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静脉输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6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输氧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评定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cona.scales,GCS)的变化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GCS评分为(8.5±1.2)分,对照组评分为(6.6±1.9)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预后良好率61.76%明显优于对照组34.38%,治疗组病死率23.52%明显低于对照组46.88%,两组对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早期静脉输氧治疗可显著减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组织损伤程度,提高预后良好率降低病死率;静脉输氧治疗是脑损伤辅助治疗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路剑  周里钢 《天津医药》1999,27(8):492-493
本文对40例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中乳酸含量改变进行观察,对其病理生理学意义进行分析,同时探讨其有效治疗药物。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对象为我院1997年7月~12月收治的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 3~8分),和 20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GCS 13—15分)。选择标准包括:(1)就诊时 GCS 3~8分和 GCS 13-15分,头颅 CT扫描发现异常变化。(2)受伤至就诊的时间在24小时以内。(3)年龄18~75岁。已有严重心律失常或冠心病、怀孕患者及头CT正常者均排除。重型组男 15例,女 5例;年龄 21~73岁,平均(33.3±15.2)岁;就诊时GCS 3~5分7例,6~8分23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总结亚低温(32~35℃)脑保护疗法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GCS记分3~8)中的疗效。方法对辽源市中医院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96例重型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将96例重型颅脑损伤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进行对比分析,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亚低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温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48例患者,存活率为79.2%(38/48),恢复良好率58.3%(28/48),病死率20.8%(10/48)。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两组在预后、血糖、电解质等指标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亚低温治疗是颅脑损伤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对重型颅脑损伤有肯定的疗效,能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并具有安全、病残率低,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癫痫发生率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1年5月~2008年5月收治的3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68例。纳洛酮治疗组的患者采取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纳洛酮。对照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意识觉醒恢复时间、存活率、伤残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意识觉醒恢复时间为(7.50±3.12)d,对照组为(10.28±4.09)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3个月时的GCS评分,治疗组患者168例,死亡36例,病死率为21.42%,存活132例。对照组168例患者,死亡54例,病死率为32.14%,存活114例。存活率与病死率的组间比较,P<0.05。结论:纳络酮能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对改善预后有显著作用,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重型颅脑损伤是指GCS 3~8分颅脑损伤患者,该型损伤是外伤类疾病致死、致死率最高的病种,有文献报道,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在23.4%~44.7%[1,2]。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医疗设施的完善,部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下也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我科自2007年6月至2010年10月共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  相似文献   

6.
王翠香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6):286-286,288
目的观察高氧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42例患者随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高氧液治疗;高氧液(500~1000mL)常规静脉滴注,共10d。再分别做第1天、第10天的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以GCS及血氧饱和度(SPO2)判断疗效并作统计学处理,治疗期间注意对比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GCS评分在治疗第一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十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饱度在输注高氧液5~10min有少许提高,但输注前后有明显差异(详见统计表)。结论对照组病死率20%,治疗组病死率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氧液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能有效提高机体氧含量,并降低后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和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统计本院6年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总数、发病率及病因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1995年至2001年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285例,GCS3~5分76例,死37例,占48.7%;GCS6~8分209例,死亡44例,占21.1%。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积极防治脑水肿、颅高压及严重并发症可以减少病死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3-2006年收治各类颅脑损伤患者907例,其中重型颅脑损并发胸腹腔脏器损伤80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60例,女20例。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年龄3~70岁。本组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GCS评分3~5(分)49例,5~7(分)31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 (GCS≤8分 )的诊断和治疗。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经验教训 ,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的治愈率和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1989年6月~2004年6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 (GCS≤8分 )9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68例患者中 ,GCS评分 :6~8分762例中 ,恢复良好472例 ,占61 .94 %,中残216例 ,占28 .34 %,重残41例 ,占5 38 %,植物生存6例 ,占0 .78 %,死亡27例 ,占3 .54 %。GCS评分 :3~5分206例中 ,恢复良好33例 ,占16. 01 %,中残50例 ,占24. 27 %,重残33例 ,占16 .01 %,植物生存9例 ,占4 36 %,死亡81例 ,占39. 32 %。总死亡人数108例 ,占11 .16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发生血管源性脑水肿 ,继而发生细胞毒性脑水肿 ,亚低温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水肿 ,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是有效的。重型颅脑损伤应尽早明确诊断、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是降低致残率、死亡率和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1月~2009年11月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对照组36例,单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后第14天统计2组APACHE-Ⅱ、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伤后3个月评价2组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GCS评分升高,APACHE-Ⅱ评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能够明显提高疗效,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  相似文献   

