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持续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及多变量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及其独立的预后因素,观察腹膜转运特性及相关临床特点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随诊腹膜透析患者232例,采用Cox模型回归分析透析开始时各临床指标对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CAPD患者1年、2年、3年及4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1.1%、77.7%、68.7%及55.8%;单因素COX模型回归分析表明:糖尿病患者、腹膜高转运状态、年龄增加、血浆白蛋白低于3.0的患者预期生存率均降低(P〈0.05)。232例患者中180(78%)位患者在开始透析的前6个月完成腹膜平衡实验(PET),其中高转运状态与死亡显著相关(与低于平均转运患者相比,RR2.70;95% CI 1.03 to 7.05;P=0.043)。经多因素COX模型回归分析,糖尿病和年龄是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死亡的相对危险度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96倍(95% CI 1.62 to 5.38;P〈0.0001);年龄每增加10岁,相对危险度增加0.31(P=0.039)。结论根据透析前年龄、原发病、血清白蛋白和腹膜的转运状态可以对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进行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2.
陈飞飞  王雪剑 《全科护理》2021,19(35):4995-4997
目的:探讨伴有糖尿病的腹膜透析病人并发腹膜炎的风险影响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8年9月—2020年10月收治的74例腹膜透析病人临床资料,合并糖尿病24例,未合并糖尿病50例,比较组间临床特征,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腹膜透析合并糖尿病病人发生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基于此提出预防护理措施.结果:合并糖尿病组比未合并糖尿病组前白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血钙、总胆固醇水平更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腹膜透析合并糖尿病病人发生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包括前白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及低密度脂蛋白(P<0.05).结论:糖尿病腹膜透析病人并发腹膜炎的风险因素包括前白蛋白、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及低密度脂蛋白,基于此实行针对性预防护理,可预防腹膜透析病人发生腹膜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老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接诊的80例老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诊疗情况,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血液透析的方法,对照组采用腹膜透析的方法。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在透析前的体重、血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总二氧化碳结合力(TCO2)、血钾、血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C反应蛋白(CRP),转铁蛋白(Tf)、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相关指标。并绘制患者透析后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分析两组生存率差异,并建立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存率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前年龄、体重、BUN、T_(CO2)、K~+、Na~+、CRP、HGB、ALB以及CCI值等指标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逐一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高龄(即年龄高于80岁)、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透析时CCI≥5、前白蛋白30 g/L等因素均是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对研究组患者的基本资料逐一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高龄(即年龄高于80岁)、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透析时CCI≥5等因素均是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对对照组患者的基本资料逐一进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高龄(即年龄高于80岁)、开始透析时CCI≥5、血浆白蛋白35 g/L等因素均是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论高龄、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透析时CCI≥5等因素是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而高龄、开始透析时CCI≥5、血浆白蛋白35 g/L等因素是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国腹膜透析患者中外周动脉疾病(PAD)的发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腹膜透析中心150名临床情况稳定的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踝臂指数(ABI),ABI≤0.9诊断为PAD。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及logistic回归分析以鉴别腹膜透析患者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PAD与非PAD腹膜透析患者分组比较显示在糖尿病状态、心脑血管病史、舒张压、脉压、尿素氮、血清白蛋白、血糖、C-反应蛋白(CRP)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中显示血清白蛋白、CRP水平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而成为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外周动脉疾病的主要因素。结论血清白蛋白、CRP水平是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发生PAD的决定因素,临床上营养状况较差和(或)有炎症的腹膜透析患者要注意预防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维持性腹膜透析(PD)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5年8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209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生存率及技术生存率,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11例PD患者治疗5年内行肾移植,根据透析龄将其余患者分为长期PD组110例(透析龄≥5年)和短期PD组88例(透析龄<5年),分析透析龄的影响因素.结果 209例PD患者1、3、5、8、10年累积生存率依次为97.5%、87.7%、72.0%、54.9%、37.0%,累积技术生存率依次为94.7%、83.8%、73.2%、52.7%、44.3%.