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有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高热,静脉滴注低温液体护理新技术。方法:对2003年9月-2004年6月在接收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20例静脉滴注低温液体。结果:对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有显著疗效(P〈0.05),并能有效预防休克期及少尿期,即使部分患者进入休克及少尿期后,也能明显缩短这两期的持续时间,减轻各种相应的症状。结论:静脉滴注低温液体是一项有效、安全、先进的护理新技术。  相似文献   

2.
清瘟败毒饮治疗流行性出血热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清瘟败毒饮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发病5日内入院的流行性出血热患者18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60例邓病毒唑静滴,同时予液体疗法,对症处理并发症。治疗组12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不同病期配合清瘟败毒饮Ⅰ、Ⅱ、Ⅲ号口服,每日2次。结果:治疗组平均发热天数、多尿天数、血小板恢复正常天数、尿蛋白转阴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1),其少尿期越期率、低血压休克期越期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清瘟败毒饮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并发症较多,病程较长,病死率较高。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典型病例病程中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非典型和轻型病例可以出现越期现象,而重型患者可出现发热期、休克期和少尿期之间互相重叠。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月收治40例HFRS患者,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renal syndrome,HFRS),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临床表现复杂,早期即可出现血小板锐减,以致造成机体和组织广泛、严重出血,病情危重,是本病的重要致死原因,且早期有时难以与败血症鉴别。同时早期即可出现血清补体C3下降,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导致血管和肾脏的损伤。作者自2002年3月至2007年6月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EHF血小板及补体C3减少21例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出血热256例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流行性出血热系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以发热、出血、球结膜水肿、休克、蛋白尿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为其特征性临床表现[1] 。根据病情发展变化 ,典型病程分为 5期 ,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在治疗全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护理有极为重要的作用。2 0 0 2年我院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 2 5 6例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5 6例中男 166例 ,女 90例 ,2 5~ 68岁。其中血液透析 18例 ,死亡 2例。2 护 理2 1 心理护理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发病多为青壮年 ,他们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 ,患病后思想负担重 ,…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血热是一种由虫媒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和出血现象为特征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在我国各地发生的出血热大多数属于动物源性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1]。本病典型病例临床上常具备三类症状(即发热、出血现象和肾脏损害)及五期经过(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临床表现极为复杂,护理工作应针对各期的病情变化,精心细致的护理,配合医生工作,使病人尽快恢复健康。自从本人参加临床护理工作以来,经历16倒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6例患者中,男10例,女6例;年…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述了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出血热)的病理生理,甘露醇的特点以及甘露醇在出血热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的应用体会,认为在出血热的治疗中,甘露醇要早期应用,才能较早较好的保护肾机能。  相似文献   

8.
静脉滴注低温液体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有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高热 ,静脉滴注低温液体护理新技术。方法 :对 2 0 0 3年 9月~ 2 0 0 4年 6月在接收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 2 0例静脉滴注低温液体。结果 :对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有显著疗效 (P <0 0 5 ) ,并能有效预防休克期及少尿期 ,即使部分患者进入休克期及少尿期后 ,也能明显缩短这两期的持续时间 ,减轻各种相应的症状。结论 :静脉滴注低温液体是一项有效、安全、先进的护理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我院从1994年9月至1995年5月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146例,治愈138例,占94.5%,死亡8例,占5.5%,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主要侵害毛细血管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作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1],传染源主要是野鼠类。临床特征是发热、出血、休克、衰竭、肾脏损害及电解质紊乱等。临床经过分为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EHF)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母婴等传播.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临床经过分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1].近年来,EHF患者逐渐增多,其中EHF重型和危重型病例较多,病死率较高各地均有报道[2,3]应引起重视.2006年6月本科收治1例极重型流行性出血热合并肾、肺、心、脑、肝等多脏器损害患者,现将急救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李莹洁  吴广成  王鑫 《现代康复》1997,1(2):135-135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以鼠类为传染源,以出血热病毒而引发的传染病。临床上有短期发热,继之休克,出血和急性肾功衰竭等症状群。作诊治一例流行性出血热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患,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EHF)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短期发热,继之出现出血,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症状为其特征[1]。1996年7月~1998年3月,我院染科共收治并经临床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患者52例,其中危重型14例。由于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死率除与病型轻重有关外,与治疗早迟,措施是否恰当亦关系甚密。为加强对其认识及提高护理质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流行病学史:14例中男性11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19~52岁。8例患者居住环境差,常有老鼠出没,3例患者曾接触死鼠或鼠的排泄物,1例患者有与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接触史,2例无明显诱因。12…  相似文献   

13.
6542加快速扩容救治流行性出血热休克64例疗效观察王翠林赵伟孙成梅于纪同作者单位:276500山东省莒县人民医院传染科近年来,我院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2816例,发生休克362例,其中应用6542加快速扩容抢救EHF休克患者64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我院从1992年3月至1995年12月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病人34例.该34例入院前均作了血、尿常规及B超检查,并对治疗过程作了临床随访.B超提示诊断的流行性出血热34例,与检验、临床相符合者32例,漏诊1例,误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94%,现报告于后.资料与方法:34例中,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32例,其中21~30岁2例,31~40岁14例,41~50岁10例,51~60岁6例,男性25例,女性7例.就诊期:发热期9例,休克期10例,其余为少尿期.患者除具有一般感染性发热的特征外,主要表现为出血倾向和急性肾功能衰竭.B超对双肾作了详细探测.用SC—800型超声仪,探头频率3.5MHz,检查方法略.  相似文献   

15.
肾综合证出血热(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汉坦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其中肾功能衰竭最重。我国是重疫区,以青壮年农民发病较多,轻者降低了劳动力,重者危及生命。我们应用冠心宁注射液注射液治疗HFRS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广泛损害,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典型病例病程中有五期<'[1]>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不典型可以出现越期现象<'[2]>.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休克期和少尿期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近年来发病有增多趋势,休克期和少尿期的治疗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病程与康复指标,是整个治疗过程的关键。本院采用白蛋白联合右旋糖酐治疗本期病症,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几种容易误诊的流行性出血热诊治经验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正烈 《新医学》2002,33(12):712-713
1引言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出血、休克和急性肾功能损害为特征,其早期表现较复杂,个体差异较大。典型病例病程中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的5期经过,非典型和轻型病例可以出现越期现象,而重型患者则可出现发热期、休克期和少尿期之间互相重叠,极易造成误诊误治。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本人就临床上易误诊误治的常见类型谈谈以下几点体会。2诊治体会2.1以消化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2.1.1以胃肠道症状为突出表现例1男,52岁。因不规则发热、头痛、乏力、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导致血管壁脆性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液浓缩,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出现低血压或休克.防治低血压休克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重要措施,积极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纠正酸中毒是平稳度过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的关键.现将我们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亦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出血及肾脏损害。病程经过有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