医》2009,11(5):868-869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口腔病变的临床表现。方法对大理州人民医院2005年7月-2008年12月本院感染病科收治301例AIDS患者中有106例发现口腔病变的临床观察。结果301例AIDS中有106例发现口腔病变,其中75例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18例黏膜毛状白斑,12例AIDS相关牙周病,10例疱疹性口角炎,6例非特异性口腔溃疡。结论口腔是艾滋病感染症状好发部位,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是AIDS最常见的早期征象。口腔医师应清楚认识MDS口腔病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治过程中采取必要防护措施,防止职业暴露,预防交叉感染。对难以治愈的“霉菌性口炎”或反复发作,应及时进行HIV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16.
咬合创伤(occlusal traumation)是指由于不正常的牙合接触关系和/或咀嚼系统的功能异常,造成咀嚼系统的某些部位的病理性损害或适应性变化。有关咬合创伤引起的病变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关注。本文就其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17.
经皮穿刺血管腔肾血管成形术简称PTRA,它是在皮穿刺血竹腔成形术(PTA)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肾动脉狭窄不一定导致高血压,应基于肾素测定的标准来评价肾动脉狭窄的功能意义和它治愈的可能性。肾动脉狭窄的病因可分为动脉粥样硬化和非动脉粥样硬化两类,后者又可分成纤维肌生长不良、动脉炎和手术后狭窄三种,根据狭窄部位又可分为口部病变和非口部病变,以及单侧性和双侧性受犯。PTA 使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狭窄的管腔扩张,是由于粥样硬化斑的分裂和动脉中,内膜层的断裂。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主要为病变中的纤维组织所致,所以PTA 治疗这类狭窄,亦是由于狭窄管腔内胶囊的压力,使纤维组织断裂而达到动脉扩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CT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分析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CT表现,提高对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CT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5例28个经病理证实的颌骨牙源性囊性病变的CT表现,观察病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结果:病变包括造釉细胞瘤9例,牙源性钙化囊肿1例,牙源性角化囊肿7例10个病灶,非角化囊肿8例。造釉细胞瘤常为多房或单房分叶状,均伴邻近结构侵犯;角化囊肿以单房分叶状为主,侵袭性不如造釉细胞瘤,囊同人密度常不均;非角化囊肿常为类圆形,无侵袭性,囊内密度均一。结论:CT平扫对于显著病变的形态、结构特征优于传统X线检查,通过病变的形态特征可对大部分病变作出鉴别诊断。由于CT对囊内容物的显示缺乏特异性,对于形态近似的颌同有囊性病变的鉴别仍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19.
陈军  王宝西 《武警医学》2002,13(12):731-732
50%的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特点在出生1周内出现黄疸症状称为生理性黄疽,在此时期由于疾病或某些致病因素使黄疸加重称为病理性黄疸;黄疽持续超过14 d(延迟性黄疸)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发病较多。为了明确延迟性黄疸的病因,我们对因延迟性黄疸住新生儿病房的婴儿进行了相关  相似文献   

20.
1病例报告患者男,65岁,因右眶下区皮肤反复肿痛、流脓2年余就诊。曾因皮脂腺囊肿并发感染,于当地医院行切开引流术,并给予抗生素口服,1周后愈合。术后15天,局部反复出现红肿、疼痛,破溃后流出脓性物,皮肤形成一小瘘管,常有稀薄脓性分泌物流出。检查:右鼻唇沟部皮肤有一0.3cm×0.3cm大小瘘口,瘘口缘皮肤灰白,周围皮肤轻度充血,瘘口有少许脓性分泌物;口内见3︱残根,Ⅱ度松动,牙周溢脓。诊断:根尖周炎合并眶下皮肤瘘管。局麻下行拔牙术+瘘管搔刮、皮肤瘘口切除术,术后给予甲硝唑、红霉素口服,1周后拆线皮肤切口愈合良好,拔牙创愈合良好。2讨论牙源性感染是引起颌面部炎症最常见的原因。当病源牙因素未能控制时,脓肿常穿破皮肤和牙龈形成瘘管,其中以下颌第三磨牙冠周感染引起的颊部皮肤瘘管,以及上颌尖牙根尖周炎引起的眶下皮肤瘘管最为常见。本例因3︱根尖周炎穿破至皮下形成眶下区皮下脓肿,被误诊为皮脂腺囊肿合并感染,虽经切开引流和皮脂腺囊肿摘除术等处理,但未能根治病源牙,造成局部瘘管2年未能愈合。误诊原因:(1)非口腔专业医师缺乏口腔专科知识,不了解颌面部软组织炎症与牙源性感染的关系;(2)患者曾到其他医院口腔科就诊,但接诊医师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