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索借助互联网平台,完善与规范居家护理流程,构建符合基层医院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慢病康复需求。方法 选择技术与运营成熟的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完善系列制度与工作流程,拟定护理服务套餐,患者线上申请,护士线下上门护理。结果 对比借助互联网平台前后,从业的护理人员数、从业人员的满意度、完成的居家护理例数、提供的护理项目数、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等指标等指标,均有明显增长。结论 “线上申请、线下护理”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扩大了居家护理的服务供给、保障护患双方的权益,提升了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与成就感,满足了慢病居家康复与养老的多元需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对国外以医疗机构及以卫生组织或医疗企业为主的两类“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模式的护士资质要求、服务流程、服务形式和内容、支付方式、安全保障和服务质量评价等进行总结,认为我国“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模式应合理配置上门护理服务资源,适当放宽上门护士服务权限,利用智能远程医疗设备深化“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内涵,健全医保支付体系,完善上门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深入了解护士在上门护理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为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以半结构访谈方式,从日常出诊护理过程方面、医疗卫生方面、精神方面以及安全方面,对某三级医院护士及管理工作者进行访谈,了解他们接单后实际工作行为和需求。采用Colaizzi7步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分析护理内容,提炼护士“互联网+护理服务”需求主题。结果:“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政策需求主要包括:平台制度的完善能保障护理工作的有效实施;保障医务人员自身安全是首要问题;医务人员认为技能培训、沟通培训、APP操作培训对实际工作有重大帮助;医务人员与患者对服务费用构成及定价存在分歧。结论: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多方面需求较高,有关部门与医疗机构应不断尝试和改进相关政策制度,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执业环境与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互联网+护理服务”安全管理模式,分析其实践效果。方法通过构建组织架构、制定制度和流程、确定运行模式、研发信息平台、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提供安全保障、建立考核评价体系,保障护患安全。结果2019年8月-2020年6月“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过程中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患者总体满意度为(4.89±0.72)分(满分5分),护士认为“互联网+护理服务”安全管理模式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结论“互联网+护理服务”安全管理模式运行有效,保障了护理质量和安全,但仍需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护理服务”是满足居家患者服务需求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分级诊疗为基础,依托“互联网医院”平台,初步探索构建了医联体内“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认为基于分级诊疗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满足患者延续性护理服务需求,保障患者享受同质化护理服务,促使护理资源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台州市社区护士参与“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情况,为我国社区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台州市居家护理服务平台,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台州地区社区护士提供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量、项目类型、服务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台州市社区护士共完成居家护理9726例次,无医疗纠纷、服务投诉和护理安全等不良事件发生。共完成6380例次居家护理满意度测评,患者满意度为98.18%。结论 台州市开展社区“互联网+护理服务”能安全有效地提供居家护理服务,居民认可度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军队医院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在妇产科、神经内科两个科室试行“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即“责任制整体护理+个案管理护理”双模式同步运行,共同对患者实施全责护理。结果有效促进病区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落实,患者健康教育落实率、健康教育知晓率均提高;患者对责任护士满意度达99%,对医师满意度达95%,医师出院回访率提高到85%。结论“责任制+”护理工作模式有效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化延伸,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建立以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工作模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确立试点科室6个,转变护理人员服务理念,合理配置护士,完善后勤保障,培养专业骨干,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和流程,建立切实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取消一般护理记录,建立并公示分级护理服务项目及标准等,实施定期质量检查和满意度调查.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临床护理质量.结论 建立责任制及整体护理的工作模式,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构建基于“互联网 + ”的医护联动延伸服务模式,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以“互联网+护理”及“互联网云门诊”为基础,通过建立医护服务组织架构、制定规范制度流程、确定运行模式、筑牢全程安全风险防控等,构建医护联动延伸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院内外延续的医疗护理健康管理服务,满足患者持续动态医疗护理服务需求。结果:2021年3月~2022年 2月开展“互联网+服务”项目30项,完成“互联网+护理服务”514次,完成医护联动服务413次,未发生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为97.24±2.56分(满分100分)。结论:实施基于“互联网+”的医护联动延伸服务模式,实现了线上线下医疗护理服务有效对接,使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上下联动,把大医院医生引到基层,为城乡居民提供立体化、连续性的医疗护理健康服务,运行有效。  相似文献   

10.
