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省大学生北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学年掌握福建省大学生对艾滋病了解的现状,为进一步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福州地区部分高校中随机抽取888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KAB)调查。结果 大学生们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的认识严重缺乏,绝大多数学生对艾滋病存在比较严重的恐惧心理,大学生们性观念、性态度趋向开放化。影响知识得分和恐惧心理的主要因素是学生所在学校家庭地和性别,作用的方向一致。结论 在大学生中开展以艾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中有关性病、艾滋病的行为、知识及态度的现状,为行为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400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行为问卷。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较高,均超过95%;对共用毛巾衣物、蚊虫叮咬的回答正确率较低,分别为67.6%和50.8%;有3.6%的的学生有过性行为。大学生对艾滋病预防措施的回答正确率较低。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的还不全面,对该人群应进一步加强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改进教育形式和方法,增强青年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3.
申玉丽  岳欣 《实用医技》2008,15(1):96-97
目的:了解大学生中有关性病、艾滋病的行为、知识及态度的现状,为行为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400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行为问卷。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较高,均超过95%;对共用毛巾衣物、蚊虫叮咬的回答正确率较低,分别为67.6%和50.8%;有3、6%的的学生有过性行为。大学生对艾滋病预防措施的回答正确率较低。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的还不全面,对该人群应进一步加强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改进教育形式和方法,增强青年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4.
郭秋荣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6):109-110
目的 了解庆阳地区大、中专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态度和行为,为大、中专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对2206名大、中专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对于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大、中专学生的正确回答率都比较高;有23.2%的大学生及33.7%的中专生知道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大、中专学生选择同情和关怀的占首位,达70%左右.2.6%的中专生和8.3%的大学生自我报告有过性行为,性行为报告率男生高于女生(P<0.05).结论 学校应针对不同年龄、性别学生的特点,制订适宜的健康教育策略,使大、中专学生对艾滋病有全面、正确的认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及其态度和行为特征,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2300名大学新生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新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基本了解,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认知存在误区;部分新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对HIV/AIDS存在恐惧心理和歧视、性观念性态度较为开放和宽容、拥有艾滋病高危行为、边缘性行为和性交行为;中学艾滋病健康教育存在不足,艾滋病知识获得途径主要为大众传播方式,绝大多数新生对高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有强烈需求。结论应对新生进行全面、系统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高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和健康的生活技能,促进科学预防艾滋病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青年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大学生中有关HIV/AIDS/STD的行为、知识及态度的现状及制定和调整下一步干预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334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行为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输血及血液制品、共用注射器针头,不用安全套性交,母婴传播途径及握手的回答正确率较高,对共用毛巾衣物、蚊虫叮咬的回答正确率较低,大学生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上还有模糊的认识;对预防措施的回答正确率较低。结论:对大学生开展艾滋病,性病教育,加强性道德教育,洁身自爱等干预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及态度,探讨对大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问卷对广州市1030名大学生在艾滋病知识、态度、知识需求等方面进行现况调查。结果95.1%的大学知道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病,92.0%的大学生知道艾滋病3大传播途径,但仍有少部分学生错认为与AIDS患者日常生活接触可以传播AIDS,仅38.7%的学生知道蚊蝇叮咬不会传播HIV。还有9.4%的学生不同意与HIV患者一起学习。结论对大学生应进行全面、系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以提高认知水平,减少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综合性大学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学生艾滋病相关的知识、行为以及态度,为制定全面系统的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建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多级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医学生229名、非医学生141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和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待AIDS态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两类学生中仍然存在AIDS相关高危险行为,且在大多数行为上都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两类学生所获得AIDS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广播和互联网媒体。结论:无论是在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上,还是在对待艾滋病或艾滋患者的态度上,医学生的情况都好于非医学学生;两类学生对于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和艾滋病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都较高。教育专家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要求的教育方式,制定系统的、针对性强的大学生AIDS健康教育措施;利用医学生特殊身份,在针对非医学专业同学进行AIDS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同伴教育的作用;动用全社会的力量,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AIDS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重庆市职业学校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态度、行为以及需求情况,为制定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策略提供基本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重庆市4所职业学校,调查其中454名学生,采取统一自设调查问卷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以及需求调查.结果 调查454名学生中艾滋病基础知识、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知识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42.1%、80.4%、40.1%.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电视(74.7%)、报刊和书籍(55.9%)、网络(48.2%);52.2%的学生持愿意帮助与同情态度;21.2%学生有过性行为经历;85.2%认为很有必要在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结论 应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与防病能力,才能达到共同促进和有效控制艾滋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重庆市大、中学生群体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等现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医科大学320位(回收问卷303张)医学大学生、某理工大学180位(回收问卷178张)非医学大学生、某市级重点中学180位(回收问卷150张)高中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和分析。结果 大、中学生对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平均正确率81.8%;基本掌握了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平均正确率97.4%;90.9%的学生认为在大中学生中开展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很有必要;认为在全社会范围内预防艾滋病的措施重要性,依次是:性伦理和性道德教育、卫生宣传、打击吸毒卖淫嫖娟等;学生们获得性病伎滋病知识的途径:①报刊杂志、广播电视。②同龄好友或同学传授。③校园广播/宣传栏;对假如不幸感染了艾滋病83.7%的同学抱积极治疗寻求帮助的态度,但只有24.4%的学生知道如何寻求帮助;高达50%的学生认为一起用餐会感染艾滋病,说明学生们对非传播途径认识模糊。结论 作为艾滋病防治的预防措施,在大、中学生中开展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和性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非医学大学生、高中学生,他们的艾滋病的认知各项指标均低于医学大学生,所以应作为重点干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