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置管时年龄大、PD前尿量少、自费医疗、非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心血管疾病是P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置管时年龄大、自费医疗、腹膜炎是技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置管时年龄、PD前尿量、随访依从性是影响透析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随访依从性、PD前尿量是透析龄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加强随访管理、保护残余肾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透析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的长期预后,并进一步研究了影响终末期肾脏病PD患者长期预后的透析前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安徽省立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以PD作为初始肾替代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随访3年,记录3年内患者的生存、转血液透析或死亡等结局,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患者累积存活率及技术存活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PD患者生存及技术存活的透析前危险因素,并计算各个危险因素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 100例终末期肾脏病PD患者1年、2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5.8%、87.4%、76.7%,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腹膜透析开始时年龄(RR 1.042,95%CI1.012~1.073,P=0.006)、低血清白蛋白(RR 0.872,95%CI 0.800~0.950,P=0.002)及慢性心功能不全(RR 3.545,95%CI 1.336~9.409,P=0.011)可能是影响PD患者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PD患者1年、2年、3年累积技术存活率分别为90.8%、82.5%、65.5%,Cox回归分析显示透析开始时低血清白蛋白(RR0.932,95%CI 0.870~0.998,P=0.042)是PD患者掉队的危险因素。结论本中心PD患者有较好的生存率和技术存活率,影响PD患者生存率的透析前因素可能有年龄、低血清白蛋白血症及慢性心功能不全,而影响PD患者技术存活率的透析前因素主要为低血清白蛋白血症。透析前低血清白蛋白血症的PD患者的长期预后不佳,重视透析前低白蛋白血症的防治可能会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老年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的生存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92例终末期肾病老年患者,均采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结局,计算生存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192例患者中死亡59例(30.73%),生存133例(69.27%)。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在年龄、原发性疾病、透析时间、血清白蛋白(Alb)、血糖(GLU)、血清白蛋白(Alb)、高密度脂蛋白(HDL)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原发性疾病、透析时间、Hb、GLU、Alb以及hs-CRP水平均是终末期肾病老年患者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生存率的影响因素。结论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老年患者死亡率较高,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因素较多,临床上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针对性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探讨了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长期预后,并进一步研究了影响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00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腹膜透析中心开始腹膜透析治疗的所有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的生存率、技术生存率和无腹膜炎生存时间,Log-rank法进行显著性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598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糖尿病患者130例(21.7%)。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的年龄较大(63.7±13.3岁比52.9±17.0岁,P〈0.001),合并心血管疾病(cardio vascular disease,CVD)的比例更高(31.0%比13.6%,P〈0.001),血白蛋白(32.4±5.7g/L比35.1±5.3g/L,P〈0.001)和蛋白质分解率(normalized protein catabolic rate,nPCR)较低(0.87%±0.26%比0.96%±0.22%,P〈0.001)。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1年、2年、3年和5年患者生存率分别为86.1%、73.5%、58.2%和50.9%,低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Log rank25.40,P〈0.001)。分层分析显示在年龄〈65岁的患者中,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率显著低于非糖尿病患者(Logrank13.36,P〈0.001);年龄≥65岁的患者中,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率相似(Logrank0.723,P=0.395)。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技术生存率和无腹膜炎生存时间均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相似(P〉0.05)。老龄(HR1.0595%CI1.00~1.08,P=0.019),低血清白蛋白(HR0.9195%CI0.83~1.00,P=0.041)和CVD合并症(HR4.4995%CI1.94~10.41,P〈0.001)是影响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低于非糖尿病患者,但技术生存率及无腹膜炎生存时间与非糖尿病患者相似,提示腹膜透析是糖尿病ESRD患者适用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老龄、低血清白蛋白和CVD合并症是影响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治疗急慢性肾衰竭的疗效、病因及预后。方法:分析腹膜透析治疗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中9例急性。肾衰竭的病因多而复杂,合并MODS时病死率增高,而16例慢性肾衰竭病因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治疗前患者的GFR(7.32±5.31)ml/(min·1.73m^2)降低;治疗后肾功能明显改善(P均〈0.01)。结论:腹膜透析治疗急慢性。肾衰竭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维持性腹膜透析(PD)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5年8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209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生存率及技术生存率,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11例PD患者治疗5年内行肾移植,根据透析龄将其余患者分为长期PD组110例(透析龄≥5年)和短期PD组88例(透析龄5年),分析透析龄的影响因素。结果 209例PD患者1、3、5、8、10年累积生存率依次为97.5%、87.7%、72.0%、54.9%、37.0%,累积技术生存率依次为94.7%、83.8%、73.2%、52.7%、44.3%。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置管时年龄大、PD前尿量少、自费医疗、非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心血管疾病是P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置管时年龄大、自费医疗、腹膜炎是技术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置管时年龄、PD前尿量、随访依从性是影响透析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随访依从性、PD前尿量是透析龄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加强随访管理、保护残余肾功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透析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