黄蕙  陈丽  郭子云 《现代保健》2012,(25):41-43
目的:探讨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的方法与成效。方法:先后确立6个科室为试点病房,从改变护理服务理念和护理工作模式,增强护理人力资源、加强基础护理、落实"护士床边工作制"、强化健康教育,评估护理服务效果,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创建和完善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由90.88%上升到99.83%;呼叫率由66.85%下降到16.36%;陪护率及自聘护工率由97.56%下降到69.26%;患者对健康知识知晓率由82.36%上升到97.58%;护士自我满意度由79.08%提高到了93.02%;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由76.06%提高到了94.05%;无投诉率及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创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可以提高患者、家属、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提高整体护理质量,达到患者、社会和政府三满意。  相似文献   

11.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了“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患者应用、护理服务、随访、管理等。“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应用后,2020年5月-12月,线上咨询服务注册护士共74人,完成线上咨询954人次,开设院外安心护理服务32项,完成院外安心护理服务97次;公众号关注量增加近3.3万人次。“互联网+护理服务”平台的应用实现了线上线下病历实时共享和护理服务闭环管理,节省了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互联网+护理”领域研究整体状况、热点及前沿,以期为“互联网+护理”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互联网+护理”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月25日收录的中文文献,使用CiteSpace 5.7.R1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22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机构间合作不紧密,研究热点有“互联网+”、护理、延续护理、养老服务、社区、生活质量、健康教育、上门服务等。结论“互联网+护理”领域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仍需重点关注患者服务;但需加强“互联网+护理服务”区域性合作,探索护士上门服务的执业风险防控与质量安全保障,进一步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互联网医院患者就医服务需求,探讨服务质量改进措施。方法自行设计基于Kano模型互联网医院患者就医服务需求调查问卷,对某院线上和线下就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Kano分析法对服务需求进行分类,根据满意度影响力矩阵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结果诊前、诊中、诊后三个维度下的互联网医院19个服务项目中,基本属性6个,期望属性7个,魅力属性6个。影响力矩阵分析显示,1个项目归属于提升服务标准区,7个项目归属于创新服务项目区,5个项目归属于维系服务质量区,6个项目归属于提升服务质量区。结论Kano模型的科学应用,可优化互联网医院就诊流程,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和医院工作效率,助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践全程的、安全的、人性化的护理工作模式。方法以整体护理为基础,以人文精神为指导,以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契机,构建从病人入院到出院"全程的、安全的和人性化护理"的工作模式。结果开展了新的护理工作模式后,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新型护理工作模式的实施,充实了护理工作的服务内涵,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使整体护理得到了可持续发展,契合"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主题,护理工作基本实现了"以病人为中心,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管理目标,达到了"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活动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我国三级妇幼医院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方法依托第5次“全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第三方评估”项目,采用问卷对全国33家三级妇幼医院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应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 969名妇幼医院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总满意度为94.15%,各维度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人文关怀、专业技能、仪容仪表、健康指导、环境设施。医院分布地区、患者就诊科室、年龄、家庭年收入是妇幼医院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结论我国三级妇幼医院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总体较高,但在健康指导、环境设施方面仍有待改善。在政策制定方面,应关注区域间及区域内护理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在医院管理方面,应重视妇产科住院患者的需求及妇产科护士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在医院满意度评价中,应关注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影响,使患者对护理服务建立合理预期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建设符合临床业务流程和实际需求的5G智慧病房,进一步改善患者住院体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方法应用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主的5G技术及相关智能硬件设备,构建5G技术下的移动护理、体征监测、无线输液监控、移动查房、远程会诊、远程手术的一体化5G智慧病房,并与构建前病房各项医疗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5G智慧病房将患者满意度提升至99.50%,护士满意度提升至94.50%,病区输液响铃率降低至1.40%,抢救车平均盘点时长缩短至2.50±1.50min,信息软件打开等待时间降低至3.00±2.00s,平均住院日降低至6.85±0.32d。结论 5G智慧病房真正建立起"以患者安全为中心"的优质、便捷、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服务模式,提升了医院病房的综合服务水平,更好地推动了智慧医院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不同住院人群的护理服务满意度,为对策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对2011年10月21-26日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家庭月收入、不同医疗费用负担方式、不同住院次数及不同陪护方式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住院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有一定影响。医院应根据不同住院人群的护理服务期望和需求开展个性化护理,真正做到因人施护、因需施护,真正做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