11.
静脉注射结合鞘内注射盐酸纳洛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强  樊继军  周翔鱼 《河北医药》2003,25(12):925-926
我科自 1999年 3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除常规静脉注射纳洛酮外并结合鞘内注射纳洛酮 (为纳洛酮组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 纳洛酮组 :3 0例均为伤后 2 4h内入院急性重型 (GCS≤ 8分 )脑损伤病人 ,且无其他重要脏器损伤或功能衰竭。经头颅CT证实 :硬膜外血肿 10例 ,硬膜外血肿伴广泛脑挫裂伤 8例 ,脑内血肿 8例 ,弥漫性轴索损伤 4例。男 2 1例 ,女 9例 ,年龄 18~ 5 5岁。对照组 :选同期重度颅脑损伤患者 3 5例 ,平均GCS评分≤ 8分。硬膜外血肿 12例 ,硬膜下伴广泛脑挫裂伤 10例 ,脑内血肿 8…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对急救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我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抢救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化护理模式,记录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94.74%,病死率5.26%,致残率10.53%;对照组满意度76.31%,病死率26.31%,致残率34.21%;组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颅内压(18.03±2.34) mmHg(1 mmHg=0.133 kPa),GCS评分(12.31±1.92)分;对照组干预后颅内压(21.54±4.72) mmHg,GCS评分(9.35±1.46)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化护理模式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能够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有效改善患者高颅压和昏迷状态,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8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应对措施。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2例,男63例,女19例;年龄15~84岁,平均年龄38.5岁。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①格拉斯哥评分(GCS)<8分;②入院后均行头颅CT扫描;③无合并伤;④既往无高血压或心脏病史。1.2损伤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72例(87.8%),开放性颅脑损伤10例(12.2%),颅内血肿(硬膜外、硬膜下、脑内及多发血肿)53例(64.6%),广泛性脑挫裂伤21例(25.6%),原发性脑干伤8例(9.8%)。1.3心电图改变在82例重型颅脑损伤中,72例(87.8%)出现心电图异常,主要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 :对 5 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大骨瓣开颅术进行治疗 ,按 GCS评分法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恢复良好 18例 (37.7% ) ,中残 11例 (2 0 .8% ) ,重残 7例 (13.2 % ) ,植物样生存 3例 (5 .7% ) ,死亡 14例 (2 6 .4 % )。死亡原因 :死于继发性颅脑损伤 2例 ,原发性颅脑损伤 4例 ,严重合并伤与低血压休克 3例 ,多器官功能衰竭 (MODS) 4例 ,肺部并发症 1例。结论 :大骨瓣开颅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进行院前急救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72例)。结果观察组患者昏迷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较之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良好率为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9%(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10.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P<0.05)。结论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时、合理的院前急救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能够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是严重危及生命的创伤,是神经外科领域的疑难问题,至今死亡率仍然很高约30~50%.我院自1990年1月~1995年7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120例.本组重型颅脑损伤包括特重型,系按我国损伤分类标准诊断,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8分为重型颅脑损伤标准.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98例,女22例,男女之比为4.5:1.年龄最小2岁,最大76岁,平均34.5岁.伤后3小时以内同入院76  相似文献   

17.
现将我院2004年1月~2005年6月收治的45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60~85岁,平均66.3岁,其中60~69岁30例,占66.67%,70岁以上15例,占33.33%。1.2致伤原因:车祸37例,占82.2%,摔伤8例,占17.8%。1.3 GCS评分:本组入院时或24小时内GCS评分,3~5分者17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深入探究高压氧并神经外科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外科治疗,4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高压氧并神经外科治疗。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49.6±4.9)h、GCS评分(12.5±2.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并神经外科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12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急救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颅脑损伤是创伤外科的常见病 ,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 ,临床上以病情严重、突变、多变为特点 ,病死率较高。如何做好颅脑损伤的急诊救护 ,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为此 ,我科自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0月 ,对 12 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采用快速、有序的急诊救护 ,大大提高了该病急救护理质量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2 0例 ,男 85例 ,女 35例 ;年龄 18~ 5 5岁。交通事故伤 96例 ,坠落伤 2 4例。病人就诊时间为伤后 10min至 2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3~ 8分。 12 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 ,抢救脱险 92例 ,死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发生枕叶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6~2020-06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发生枕叶梗死的45例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资料,作为发生组,并收集同期医院接受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未发生枕叶梗死的45例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资料,作为未发生组,所有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均完整,统计两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找出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发生枕叶梗死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术中低血压、术前休克、大脑后动脉P2段移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高、术前休克、术中低血压、大脑后动脉P2段移位长均是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发生枕叶梗死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伴脑疝患者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后发生枕叶梗死可能受GCS评分高、术前休克、术中低血压、大脑后动脉P2段移位长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