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效果。方法将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康复效果评分、健康教育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舒华 《中外医疗》2011,30(12):153-154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l4例和对照组l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干预、健康指导、并发症预防、患肢和关节的康复训练等干预措施。术后1个月进行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术后1个月2组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缩短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卧床时间,同时还有利于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预康复理念下的多维度干预策略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安徽省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采取预康复理念下的多维度干预策略,两组均干预3个月。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进行髋关节功能Harris(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结果 干预3个月后,两组VAS、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arris评分和BI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引入预康复理念下的多维度干预策略有利于减轻术后疼痛,提高髋关节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及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台州市中心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15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Harris髋关节评分、数字疼痛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结果 护理后3周,观察组患者的功能锻炼总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1周、2周和3周,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Harris髋关节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护理前,NRS均显著低于本组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Harris髋关节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R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可减轻早期功能锻炼时的疼痛,提高患者的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离床坐训练联合康复锻炼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康复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早期离床坐训练,比较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后1 d,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离床坐训练联合康复锻炼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康复中,可提高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单纯康复锻炼效果。  相似文献   

6.
时婧婧 《大家健康》2016,(10):219-220
目的:探讨研究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早期实行护理干预在中远期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行髋关节置换术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并用Harris评分标准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院外随访1月、3月、6月以及12月的恢复情况,并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术前及术后半年及1年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院内以及院外恢复效果比较得出:实验组患者院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除术后1月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外,其余时间段患者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均高于手术前,且实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人工狂关节置换术患者行早期护理干预对患者中远期恢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120例,按照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延伸护理指导,而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指导及出院后电话随访,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及Harris髋关节评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及Harris髋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年后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的延伸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地提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围术期康复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4年8月-2016年1月收治的86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常规组各43例,常规组行一般护理,康复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围术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康复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手术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H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康复组HHS、BI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1);康复组术后1年时简化版生活质量量表(SF-12)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 围术期康复护理可显著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和自理能力,从而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髋部骨折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Barthel指数的影响.方法:2017年5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髋部骨折术后,按照入院顺序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观察组,例数1:1,均3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观察护理前后对照组、观察组Harris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影响.结果: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Harris评分包含:疼痛、功能、活动评分相似(P>0.05),护理后,上述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独立生活能力相似(P>0.05),护理后,上述评分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够提高Harris髋关节评分,增加Barthel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92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成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科基础干预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以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Harris评分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Barthel指数、住院时间、遵医评分等作为评价指标,对两种干预模式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SAS评分、SDS评分)、Harris评分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Barthel指数、住院时间、遵医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能够促进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风险评估策略下分层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13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66例予以基于风险评估策略下的分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较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arris评分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采用基于风险评估策略下分层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方法:将6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出院后常规随访,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10项评分以及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科学、有效的康复护理是促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为患者提供术后关节脱位预防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采用全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4例并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n=37)患者术前指导、病情监控、生活及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n=37)患者关节脱位预防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不同时间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关节脱位总发生率8.11%,对照组术后关节脱位总发生率18.92%,观察组患者术后关节脱位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切口感染以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出院时患者Harris评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后4周以及出院后8周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提供术后关节脱位预防护理,可使术后关节脱位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同时还可促进其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精准化护理指导在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居家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6例首次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和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精准化护理康复指导。比较两组出院1、3、6个月时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出院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院1、3、6个月时Harris量表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院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化护理指导可有效提高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杨荷兰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764-176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1年5月收治的6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干预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加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Barthel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2周、4周、3个月、6个月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2)干预组术后1周出现下肢肿胀2例,但2周内均消失,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术后第4天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术后2周出现下肢肿胀4例,术后4周内消失,随访1年发生髋关节脱位2例。结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机体康复、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提高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促进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将64例行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锻炼,早期康复训练组术后3h即详细指导患者开始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术后2周统计2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应用Harris功能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比较2组之间的功能康复效果.结果 术后2周早期康复训练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早期康复训练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可降低股骨头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进程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72例老年ONFH患者,按建档顺序分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对比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结果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56%(2/36)低于对照组27.78%(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91.67%(33/36)高于对照组63.89%(2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ONFH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可加快其康复进程,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规范化健康教育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有计划系统的规范化健康教育,在术前及术后对两组患者采用Harris评分评定髋关节功能,并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ADL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无显著性(P〉0.05);而术后观察组的两种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规范化健康教育能促进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3):149-152
目的探讨基于Orem自护理论的老年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基于Orem自护理论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Harris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Harri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Barthel指数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Orem自护理论的护理干预用于老年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自理的能力、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4):138-141
目的探讨多模式延伸护理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2例,根据出院后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模式延伸护理,于出院时、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通过Barthel指数和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髋关节恢复和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t=32.370,术后6个月t=22.300,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t=9.079,术后6个月t=12.820,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1.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26,P0.05)。结论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多模式延伸护理可促进患者髋关节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也提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